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慣對人的影響是終身的,好習慣成就好未來。幼兒時期是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最佳時期,對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有重要影響。從現(xiàn)階段來看,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還存在銜接力度不足的情況,特別是教學目標、任務的安排及教學方式層面均存在顯著差異。聚焦幼小銜接,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能夠使幼兒順利過渡到小學?;诖?,文章重點論述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提出幼小銜接視域下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策略,以期為更多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幼小銜接;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2)20-0094-03
引? 言
幼兒階段的教育主要以游戲為媒介,串聯(lián)幼兒一日活動,著力于打造游戲化課程[1]??傮w來看,幼兒教育環(huán)境比較寬松,且教學內(nèi)容比較豐富,重在調(diào)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而小學教育則對幼兒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小銜接背景下,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夠使幼兒更好地過渡到小學,同時也能提高幼兒教育質(zhì)量。
一、幼小銜接的重要性
(一)滿足幼兒的發(fā)展需求
幼兒教育是啟蒙教育,能夠為幼兒今后順利步入小學奠定基礎[2]。從教學內(nèi)容來看,小學教學內(nèi)容相對規(guī)范,且學科特征比較明顯,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規(guī)則意識、專注力的培養(yǎng)[3]。而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專注力、交往能力、時間意識等,能夠使幼兒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同時也能滿足其學習與成長的綜合需求。
(二)緩解家長的焦慮情緒
目前來看,部分家長對幼兒的升學感到焦慮:一是擔心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無法適應小學學習與生活;二是擔心幼兒從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過渡到規(guī)范化的環(huán)境中,會出現(xiàn)無所適從的情況[4];三是擔心幼兒的交際能力比較差,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愿,容易在與其他同學交流的過程中產(chǎn)生矛盾。而通過幼小銜接,將重心放到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方面,不僅能夠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學習能力,還能有效緩解家長的焦慮情緒。
二、幼小銜接中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策略
(一)強化時間管理與生活自理能力,從容應對小學生活
小學生活對幼兒的時間觀念有一定要求,如上下學的時間、上下課的時間等。在幼小銜接階段,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時間觀念,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小學階段的學習奠定基礎[5]。不僅如此,幼兒家長也應積極參與育兒活動,根據(jù)幼兒的基本情況和小學階段的時間規(guī)劃,科學制訂活動時間表,如明確規(guī)定早晨起床時間、洗漱時間、吃早飯時間、吃午飯時間、午睡時間及完成作業(yè)的時間等,進而提前幫助幼兒適應小學生活,增強時間觀念。同時,教師還應提升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鼓勵他們自主穿衣服、吃飯、收拾書包、收納自己的玩具以及打掃自己房間的衛(wèi)生等,從而增強其自我管理能力,使其能夠從容應對小學生活。
(二)通過角色扮演,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部分幼兒詞匯量不足,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無法表達較為復雜的語句,這不利于幼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幼兒的個性發(fā)展也有不利影響。鑒于此,教師應結(jié)合幼兒的認知特點,開展角色扮演活動,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6]。
