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鵬
議題式教學法引入高校思政課堂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增強學生的社會參與能力。通過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思考和討論,可以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提高思想免疫力,鼓勵其積極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意識。議題式教學是一種相對開放的教育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建立在對學生教學的吸收和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jù)教學及時表達自己的意見。這是對師生知識體系理論的聯(lián)合研究的方法。[1]議題式教學將學生、教師、課題廣泛地聯(lián)系起來,讓課堂成為一個交流學習的共同體,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自主思考與自主交流。這是一種讓學生在課堂上吸收新知識、產(chǎn)生新理解、表達新觀點的課程模式。議題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鼓勵學生提高思維、認知和決策能力,同時在這種課程模式下顯著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對建立思政課的認同感非常有幫助,因此,思政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如何應用。
1.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傳統(tǒng)的思政課教學模式以說教灌輸為主,加之高校教師有一定程度的行政任務和科研考核任務,他們疏于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造成思政課存在“一言堂、低頭族”的現(xiàn)象。在新時代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高校思想課的當下,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讓理論入腦就顯得格外重要。如果能將議題式教學法融入高校思政課,就可以有效提高高校思政課的感染力,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政教師通過設置與大學生學習與生活中貼近的問題,讓他們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在豐富的教學活動中建立正確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律知識。
2.理論聯(lián)系實際,提高理論說服力。在實際的思政課的教學中,涉及法律、道德、知識相關的內容有很多。有些教師在教學中既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年齡、日常生活經(jīng)歷、學生的需求等方面,又沒有涉及學生所關心和接觸的內容,單純地講述課本中的知識,教學往往是從理論到理論,忽視了教學的針對性和現(xiàn)實性,學生的積極性不高也是很正常的。假如思政教師按照教材順序從頭到尾地去為學生進行講解,那么,學生也很難抓到學習的關鍵點,并且也很容易會忘記知識內容中的難點和重點。但是,如果將議題式的教學方式融入到實際的課堂中,就可以結合與學生思想相關的突出問題設計出相應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可以沉浸式體驗,可以集中精力進行詳細細致的分析。
3.拓寬思想治教育課程教學方式。在目前的高校思政課堂上,普遍存在教學方式單一的問題,嚴重制約著思政課教學效果的實現(xiàn),一些教師只是根據(jù)教材的內容組織教學活動,再加上授課形式往往就是傳統(tǒng)的“照本宣科”,學生從初高中階段都習慣了這種方式,所以教學效果可想而知。而引入議題式教學,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眼前一亮,給他們充分展示的舞臺,讓他們切切實實地參與到課堂當中,潛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1.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我們在設置思想政治教育議題的時候,要先進行甄別和判斷,不僅要決定哪些問題能夠進入受教育者的視野,而且要決定受教育者從何種角度、以何種立場和觀點理解這些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一定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來指導實踐。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和自媒體時代的到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之間在信息接收廣度和時效方面的差別日益減少,甚至受教育者有時能從更廣的渠道了解到更全面的信息。因此,站在何種立場對思想政治教育議題進行討論就顯得尤其重要。
2.生活化原則。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中強調,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首先,生活含有教育的意義。教育需要自我教育,方便生活。教育設置生活,教育重塑生活。教育重塑社會生活,重塑個人生活。[2]因此,我們可以說:“生活即教育,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yè)”。[3]生活決定教育,教育又能改造生活,推動生活進步。
思想政治議題設置的生活化原則就是要關懷當下,貼近生活,唯有理論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存在才有真正的意義,而議題的設置同樣如此,高層次問題不僅不利于學生學習課程的內容,同時,過高層次的問題會使議題式教學成為學生學習的負擔,對學生本人產(chǎn)生負面情緒。
3.遵循客觀規(guī)律原則。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有其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議題式教學同樣如此,與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相比,更需要注重課堂交流和討論,每個階段的交流點都不一樣。教師需要根據(jù)高校思政課教育的實際需要,合理規(guī)劃教育過程,讓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有所收獲。
首先,議題式教學需要以課程理論知識為基礎。如果沒有基本原理作為指導,沒有基礎知識的鋪墊,那么,引入的議題很可能無法激發(fā)學生對思政課內容的更深入理解。反之,學生對議題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則可以結合學生的理解需求大膽地開發(fā)這種教育模式。
