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衛(wèi)紅 劉仕晨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寫作教學應以學生為本位:“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边z憾的是,目前中學生作文的語言表達普遍存在籠統(tǒng)、直白、粗糙等情況。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與作文教學模式的單一、古板有密切關(guān)系,且往往會束縛學生語言表達的自由。因此,寫作課首先需要營造自由寫作的氛圍,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多創(chuàng)設與生活實際密切關(guān)聯(lián)的情境,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
情境教學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它是通向?qū)W生心靈深處的橋梁和紐帶,最能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需來源于生活實踐,情境中巧設某位同學,以其為線索,以任務為驅(qū)動,將新近的節(jié)日融入其中,靈活變通,讓學生表達得更自由、更暢快。如需要引導學生用一兩句話來描繪父母的表情,可創(chuàng)設如下情境。
【情境一】
為迎接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的到來,妙妙同學號召全班同學為自己的父母繪制一張專屬表情名片。請你任選一個表情(興奮、惱怒、哀傷、高興、無奈)作為關(guān)鍵詞,為你的父親或母親繪制一張專屬表情名片。
作家岡察洛夫說“我只能寫我體驗過的東西,我思考過和感覺過的東西,我愛過的東西,我清楚地看見過和知道的東西,總而言之,我寫我自己的生活和與之常在一起的東西”,因此,寫作是一種真實的發(fā)生。課堂上以學生的寫作實踐為基礎,以巧設情境為依托,引導學生真切感受生活中常見的父母表情、自由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感,以此為起點,可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
讀與寫是共生的,多讀、多看、多感應當屬于寫作實踐的范疇。作家畢飛宇說“要用寫作的方式去閱讀,才能發(fā)現(xiàn)更多的奧秘”。閱讀與寫作簡直是玻璃的兩面,無論你看著哪一面,都意味著你也正在凝視另一面。豐富學生的見聞感受,才能夠更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倘若以課內(nèi)親情類閱讀文本為例,引導學生回望、重溫、啟發(fā)、感知,可創(chuàng)設擬寫推薦語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充分闡述自己推薦的理由。如:
【情境二】
妙妙同學不由得想起這兩年課文中那些經(jīng)典的回憶長輩親人的文章,于是想回望那般燦爛的歲月、重溫那些美好的細節(jié),同時在閱讀中有所啟發(fā),為自己文章的語言表達增添一抹亮色。請你向她推薦一個最佳閱讀選段,寫一則簡短的推薦語。
葉圣陶1945年為呂叔湘《筆記文選讀》作序時說過“語文教本只是些例子”“語文教本不是個終點”,“語文教本好比一個鎖鑰,用這個鎖鑰可以開發(fā)無限的庫藏——種種的書”。在新課程背景下,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前提下,重新審視葉老的這一論斷,讓人感受到了它理性的光輝和強大的生命力。從學生熟悉的課文出發(fā),以妙妙同學的回顧為情境依托,以“擬寫推薦語”的形式為課堂活動,鼓勵學生自由表達。
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教材每一單元課內(nèi)文本閱讀后都有詳細的寫作指導,對學生寫作提出新的要求。九年級語文下冊的作文指導方向為: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所謂創(chuàng)意表達,就是表達時有新意,有個性,不落俗套。讀來讓人耳目一新,又能感受一份真誠,觸發(fā)情感的共鳴。