例如,筆者開展了以“客人來家里做客”為主題的課堂活動,要求幼兒分別扮演客人、父親、母親。然后,筆者指導幼兒進行語言交流,具體內(nèi)容如下。客人來家里做客,父母說:“您好!歡迎您來我家做客!請坐!”客人說:“謝謝您的熱情款待,我剛搬到這個小區(qū),對很多地方都不是很熟悉,麻煩您多多關照?!备改富貜停骸皯摰?,鄰里之間應當互相幫助!”客人要離開時,父母說:“再見!歡迎您下次光臨。”這能讓幼兒積累招待客人需要用到的禮貌用語,培養(yǎng)他們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又如,筆者讓幼兒分別扮演文具店的店員和顧客,要求他們通過觀察日常生活的真實情境,思考對話內(nèi)容。比如,顧客詢問:“請問這支鉛筆多少錢?”店員回答:“普通的鉛筆為1塊錢,可按動鉛筆的價格為2塊錢、3塊錢、5塊錢,價格不等,您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鳖櫩蛦枺骸捌胀ㄣU筆和可按動鉛筆有什么不同呢?”店員回答:“可按動鉛筆需要單獨買替換芯,而普通鉛筆需要用轉(zhuǎn)筆刀削?!痹诖诉^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幼兒體會和品味語言的藝術,使其掌握不同場合的用語特征,優(yōu)化語言表達方式,掌握人際交往要領[7]。
(三)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培養(yǎng)幼兒的文明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法,指導幼兒積累文明用語,增強他們的文明意識,進一步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
例如,在一次上課過程中,筆者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小兔子和小狗讓座位的視頻教學資源,視頻中小狗占了小兔子的座位,小兔子跟小狗說:“你走開,這是我的位置!”看到這里,筆者向幼兒提問:“小兔子的話禮貌嗎?”幼兒回答:“不禮貌。”筆者借機指導他們學習文明禮貌的說話方式,積累“請”“謝謝”及“不好意思”等文明用語,并且示范正確的說話語氣,如“不好意思,這是我的位置,麻煩你讓一下,謝謝!”,以此來指導幼兒文明用語。
(四)通過家園共育,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
部分家長由于工作較忙或者其他因素,將教育幼兒的責任全權(quán)交給教師,沒有意識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為了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應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定期分享科學的育兒經(jīng)驗,攜手助力幼兒的全面、健康發(fā)展[8]。具體措施如下所述。
其一,培養(yǎng)幼兒的傾聽習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jù)幼兒的接受水平,隨時引導他們復述故事內(nèi)容,從而使其深入理解故事內(nèi)涵。同時,家長可讓幼兒給自己講述學到的故事,這樣不僅有利于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培養(yǎng)幼兒的傾聽習慣。
其二,培養(yǎng)幼兒的專注力。教師可在幼兒觀看繪本故事的過程中播放音樂或者利用新奇的玩具進行干擾,對于經(jīng)受住誘惑的幼兒,可適當給予語言的鼓勵或者物質(zhì)的獎勵,以培養(yǎng)幼兒的專注力[9]。
其三,培養(yǎng)幼兒的守時觀。教師可要求幼兒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某項任務,如讓幼兒在兩分鐘內(nèi)將鞋帶系好,十分鐘內(nèi)收拾好玩具等,對于及時完成任務的幼兒給予相應的獎勵,培養(yǎng)幼兒的守時觀。
其四,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習慣。教師可鼓勵家長和幼兒共同閱讀,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和家長應結(jié)合幼兒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等選擇適合幼兒閱讀的內(nèi)容,調(diào)動幼兒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10]。在幼兒園內(nèi),教師可設置“閱讀角”,引導幼兒在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中開展閱讀活動。同時,教師也可準備不同類型的繪本故事,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提升幼兒的文化素養(yǎng)。
在幼兒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可以開展“螢火蟲”親子共讀活動,鼓勵家長與幼兒一同閱讀繪本故事,讓幼兒提取文本中重要的信息給家長講故事,從而拉近幼兒與家長的關系,提升家庭幸福感。
例如,筆者給幼兒布置了閱讀任務,讓他們與家長共同閱讀《逃家小兔》。在閱讀過程中,幼兒還與媽媽扮演的角色展開如下對話。小兔說:“親愛的媽媽,如果有一天我要離家出走,躲藏在樹林中,你可以找到我嗎?”兔媽媽說:“當然,我會變成無人機,在森林的上空到處巡視,尋找你的身影,保障你的安全?!毙⊥谜f:“大樹那么高大,小草那么茂密,如果我躲在草地里,藏在大樹下,你要怎么找到我呢?”兔媽媽說:
“我就在你身上安裝一個定位儀,你無論躲到哪里,我都能看到,并且準確找到你的位置?!毙⊥谜f:“我逃到山洞里呢?你又會怎樣找到我呢?”兔媽媽說:“我將變成螢火蟲,點亮山洞的黑暗,尋找你的位置。”在此基礎上,有些幼兒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尋找新的躲藏的地方,如小明說:“我變成一只小鳥躲藏在懸崖邊,你該怎么找到我呢?”媽媽說:“我將變成懸崖邊的大樹,成為你筑巢的場所,幫你躲避老鷹的抓捕、寒風的洗禮?!边@既能使幼兒感受母愛的偉大,又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及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幼兒順利過渡到小學做好準備。
