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月
【摘要】《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2022年版課標”)于2022年4月正式頒布。本文通過對2022年版課標的解讀,明確了地理課程目標要求。結合項目式學習這一新的教學方法,在2022年版課標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通過對課堂教學主題情境設計、課堂實施、項目評價等環(huán)節(jié)的設置調整,探索出一種新的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期為初中地理教學實踐提供借鑒。
【關鍵詞】初中地理;核心素養(yǎng);項目式學習;教學方式
從2001年頒布《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方案》《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以來,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模式也隨之發(fā)生著變化。隨著2022年版課標的正式頒布,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已成為初中地理教學的首要目標。以核心素養(yǎng)為課程目標的課程理念是2022年版課標的核心,也是整個2022年版課標的主線。初中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拉開了新一輪以素養(yǎng)為導向的課程改革的序幕。項目式學習是以“項目”作為教學活動的核心,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在“項目”完成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項目式學習滿足初中階段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需求。下面以《河流》一課為例,采用項目式學習方式進行案例設計。
一、課標分析
2022年版課標的頒布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地理課程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宗旨,引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識、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知識。其中,內容結構按照“宇宙—地球—地表—世界—中國”五大主題的順序進行組織。在《河流》一節(jié)課中,課標要求是在主題五《認識中國》的第一部分《認識中國全貌》中出現(xiàn),其文中表述是: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簡要歸納中國地形、氣候、河湖等的特征。本文以汕尾河流為例,運用汕尾河流分布圖和文字資料帶領學生初步了解汕尾河流的分布、水文特征及分布帶來的影響。
二、項目式學習案例設計
1.選定項目式學習主題
主題的確定是一個非常重要且具挑戰(zhàn)性的工作,首先要考慮該主題項目的可操作性行,參與者的精力和時間、場地是否受限等,其次要考慮安全、經(jīng)費、項目實施周期等因素。并不是所有的課程內容都適合做項目式學習。本課《河流》內容從整體性、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主要圍繞汕尾的河湖基本概況,以及水文特征和河湖與地形、氣候的關系而展開的。汕尾市河湖眾多,河湖不僅可以灌溉、航運和旅游,還可以提供水能資源。了解河流分布和河流的水文特征,對抵御各類自然災害,實現(xiàn)經(jīng)濟發(fā)展、人地和諧發(fā)展有重大意義。
2.明確項目式學習目標
項目式學習目標的制訂依據(jù)是課標,在分析學情和教材的基礎上來確定。本課學習目標:①了解汕尾主要河流的名稱、分布。②主要湖泊的名稱、水文特征和分布。③了解汕尾主要河湖對本地經(jīng)濟發(fā)展的影響。
3.設置項目的核心問題
問題的設置要緊緊圍繞項目主題,目的是實現(xiàn)項目式學習目標。問題要與八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相匹配,不能拔高對學生的動手、思維等能力要求。設計項目問題時要考慮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能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力得到提高,獲得全面發(fā)展,以適應未來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問題:①閱讀汕尾水系示意圖,指出汕尾的主要河流有哪幾條?②以螺河為例,標出干支流并描述其水文特征。③在圖中標出湖泊所在位置并說明其屬于天然湖泊還是人工湖泊,說明判斷依據(jù)。④河流、湖泊分布對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有何影響?⑤河流、湖泊對當?shù)氐慕?jīng)濟有何影響?
4.教學過程
播放平臺“學習強國”中主題為“山海湖城 美麗汕尾”的視頻,通過視頻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利用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導入使學生有一種家鄉(xiāng)認同感、自豪感。
河流和湖泊是人類生產(chǎn)生活用水的重要來源。汕尾是一個河湖眾多的城市。通過教材的閱讀了解幾個概念:水系、干流支流、流域面。這個環(huán)節(jié)是通過教材圖文資料來提取基本概念,培養(yǎng)學生讀圖、用圖能力,并使學生掌握本節(jié)內容基本概念。在課堂上,教師可讓學生說出自己身邊的河流和湖泊,描述印象中其具體位置和作用。教師出示多媒體圖片,展示汕尾主要湖泊、河流圖片,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合作探究環(huán)節(jié)要求將班級學生分成5個小組,每組選派組長一名,組長根據(jù)小組討論結果選定探究活動的主題。學生備有可上網(wǎng)設備,同時,教師輔助提供一部分參考資料供學生參考使用。學生需要按自己選定的主題篩選資料,結合教材圖文內容分析和解決問題。
課堂上,教師可給小組學生15分鐘進行小組討論研究。結合教師輔助資料和上網(wǎng)設備,學生圍繞已選問題進行主題探究。討論結束后,每小組選派代表發(fā)言,發(fā)言內容要針對各組的核心問題,并闡述小組形成的共性觀點、存在的疑問以及下一步研究重點。此過程,教師要根據(jù)小組研討結論給每個小組打分并給予適當?shù)囊龑Ш脱a充,為小組接下來的探究指明方向。小組匯報完畢后就是小組間互評和教師點評的環(huán)節(jié)。首先是各組互評,對于每組代表發(fā)言有疑問的學生可以據(jù)自己的了解參與到評價中來。教師要調動每位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他們進入相互質疑、討論、辯論環(huán)節(jié),加深學生對河流相關知識的理解,對核心問題的認知,同時也鍛煉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和膽量。這對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思維的鍛煉也是有幫助的。小組互評結束后,教師對每組的匯報結果進行逐一點評,點評要點包括學生討論結果中的亮點、不足,對小組存疑問題進行總結和指點。
最后是對本節(jié)課的總結。回顧本節(jié)課最基本的知識點是第一步,然后對每組項目核心問題完成情況進行梳理,形成簡易報告。這個過程是學生整理思路,內化學習內容的過程。課后要布置一個開放性問題給學生,以將本節(jié)課內容延續(xù)到課后。問題:繪制公平水庫平面圖,并討論影響公平水庫水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三、結語
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學更多注重于學生的成績,忽視了學生的興趣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傳統(tǒng)的地理課大多是以教師講解為主,教師掌控課堂,學生機械聽講。而新課程理念倡導的課堂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當中。在學生參與課堂探究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完成項目核心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思維和地理實踐力等核心素養(yǎng)。
目前,項目式學習應用于初中地理教學中是一種新的嘗試,為一線地理教師提供了一種新的教學理念。但是,項目式學習的教學效果呈現(xiàn)需要一定的周期,目前還沒有特別明確的數(shù)據(jù)表明其教學效果、學生能力提升方面明顯優(yōu)于其它教學模式。因此,在項目式學習應用于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應更加注重評價指標的制訂、評價標準的規(guī)范等方面的研究。
參考文獻:
[1]陳俐侑,莫宏偉.地理項目式學習共同體建構及其特征分析[J].教學與管理,2020(10):104-106.
[2]周麗萍.地理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項目式學習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20.
[3]邢彬.新課標理念下高中地理項目教學的案例探討[J].華夏教師,2020(10):32.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