創(chuàng)新在于求變,求變需要智慧。學生語言表達的習得來源于課內(nèi)閱讀文本,課堂中借助親情類題材的群文閱讀,讓學生發(fā)現(xiàn)語言表達上的創(chuàng)意之處,可促進自身寫作語言的創(chuàng)意表達。教材編者也力圖使學生在閱讀課例中有所啟發(fā),并將其巧妙運用到寫作實踐中,豐富對作品的理解。因此,教學時可以充分活用教材,細讀文本,細品語言之妙,將教材中經(jīng)典的語言反復咀嚼、品味、模仿乃至創(chuàng)新,并善于提煉、總結(jié)、遷移,從而達到為我所用的目的,這就是一個從普通到創(chuàng)新的歷程。
所謂變抽象為具體,就是依托具體事件,選取富有自身獨特經(jīng)驗的語言表達,呈現(xiàn)具體而真實的畫面,讓抽象概念、情感、景致具體起來,讓人如見如聞,如臨其境,從而將言語顯現(xiàn)出新意。
正如《臺階》中的父親,在造屋的那些日子里,他是如此興奮:
白天,他陪請來的匠人一起干,晚上他一個人搬磚頭、擔泥、籌劃材料,干到半夜。睡下三四個鐘頭,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我擔心父親有一天會垮下來。然而,父親的精力卻很旺盛,臉上總是掛著笑容,在屋場上從這頭走到那頭,給這個遞一支煙,又為那個送一杯茶。
通過具體事件:搬磚頭、擔泥;不同時間:白天、晚上、三四個鐘頭;人物活動:父親精力旺盛、總掛著笑容 遞煙、送茶等將興奮的心情具體化。
語言的創(chuàng)意表達,并非大家挖空心思去搜奇獵怪。清代學者李漁在《窺詞管見》中就曾提到,寫作應“貴新奇,亦需新而妥,奇而確”。言語表達要新鮮,首先得具體真實。
所謂變刻板為形象,就是“換一種說法”。這要求我們具有追求自我表達的意識,巧用修辭、臨時化地借詞等都可以達到非同一般的效果。它可以使熟悉的甚至熟視無睹的事物變得新穎有趣,從而改變讀者的閱讀期待,擴充作品的想象空間,進而增強作品的美感。
正如《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中的阿長,她粗魯?shù)乃巳绱耍?/p>
一到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擠得我沒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經(jīng)烤得那么熱。推她呢,不動;叫她呢,也不聞。
修辭是語言的魔法,修辭手法的恰當運用,能讓語言散發(fā)出魅力四射的光彩。該句巧用比喻,將睡姿用一個“大”字來形容,將睡姿與漢字相聯(lián)系,形象而又貼切,別具一格。“推她呢,不動;叫她呢,也不聞。”采用短句的形式,更靈動,且句式整齊,富有韻律美感。
再如《臺階》中的文字:
他開始“磨刀”。“磨刀”就是過煙癮。煙吃飽了,“刀”快,活做得去。
將父親過煙癮,用“磨刀”來表達,將“磨刀”置于另一情境之下,臨時借詞,別具個性,頗有一番新意。這種追求自我表達的意識,臨時化地借詞可以讓表達更新穎有趣。
所謂變客觀為主觀,就是轉(zhuǎn)換描述的視角,將原先以主觀的人為描述視角轉(zhuǎn)變?yōu)橐钥陀^的事物為描述視角,將客觀事物變得鮮活而又明亮。
正如《臺階》中的父親,他那專注的目光卻不被柳樹枝搖散:
父親坐在綠陰里,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那里栽著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
一般情況下,都是人觀物,而“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卻轉(zhuǎn)換了描述的視角,變成物觀人。轉(zhuǎn)換了視角,以“柳樹”觀“父親”,將柳樹寫活了。
所謂變順承為逆轉(zhuǎn),就是文章在行文表達中,將順接前文思路的表達變?yōu)榉唇忧拔乃悸返谋磉_。運用對比性強烈的動詞、富有音韻美的疊詞、表達強烈情感的感嘆號等多種表現(xiàn)形式將其情感沖突表達得更為強烈,從而顯現(xiàn)出語言表達的新意。
正如《秋天的懷念》中的“我”,面對美好的景致,心情卻來了極大的逆轉(zhuǎn):
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
