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杼
【摘? 要】本文對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教育改革展開研究,分析了游戲與課程的關系,以及游戲與教學的關系;從促進教師角色轉變、促進教師共同體建立與推動幼兒深度學習等方面,探討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教育改革的意義;從晨間游戲、區(qū)角活動、戶外游戲、一日生活環(huán)節(jié)等方面,探討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教育改革的策略。
【關鍵詞】課程游戲化;幼兒教育;改革
隨著學前教育理念的不斷發(fā)展,“課程游戲化”的教育觀念已經深入人心,為幼兒教師的教學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教師應加強對課程游戲化這一課題的研究,準確把握課程游戲化的本質,有針對性地展開課程游戲化設計,將游戲貫穿幼兒的課程學習以及一日生活中,給幼兒帶來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促進他們的進一步發(fā)展。
一、游戲與課程的關系
相較于成年人,幼兒的生活與心理,總是更加具有完整性。幼兒園的一日活動,需要具有內在的聯系,讓幼兒感覺渾然一體,在連續(xù)的時間內,以不同的形式、途徑,深入、拓展學習某一知識內容。這種內在聯系,便可由“游戲”與“課程”的配合來完成,課程游戲化就是這樣一種將課程與游戲聯合起來,互融、互化,共同構成幼兒在園內的一日生活的教學理念,以“課程游戲化,游戲課程化”的幼兒園一日生活,帶動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對幼兒而言,游戲是其行為與精神的雙重追求,因此,在課程教學中,教師可從以下兩個方面發(fā)揮游戲的教育價值:其一,將游戲作為自己組織、實施課程的手段與方式,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在愉快、輕松的課堂氛圍中,提升學習的效率。 其二,將游戲精神融入課程中,即在組織課程時,教師扮演“引導者”的角色,以問題作為導引,讓幼兒在游戲中抽絲剝繭,獲得新知。
此外,幼兒園游戲也可被直接納入有目的、有計劃的課程與教學中,以長期的游戲計劃,實現某一教育目標,這便是“游戲課程化”。教師需注意以下兩點:其一,幼兒自主游戲潛藏著巨大的教育價值。在游戲中,幼兒往往是不斷進步的,他們會不斷獲取全新的經驗,將游戲向更縱深的方向發(fā)展,繼而得到更多的經驗。教師應懷揣一顆匠心,立足于幼兒的發(fā)展目標,觀察幼兒參與自主游戲的表現,繼而便會發(fā)現,在自主游戲中,幼兒也在不斷達成教育目標。其二,游戲能夠生成課程。游戲是幼兒展現真實自我、解決真實問題的最佳途徑。教師可結合幼兒在游戲中展現的自我需求,以及相應的教育目標,制訂課程目標,將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作為課程的內容,繼而設計出長效且科學的課程方案。
二、游戲與教學的關系
游戲與教學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關系,一直以來都是廣大研究者所關注的內容。柏拉圖認為,教師應該借助娛樂游戲不斷地把幼兒的愛好和樂趣推向最終目標,而亞里士多德則認為游戲是孩子學習娛樂科目、發(fā)展理性的重要途徑??傊?,游戲具有讓兒童“自得其樂,鍛煉身體以及各種肢體的敏捷性,活躍精神”的能力,它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一種本能的自我教育方式。它是兒童未來生活的胚芽,因為人類最純潔的品質和內心的思想是在游戲中發(fā)展和表達的??梢哉f游戲就是幼兒的“工作”,幼兒通過游戲學習,游戲與幼兒的關系,正如小學生與課堂的關系一樣。
總之,不論是教學游戲化,還是游戲教學化的推行過程中,教師都應盡可能淡化課程教育的目的,將游戲作為教學手段,充分利用起來,做到重過程、輕結果。教學游戲化是指應用游戲服務教育目標、任務,讓幼兒人在課堂中,卻產生“在游戲中”的真實體驗,而游戲教學化,更強調教師的適度參與,發(fā)揮引導人的作用,凸顯幼兒的主體性地位,讓游戲的愉悅感能夠貫穿活動的始終。教師須加強對游戲中教育時機的捕捉,融游戲因素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將游戲作為載體,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活動,提升教學活動的趣味性,以良好、和諧的課堂氛圍推動幼兒的學習,讓幼兒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得到主體性、幽默感、愉悅感等多種豐富的體驗。
