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灌云縣伊山中心小學(222200) 丁 玉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 年版)》提出英語教育要注重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情境體驗式教學法指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感色彩、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方法。情境體驗式教學法有利于學生探究和理解新知,對提升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有重要作用。
在小學階段運用情境體驗式教學法開展英語教學活動,要營造良好的情境氛圍,吸引學生參與英語學習,讓學生體會到英語課程的趣味性、實用性,從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立足學生認知力偏低、注意力易被分散等學情實際,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豐富、多元、個性化的教學情境,將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訓練綜合起來,讓學生主動學英語、說英語,從而提高英語核心素養(yǎng)。
情境體驗式教學法的運用能夠變單一、枯燥的知識講解為直觀、生動的語言情境,使教學更加契合小學生心智成長的需要,讓英語課堂更有吸引力。在運用情境體驗式教學法進行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師生間的互動,幫助學生在情境學習中獲得真切的學習體驗,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情境體驗式教學法的運用要先關注情境的創(chuàng)設。教師要把握學生的認知特點,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英語課堂中,教師除了要關注學生對英語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還要重視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激發(fā)。通過情境體驗式教學法,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收獲快樂,在體驗學習中保持愉悅的情緒,從而更樂于參與英語學習活動。例如,月份的英語詞匯包括 January、February、March、April、May、June、July、August、September、October、November、December 等,由于這類詞匯較為復雜,學生容易混淆,在識讀、記憶時感到困難。此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營造學習氛圍,向學生分別展示不同月份所對應的自然情境,再配合解說,從讀音、字母組合、釋義等方面,幫助學生準確辨析不同月份的單詞,增強學生對英語詞匯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情境體驗式教學法的運用能為學生體驗英語、感知英語創(chuàng)造條件。在傳統(tǒng)英語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分門別類地對詞匯、句型、語法進行教學,這樣單一的教學方式無法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教師可充分運用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再現(xiàn)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提高英語課堂的吸引力。例如,教學關于“Christmas”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相應的圣誕節(jié)情境,如頭戴圣誕帽、懸掛圣誕飾品、布置圣誕樹等,鼓勵學生在圣誕樹下許愿;也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參與到真實的圣誕節(jié)情境中,對“at Christmas”與“on Christmas day”進行比較,學習“have a good time”“have a lot of fun”“have lots of fun”等句型。學生在情境中體驗與對話,體會到學習英語的快樂,從而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在課堂中運用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學生的參與是關鍵。在英語課堂中,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設計教學活動時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豐富學生的參與體驗,幫助學生積累英語學習經(jīng)驗。在英語課堂中融入特色游戲活動,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學生能夠在游戲活動中主動說英語、學英語。例如,對“What...are these?”“Whose...is this/are these?”等語法知識的教學,教師可以通入游戲活動開展:出示一張圖片并提出問題“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picture?”,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圖片中的物品與人物進行表述,回答正確的學生則可獲得獎勵。借助游戲活動進行學習,學生強化了學習體驗,提高了學習效率。
英語教學不能單純地以讀、背為主,還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媒介資源,營造輕松的英語學習氛圍。小學生好玩、愛動,對音樂表現(xiàn)出較高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在英語課堂中融入相關的英文歌曲,豐富學生的視聽體驗。如選擇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英文歌曲,這樣既契合學生的認知和思維特點,又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學生有了快樂的學習體驗,自然能夠更加主動地參與到英語學習活動中。
例如,教學譯林版英語教材三年級上冊Unit 8 Happy New Year 時,教師圍繞教學內容,選擇Happy New Year這首英文歌作為課堂導入素材。優(yōu)美的音樂、快樂的節(jié)奏能夠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受到春節(jié)的喜慶。在這樣融洽的學習氛圍中,教師隨即以“春節(jié)禮物”為主題,讓學生討論自己收到或送出的春節(jié)禮物。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學過的知識,列舉出 toy、robot、doll、ball等春節(jié)禮物。教師創(chuàng)設互贈禮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Happy New Year的背景音樂中模擬禮物互換場景,并滲透本課句型知識點“What’s this/that?”“This is for...”。學生在歡快的背景音樂下融入情境之中,在對話中找出“this”與“that”的區(qū)別,提高了英語學習效率。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學生對英語詞匯、句型的表達欲望更強,反響更熱烈。
小學生愛聽有趣的故事。在英語教學中引入趣味故事,能夠打破單一的圖文教學形式,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習得英語,增強英語課堂的感染力。教師在課前要充分研讀教學內容,廣泛收集與教學主題相關的趣味故事,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呈現(xiàn)英語知識,讓學生在聽故事、說故事中學習英語、應用英語。通過故事創(chuàng)設話題情境,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主動參與故事交際活動,提高英語聽說能力。