“望雁陣”“聽歌聲”與“摔”“砸”。運用對比性強烈的動詞、富有音韻美的疊詞等將其情感沖突表達得更為強烈?!巴汴嚒薄奥牳杪暋迸c“摔”“砸”。這種逆轉(zhuǎn),突如其來,讓人“猝不及防”。
“文似看山不喜平”,讀者通常喜歡的是“鐃吹之后,接之以洞簫清囀,山搖地撼之后,忽又柳絲花朵”(金圣嘆語,引自葉朗《中國小說美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82.100)文章在行文上富有變換,往往會給讀者帶來更大的審美愉悅。
所謂變直露為含蓄,就是寫出那些唯我獨有、浸染著作者靈動的“情愫”的語言,能啟人深思,引人聯(lián)想的、耐人尋味的智慧的語言。言由心生,文字是表情達意的。其實想要讓我們的文章能如電影一樣打動讀者,最重要的還是這些文字背后所承載的感情。有了真感情,才能寫出有溫度的文字。
正如《散步》中的一家人,用“整個世界”來形容,頗有意蘊: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很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母親與兒子的身材對比,句式很整齊,前后對仗。將“母親”和“兒子”巧妙地比喻成“整個世界”,含蓄地表達出親情的可貴。
古畫論曰:“景愈藏,境界愈大;景愈露,境界愈小?!庇谖恼聦懽鞫裕瑒t是意愈露,興味愈少,意愈藏,興味愈多。藏意,并非不露意,而是要做到藏中有露,露中有藏,露得鮮明而有變化,藏得巧妙而有深意。
上述課文中語言創(chuàng)意表達的實例是引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基礎,將這些典型實例中的思考整理成如下寫作錦囊,可便于學生更直接、更系統(tǒng)地理解和掌握。
篇目《臺階》寫作錦囊具體事件、不同時間變抽象為具體《阿長與〈山海經(jīng)〉》《臺階》《臺階》《秋天的懷念》《散步》關(guān)鍵詞搬磚頭、擔泥、白天、晚上、三四個鐘頭、總掛著笑容、遞煙、送茶等擺成一個“大”字“磨刀”“過煙癮”柳樹枝,父親那專注的目光“望著望著”“聽著聽著”“摔”“砸”“母親”“兒子”“整個世界”巧用修辭,臨時借詞變刻板為形象轉(zhuǎn)換視角變客觀為主觀妙用對比變順承為逆轉(zhuǎn)滲透哲理變直露為含蓄
溫儒敏教授指出寫作是一種思維訓練,寫作可以訓練一個人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而語言的創(chuàng)意表達的背后是思維的激活,這種思維的創(chuàng)新可以促進語言表達的創(chuàng)新。因此,智慧求變,解讀文本中語言表達創(chuàng)意之密碼,掌握可“變”技巧,便可讓語言表達更新穎。
語言的創(chuàng)意表達還離不開靈活地化用。生活處處皆語文,一句宣傳標語、一份廣告文案等都匯聚了奇思妙想,化為經(jīng)典流傳的語句。經(jīng)常關(guān)注這些簡短卻意味深長的語言,并及時融入自己的理解,適時化用,往往會使文章增添一抹新意。在新近的一些文案中,表達親情類彼此情感的,有如下新奇語言,這可讓表達更鮮活:
①小棉襖會努力成為您的防彈衣。
②她的碎碎念念溫柔了我的歲歲年年。
“小棉襖”是大家所熟知的,而“防彈衣”卻是一個相對陌生的詞匯,但確實非常形象,很容易便讓讀者聯(lián)想到女孩內(nèi)心的堅強、勇氣與擔當。表達言語雖簡潔,但意蘊頗豐。
“碎碎念念”與“歲歲年年”在語言形式上均為“AABB”式詞語,且在語音上相近,含蓄表達出母親無時無刻不為我擔憂的辛苦操勞,且給予我莫大的溫暖,感激、愧疚之情自然流露在言語中。這樣,無需直白地去表達這份情感,而是通過描繪人物具體鮮活的做法讓表達更富有真情。
化用是語言建構(gòu)的常用方式,靈活巧妙地將所習得的富有創(chuàng)意而又鮮活的語言融入自己的行文中,會更好地傳情達意,讓作文語言“靚”起來,讓讀者一見傾心。
語言是思想綻放出的花朵,語言問題終究是一個思維問題,一個動作、一種眼神、一絲微笑……都是創(chuàng)意的源泉,情的聚焦。巧設情境、智慧求變、靈活借用,將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在表達時更自由、更新穎、更鮮活,立足真實,力求真情,這樣,便會收獲筆端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