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穎穎
[摘 要]指向語文素養(yǎng)的教學,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精心設計情境支架、問題支架、方法支架,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進一步促進學生語言建構能力、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關鍵詞]學習支架;語文素養(yǎng);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2)31-0057-03
語文核心素養(yǎng)包含四個層面的內容: 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傳達了新時代語文教學的新思考、新方向,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成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
語文教學如何促進核心素養(yǎng)落地呢?搭建學習支架是最佳途徑。所謂學習支架,是指教師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有意識地給學生提供對其理解或解決問題起到輔助作用的各類學習支持,是一種臨時性的學習支持。通過運用學習支架,學生的認知發(fā)展就能從已有水平提升到潛在水平, 從而順利穿越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獲得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一、學習支架的類型、作用及設計
(一)學習支架的類型、作用
根據分類標準的不同,學習支架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語文教學中的學習支架更強調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結合語文學習的特征,以及從學習支架發(fā)揮作用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將語文學習支架劃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二)學習支架設計策略
1.隱性知識可視化
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通過學習活動將已知和未知的內容建立起聯系,這樣的學習效果會更持久。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隱性知識可視化,通過一定的教學設計讓知識變得更清晰明了,這樣有助于學生厘清已有知識與新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從而理解并內化新知識。
2.支架設計個性化
語文教學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師在設計學習支架時,要結合學生已有的學習水平,根據語文學習的目標以及文本的理解難度來設計不同的學習支架。教師要尊重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差異越大,個性化的學習支架就要越多;文本理解難度越大,學習支架的層次就要越豐富。
3.支架調整動態(tài)化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是動態(tài)的、不可預見的。在設計學習支架時,教師要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發(fā)展動態(tài),及時、適時地調整學習支架,以順應學生的學習變化,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習目標。
二、指向語文素養(yǎng)的學習支架實施
(一)巧搭情境支架,學習動機真實發(fā)生
統編語文教材的每個單元都按照語文要素和人文主題進行雙線編排。教材的有些文本與學生所生活的時代相距甚遠,單元人文主題和學生之間往往存在時空隔閡。作為教師,應如何幫助學生跨越理解的障礙,讓人文主題潤物無聲地進入學生的心田呢?教師要巧搭情感支架,為學生理解人文主題搭建共情的橋梁。
以統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圓明園的毀滅》一課為例。圓明園的毀滅發(fā)生在1903年,事件距離現在已經十分久遠,通過文字很難激發(fā)學生對圓明園的具體認知。因此,教師可巧借多媒體資源,搭建情感支架,為學生展現三個場景。
場景一:布局巧妙圖
支架:“眾星拱月”。在藍色的幕布上,一輪黃色的圓月代表圓明園,四周散布著大大小小的星星,代表著其他園林。
【設計意圖:五年級的學生對“布局”還沒有充分的概念,讓他們直接概括課文第二自然段的小標題是有一定困難的。教師抓住關鍵詞“眾星拱月”,利用多媒體資源,將圓明園與其他建筑的布局做成一張“眾星拱月圖”,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布局。教師再利用圖片的形狀、色彩進行對比,引導學生從細節(jié)處感知構圖的巧妙,從而使學生概括出第二自然段的小標題為“布局巧妙”?!?/p>
場景二:文物珍貴圖
支架:同學們收集了哪些珍貴文物的圖像,請上臺展示交流。
生1:景泰藍麒麟,它是……
生2:古色古香的琺瑯瓷瓶,它是……
……
【設計意圖:情感支架并不一定是教師給的,學生主動參與,為自己的學習搭建支架也很重要。在本環(huán)節(jié)中,課前學生收集了大量的圓明園珍藏的文物資料,并運用彩色圖片配上了簡短介紹。學生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然后每組派代表分享組內收集到的文物資料。這個過程是學生對話交流的過程,是同伴互助學習的過程。學生借助收集來的資料,更直觀、真切地感受到了圓明園曾經的輝煌和極高的文化價值;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也提升了學生對圓明園文化的認同感?!?/p>
場景三:化為灰燼圖
支架:運用信息技術將前面兩個環(huán)節(jié)屏幕中出示的所有的精美圖片都放在“大火”中化為灰燼,將絢麗多彩的視覺盛宴轉換成黑白色調的圓明園遺跡。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借助多媒體搭建了一個對比沖突的支架。前期,圓明園在學生的心中已經有了極高的情感認同。當教師運用多媒體特效,將前面所有的圖片資源用“一把火”化為灰燼,只留下一片黑白殘跡時,學生對圓明園被毀的憤懣、惋惜、痛恨等情感不斷高漲。】
多媒體是現代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搭建情感支架的重要載體。情感支架有助于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深刻理解,使學生獲得心靈上的浸潤與情感上的豐盈。因此,教師向學生提供情感支架后,要含而不露、引而不發(fā)地進行教學,以拉近學生與文本間的時空距離。在學生與文本內容產生共情后,教師要及時收回支架。當學生能獨立、自由地行走在文本間,不受支架的約束時。此時,真實的學習就發(fā)生了。
(二)巧搭問題支架,語言建構真正產生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也是思維的結果。思維的發(fā)展與語言的表達緊密相連。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思維雖有一定的深度, 卻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語文課堂中,教師采用問題支架輔助教學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和教師主導性的雙向融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感知語言的魅力,充分發(fā)展語言能力。
統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伯牙鼓琴》是一篇文言文,語言生澀,且主題是“知音”,小學生在理解上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教師可以借助語言訓練,為學生搭建問題支架,讓學生在語言表達中感悟文章所蘊含的高雅情懷。
情境:讓我們回到高山流水,一起贊賞一曲。
教師示范:
我志在巍巍太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我志在湯湯流水,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問題支架:我的子期在哪里?
