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貴杰 李 智
在媒介間性不斷消融的融媒時代,古老的動畫藝術與時代最具代表性的短視頻平臺實現跨界結合。不同于傳統(tǒng)媒體平臺,短視頻的媒介特征與豎屏美學為動畫帶來無比廣闊的表現空間與應用情境,而動畫憑借其天馬行空的藝術特性,與想象力有著天然的親和性與創(chuàng)造性,為短視頻平臺的創(chuàng)作擴容提供了有力支撐。由此,短視頻動畫應運而生。隨著社會數字化不斷加深,受眾(包括讀者、觀眾、用戶、玩家)對于充滿想象力的藝術作品的藝術欣賞和文化消費具有巨大需求,短視頻動畫有著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εc創(chuàng)作空間。那么,短視頻構建了什么樣的媒介生態(tài)環(huán)境?動畫藝術與短視頻的結合呈現出何種特點?動畫與短視頻在深度融合中如何以全新的敘事策略收獲廣大觀眾的青睞,在共榮共生中實現古老藝術的創(chuàng)新與超越,在良性發(fā)展中探尋中國動畫的未來進路?因此,本文以“抖音”這一最具典型性的短視頻平臺中的動畫短視頻為研究對象,通過影像的編碼策略探討“微時代”背景下抖音動畫短視頻的微觀轉向的敘事特征與凡人主體的形象建構,為數字動畫藝術的發(fā)展提供新思考向度。
隨著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手機APP不斷占據人們的生活,微電影、微記錄、微支付、微動畫、微劇場等一系列以“微小”“海量”和“極速”為特征的新興媒介生態(tài)逐漸形成,宣告著我們已進入一個以網絡和手機為主要媒介的“微時代”。在這個時代,“整體性”“同一性”“統(tǒng)一性”“中心性”“大敘事”正被消解,而碎片、差異、“他性”、多元、邊緣、“小敘事”等新特點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同時,科技進步帶來的時代變遷往往伴隨新舊媒介的碰撞交融。從收音機、報紙到電視、電腦再到手機,從新媒體到新新媒體,我們正見證著媒介技術的進步與發(fā)展,而技術進步一次又一次地使每一種情景的特征發(fā)生逆轉,并產生新的規(guī)則和尺度。
正如麥克盧漢所言,“任何媒介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都是由于新的尺度產生。”根據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的第48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10.11億,互聯(lián)網普及率達71.6%,視頻用戶達9.47億,短視頻用戶達8.73億?!拔r代”帶來的各種新媒介以及由此產生的“新尺度”正在重新塑造著社會各個方面,帶來新的生活方式。抖音動畫短視頻的出現與流行就是重要體現之一。自2016年成為所謂的短視頻元年以來,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用戶規(guī)模不斷增長,已然建構起當今中國用戶規(guī)模最為龐大、內容最為豐富的“大眾狂歡場域”。而各行各業(yè)的能人志士也紛紛投身于抖音的造夢洪流,這其中有僅僅幾個月就收獲600萬粉絲的幽默說表人“大能”、憑借電影另類解說走紅的“毒舌電影”以及那個總是問師父問題的卡通形象“一禪小和尚”。據飛瓜數據統(tǒng)計,截至2021年3月,“一禪小和尚”在抖音粉絲排行榜位列第10,坐擁4689.4萬粉絲。在真人網紅占據絕對體量優(yōu)勢的抖音世界里,動漫類賬號可以獲得如此巨量的關注實屬不易。值得注意的是,當下在抖音平臺活躍的動畫類賬號數量也是驚人的,且有相當一部分擁有百萬甚至千萬的粉絲量,這也就催生了一種新型的短視頻類型——抖音動畫短視頻。而在進行研究之前有必要對其作簡單的界定:抖音動畫短視頻是依托抖音平臺發(fā)布的動漫形式的原創(chuàng)短視頻,這其中不包括從其他平臺(視頻網站、電影電視等)移植到抖音平臺的動畫視頻。
