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Fe/Zn改性市政污泥生物質(zhì)炭對四環(huán)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2022-11-01 13:18賀丹丹王九玲張宇鵬張文博
功能材料 2022年10期
關鍵詞:吸附劑生物質(zhì)表面積

張 宏,賀丹丹,王九玲,張宇鵬,岳 辰,張文博

(西北民族大學 化工學院,環(huán)境友好復合材料國家民委重點實驗室,甘肅省生物質(zhì)功能復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甘肅省高校環(huán)境友好復合材料及生物質(zhì)利用省級重點實驗室,蘭州730030)

0 引 言

抗生素如四環(huán)素、磺胺類、大環(huán)內(nèi)酯類和喹諾酮類被廣泛應用于動物和人類醫(yī)學,以預防和治療傳染病。四環(huán)素(TC)因其成本低、效果好,已成為我國使用最廣泛的抗生素,并作為獸藥和促生長劑廣泛應用于農(nóng)牧業(yè)[1-3]。這些抗生素具有致癌性、致畸性、誘變性或激素作用,嚴重干擾人體生理功能[4]。因此,控制和處理抗生素污染物對環(huán)境安全至關重要。

市政污泥是一種富含碳的物質(zhì),是污水處理廠一種主要的生物質(zhì)廢棄物。此外,市政污泥的資源利用對廢棄物管理有積極的改善作用,也將其對環(huán)境的污染降到最低。在不同的制孔方法中,其中,KOH和ZnCl2活化具有優(yōu)異的成孔效果和低成本,是一種能夠提高生物炭吸附能力的改性技術[5]。高級吸附劑應具有分層多孔結構,在整個結構中,豐富的中孔或大孔表面將較短微孔連接起來。

鐵及其氧化物由于具有特殊的結構和催化性能,在生物質(zhì)炭改性和吸附方面受到了廣泛關注。Huang[6]等人以魚糞為原料,采用簡單的方法成功制備了載鐵多孔炭(FWAC/Fe),并將其用于廢水中Cr(VI)的去除。實驗結果表明,F(xiàn)WAC/Fe在30℃時表現(xiàn)出793.65 mg/g的高吸附量。鐵及其氧化物通過靜電吸附TC。前人研究表明,氯化鐵(FeCl3)改性花生殼和蘆葦稈表面形成γ-Fe2O3,對污染物的吸附效果比較理想[7]。

本文的目的是:(1)合成一種新型KOH-Fe/Zn生物炭,用于去除四環(huán)素;(2)通過比表面積、孔隙率、結構特征和官能團進行了表征。同時,對TC在KOH-Fe/Zn生物炭的吸附動力學、熱力學、等溫線和擴散模型進行了分析,為高效脫除TC提供了新的途徑。

1 實 驗

1.1 市政污泥生物質(zhì)炭的制備

(1)BC的制備:用電動研磨機將市政污泥磨成粉末,然后用超純水洗滌,在373 K下干燥至恒重,制備生物炭。

(2)KOH-BC的制備: 市政污泥(50 g)置入管式爐(BTF1200C,合肥,中國)通入N2(0.5 L/min)在600 ℃下連續(xù)熱解120 min,然后將試樣浸泡在0.1 mol/L鹽酸溶液充分浸漬,以去除可溶性灰分。最后用超純水對酸預處理后的樣品進行水洗,在70℃下干燥并研磨以備用。將BC和KOH均勻混合并研磨(BC與KOH的質(zhì)量比為1:1),重復上述熱解過程,洗滌干燥以備用。

(3)KOH-Fe / ZnBC的制備:將2.5 g FeCl3·6H2O和2.5 g ZnCl2溶于50 mL的超純水中,然后將5.0 g KOH-BC浸泡在上述溶液中,連續(xù)攪拌12 h。加入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氨水調(diào)節(jié)pH值為11~12,將溶液靜置老化過夜,用水和乙醇多次清洗,去除殘留的化學物質(zhì)。放入真空干燥箱,70 ℃真空干燥24 h。然后收集備用。

制備過程如圖1所示。

圖1 制備路線圖Fig.1 Illustration of preparation

1.2 性能表征

用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S-4800,Hitachi,Japan)對樣品進行了形貌表征,使用能譜儀(EDS)檢測了樣品中不同元素的分布情況。利用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VERTEX 70,Bruker,Germany)對樣品表面的官能團進行了鑒定。利用氮氣吸附比表面積分析儀(BET,Micromeritics,USA)測定了多孔材料的比表面積和孔隙大小分布曲線。X光電子能譜(XPS,Xi250,Thermo,USA),用于定性分析和半定量分析。

1.3 吸附實驗

制備的TC溶液濃度為500 mg/L。通過加入一定量的吸附劑(50 mg),將TC溶液從25 mL移液管轉(zhuǎn)移到50 mL錐形瓶,采用間歇式吸附法確定不同復合材料的吸附性能。用濃度為0.01 mol/L的HCl和NaOH調(diào)節(jié)TC溶液pH值。吸附實驗完成后,對上清液取樣離心,用紫外紫外分光光度計在391 nm處測定TC的吸光度,并將其納入標準曲線進行吸附量計算。研究了不同的吸附時間(5 min-24 h)、不同的TC濃度(100~1 000 mg/L)、不同的pH值(2~11)和不同的溫度(恒溫振蕩器控制下的298 K-318 K)對吸附過程的影響。計算吸附容量的公式為[8]:

