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健
教師應緊緊圍繞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引領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在六年級上冊《月光曲》第一課時教學中,筆者引入陶行知先生“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以生為本,尊重兒童天性,解放兒童身心,激發(fā)課堂的活力,建構有魅力的語文生本課堂。
(一)課堂學歷單
(二)課堂教學板塊
(三)教學設計意圖
1.解放頭腦和雙手,培養(yǎng)思考實踐能力。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正是從各個方面解放學生,喚醒學生的閱讀期待,把學習的自主權交還給學生。比如這節(jié)課“自學”板塊,教師將學生的學習行為延伸到課前,學生通過查字典理解字詞,搜集貝多芬生平資料并進行整合,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初步感受人物形象,等等,這都是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學習經(jīng)驗與方法完成學習任務,滿足學生動腦、動手的需要,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閱讀課堂的效率。
解放學生的頭腦和雙手,還包括在課堂上讓學生圈畫批注與當堂練筆,學生得以進行獨立思考,并付諸實踐,這體現(xiàn)了陶行知“在做上用功夫,教才成為教,學才成為學”的教育教學理念。尤其是學習任務二——“以貝多芬的口吻來講述第一次彈琴的經(jīng)過,加上人物的心理活動”,教師為學生的思考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情境,引導學生多角度分析文本,多層次思考文本,這樣學生得到的閱讀體驗才是立體的、豐富的。
2.解放嘴巴和眼睛,提高觀察表達能力。學生的課前演講中,有的簡述貝多芬的生平事跡,有的講述貝多芬的音樂故事,有的宣揚貝多芬的精神品格。這個設計立足文本,拓寬學生的視野,尊重學生的表達需要,讓學生自主、積極地閱讀和吸收課外資源,同時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培養(yǎng)樂于表達的能力。
在“助學”板塊,以貝多芬的口吻復述課文,是基于個人經(jīng)驗對課文內(nèi)容的一次重組。這個表達訓練加入了學生個性化的想象,是對課文的二次開發(fā),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大有裨益。
解放學生的嘴巴和眼睛,還要讓學生在學習中互相交流、互相啟發(fā),看到別人、想到自己,感受和同伴一起學習的快樂?!盎W”板塊中,在小組長的分工下,每個學生都能充分交流意見,互相完善觀點,然后在全班范圍內(nèi)交流。此時的課堂形成了一個學習場,學生之間的理解與感悟不斷生成,不斷碰撞,不斷深入;學生在互相交流、補充、辯論中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與思辨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解放學生的嘴巴。
3.解放時間與空間,發(fā)展自主創(chuàng)新精神。《月光曲》這節(jié)課的教學,將學生的學習活動分為四個板塊,以學為中心設計有難度、有梯度的學習任務,在課上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言語實踐活動:思考、交流、朗讀、復述、寫作等。這樣的課堂不是教師與少數(shù)學生的對話表演,而是所有學生都參與進來的,都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陶行知先生曾提到,學校以往的傳統(tǒng)教育是一種鳥籠式的教育方式,這樣的學校課堂教育模式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一種巨大的制約。時至今日,人們也誤以為學生只有在學校里才能接受教育,學習才可能發(fā)生。但事實絕非如此,學習是在方方面面的潛移默化中滲透的,尤其是在生活這個大廣場中,學習無處不在。教師要解放學生的時間與空間,就應該把學生引到課堂外更廣闊的世界里去。
《月光曲》的預習單和作業(yè)單都指向了課外資源,讓學生搜集人物資料和影音資源。閱讀《名人傳》的任務,就是讓學生的閱讀體驗不要局限在教室和校園中,保證他們有獨立的個人感悟空間。正如新課標指出,要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圍繞學科學習、社會生活中有意義的話題,開展閱讀、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動,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1.目標導航,主動自學。生本課堂的起點是學生先學,完成教師布置的預習作業(yè)。教師則要根據(jù)教學目標設計合理的作業(yè),解放學生的頭腦和眼睛,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敢于發(fā)現(xiàn)。于是,課堂教學就有了一個全新的起點,學生更具有主動性,被動聆聽與授受的局面被打破。課堂伊始,教師組織課前自學反饋,解決字詞、課文大意等問題,并進一步提出新的自學要求。
2.小組合作,交流互學。自學完畢后,教師在課堂中組織兩個層次的學習交流:一是小組互學,交流個人學習的收獲及困惑,并在組內(nèi)分工,準備匯報;二是全班共學,一個小組代表主講,其他小組認真傾聽,再陳述各自的想法:或質(zhì)疑問詢,或補充完善。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傾聽,串聯(lián)同伴的發(fā)言,解放學生的嘴巴和頭腦,使其能說、會想。
3.聚焦核心,適度助學。交流完畢后,教師圍繞學習目標,再提出一個核心問題,學生圍繞此問題對課文個性化的語言表達進行深入研讀,并進行運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要適度引領,解放學生的時間和雙手,讓他們進行探究、品味、賞析等活動。
4.當堂訓練,拓展成學。學習新知后,教師留出10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當堂訓練。在學生有了感悟與觸動的基礎上,設計相應的表達練習,有效促使學生將文本語言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同時,布置與生活緊密相連的語文實踐,解放學生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更廣闊的時空中發(fā)展自我,思維向縱深邁進?!?/p>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立項課題“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下重構‘生本課堂的實踐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TY-c/2018/13]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新生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