三、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教育改革的意義
(一)促進教師角色的轉變,助推幼兒園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課程游戲化教育改革,為幼兒園帶來的最突出的變化,就是轉變了教師的角色。相較于傳統課堂,教師從課程的接受者,逐漸變成了課程建設的主體,從課程的施行者,逐漸變成了課程的設計者與建設者。在設計、建設課程的過程中,教師會不斷觀察幼兒的能力,在此過程中,得到設計課程能力、開發(fā)利用資源能力的提升,以及課后反思、課堂實踐能力的發(fā)展。
(二)促進教師共同體的建立,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
課程游戲化項目一直是幼兒教育工作者所共同關注、共同探討的課題,圍繞這一課題,又衍生了在幼兒園課程、幼兒園游戲、幼兒學習環(huán)境、幼兒園課程資源、兒童學習、教師觀察等多個層面的研究。橫向上,不同幼兒園之間的聯盟團隊已經建立;縱向上,幼兒教育專家、幼兒園行政管理人員、教研人員、幼兒園園長等不同身份的人群,也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教研團隊,以線上、線下的各種活動,不斷學習、研究課程游戲化方面的幼兒教育實踐,為幼兒教育帶來了全新的生命力。
(三)推動幼兒的深度學習,有利于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相較于普通的學習,深度學習更多時候是一種極為主動的、探究式的、強調“理解”與“遷移”的學習,學習質量更高,對批判性思維、問題意識的要求也較高,需要學習者親身經歷知識的構建過程,嘗試對知識的靈活應用。這種深層次學習依托傳統的幼兒教育模式完成的效果并不理想,但在課程游戲化的推行下,幼兒能夠在游戲過程中親身體會對多種已有經驗的聯想與應用,完成對知識體系的構建,能夠得到更為全面的發(fā)展。
四、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教育改革研究
(一)晨間游戲
正所謂“一日之計在于晨”,以晨間游戲開啟“課程游戲化”的一天,能夠讓幼兒更早地進入對各種知識的學習狀態(tài),提升幼兒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教師應認真觀察幼兒,細心發(fā)現他們的認知特點和生活體驗感,設計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這樣才能讓每個幼兒都積極參與進來,以此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針對幼兒性格、愛好上的差異,教師可以設置不同的晨間游戲區(qū)域,如“美工區(qū)”“創(chuàng)造區(qū)”“家庭模擬區(qū)”“建構區(qū)”等,再投放相應的游戲材料。之后教師會發(fā)現,男孩子們更喜歡在“建構區(qū)”玩耍,女孩子們則更喜歡在“家庭模擬區(qū)”玩耍。教師可引導在不同區(qū)域中玩耍的幼兒進行互動,綜合應用這些游戲材料,完成對游戲成果的制作,避免硬性劃分游戲區(qū)域,為幼兒的活動帶來限制。晨間游戲設計的豐富性,顯然能夠為幼兒帶來多元化的學習體驗,提升幼兒園教學的效果。
(二)區(qū)角活動
經歷晨間游戲后,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會得到全面的提升,之后教師應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與發(fā)展需求,有針對性地設計多種區(qū)角活動,充分發(fā)揮幼兒參與游戲的主動性,鍛煉幼兒的創(chuàng)新能力、協調能力。
例如,設計“經典誦讀”的區(qū)角活動,就能有效培養(yǎng)幼兒的品質,讓幼兒的心靈得到國學的滋養(yǎng),更早地形成健全且健康的人格。教師可購置一批與國學經典相關的書籍,如《中華經典故事》,其中的一些小故事,“孔融讓梨”“聞雞起舞”便很適合幼兒學習。教師可組織幼兒坐在自己的周圍,安靜聽自己講故事,之后將這個故事完整地講給他人聽,表達出自己的感悟,如此便能有效鍛煉幼兒的語言能力,同時讓幼兒得到優(yōu)秀文化的滋養(yǎng)。
需要注意的是,區(qū)角活動能否有效地開展,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師指導方式的影響。不論是什么樣的區(qū)角活動,幼兒園教師都應該通過生動、有趣、富有感染力的講解,盡最大努力把幼兒推向某種情境,從而實現“游戲化課程”的教育目標。
