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高旺
摘 要:信息技術是一門講究動手實踐的綜合課程,想要提高教學有效性,必須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給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實操機會,保持探索興趣,促進課堂參與。文章從“雙減”政策出發(fā),關注小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興趣與探索意識,找準信息技術與生活實踐的契合點,通過深入的交流與實踐,掌握信息技術應用要點,不斷形成信息技術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雙減”政策;信息技術;提質增效
一、認真?zhèn)湔n,明晰要點
信息技術課程注重以動手操作與實踐體驗為主,這就決定了課堂教學要改變常規(guī)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遵循生本教育思想,教師在每節(jié)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備課程內容、備學生實情、備“雙減”政策,突出教學重點與難點,有的放矢推進課程方案,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紤]小學生的知識經驗有限,對于一些較為復雜的知識點,要在備課時著重規(guī)劃,精煉內容、分割模塊,采取項目學習或者分層學習等不同形式,確保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接受且樂于參與,主動探究,以此提升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例如,學習“進入動畫天地——認識Flash軟件”時,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指導學生掌握Flash軟件的基本用法,掌握動畫的基本原理,即幀的快速播放。上課之前教師準備微課視頻,先介紹Flash軟件,再演示新建、打開Flash文件,用不同的方法播放影片,保存文件、退出Flash系統(tǒng)等等。學生一邊觀看視頻一邊思考問題,遇到不理解的地方還可以反復觀看,最后嘗試動手操作,能夠確保順利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
二、前置作業(yè),有效翻轉
信息技術課程設計的本質思想在于吸引學生參與,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為了指導有效學習過程,教師可以采取前置作業(yè)的方式打造翻轉課堂,為課上教學做好鋪墊,同時也能體現(xiàn)“雙減”政策的課后特色。例如,學習“制作個人小名片”時,本節(jié)課的主要任務就是學會在Word中插入圖片、設置圖片格式及頁面大小,熟練地使用文本框工具、會修飾文本框,滿足名片排版的要求。為了幫助學生投入自主學習、探索交流的狀態(tài),本節(jié)課設計前置作業(yè),由學生課前自主預習,先想好一段自我介紹的內容,再對照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及操作步驟,嘗試自己設計名片,注意練習設置頁面、插入文本框、修飾文本框、插入圖片、修飾圖片等等細節(jié)。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雖然有一定難度,但是貼近生活,具有應用價值,學生課前自主預習的積極性比較高,他們在前置作業(yè)環(huán)節(jié)經歷了動手實踐,生成知識,有利于實現(xiàn)課上有效教學。
三、情境模擬,積極實踐
新形勢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立足點是提高效率、不增負擔。教師要關注小學生年齡特征、認知水平與興趣愛好,讓信息技術課堂多一些趣味元素。其中,情境教學法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學習需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生活情境、探究情境等等,吸引他們參與探究學習的過程,主動思考,積極實踐,提高效率。例如,學習“上網查找資料”時,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就是通過任務驅動方式,學會利用搜索引擎上網查找資料。獲取信息是學好信息技術課程的基礎一環(huán),也是信息技術應用的直接體現(xiàn),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成為培養(yǎng)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有效途徑。那么怎樣才能調動學生參與興趣?課上創(chuàng)設大家熟悉的生活情境:“陽光明媚,我們班級要組織一場快樂的春游,那么誰能制定一份旅游攻略呢?”“如果周末出門旅游,天氣情況如何?怎樣準備衣服?還要帶哪些東西?”以現(xiàn)實案例為背景,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動手操作的機會,大家紛紛打開“IE瀏覽器”,在“百度”網站首頁輸入關鍵詞,逐一找到答案、解決問題。
四、小組合作,碰撞思維
踐行學做合一理念,課上采取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鼓勵隊員之間切磋交流,分享經驗,形成不同的信息技術應用思路,實現(xiàn)深度學習目標。例如,學習“制作校園小報”時,由于學生已經掌握了電子報刊的版面設計方法,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通過修飾文字、圖片等方法美化電子報刊。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劃分合作小組,圍繞“我給抗‘疫英雄點個贊”為主題制作電子小報。各組成員分工合作、展開討論,共同探討美化方案。比如添加美術字標題時,有的學生對“插入美術字”很感興趣,主動接受任務,在電腦上操作——先打開“插入”選項,選擇“美術字”,打開界面之后由其他組員共同投票,選出適合的美術字;然后選擇“四周環(huán)繞型”,完成標題裝飾。最后以同樣的方法,繼續(xù)練習上網收集素材、編輯圖片、編輯自選圖形、調整文字大小、添加色彩及修飾圖案等等。合作任務的難度層層遞進,大家共同解決問題,不僅掌握了信息技術方法,也體驗了團隊協(xié)作的意義,在制作電子小報的過程中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
五、展示點評,全面發(fā)展
基于提質增效視角出發(fā),打造高品質的信息技術課堂,不僅要優(yōu)化課上教學過程,還要注重點評環(huán)節(jié),給學生提供自我展示、自我點評的機會,激勵他們學習與進步。根據新課程改革的根本要求,課程教育不能忽視評價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評價應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如實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以此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信息素質。在展示點評環(huán)節(jié),每個學生拿出自己最滿意的作品,采取教師點評、學生自評與同學互評相結合等多種方式,教師不僅要點評學生作品,還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學習態(tài)度以及思維品質,并在評價中發(fā)現(xiàn)問題,適當點撥與啟發(fā),給學生提出好的建議,鞭策他們前行;同學互相點評則碰撞思維的火花,促進同學之間互相學習、互相監(jiān)督,彼此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課程如何落實“雙減”政策,這是新形勢下學科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堅持學做合一思想,著眼提質增效目標,筆者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組織多樣、趣味、實用的課堂活動,從教、學、做、評多方面出發(fā),信息技術課堂因學生的積極參與而活躍起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深度思考,每個學生都成為課堂的小主人,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保持學習興趣和參與動機,顯著提升信息技術課程教育水平,學生既不增加負擔,也能獲得理想效益,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有效落實“雙減”政策。
參考文獻:
[1]席宏.個性化教學模式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2(04).
[2]周蓉,田超.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對提升中小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研究——以天津市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21(11).
[3]張李娜.“互聯(lián)網+”時代小學信息技術智慧課堂生成性教學實踐研究[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21(02).
[4]陳澤強.把握“預”與“放”打造小學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教學[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1(04).
[5]史明會.智慧教學理念下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模式[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1(04).
[6]蔣丹梅.讓“先學后教當堂練習”的教學方法走進小學信息技術課堂[J].新課程,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