圖1.萌芽熊
新媒介的使用不僅使文化的生產和傳播有了不同于以往的路徑,也建構了一個新的知識視域和社會群體。抖音動畫短視頻作為新生的媒介形式,在極短的時間內破圈流行的崛起趨勢具有微時代的典型性。
動畫短視頻作為微時代的復合數字產物,毫無疑問在短視頻與動畫的媒介互涉中孕育出新的藝術形態(tài)與特點。作為短視頻的動畫需要適應社交屬性與大數據算法為底色的短視頻平臺規(guī)則,在界面交互與IP運作中增加熱度,通過助力引爆社交話題、引導社交行為、沉淀社交關系實現破圈傳播。而作為動畫的短視頻則需充分利用動畫這一造型藝術創(chuàng)作風格多變、表達方式多元的優(yōu)勢,通過動畫奇觀的吸引力經濟獲得更廣闊的用戶群體,增強短視頻的異質性與包容度。
毋庸諱言,一種新的視覺形式的誕生首先得益于技術的突破。在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技術的強勢引領下,智能手機不斷更新?lián)Q代,人們逐漸進入一個對“界面”高度依賴的時代。界面的一端是由“0”和“1”組成的賽博空間,而另一端則是我們身處的物理世界。界面是人與機器之間進行協(xié)商的敏感的邊界區(qū)域,同時也是一套新興的人/機新關系的樞紐。以抖音為代表的“微視覺”不斷表征著“微時代”的“微文化”,同時在視覺形象的生產上更加自主化和個人化,這就加速了界面文化的普及和發(fā)展,界面正在成為短視頻平臺中動畫的“標準配置”。當然在傳統(tǒng)電影和電視時代界面就已經存在,只是彼時的界面僅僅用來播放既定的影像,無法實現復雜的交互功能。如今“交互”已成為短視頻平臺界面的基本功能。用戶在抖音平臺上界面可以輕松實現“滑動切換”“點贊”“評論”“轉發(fā)”“關注”“拍同款”“上傳”等功能。這就意味著平臺賦權之下,觀眾能夠更主動地參與甚至決定動畫作品的傳播過程,而動畫創(chuàng)作者也能夠通過粉絲評論、播放量、轉發(fā)量、評論量等即時數據隨時獲取動畫播放效果的反饋。因此,作為短視頻的動畫不同于傳統(tǒng)動畫的生產創(chuàng)作機制,需要在創(chuàng)作者與觀眾的雙向互動中不斷改變創(chuàng)作思路與創(chuàng)作內容,與短視頻平臺熱點話題以及社交功能相結合,并保持與觀眾高頻率的親密互動體驗才能獲得播放量與關注度。如“萌芽熊”動畫在2022年4月22日發(fā)布“@劉畊宏劉教練你睡了嗎,我睡不著”短視頻動畫,以可愛萌寵的形象去做健身操中的“盤踢”動作,反差萌使眾多用戶紛紛評論、轉發(fā)、點贊,“大家快看,熊熊根本碰不到腿”“沒有一個動作能輕松碰到JIO”等熱門評論下的熱烈討論進一步增強互動性。同時,“萌芽熊”不僅在動畫內容上貼合時下網絡熱點,更利用抖音的關鍵詞與話題功能,加入“#本草綱目毽子操挑戰(zhàn)”“#輕漫計劃”等熱門話題,在現實與虛擬的界面交互中實現動畫的廣泛傳播。
圖2.狗哥杰克蘇
此外,由于短視頻的“短平快”特性,動畫短視頻往往短小精悍、連載推出。因此,作為短視頻的動畫要想持續(xù)不斷地吸引用戶,需要以IP化的運作方式將用戶轉化為粉絲,獲得更多受益。具體而言,在橫向上,動畫創(chuàng)作者通過聯(lián)動等方式串聯(lián)新舊動畫IP,擴大粉絲范圍;在縱向上,動畫創(chuàng)作者通過“IP主播化”以及“IP衍生品”等方式增強粉絲黏性,建立親密關系。以“狗哥杰克蘇”為例,在日常更新的動畫作品以外,“狗哥”利用抖音的“一鍵購物”功能,在主頁設置“櫥窗”功能,售賣動畫的衍生品。在2020年6月3日,“狗哥”開啟直播模式,利用AI技術實現了虛擬偶像與用戶跨次元的“親密接觸”。
