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丹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需要小學班主任積極引導學生的成長。文章主要圍繞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整體開展探究,詳細闡述了研究專業(yè)文獻、觀察學生言行、耐心疏導學生與積極聯(lián)系家庭等幾種做好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為其他小學班主任做好德育教育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學生成長;
眾所周知,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發(fā)展水平有限,面對復雜的外部世界,難以運用較為客觀的觀點看待自己遇到的事件與觀點,非常容易受到消極思想的誤導,進而使學生的成長質(zhì)量受到影響。因此,作為小學班主任,需要辯證看待學生的成長過程,既需要尊重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也需要積極發(fā)揮教育工作者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平穩(wěn)度過每一個成長階段,和學生一起走向光明的未來。結(jié)合小學階段學生的成長現(xiàn)實情況,以及小學班主任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途徑,小學班主任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提高德育教育滲透效率,引導學生高質(zhì)量成長。
一、研究專業(yè)文獻,把握成長特點
小學班主任自身擁有豐富的教育經(jīng)驗與實踐經(jīng)驗,這是幫助學生更好成長的絕佳助力,但是現(xiàn)實的小學德育教育工作開展中,依舊存在著教育理論向教育實踐轉(zhuǎn)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的結(jié)合緊密程度以及轉(zhuǎn)化效率等,都對學生的成長發(fā)揮著不同程度的影響。為了盡量減小二者之間的差距,使學生的成長得到更為科學高效的引導,小學班主任需要深入鉆研專業(yè)文獻,以此來增強德育教育引導手段的科學性。因此,小學班主任需要主動增加對學術文獻的了解,從學生成長的一般情況入手,整理有關學生聽課習慣、作業(yè)習慣、交際習慣等各種成長習慣培養(yǎng)相關的專業(yè)文獻,與班級中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jié)合,發(fā)現(xiàn)引導自己班級中學生成長習慣的有效方式。在做好這一項工作的過程中,小學班主任還需要做好閱讀筆記,整理學術文獻中的不同觀點,制作思維導圖,提煉其中的主要觀點,并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找到與學生的實際更相符合的學術研究觀點,提高理論學習的精準度,為指導學生奠定基礎。
二、觀察學生言行,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
小學班主任開展德育教育工作過程中,需要堅持探索學生主體教育理念的實踐,只有從學生群體出發(fā),才能夠找到引導學生的有效方式,只有在學生群體身上落實,才能夠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有效指導。為了增強對學生群體的了解與把握,只有從研究專業(yè)文獻角度入手,掌握學生群體的一般性成長特點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增加對不同學生的實際觀察,在真實的教育情境中增加與學生的接觸,了解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行為與語言,尤其是對學生成長問題的掌握。
小學班主任需要做好對學生的整體觀察工作。一方面,在自己任教的學科課堂中,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以及對知識學習的態(tài)度,另一方面,增加與科任老師的交流,同樣了解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將兩種教學課堂中的學習行為進行對比分析,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小學班主任還需要優(yōu)化主題班會的組織與開展,引導學生在主題班會中敞開心扉,主動交流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以此判斷學生的個人想法及其變化,同樣能夠從學生的成長困惑中發(fā)現(xiàn)解決學生成長問題的有效方式。
三、耐心疏導學生,解決成長障礙
在小學階段,學生對教師的依賴程度逐漸降低,對教師的抗拒程度逐漸提升,這兩種狀態(tài)的變化,與學生逐漸增長的年齡與“自我意識”提升之間存在緊密關系,是學生在小學階段的總體成長中的一般性變化特點。在上述情況存在的同時,絕大部分學生對教師的關心與關注都較為渴望,基本上都會產(chǎn)生一種心理上的滿足感與自豪感。學生在小學階段存在的這一顯著特點,是小學班主任做好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切入點。因此,小學班主任在做好德育教育工作過程中,需要注重與學生交往的距離與尺度,既需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對他們的關注,但是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神秘感”,增加學生對教師的正向崇拜與向往,以此增加班主任教育引導手段的落實效果。班主任需要耐心疏導學生,從心理層面安慰學生,使學生的情緒得到回應,增加學生內(nèi)心滿足感,在此基礎上再向?qū)W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方式與方法,能夠使學生的認同程度更高。并且,在這種師生有效互動狀態(tài)的影響下,學生看待班主任的觀點更為全面,減少學生出于所謂“合群”想法對班主任的盲目排斥,能夠使教師對學生的幫助更為有效,使學生遇到的成長障礙對學生的消極影響進一步降低。
四、積極聯(lián)系家庭,維護成長空間
家校合作一直是各學段學校以及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家庭教育的氛圍對學生的成長觀點影響也較大。所以,在德育教育中更不能忽視與家庭之間的交流,且需要爭取學生家庭成員對學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支持與幫助,共同發(fā)力,維護學生在小學階段的成長空間,提高德育教育工作質(zhì)量,引導學生積極成長。因此,小學班主任需要從溝通渠道、溝通方式以及溝通內(nèi)容等方面做好與學生家庭之間的聯(lián)系工作。首先,小學班主任需要尋找到與學生家長取得聯(lián)系的溝通渠道,目前微信可以滿足線上溝通的大部分需求,及時與學生家長取得聯(lián)系。其次,小學班主任需要從學生家長的不同性格特點入手,選擇對應的溝通方式,而不是面對所有的學生家長都采用相同的溝通方式,這樣會降低溝通效率。同時,在溝通內(nèi)容的選擇上更為考驗班主任的交流能力,以及教育觀點的輸出能力,在溝通學生在校與在家情況的過程中,適當點評學生的行為,還要對學生的成長發(fā)展給出自己的意見,為學生家長提供在家與學生溝通的技巧,講述引導學生的具體方法,而不是單一講述教育理論。在上述方式的支撐下,小學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效果能夠不斷提升,為學生的成長搭建更為自由的空間,推動學生健康成長。
五、結(jié)語
小學階段學生的成長正如初生的嫩芽,有自己的成長路徑,小學班主任就是呵護成長的園丁,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德育教育引導是園丁給予嫩芽的雨露,增長嫩芽向上生長的動力,讓它奠定成長的基礎,未來綻放最為美麗的花朵。
參考文獻:
[1]宋靜靜.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9(36):32.
[2]時偉琳.小學班主任如何在德育中有效實施激勵策略[J].求知導刊,2019(39):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