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冬星
新課標解讀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發(fā)布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為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深化指明了方向。只有對新課標學深悟透,才能使其理念實現有效落地。本刊以此為契機,特別邀請課程標準編寫組專家、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專家等對其進行解讀。本組文章涵蓋多個學科,從不同角度對新版課程標準的理念、特點及其對教學的影響等進行了分析,為一線教師學習、理解新課標提供借鑒。
【摘? ?要】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新修訂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界定了課程性質,提煉了政治認同、道德修養(yǎng)、法治觀念、健全人格和責任意識五大核心素養(yǎng),體現了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設計思路,明確了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實施要求。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立德樹人;課程標準;核心素養(yǎng)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頒布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22年版)》]。這一舉措符合新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對進一步推進中小學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切實發(fā)揮道德與法治課程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的關鍵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2011年版)》《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年版)》《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三者進行了整合,按九年一體化設計,界定了課程性質,提煉了核心素養(yǎng),強化了育人功能?!墩n程標準(2022年版)》聚焦核心素養(yǎng)呈現課程目標,重構課程內容,研制學業(yè)標準,變革教學方式,開展教學評價,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充分體現了核心素養(yǎng)導向和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設計的思路。
一、明確課程性質,彰顯課程的思想引領作用
《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yǎng)、法治素養(yǎng)和人格修養(yǎng)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yǎng)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礎。
課程體現黨和國家的意志,是重要的育人載體,直接關系人才的培養(yǎng)方向和質量,涉及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根本問題。道德與法治課程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根鑄魂育人,為培養(yǎng)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礎。
課程彰顯思想與價值引領功能,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引導學生理解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的意義,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增進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
二、提煉五大核心素養(yǎng),形成素養(yǎng)導向的課程體系
《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2011年版)》主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表述課程目標,《課程標準(2022年版)》實現了對三維目標的傳承與超越,從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視角來闡述課程目標。
核心素養(yǎng)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根據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性質,基于社會發(fā)展和學生成長的需要,依據《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煉了道德與法治課程致力培養(yǎng)的“政治認同、道德修養(yǎng)、法治觀念、健全人格和責任意識”五大核心素養(yǎng)。
政治認同是指具備熱愛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情感,以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志向,能夠自覺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修養(yǎng)是指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把道德規(guī)范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法治觀念是指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利義務相統一的理念,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成為人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為。健全人格是指具備正確的自我認知、積極的思想品質和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責任意識是指具備承擔責任的認知、態(tài)度和情感,并能轉化為實際行動。
五大核心素養(yǎng)中,政治認同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具備的思想前提,道德修養(yǎng)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觀念是行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體現,責任意識是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內在要求。每個核心素養(yǎng)各有側重、各有指向,又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共同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
義務教育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致力培養(yǎng)的五大核心素養(yǎng)與高中思想政治學科側重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四大核心素養(yǎng)前后有機銜接,呈現出不斷遞進的關系。
其中,“政治認同”是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都提出的首要核心素養(yǎng),義務教育階段的“法治觀念”“責任意識”與高中階段的“法治意識”“公共參與”有機銜接,后者是前者的進階和提升,體現了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思政課目標培養(yǎng)的一致性和連續(xù)性?!暗赖滦摒B(yǎng)”和“健全人格”則體現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發(fā)展的特征和需求。
《課程標準(2022年版)》圍繞五大核心素養(yǎng)展開,聚焦核心素養(yǎng)闡述課程目標,基于核心素養(yǎng)建構課程內容,變革教學方式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核心素養(yǎng)為主要維度研制學業(yè)質量標準、開展評價與考試命題,呈現出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課程設計和實施體系。