貝爾納·斯蒂格勒提出,“未來即將發(fā)生的,或者說當下正在發(fā)生的,是一場注意力的爭奪戰(zhàn)?!彪S著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速,短視頻成為現代人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審美日益碎片化已然成為社會現狀。短、平、快的短視頻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觀眾的觀看習慣,而“刷”這一行為動詞充分體現著在短視頻觀看實踐中“觀看-接受”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如前文所言,平臺賦權下觀眾的主動性大大增加。在互聯(lián)網“參與式文化”中誕生的短視頻平臺信息流動性極強,視頻時長都在10秒至1分鐘以內。觀眾在“刷短視頻”的過程中,往往在幾秒鐘的時間內就會做出“看”與“不看”的選擇。短視頻需要在極短的黃金時間內“抓住”觀眾的注意力,給予觀眾最舒適的觀看體驗吸引其繼續(xù)看下去,而不是很快地向上“刷”過去。因此,作為動畫的短視頻發(fā)展出獨特的敘事結構與視聽語言,即“注意力”與“想象力”的耦合。具言之,動畫藝術的純粹虛擬性使其能夠通過影像奇觀的方式復原無窮的想象力空間,在眾多的實拍短視頻中呈現與眾不同的“陌生化”效果,達到吸引觀眾注意力的目的。
與此同時,由于動畫相對于實拍影像的自主創(chuàng)作優(yōu)勢,動畫短視頻能夠因勢利導適應手機豎屏的觀看機制,定制化地創(chuàng)作豎屏畫幅的動畫作品,促使觀眾的目光聚焦于動畫想要傳達的信息之中。相比于傳統(tǒng)的電視、電影屏幕,手機屏觀看意味著畫幅的大量縮小,而實拍視頻難以消除“過剩”的畫面信息,往往導致畫面重點不夠突出。動畫創(chuàng)作者可以利用動畫制作技巧更生動地體現縱深上的運動與變化,以更簡明且凸顯的方式表現出來。
總之,動畫短視頻在動畫與短視頻的形態(tài)互涉中形成了自身的藝術特點,這也意味著抖音動畫短視頻作為全新的融合藝術形式,敘事特征與形象建構策略都將與傳統(tǒng)動畫、短視頻大異其趣。當下,技術和主體之間相互征服,相互馴化的關系體現的尤為明顯。當智能手機不斷地滿足個人需求的同時,個體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也在被智能手機馴服。新技術下催生的新媒介逐漸塑造人們的觀影習慣,而新的觀影習慣又反過來作用于意義的生產。霍爾將意義的生產過程視為“編碼”,即這些實踐的對象(信息)就是以特殊方式組織起來并以符號載體的形式出現的各種意義和信息。他們像任何形式的傳播或語言一樣,在一種話語的語義鏈范圍之內通過符碼的運作而組織起來。借助霍爾的“編碼”理論,能夠揭示抖音動畫短視頻生產中的“微敘事”特征與主體形象建構,以實現對全新動畫形式的體認。
抖音動畫短視頻在內容創(chuàng)作上有明顯的敘事屬性,而這種敘事性主要體現在對角色的塑造上。因其表演的主體是虛擬的動畫角色,故與真人主播存在明顯的差異。真人主播擁有相對更低的表演成本,只需對著鏡頭進行演繹。在內容題材上因而也更為豐富,脫口秀、舞蹈、短劇、唱歌都可以從容駕馭。而動畫角色的演繹由每秒25幀的虛擬圖像連接而成,每一幀圖像都必須由創(chuàng)作者通過專業(yè)動畫軟件繪制出來,這樣的創(chuàng)作成本可想而知。更為重要的是,動畫的繪畫性特點決定了動畫更擅長表現現實世界中不存在的,或者說真人表演難以實現的富有想象力的內容。這些差異導致抖音動畫短視頻會把重心放在對虛擬角色的塑造上,而敘事正是建構角色最有效的方法。身處“微時代”的抖音動畫短視頻有其獨特的敘事特征,大致可以概括為:對“大敘事”的抗拒和對“微敘事”的接納。進言之,抖音動畫短視頻在敘事視角上更多關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個人身份認同。如“譚鹽”,一個專注愛情故事的動畫短視頻賬號。