例如,譯林版英語教材中設置有“Story time”“Fun time”“Carton time”等板塊,教師可基于教材內容,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動態(tài)的故事情境,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故事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促進學生參與言語交際和表達。如三年級上冊Unit 8 Happy New Year 一課中的“Carton time”板塊,教師可為“尖叫的土撥鼠”角色配音,利用這一角色結合課文內容講述故事,這樣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認真地聽故事。講述故事后,教師可挑選學生飾演相應的角色,展開情境對話。學生模仿欲很強,也樂于在課堂上進行對話交流。教師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學生扮演monkey、cat、dog 等角色,并模擬互送禮物的情境,使學生從動態(tài)的故事情境中獲得真實的學習體驗。
在對詞匯、句型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也可巧設故事情境,讓學生通過故事掌握相關知識。例如,譯林版英語教材四年級上冊Unit 3 How many?中的對話場景為家庭,Yang Ling 和 Liu Tao 走訪 Mike 與Helen 家,對他們家里的玩具很感興趣?;诖?,教師可以在教室內模擬家庭環(huán)境,擺設一些玩具,便于學生參與到故事情境中。教師讓學生模擬參觀家庭的場景,在對話中滲透“Do you have any...?”“How many...do you have?”“I have...”等句型。真實的故事情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能夠運用本節(jié)課所學的詞匯和句型,順利展開情境對話與交流。
好問是優(yōu)秀的學習品質,是活躍學習思維的重要因素。運用情境體驗式教學法進行教學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勤于設疑、大膽質疑,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以問題情境為手段,促進學生主動思考、合作探究,在質疑中深化理解,實現(xiàn)學以致用。
例如,譯林版英語教材五年級下冊Unit 1 Cinderella 的教學重點是學習一般現(xiàn)在時態(tài),要求學生掌握一般現(xiàn)在時與第三人稱單數(shù)等語法知識,涉及的句型有“Why can/can’t...?”“Because...”等,主要詞匯有 why、because、clothes、put on、let、take off、have to 等?!癝tory time”板塊講述了灰姑娘這一童話故事,教師可以結合相關的動畫資源,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如展示灰姑娘在廚房哭泣的情境時延伸問題“Why is Cinderella crying so sad?”,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對童話故事的了解來回答:灰姑娘因為不能去舞會而傷心。于是,教師延伸提問:“Why can’t Cinderella attend the party?”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結合文本查找原因。在問題情境中,學生會主動閱讀文本,找到灰姑娘被欺負、沒有衣服和鞋子等無法參加舞會的原因??梢?,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挖掘文本內容,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又如,譯林版英語教材四年級上冊Unit 6 At the snack bar 的主要內容是在快餐店的場景中,圍繞食品飲料展開情境對話,需要學生掌握的句型有“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等。教師可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征求他人意見”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運用這些句型進行對話?!癝tory time”和“Fun time”板塊的內容不同,學生對“What would you like?”的回答也不同,教師可抓住教學契機,引導學生進一步拓展思維,說出更多不同的食品、飲料等詞匯,并引入tea、rice 等單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結合故事情境,依托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來探究新知,有效促進了英語詞匯的積累。
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強調學生的親歷與體驗。英語學科實踐性強,除了要求學生掌握英語基礎知識,還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對話與交際能力。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說英語的機會。譯林版英語教材中有很多知識點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開展貼近生活的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在實踐中學英語、用英語。
例如,譯林版英語教材三年級下冊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中的詞匯較多,重點句型“Is this/that your...?”使用范圍廣,教師可以以“詢問物品”為話題,幫助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與學習相關的學具很多,如schoolbag、pen、ruler、pencil case 等,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不同的學習用具,展開“詢問物品”的對話活動。在具體情境創(chuàng)設中,可以小組為單位,讓組內成員自主選擇不同的學習用具,展開詢問表達。如“Is this your book?”可以回答“Yes,this is my book.”,也可以回答“No,this is not my book.”,還可以用“Yes,it is.”或“No,it isn’t.”來回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已學詞匯,引導他們拓展對話內容。如“This pencil case is red. Is this yours?”,在回答時可以變換為“Yes,thank you!”或者“No,This pencil case is John’s.”。情境體驗式教學法的運用要把握單元主題和方向,選擇恰當?shù)纳罨掝},讓學生在角色扮演等游戲活動中獲得深刻的學習體驗。
又如,教學譯林版英語教材四年級上冊Unit 7 How much?時,教師可以設置購物場景,結合食品、水果、玩具、服裝等詞匯,展開情境體驗與交際對話,引導學生在對話中運用“How much is it?”“How much are they?”“Can I help you?”等重點句型。學生圍繞購物情境展開對話,詢問商品價格,實現(xiàn)聽、說融合。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的真實情境,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高,并能夠從對話中感受英語交際的魅力,發(fā)展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英語是一門語言,英語學習不僅要掌握英語知識,更要理解英語文化。部分英語教師忽視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對英語交際感到陌生,久而久之,會降低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感知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例如,譯林版英語教材三年級上冊Unit 6 Colour 的重點知識包括有關顏色的詞匯以及詢問顏色的句型“What colour is...?It’s...”。在教學中,教師可在引導學生識記詞匯的基礎上,從文化層面引導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中不同的色彩觀念。如“white”表示白色,在西方文化里,白色象征純潔、幸福,西方人在婚禮上會穿白色的禮服;而在漢語中,白色既有純潔、清白之意,也暗含了與死亡相關的含義。對于“blue”一詞,漢語中的引申意義很少,而在英語中的意義很豐富,如“blue blood”指貴族血統(tǒng),表示高貴、有地位;“blue monday”有“倒霉的星期一”之意。運用情境體驗式教學法開展英語教學活動,結合對話話題讓學生了解西方文化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總之,情境體驗式教學法的運用以具體的英語情境為手段,順應學生心智發(fā)展的特點,增強英語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體驗到英語學習的快樂,從而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