三、注重學段銜接,體現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設計
為深入推進思政課的改革創(chuàng)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201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指出要統籌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建設形成協同效應。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印發(fā)了《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實施方案》,根據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特點,按照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原則,構建了大中小學一體化思政課的課程目標、課程體系、課程內容、教材體系。2F1CE5E3-C52A-4145-84F2-80C627972B8A
根據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思想,《課程標準(2022年版)》基于五大核心素養(yǎng),統整設計了一至九年級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yè)質量標準。
從課程目標的表述來看,《課程標準(2022年版)》聚焦核心素養(yǎng)呈現課程目標,將課程總目標與五大核心素養(yǎng)一一對應呈現,并且按照四個學段,即第一學段(一至二年級)、第二學段(三至四年級)、第三學段(五至六年級)、第四學段(七至九年級),分別表述了課程的學段目標(以“政治認同”核心素養(yǎng)中“中華文化認同”學段目標的表述為例,如表1),形成了學段間有序銜接、層層遞進的目標階梯,體現了大中小學思政課課程目標一體化設計的思路。
從課程內容安排看,《課程標準(2022年版)》圍繞五大核心素養(yǎng)建構了“入學教育、道德教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情教育”七大綜合學習主題?!墩n程標準(2022年版)》以“成長中的我”為原點,將學生不斷擴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圍作為基礎,依據“我”與自身,“我”與自然、家庭、他人、社會,“我”與國家和人類文明關系的邏輯,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以學生實際生活為基礎,分學段按主題對內容進行科學設計,建構學段銜接、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課程內容體系(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學習主題安排如表2),體現了大中小學思政課課程內容一體化設計的思路。
《課程標準(2022年版)》新增了學業(yè)質量的論述,研制了學業(yè)質量標準,注重實現“教—學—評”一致性。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業(yè)質量標準是以五大核心素養(yǎng)為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學業(yè)成就具體表現進行的整體刻畫。
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學業(yè)質量標準通過描述學生學習課程后能夠做什么的關鍵特征,反映課程目標達成度,體現核心素養(yǎng)表現水平。與課程的學段目標相對應,道德與法治課程學業(yè)質量標準同樣以一至九年級的四個學段進階的形式呈現,形成了清晰的學段水平梯度,便于教師把握各學段的學業(yè)質量水平,體現了各學段學業(yè)質量標準的一體化設計。
四、提出實施建議,推進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實踐
如何開展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切實落實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是今后教學實踐中必須面對的問題。《課程標準(2022年版)》從教學目標制訂、教學內容選取、教學活動開展、實踐活動開展、教學評價實施幾個方面給出了建議。
教學目標的制訂要立足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將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即要指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來確定教學目標。結合思政課的特點,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時,要彰顯鑄魂育人價值,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正確的價值導向,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具體學習內容制訂適切的目標,引導學生知行合一。
教學內容要及時跟上社會發(fā)展進程,關注國內外時事,要將黨和國家重大實踐和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引入課堂,密切聯系社會生活和學生生活實際,用富有時代氣息的鮮活內容,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增強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時效性、生動性、新穎性。
在教學方式上,要注意把握思想教育的基本特征,實現說理教育與啟發(fā)引導有機結合。教師既要深入淺出地把道理講清楚,講透徹,又要啟發(fā)學生主動學習,加深理解。
道德與法治課程強調實踐性,教學要注重學生實踐體驗,促進知行合一。積極探索體驗式、議題式、項目式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參與體驗,進行感悟與建構。如采取熱點分析、角色扮演、情境體驗、模擬活動等方式,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讓學生認識社會;通過參觀訪問、現場觀摩、志愿服務、生產勞動、研學旅行等社會實踐活動,帶領學生走進社會,擴展視野,實現學以致用。
評價是教學實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檢驗、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評價,要圍繞課程目標,依據課程內容要求、學業(yè)要求和學業(yè)質量標準來進行。評價既要考查學生對課程內容和價值觀念的接受、理解情況,又要考查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情況,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表現出來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道德品行、法治觀念,從而了解其核心素養(yǎng)的綜合發(fā)展狀況。評價主體應多元,如學生、教師、家長等都可以成為評價主體。評價方法應多樣,觀察、訪談、作業(yè)、紙筆測試等都是可以運用的評價方式,此外還要關注表現性評價。評價應貫穿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的全過程和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可參照課堂評價、作業(yè)評價、期終評價。期終評價應立足于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狀況進行全面評定,包括課堂評價、作業(yè)評價和期終考核的結果。期終考核要注意根據學段特點進行設計,紙筆測試要根據學業(yè)水平要求科學設計試題,注重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評價結果可以采用分項等級制加評語的方式呈現,避免單純以分數評價學生。
總體而言,《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頒布體現了思政教育與時俱進的特點,也明確了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方向和教學要求,它將對課程本身、課堂教學等產生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石芳,韓震.打牢鑄魂育人根基? ?落實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J].教師教育學報,2022(3).
(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 ?310012)2F1CE5E3-C52A-4145-84F2-80C627972B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