該系列動畫將戀愛中的瑣事作為表征對象,用簡短的對話和簡易的場景為觀眾建構簡潔而不簡單的敘事內核表達。在《這就是男人的細節(jié)》一集中,主人公小譚去小賣部買煙,店主說:“還是老樣子,9塊的對吧?”小譚停頓片刻:“嗯……拿25的吧!”接著店主上下打量著小譚:“分手了?”小譚嘆了口氣:“是啊,分手了?!比瑑H用25秒的時長表現了主人公小譚分手后買煙的細節(jié)。而另一個名為“饅頭很乖”的賬號則將夫妻倆的枕邊話作為表現對象,將一對夫妻的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通過睡前的對話傳遞給大眾。在抖音動畫短視頻的觀看中,觀眾不需要追究愛情的真諦和生活的意義,只需要感受片刻的溫暖或是悲傷,情感在凝結的瞬間中已然傳播。
另一方面,抖音動畫短視頻在敘事形式上以“微碎化”為特征,不嚴格遵循傳統(tǒng)敘事方式(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往往直接展示事件的高潮核心部分。以“一禪小和尚”為例,該系列動畫分為“瞬間就被暖到”“迷悟之間”和“心海擺渡”等幾個專輯。敘事編碼元素主要是小和尚與師父的問答或小和尚的內心獨白。其中“心海擺渡”的第39集獲贊高達1756.4萬。該集中,小和尚講述了自己的人生體悟:“在清水中放一顆糖不是很甜,但放一勺醋就會很酸……痛苦給人的刺激遠遠大于快樂,所以人們寧可不得到不失去,也不悲不喜?!边@樣的敘事手法直接給觀眾一個答案或一種觀點,用微碎化的方式從多個維度展現一禪小和尚對這個世界瞬間的感悟或困頓。
那么,是什么促成了從“大敘事”到“微敘事”的敘事轉向?宏觀上“微時代”更為關注的是差異、多元、邊緣、碎片化的日常生活……是對傳統(tǒng)的本質、理性、革命、真理等“大敘事”的告別。宏觀架構、完整敘事已不是微時代的目光聚焦之處,在這個時代里人們通過影片更想看到的是另一個“我”。這個“我”可能是和現實境遇類似的“主體”,也可能是另一個想象的“主體”。但無論如何,終究是蕓蕓眾生中的普通個體。普通的人每天所經歷的最普通的事,才是人們最想看到的。正如勞倫斯·格羅斯伯格所說:人們一直需要一種知道“我是誰”以及“我身在何處”的感覺,這種感覺或多或少地寄生在她們日常生活的諸種體制和活動中。從微觀上看,“微時代”塑造了微閱讀的習慣,使得人們難以長時間專注于閱讀某一文本,即美國學者海爾斯所提出的“超級注意力”。1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出現更是迎合并強化了該行為模式。事實上,人們的手指在軟件界面上下滑動的同時也失去了更多的自由。換言之,“微敘事”的流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并不是受眾的主動選擇,而是技術作為“座駕”施之于人的倒逼。
在微時代的背景下,信息技術、消費社會、微碎敘事等因素彼此合謀使得大批動畫短視頻在抖音平臺上線。其中大部分作品關注普羅大眾的日常生活圖景,并以微碎化的形式聚焦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如“萌芽熊”“白楊和桔子”“饅頭很乖”“唐唐”等一系列作品,無不如此。從中不難看出,其主體呈現專注于凡人形象的總體性特征。在凡人形象的框架內,抖音動畫短視頻的主體特征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三類:
1.身份多元化