出示語言訓練:
我志在茫茫大海,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乎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志在徐徐清風,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乎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文所在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根據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從生僻的文言文語言去想象,對學生而言跨越性太高,因此教師借助語言訓練點,給學生提供問題支架,讓學生在語言的建構與運用中放飛思維?!懊C4蠛!薄靶煨烨屣L”是教師為學生搭建的想象支架,而仿寫句式則是語言表達的支架。
教師搭建支架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設計循序漸進的臺階,不僅要遵循受眾的廣度,還要為學生提供更有深度的學習支架。如果說前面課例中的問題支架是基礎性、全員性的問題支架,那么下面的問題支架就是指向深度學習的問題支架。在《伯牙鼓琴》的教學中,學生結合課后資料包深入理解了“知音”的內涵后,教師為學生設計了讀寫支架。
師:知音相遇,他們會說些什么?
小練筆:
伯牙得遇子期,感嘆道:善哉!善哉!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其學習風格、學習基礎會有較大的差異。作為教師,在設計問題支架時,要考慮學生語文學習起點的差異性,問題的設計要有梯度,既要重視構建學生共同的語言能力,又要實現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目標。有梯度的問題支架能給每一個學生留足發(fā)展的空間,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最終使每個學生都能嘗到語言能力發(fā)展所帶來的甜美果實。
(三)巧搭方法支架,高階思維真正發(fā)展
傳統的語文教學注重感性理解,過多地強調語感,缺乏理性的思考。這必然會導致語文教學忽視學生思維發(fā)展的情況發(fā)生。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如何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呢?這就要強調語文閱讀的實踐性,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教方法。學生學會獨立學習的方法,就能獨立地審視、思考,就能夠促進思維的產生與發(fā)展,進行高效的學習。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方法支架。
例如,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麻雀》一課,所在單元是寫作單元,學習課文實則是為單元習作服務的。在教學過程中,如何為學生的習作搭建支架呢?這個問題值得教師去認真思考。
教師在教學時,為學生提供了多個方法支架。其一,在梳理課文主要內容時,引導學生學會運用“起因”“經過”“結果”的方式來講故事,把故事講得更清晰、更有條理。這就是方法支架。其二,在關注寫獵狗的句子和詞語時,引導學生發(fā)現要想將獵狗兇狠的形象刻畫出來有兩個方法,即“要動連著動”“按照順序寫”。其三,關注文中的主角老麻雀,學生找到了一連串的動詞,并據此歸納出了寫作的方法:寫下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三個層次的寫作方法,通過歸納與運用,學生就能夠很好地內化于心。
語文教學以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為主要目標之一,而方法支架的搭建能使學生學會思考、善于思考。
三、指向語文素養(yǎng)的學習支架評價要素
語文教學已從傳授知識為中心轉變?yōu)橐哉Z言實踐應用為中心,愈發(fā)強調學與用的有機融合。這就需要教師從評價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有效改變知識灌輸式的教學現狀。教師可以從學習支架的設計、應用、效果三個方面進行評價。
(一)科學有效地設計學習支架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基礎保障
能夠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學習支架,必然是根據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實際困難與實際需求進行設計和搭建的,能夠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克服語言文字運用、理解、遷移的困難,進而達成語文學習的目標。語文教師要依據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分析,設計合適的學習支架。學習支架的質量關乎語文教學的實際效果,因此在設計時要考慮支架類型、使用原則、文本類型、學生情況等內容。
(二)支架的給予、使用和撤退,是語文學習支架發(fā)揮其實際價值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語文教師應明確課堂教學中哪個環(huán)節(jié)需要提供學習支架,即支架需要在學生遇到語言文字運用障礙、思維受限、遷移障礙等情況時及時給予,這樣才能有效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排除障礙、深入理解文本。而支架的給予也不是永久的,作為一種學習輔助工具,它是暫時的,在使用過程中對學習者的學習僅起到輔助的作用。當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認知和語言運用能力日漸增長、能夠獨立思考并學會遷移時,教師就可以緩慢地撤銷學習支架。
(三)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升的程度是判斷學習支架使用效果的關鍵標準
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提升、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對文化的深入理解等,都是其核心素養(yǎng)得到提升的表現。學生的素養(yǎng)發(fā)展還表現在語文學習的軟能力上,如是否能專注地投入學習,是否能自信地表達,是否能友好地進行合作學習,是否能合理地進行反思等。學習支架的搭建還要著眼于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上,以提升學生的知識建構能力。
新時代的語文課堂不是簡單傳遞知識的媒介,而是教師和學生相互探討、相互對話和生成新知識的過程。學生獲取知識是自我建構的過程,也是學習支架輔助學習的過程,更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真實發(fā)生的過程。搭建學習支架的目的不在于讓教師更好地教,而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學,是為了能實現師生共同發(fā)展的美好追求。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