其次,不要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以這種方式開始教學。議題式教學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都很高,教師必須進行詳盡的準備工作,包括設計系統(tǒng)化的、科學的流程以及處理突發(fā)情況的預案,還要對學生提前進行小規(guī)模的訓練和必要的示范,這樣當真正運用議題式教學時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詳細有效的分析,而不會因學生對流程不熟或偏離主要的議題方向而耽誤正常教學,導致教育效率下降。
再次,要將教學內容與議題內容相適配,挑選合適的教學內容采取這種教學方法。在議題式教學中,議題是教育的核心。如果議題本身不足以反映教育需要,即使議題式的教學課程非常成功,也不能滿足實際的教育需要。[4]思政課的大部分內容要求較高的思想素養(yǎng),學生需要有辯證分析的眼光。太極端的議題內容不鼓勵學生思考,太平淡的議題內容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1.篩選有價值有廣泛影響的議題。合理設置議題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議題應該具備兩個特點。一是議題設置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課程內容,從而提高課堂效率。這不僅僅是為了激活學生的思維,還要注意課程的內容,不會離課程內容太遠。所以,議題設置要精準貼合教學內容。二是議題式教學法需要生活常識的支撐,堅持教育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的原則,力求將現(xiàn)實生活引入教學內容中。所以,議題設置要從現(xiàn)實生活中尋找。當下我們的思政課效果不如預期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理論與現(xiàn)實是兩張皮,學生覺得課堂上講的理論太抽象,太枯燥從而產(chǎn)生厭煩的心理,但是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很多問題也急需一個指路人幫他們指點迷津。加之,從好萊塢的電影、歐美音樂、美劇,到冰激凌、三明治、可口可樂,再到萬圣節(jié)、母親節(jié)等等,我們雖然沒有生活在西方,卻被西方文化所包圍,被拉入了喝可口可樂、吃漢堡包的行列,從生活方式到意識形態(tài),潛移默化地會受到影響。大學生正是樹立三觀的關鍵時期,一定要在思政課上打好思想上的免疫針。
思想政治教育議題來自于人們在學習和生活等實踐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善于發(fā)現(xiàn)、提煉某些焦點問題,主動設置思想政治教育議題,能夠增強人們的思想辨識力,化解人們頭腦中的思想矛盾,擺脫思想的束縛,激發(fā)人們的精神動力,進而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進展。解放戰(zhàn)爭中解放軍首創(chuàng)的“訴苦”運動就選擇了一個特別恰當?shù)淖h題來對國民黨軍被俘士兵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得被俘的國民黨軍的士兵明白自己受的苦是從何而來,積極地投身到解放戰(zhàn)爭中。[5]這種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比指揮員或是政委的任何講話都更有感染力,這樣的教育體現(xiàn)的力量也是無窮的。再如網(wǎng)上一些熱點事件,常常伴隨著“梗”這樣一種網(wǎng)絡文化,盡管事件熱度消失了,但這個“?!边€會常常刷屏,經(jīng)久不衰。對于網(wǎng)上受眾廣泛的青少年更容易受此影響,很可能或者已經(jīng)成為這種文化的主力輸出者,因此把它作為議題正當其時。在討論議題的時候一定要講透,真理只有講透,才有說服力。要從它所存在的內在邏輯、流行原因、表現(xiàn)形式、潛在的危害再到對表現(xiàn)相近的現(xiàn)象進行舉一反三的討論。
2.給學生充分表達的自由。教師在使用議題式教學法時,需要充分意識到這種教學法的重點是讓學生發(fā)散思考。學生可以對法律和道德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討論,并將其應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設置與學生相關的議題,發(fā)揮獨特的領導作用,教會學生結合所學認真思考,大膽討論,多交流。為了讓學生更有效地交談和交流,思想政治教師還需要改進說話方式,使說話方式更加多樣化和有趣。比如在課堂上,關于某個議題舉辦一場辯論賽,將大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在小組中討論相關問題,最后進行競爭性演講。只有當學生和老師之間建立了密切的關系時,他們才會積極參與課堂學習、討論和交流,并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意見。因此,思政教師應該積極改進以往嚴肅的教學風格,積極與學生建立平等、親密的友誼,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使他們覺得學習不再枯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自然會提高。
3.教學中給予及時有效的把控和指導。教師是引導者、互動者的角色,要遵循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原則,幫助學生搭好新舊知識之間的“腳手架”。[6]
第一,議題傳達過程。教師著重收集信息,對議題進行預分析和調查,識別議題討論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的趨勢,對實際主題進行分類,議題描述時讓學生獲得關于議題的關鍵信息,必須要充分、準確。
第二,問題思考的過程。學生在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個人思考,還需要在小組范圍內交換意見,然后統(tǒng)一思想,確定自己組的觀點方向。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及時督促和引導學生,及時觀察他們的討論動態(tài)以幫助學生提高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
第三,議題討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分享自己的觀點,還需要提出對其他同學不同觀點的意見。教師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學生相互提問和反駁,達到討論最大化的目的,讓學生不斷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以此來優(yōu)化和補充自己小組的內容。
第四,議題的總結思考過程。總結陳述是將議題式教學法引入思政課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將議題內容與思想政治教育聯(lián)系最大化的最終途徑。在此過程中,教師幫助學生總結整個思政課相關議題的討論,合理評價他們的意見,同時指出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起到加深理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