(三)戶外游戲
為進一步發(fā)展兒童的能力,特別是他們的運動能力、溝通能力、平衡能力、合作能力等,教師還可組織開展混齡戶外游戲,讓不同年齡的幼兒自由搭伙,在互相關照、相互合作的過程中,得到多種能力的提升,營造快樂輕松的游戲氛圍,助推教育目標的實現。
例如,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教師可以設計戶外活動內容,要求大班幼兒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能夠自覺引導中小班幼兒,在適當的時候提供幫助,發(fā)揮身體協調能力;中小班幼兒可以在大班幼兒的指導下積極參與游戲,在游戲中準確表達自己的感受,體驗各種基本動作,體驗合作的喜悅?;顒拥臏蕚溥^程中,教師應引導來自不同年級的幼兒相互認識,之后為幼兒提供輪胎、獨木橋等能夠鍛煉幼兒運動能力、發(fā)展其身體協調能力的材料,讓幼兒借助這些材料展開自主游戲,體驗翻山越嶺的感覺。在整個游戲過程中,教師應加強指導,以引導性的語言,帶領幼兒達成一個又一個游戲目標,更好地促進幼兒的身心發(fā)展。
(四)一日生活環(huán)節(jié)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建議加強游戲和生活,創(chuàng)造一個動態(tài)的教育環(huán)境,合理組織幼兒園一天兒童的生活,讓幼兒從直接感知等多種渠道獲得豐富的經驗。事實上,幼兒園日?;顒拥囊厥窍嗷ヒ来娴?,教師應加強對這些資源的提取,設計具有彈性特征的一日生活紐帶,讓幼兒自主選擇一日生活紐帶,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實現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
例如,幼兒園教師可以針對性地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合理安排看書、玩耍、喝水、吃水果等環(huán)節(jié),讓幼兒感受自主選擇為自己帶來的快樂,初步形成一定的自律能力。在幼兒參與某一環(huán)節(jié)的過程中,教師應耐心觀察,了解每一名幼兒的發(fā)展情況,根據幼兒的需求,有針對性地調整對該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提升課程游戲化特色。例如,許多幼兒在洗手的時候喜歡玩水,常打濕地板和其他幼兒的衣服,若要求他們去甩干手,他們又會將甩手當作游戲,將水甩得到處都是。教師可針對幼兒的這一特點,在洗手環(huán)節(jié)后設計一個“擊掌”環(huán)節(jié),要求幼兒甩干、擦干小手,再與教師一同玩擊掌游戲,如此便可喚起幼兒的興趣,以悅耳的擊掌聲,激發(fā)幼兒的積極情緒,引導幼兒改掉玩水的習慣,也為教師檢查幼兒手是否洗干凈提供了方便。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為幼兒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課程游戲化理念目前已經深入人心,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應加強對這一理念的研究,結合幼兒的性格特點、學習需求,將游戲貫穿幼兒一日生活的始終,科學合理安排各項活動,引領幼兒積極參與,滿足幼兒全面發(fā)展的需要。此外,教師還應結合課程游戲化的內涵,在幼兒園內部創(chuàng)造出一個貼近幼兒的認知能力、生活體驗,自由、寬松且自主的活動環(huán)節(jié),為各項游戲化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如此便能引導幼兒實現更為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想.新時代背景下課程游戲化與游戲課程化探析[J].教育界,2021(20):65-66.
[2]鄧亞玲.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審思:內涵、意義與策略[J].教育觀察,2019,8(22):17-18,75.
[3]許金麗.淺談課程游戲化下幼兒教學改革的價值和意義[J].當代家庭教育,2019(18):67.
[4]李奐岳.推進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策略分析[J].新課程(綜合版),2019(6):49.
[5]呂娟.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改革方向探索[J].科普童話,2019(2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