從歷時性來看,作為大眾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動畫片經歷了三個主要的發(fā)展階段。首先是電視動畫,即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直至2000年初的電視動畫黃金時期。傳承中國文化“文以載道、寓教于樂”的傳統(tǒng)教育理念,這一時期的電視動畫理所當然地肩負起了教化兒童的重任,在美術設計上也以兒童的喜好為主,如《黑貓警長》《魯西西奇遇記》等。進入網絡時代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為網民的主要群體,因此這一時期的網絡動畫受眾不僅是單純的動畫影像的接受者,有時甚至同時也是動畫的制造者?!伴W客”(利用flash軟件制作網絡動畫的人)便在此時誕生。這直接導致網絡動畫的主體表達身份多元化,出現了《新長征路上》《刺青》等一系列具有明顯個人風格的flash短片。當下,社會進入5G時代,移動短視頻平臺進一步搶奪PC端的視頻網站市場,智能手機的便攜性和普及性更進一步改變用戶的組成和類型。當刷抖音成為越來越多普通人的日常行為,我們不得不承認,短視頻已經成功地融入人們的生活中,并且形塑著普羅大眾的行為習慣。因龐大的短視頻平臺用戶群體幾乎涵蓋了各行各業(yè),導致用戶身份多元化的同時也造成短視頻動畫觀看主體的多元化。不同需求的受眾在巨大的短視頻內容池中觀看感興趣的短視頻,在凝視與互動中獲得一定的群體認同感,進而完成個人身份的社會建構。
2.性格扁形化
為了在抖音上讓用戶在倏忽間對某個動畫人物產生興趣,設計者除了視覺設計上的巧思以外,還需要花心思去關注人物的內在特征建構。敘事作品中的人物可以分為扁形人物和渾圓人物兩種。其中,扁形人物具有類型性與漫畫性,圍繞著單一的特性或素質而構成。同時,扁形人物的特征明顯,更容易被受眾記住,且人物特性相對穩(wěn)定,不會隨著時間或環(huán)境的改變而發(fā)生變化。不論在文學作品或者真人影視劇中,扁形人物因其性格的單一性大都指向地位不高的小人物。圓形人物則相反,具有多樣化的特性,其中一些互相沖突甚至對立,他們可以改變且能夠使我們驚異等。
通過對抖音平臺動畫短視頻的分析不難發(fā)現,其主體編碼大都偏向扁平化,原因在于短視頻的時長短,且由于碎片化的觀看方式使得觀眾失去了深入閱讀的可能性,淺表化的閱讀方式更適合扁平人物的構建。如我們會很容易記住那個愛問問題的“一禪小和尚”、愛講電影愛冒險的“唐唐”和“饅頭很乖”里的那對說枕邊話的夫妻。這些影像里的人物建構都著力刻畫人物的類型性特征且相對穩(wěn)定。反之,圓形人物適合長期和深入的閱讀,這顯然不適合抖音平臺的特性,也就無法獲得觀眾的“注意力”,容易淹沒在海量的短視頻景觀世界中。
3.形象IP化
IP(Intellectual Property)是指人類對于凝結智慧與創(chuàng)意產物所具有的特有權利,一度用來指電影、游戲、科幻及動漫等內容的版權?!盎ヂ?lián)網+”時代,新文娛產業(yè)布局的大IP已經演變?yōu)橐訧P為中心點,跨界融合文化產業(yè)等領域,最大限度地挖掘粉絲經濟的消費潛力,最終形成充分發(fā)揮其商業(yè)價值的全產業(yè)鏈。事實上,IP產業(yè)發(fā)展至今日,電視劇、電影、小說、綜藝、動漫、游戲甚至是某一個概念、某一個詞句都可以被稱為IP。那么為了行之有效地發(fā)揮IP產業(yè)鏈的價值,對于作為中心點的IP選擇至關重要。具言之,在閱讀表層化和碎片化的微時代更需要挖掘IP的意義。抖音動畫短視頻中由于手機屏幕的豎向閱讀習慣使動畫的內容以角色演繹為主,且多為中近景的對話,因此動畫形象的價值得到進一步的凸顯,故事和表演后退成為角色形象的包裝策略,即形象的IP化成為動畫短視頻的編碼重點。如在抖音平臺擁有眾多粉絲的“萌芽熊”,這一植物與動物的“跨界合作”“萌萌聯(lián)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治愈效果。它那暖萌可愛的形象加上治愈心靈的故事剛好符合年輕女性和親子家庭這兩部分人群的需求。
動畫是時間的藝術,不論是作為敘事的時空呈現或是作為具體動作設計的運動規(guī)律表達,都在表征著時間在人們心中的刻度。然而,事實上人們對時間的感知并不是恒定不變的。當人們習慣于“微時代”里的各種微小形式的生活和表達方式,或許時間在人們心中的刻度會進一步“微化”。這種時間的壓縮趨勢,讓人們越來越抗拒長時間的閱讀和觀影。這時候觀眾就會不自覺地按下倍速,或是拖動時間軸,或者干脆選擇時間更短的視頻來看。于是短視頻的時代應運而生,進一步重塑人們的日常生活。
