曾躍慧
摘要:近些年來,隨著中國最新課程標準的進一步改革,中國教育體制和課程思想也在不斷地提高與完善,在素質教育的重大背景下,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早已無法適應現(xiàn)代學生的學習需要,但如今的教育課堂上也并不僅只有基礎知識的傳授,尤其針對初中道德和法制來說,其教師們需要更充分地確定教育目標以及教學任務,使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可以獲得更切實的培養(yǎng),以實現(xiàn)更高效的教學課堂,于是我們必須要更極力地改善教育現(xiàn)狀,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中學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道德與法治,顧名思義道德就是有關于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而法治就是指關于法律方面的教育。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堂開設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學好道德,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人生價值觀,這也是學生為人處世的一個根本。同時也是教導學生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學好法律,遵紀守法,做一個良好的公民。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叛逆期,再加上還未成年,思想不成熟,以及涉世不深,做事不考慮后果等,很容易做錯事情,甚至可能會在無意之中觸碰到法律,違反法律法規(guī),造成嚴重的后果,這也會給學生的一生造成很大的陰影。
一、法治教育在教學領域中的重要性
因為政治課程的不斷變革,教材持續(xù)不斷改版更新。道德法治實踐活動落實中,仍然存在問題需要解決。初中生在青少年階段對于道德和法治認知是個體化的展現(xiàn),此階段是重要發(fā)展時期。伴隨時間,學生不斷成長發(fā)展,豐富生活閱歷,社會行為能力逐漸提高。在社會生活上要面對錯綜復雜的環(huán)境,比如:家庭與校園,家庭與社會,校園與社會等各種環(huán)境。不僅如此作為中國公民更要會處理國家這類關系。在初中時期,培養(yǎng)法治觀念,打造良好品德,提高法治素養(yǎng),更深刻地認識遵法守法的榮辱內涵。有利于初中生健康成長,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二、教學過程中法治教育實施現(xiàn)狀
經調查發(fā)現(xiàn),教學過程中的法治教育存在極大問題。主要分為以下幾點:第一,教學資源極度缺乏;教學資源和現(xiàn)實世界相差太多。對于順利開展法律教學來說,最基礎的條件便是教育資源要充足。而經過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容分析后發(fā)現(xiàn),課程正文主要著重于闡述法律理念,而日常的法律條文則少之又少,而相應的法律條文則主要通過“相關鏈接、閱讀感悟、探究與分享”等的形式出現(xiàn)。教師教育理念固化,著重講解理論知識對“相關鏈接”等其他環(huán)節(jié)忽視,過于墨守成規(guī)局限于書本上知識點,對教材以外的法律知識不進行拓展,無法打開學生眼界。其次,教師教育與引導的缺乏。《青少年法制教育綱要》確定中學生法制教育的基本目標,大意是通過普及法制常識來提高中學生的對法制解讀和道德認識,在社會日常生活中尊重和執(zhí)行法制。通過教育觀念,通過法律手段保護人民權利,增強分辨事情對錯的能力,道德和法治課實踐的開展,中學生品德形成基于法治教育的實踐活動中,良好的道德品質與基本的法治觀念是學生終身學習的任務,二者在教育模式中實踐性教學有著不可或缺的意義。
三、完善道德與法治課實踐性教學策略
(一)以提問的方式來帶動學生學習
在學生的學習中,預習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預習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清晰的找準自己不懂的地方和難以理解的地方,從而在上課的過程中著重聽講自己不懂的部分。為了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高效性,教師可以在每節(jié)課結束的時候,安排好下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讓學生做好課前預習。教師在安排學生預習的時候,可以提出一些問題,例如:在學習“交友的智慧”第二節(jié)“網上交友新時空”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探討“怎樣分辨網絡信息的真假、怎樣獲取網絡知識、如何有效的利用網絡”等等,這些問題的提出,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同時,有問題也就有學習的目標,再加上,網絡在我們的生活中本就隨處可見,因此,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能夠更好的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了解和記憶。
(二)豐富教學方式,構建高效課堂
在中學美德和法制課程教育中,教師們應重視對教學內容的進一步優(yōu)化與革新,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形式豐富多樣的課堂活動,并有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外活動。提升中學品德與法制課程和法治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建設有效課堂教學。例如:在教學《敬畏生命》一課時,如果教師簡單地講解知識點,課堂教學就會很枯燥和單一。如果老師能夠通過“講故事”或競賽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課后為自己收集一些有關生活恐懼的小故事,并在課堂練習中充分表現(xiàn)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同時,還可以開展詩歌朗誦、演講比賽等有效的教學方法,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和道德素質。另外,學校在向教師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思想的過程中,可充分運用學校多媒體,給學生觀看一些英雄事跡錄像。如此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感官,促使學生得到更多的直接體驗,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拓展相關知識
教師定期組織班級閱讀,在班級設置讀書角,放置時事政治報刊供學生閱讀。每周一次進行時政分享,時政分享活動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整理資料、以及言語敘述的能力培養(yǎng)。所謂時政分享就是對當下的新聞進行總結,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提問,師生雙方有效的互動達到良好課堂效果。還可以進行熱點評議競賽。對比時政分享熱點評議競賽的要求更高。需要學生就國內外發(fā)生的某一熱點事件聯(lián)系教材相關知識對事件進行評議。熱點評議的高標準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介紹詳細的事件過程,二是要與書本知識互相聯(lián)系并進行論述。讓廣大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討論和探究形式,在活動中更好地掌握和運用教材上的知識。
結束語
日常生活中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知識不夠理解,達不到生活與認知的聯(lián)系。道德與法治能力不足?,F(xiàn)如今中學生犯罪的情況屢屢增加,為了減少此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要從道德和法治教育方面進行,推動中學生全面發(fā)展與進步。初中生法治能力的培育主要集中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因而初中生的“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法治教育部分就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 扎桑,尼瑪卓嘎. 《中學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結題報告[J]. 散文選刊:中旬刊,2019(11):208-209.
[2] 王丹. 基于教學做合一的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研究[J]. 中華志愿者,2020(4):112. DOI:10.12272/j.2095-4387.2020.04.104.
[3] 董興廣. 基于五步導學的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J]. 科學咨詢,2020(36):197.
[4] 張艷靈. 道德與法治課堂互動教學的研究[J]. 江西教育,2019(21):13-14. DOI:10.3969/j.issn.1006-270X.2019.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