(五)培養(yǎng)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
幼小銜接視域下,培養(yǎng)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尤為重要,這能使幼兒認真聽教師的講課內(nèi)容,形成愛傾聽、勤思考的習慣。筆者發(fā)現(xiàn)一部分幼兒剛步入幼兒園,習慣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不與其他幼兒交流,或在課堂上干擾其他幼兒聽課。相比于幼兒園,小學教師輔導的學生比較多,無法做到一對一輔導。一般情況下,教師會給學生分配特定的任務,使學生在任務的引導下提升自身的規(guī)則意識,自覺完成任務。
此外,幼兒如果沒有良好的規(guī)則意識也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一旦與自己預期的目標不符合就會哭鬧,這種情況也會加大幼兒的管理難度。對此,教師可以讓幼兒在教室內(nèi)粘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一標簽,通過這種方式逐步提升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11]。當然,教師還可以借助幼兒喜聞樂見的模式——游戲,培養(yǎng)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
(六)模擬小學環(huán)境,提高適應能力
幼小銜接視域下,要想進一步提高幼兒的適應能力,教師可模擬小學教學環(huán)境,使幼兒深度感受小學生活的樂趣[12]。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入主題活動“我要上小學”,向幼兒展示鉛筆、橡皮、尺子等文具,讓幼兒提前了解自己今后學習過程中可能用到的學習用品。在此基礎上,教師也可引入游戲“猜猜猜”,將學習用品放到盲盒中,讓幼兒通過觸覺感知這一用品,在增強教學趣味性的同時,也能使幼兒為進入小學做好準備[13]。此外,教師還可設計“我的小學課堂”這一游戲,鼓勵幼兒自己設計“我的小學課堂”。在此基礎上,幼兒可結(jié)合小學教室布局擺放自己的書包、文具,激發(fā)對小學生活的向往之情。
結(jié)? 語
綜上所述,幼小銜接視域下,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要從多個角度入手,如培養(yǎng)幼兒的時間管理與生活自理能力,通過角色扮演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幼兒的文明意識,使幼兒學會認真傾聽,能夠?qū)W⒛硞€課堂活動,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規(guī)則意識等,進而使幼兒更好地向小學生活過渡,全面提升幼兒的適應能力,助力幼兒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使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深度銜接,翻開幼兒教育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郭玲.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及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案[J].新課程,2022(22):56-57.
羅蓓菁.幼小銜接中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新課程,2022(22):230-231.
王沐源.讓幼小銜接成為童年生活的自然延伸[N]. 青島日報,2022-05-30(T01).
陳曦.幼小銜接階段幼兒語言能力教育教學模式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2(15):46-48.
殷艾蘋.淺析從培養(yǎng)幼兒學習習慣入手做好幼小銜接的方法[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05):147-148.
劉君.幼小銜接“四聯(lián)動”,特色活動助成長[J].教育家,2022(17):64.
崔林艷.幼小銜接視角下入學準備問題與對策研究[J].家教世界,2022(12):61-62.
程紹仁,王欣林.幼小雙向銜接背景下幼兒數(shù)學領域游戲活動研究[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2,38(04):22-31.
林暉燕.互通共融合力搭建幼小銜接階梯[J].福建教育,2022(16):20-22.
王艷榮.雙軌并進構(gòu)建三維科學幼小銜接[J].華夏教師,2022(11):39-41.
張麗文.開展多樣活動,深化幼小銜接[J].科幻畫報,2022(04):43-44.
黃瑾,田方.論幼小銜接研究理論視域的轉(zhuǎn)換: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到社會文化理論的研究展望[J].中國教育學刊,2022(04):7-12,84.
彭露露.幼小銜接教育的策略研究[J].好家長,2022(12):61-62.
作者簡介:左婧(1994.2-),女,江蘇如皋人,任教于如皋師范學校附屬小學幼兒園,二級教師,江蘇省鄉(xiāng)村學前教育骨干教師培育站優(yōu)秀學員、南通市教壇新秀、如皋市教學能手,曾獲南通市基本功大賽一等獎、如皋市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如皋市“領航杯”信息化教學能手比賽一等獎2次、如皋市主題課程敘事一等獎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