人類社會對信息有永恒的需求,而新的媒介形式與編碼方式將改變人類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的方式。因此,短視頻動畫的創(chuàng)作者需要擁抱當下而不應該固守過去,未來如何克服微時代和微閱讀帶來的短視頻動畫深度意義缺失、信息傳達碎片等缺陷,為短視頻動畫賦予深度內涵才是新一代動畫人需要努力的方向。
【注釋】
1 陳旭光.論互聯(lián)網時代電影的“想象力消費”[J].當代電影,2020(1):126-132.
2 王小平.眾神狂歡:后現代美學語境中的大眾文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289.
3[加]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何道寬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18.
4 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第4 8 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EB/OL].http://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109/P020210915523670981527.pdf,20210915.
5 朱雙慶,張藝.論二次創(chuàng)作短視頻引發(fā)的權利沖突與救濟[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37-46.
6 吳震東.身份、儀式與表述——“微時代”網絡亞文化的人類學反思[J].民族藝術,2016(5):139-144.
7 李智,柏麗娟.虛實共生:場景視角下移動社交短視頻“網紅打卡”現象研究——以抖音APP為例[J].視聽界,2020(6):29-32.
8 周憲.視覺文化的轉向[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143.
9 顧學文.技術是解藥,也是毒藥——對話法國哲學家貝爾納·斯蒂格勒 [N].解放日報,2018.4.27.
10周憲.當代中國的視覺文化研究[M].江蘇:譯林出版社,2017:412.
11羅剛,劉象愚.文化研究讀本[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364.
12王小平.眾神狂歡:后現代美學語境中的大眾文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290.
13[美]勞倫斯·格羅斯伯格.媒介建構:流行文化中的大眾媒介 [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220.
14周憲.時代的碎微化及其反思[J].學術月刊,2014(12):5-12.
15譚君強.媒介建構:敘事學導論——從經典敘事學到后經典敘事學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61.
16[美]西摩·查特曼.媒介建構:故事與話語——小說和電影的敘事結構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61.
17朱貴杰.從抖音“萌芽熊”看動畫網紅的生存之道[J].電視研究,2021(2):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