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軍,李智鵬,王萬卿,任增璽
(1.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外一科,河南 平頂山 467000;2.南昌大學)
前交通動脈瘤在大腦前循環(huán)動脈瘤中較為常見,顱內動脈瘤高發(fā)于此,發(fā)生率占所有顱內動脈瘤的30%左右。臨床上發(fā)現(xiàn)前交通動脈瘤的結構頗為復雜,以往采用血管外顯微手術治療動脈瘤,存在損傷血管的情況,嚴重影響患者預后,故尋求一種對神經(jīng)血管損傷更小的治療方法至關重要[1]。血管內栓塞介入治療是一種新型微創(chuàng)手術,可減少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對神經(jīng)的刺激,改善患者臨床癥狀[2]。本文探討血管內栓塞介入治療前交通動脈瘤的療效及預后,為該疾病的臨床治療提供參考,報道如下。
選擇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前交通動脈瘤患者87例,分為顯微手術組44例與介入組43例。介入組男27例,女16例;年齡31~58歲,平均(43.25±5.58)歲;Hunt-Hess分級:Ⅰ級3例、Ⅱ級7例、Ⅲ級14例、Ⅳ例17例、Ⅴ級2例;動脈瘤直徑:<5mm 4例、5~10mm 15例、11~25mm 20例、>25mm 4例。顯微手術組男25例,女19例;年齡32~59歲,平均(43.51±5.43)歲;Hunt-Hess分級:Ⅰ級4例、Ⅱ級8例、Ⅲ級13例、Ⅳ例18例、Ⅴ級1例;動脈瘤直徑:<5mm 5例、5~10mm 17例、11~25mm 19例、>25mm 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根據(jù)頭顱CTA或者腦血管數(shù)字減影造影檢查,確診為前交通動脈瘤。納入標準:(1)符合《歐洲卒中組織顱內動脈瘤和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處理指南》[3]中關于前交通動脈瘤的診斷;(2)術前Hunt-Hess分級Ⅰ~Ⅴ級;(3)患者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合并其天嚴重臟器疾?。?2)神經(jīng)或精神異常;(3)合并其天惡性腫瘤;(4)活動性出血。
介入組:患者全身麻醉取仰臥位,氣管插管,行腰大池引流術,術前頭顱CT和腦血管數(shù)字減影造影檢查結果可用于精確定位病灶,高倍顯微鏡觀察瘤頸,頭架固定頭部,切開硬膜,根據(jù)患者情況選擇是否開放側裂池、視交叉池等,使用三維DSA(美國通用電氣公司,Innova4100)影像學工作站上重建的三維影像觀察手術角度,放大造影,使用路線圖進行栓塞手術,常規(guī)使用可脫式彈簧圈[國食藥監(jiān)械(進)字2013第3770981號(更)],栓塞完畢后即刻進行造影,以顯示動脈瘤栓塞情況。顯微手術組:患者全身麻醉取仰臥位,經(jīng)翼點入路,進入頭顱,在顯微鏡下夾閉前交通動脈瘤體,電凝殘端,確定無出血后,采用罌粟堿棉片濕敷瘤體動脈。
(1)圍術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自主呼吸恢復時間、出血量及導管拔除時間。(2)神經(jīng)功能: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價患者術前及術后1個月的神經(jīng)功能[4],主要包括意識水平、凝視、視野等14項,分值范圍為0~42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經(jīng)功能受損越嚴重。(3)認知功能:采用簡易智力狀態(tài)檢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評價患者術前及術后1個月的認知功能[5],共包括定向力、即刻記憶、注意力等5個方面,分值范圍為0~39分,得分≥26分表示認知功能正常。(4)預后:采用門診復診的方式對患者預后情況進行隨訪,隨訪時間為術后1年,采用格拉斯哥預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評價患者預后[6],該量表共包括5級,Ⅰ級:死亡;Ⅱ級:持續(xù)性植物狀態(tài);Ⅲ級:重度殘疾;Ⅳ級:中度殘疾,基本能生活自理;Ⅴ級:恢復良好。
介入組手術時間及導管拔除時間均短于顯微手術組,術中出血量多于顯微手術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圍術期指標比較
兩組術前NIHSS及MMSE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介入組NIHSS低于顯微手術組,MMSE評分高于顯微手術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NIHSS及MMSE評分比較分)
介入組GOS分級高于顯微手術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GOS分級比較(例)
前交通動脈指大腦前動脈在視交叉外側處由頸內動脈向前近直角發(fā)出、左右大腦前動脈中間以橫支相連的動脈區(qū)域,主要組成大腦動脈環(huán),顱內動脈瘤高發(fā)于此,臨床表現(xiàn)為縱裂及大腦直回等部位的血腫[7-8]。顯微手術是治療前交通動脈瘤的常用術式,但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顯微手術治療時術中暴露操作視野具有較大難度,可能會損傷正常穿支血管,影響患者神經(jīng)功能[9-10]。隨著臨床上介入性材料使用經(jīng)驗不斷增加,血管內栓塞介入治療應用越來越廣泛。研究顯示,血管內栓塞介入治療前交通動脈瘤,可達到永久完全閉塞動脈瘤的目的,且能防止破裂再次出血[11]。本文結果顯示,介入組術后NIHSS評分低于顯微手術組,MMSE評分高于顯微手術組,說明應用血管內栓塞術治療,可減輕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改善其認知功能,這主要是因為血管內栓塞介入治療可縮小腫瘤對神經(jīng)搏動性沖擊,減輕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對神經(jīng)的刺激,起到改善神經(jīng)功能的作用[12-13]。本文還發(fā)現(xiàn),介入組手術時間及導管拔除時間均短于顯微手術組,術中出血量多于顯微手術組,說明血管內栓塞術治療可縮短手術時間,促進術后恢復,但會增加術中出血量,與既往研究結果相符[14]。需注意的是前交通部位較深,破裂出血時會出現(xiàn)額葉血腫等并發(fā)癥,手術治療時需避免腫瘤破裂出血。
顯微手術治療前交通動脈瘤雖具有創(chuàng)傷小等優(yōu)點,但術后較大概率出現(xiàn)再次出血,嚴重影響患者術后恢復。相關研究指出,血管內栓塞術治療可在減少動脈瘤體積的同時,減輕其對神經(jīng)的搏動性沖擊,起到改善預后的作用[15]。本文發(fā)現(xiàn),介入組GOS分級高于顯微手術組,說明應用介入術治療可改善患者預后,這主要是因為血管內栓塞介入治療成像清晰,能更加精確地到達患處并栓塞動脈瘤,通過人為控制導入操作、穩(wěn)定固定彈簧圈等,減少治療時間及術后不良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前交通動脈瘤使用血管內栓塞術可有效減短治療時間,改善預后,減輕神經(jīng)功能受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