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香
國學經典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小學國學經典內容主要是從經史子集中精選得來,適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行為養(yǎng)成需要。其中包括古詩詞教學、韻律文教學、小古文教學等,有的側重體會情感,有的側重提高認識,有的側重誦讀積累。開展國學經典教學,能夠陶冶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實現養(yǎng)人育人、培根鑄魂、重建精神家園的目的。國學課堂教學以誦讀感悟為主,強調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可以開展“五步教學法”,以提升國學課的教學質量,真正使學生學有所獲。
一、“導”——導學,激學習興趣
導入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的開始,恰當的導入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導入方法。
(一)猜謎導入。根據學習內容選擇與之相關聯的謎語,以活躍學生思維,帶動學生迅速投入新課學習中。
(二)歌曲導入。課前要充分理解新課內容,把握內容的情感基調,選擇與之契合的音樂,用優(yōu)美的旋律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復習舊知導入。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背誦積累的國學經典內容,找出與所學有關的內容,通過背誦交流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在此基礎上學習新內容。
(四)寫作背景導入。介紹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個人生平以及詩文的寫作背景等,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領會詩文的意境和情趣,使學生在情感上走近作者,體悟作者感情。
(五)圖片導入。運用多媒體出示與授課內容相關的圖片,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詩文內容,以豐富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想象。
二、“讀”——通讀,讀正確流利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薄耙宰x為本”應該是國學經典教學的基本理念,各種形式的誦讀,可以使學生受到國學經典的感染、熏陶和教育,加強學生對國學經典內容的記憶,使學生領略中華語言文字的形式美和內涵美。教師上課開始,以范讀引路,可以親自范讀,也可以播放配樂誦讀錄音,幫助學生明確字音、重音、語速、語調、停頓等。然后教師領讀,學生邊聽邊模仿,以起到正字正音、把握文章節(jié)奏的作用;教師接著運用各種形式的誦讀,讓學生讀準、讀通、讀順,讀好停頓和節(jié)奏,讀出文章的韻律美,力求做到讀準、讀通、讀順。
(一)正音。學生聽錄音或教師范讀,要求讀準字音,保證誦讀的正確性。
(二)領讀。學生小聲跟讀,確保讀準字音,跟上節(jié)奏停頓和語氣語調。
(三)各種形式的誦讀。如生生合作讀、師生合作讀、齊讀等。
三、“悟”——悟道,明文意道理
國學經典內容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涵育性情,塑造道德價值,確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教師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理解、感悟、體驗句子的韻律、節(jié)奏、情感等,與朗讀內容自然地融為一體。學生要在熟讀的基礎上,涵泳關鍵語句,理解詩文大意,通過想象揣摩作者的內心世界,準確把握作者的情思,感悟國學經典蘊含的時代精神,讓經典之精華在潛移默化中潤澤學生,在無聲中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使學生修身養(yǎng)性,提升文化素養(yǎng)。
四、“誦”——誦讀,助背誦積累
熟讀成誦,可以為學生打下良好的文化根基,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涵養(yǎng)學生的人生根基。教師引導學生熟讀成誦,背誦積累,然后聯系現實生活與作者產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文化的種子悄然在學生心中生根、發(fā)芽,自然內化為學生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觀念,進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道德水平。
五、“融”——融合,養(yǎng)人文美德
在品讀中總結升華,加深學生感悟。教師應由課文延展開去,由此及彼,引入相關經典進行品讀,以此豐富學生的多重感受。然后再聚焦課文,與生活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美德。
國學課堂教學應是多姿多彩的師生互動,教師在講解國學經典內容時,對于不同的學生,教學方法應是靈活多樣且有針對性的。教師要遵循學生認識事物和學習的基本規(guī)律,以“誦讀為主,知行合一”作為根本策略。各階段的具體操作內容和方式,可以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而有所變化,逐步提高學生誦讀、悟道、思行的要求,從讀準、讀通、讀順向有感情、有節(jié)奏、有韻律過渡;從教師講解內容大意逐漸變?yōu)閷W生自悟內容內涵;從教師引導提出行為準則要求到學生內化成自己的行為準則。小學教師在根本模式的基礎上,可以根據實際教學有所側重,以有效完成教學目標及要求,切實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