Qe=(C0-Ct)V/m

(1)

Re=(C0-Ct)/C0×100%

(2)

式中:qe為平衡吸附容量(mg/g),C0為初始濃度(mg/L),Ct為吸附溶液濃度(mg/L),V為溶液體積(mL),m為吸附劑質(zhì)量(mg)。

1.4 數(shù)據(jù)模型

利用準一階和準二級動力學模型模擬了復合材料吸附數(shù)據(jù)。該動力學模型可用來確定污染物在水溶液中的吸附速率[9-10],方程如下:

qt=qe[1-exp(-k1t)]

(3)

qt=(k2qe2t)/(1+k2qet)

(4)

qe(mg/g)和qt(mg/g)是平衡時和某一特定時間的吸附容量,k1是偽一階模型的速率常數(shù),單位為min-1,k2是以mg為單位的準二階模型的速率常數(shù),單位是g/(mg·min),t(min)為吸附時間。

有研究報道,顆粒內(nèi)表面擴散可能在吸附劑中吸附質(zhì)的運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通常采用Weber-Morris模型來驗證這一過程[11]。根據(jù)吸附量(qt)與時間的平方根(t0.5)的關系,探討了顆粒內(nèi)表面擴散是否是吸附的主導因素。其表達式如下:

qt=ktit0.5+C

(5)

式中:qt為某一時刻TC的吸附量,kti(mg·g-1·t-0.5)為粒子內(nèi)擴散速率常數(shù)。Ci為截距(mg/g)。

采用Langmuir[12]和Freundlich[13]吸附等溫模型對TC的吸附進行了評價。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的方程可以表示為:

qe=qmKLCe/(1+KLCe)

(6)

RL=1/(1+KLC0)

(7)

qe=KFCe1/n

(8)

式中:qe(mg/g)是平衡吸附容量;Ce(mg/L)為吸附平衡時溶液中TC的濃度;qm為最大吸附量;KL(L/mg)為Langmuir常數(shù),KF(mg/g/(mg/L)1/n)和n為Freundlich常數(shù),

Sips模型又稱Langmuir-Freundlich模型,是一種結合了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優(yōu)點的半理論模型[14]。非線性Sips等溫方程描述為:

qe=qm(KSCe)m/(1+(KSvCe)m)

(9)

式中:KS(L/mg)和m為sip常數(shù)。

熱力學參數(shù)如吉布斯自由能(ΔG0)、焓(ΔH0)和熵(ΔS0)不僅可以評估吸附機理,還可以分析溫度的影響。采用標準自由能變化、焓和熵等熱力學參數(shù)進一步考察了市政污泥生物質(zhì)炭的吸附性能[15],方程如下:

ΔG0=-RTln(KD)

(10)

ΔG0=ΔH0-T×ΔS0

(11)

ln(KD)=ΔS0/R-ΔH0/(RT)

(12)

式中:KD是平衡常數(shù);T(K)為吸附溫度;R(8.314 J·mol-1·K-1)是理想氣體常數(shù)。一般來說,ΔH0和ΔS0是根據(jù)ΔG0對T的斜率和截距計算的。

2 結果與討論

2.1 表 征

2.1.1 FT-IR分析

用紅外光譜法測定了改性后生物炭的表面官能團(圖2)。所有生物炭在3 400和1 620 cm-1處附近都出現(xiàn)了一些特征峰,這分別歸因于-OH的拉伸振動或吸附的水分子和水的變形[16]。在1 600 cm-1出現(xiàn)的特征峰可能是由于C=C和C=O伸縮振動引起的,并且強度有所增強,這表明KOH-Fe/Zn-BC部分碳化,富含芳香族結構。在1 000 cm-1處出現(xiàn)的特征峰則源自于Si-O-Si振動,而KOH-Fe/Zn-BC在吸附TC后,其特征峰變?nèi)跚野l(fā)生偏移,這可以歸因于復合材料表面的硅酸鹽與TC發(fā)生了結合。在生物炭中發(fā)現(xiàn)了466 cm-1附近的特征峰,代表了Fe-OH,表明鐵被固定在生物炭上。吸附劑上的氧化鐵和含氧基團可以通過表面絡合有效地捕獲TC。吸附TC后,峰值在1 200 cm-1附近的特征峰是苯環(huán)中C—O—C的振動減弱,這可能是受到π-π共軛作用。

圖2 BC、Fe-Zn-BC and KOH-Fe-Zn-BC-TC的紅外圖Fig.2 FIRT diagram of BC, Fe/Zn-BC and KOH-Fe/Zn-BC-TC

2.1.2 BET分析

圖3列出了BC、KOH-BC、KOH-Fe/Zn-BC和KOH-Fe/Zn-BC-TC的N2吸附/脫附等溫線和孔徑分布。表4.1列出了制備的樣品的表面和多孔特性。如表1所示,未進行任何改性的原始生物炭比表面積非常低(3.8954 m2/g),經(jīng)KOH活化后,比表面積略有提高(33.48 m2/g)。KOH處理后的生物炭的孔徑(7.29 nm)比原始樣品的孔徑(18.01 nm)更小,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這可能與KOH具有較強的脫水功能和致孔潛能有關。經(jīng)過ZnCl2和FeCl3溶液處理后,生物炭的比表面積進一步提高(191.47 m2/g),增加了生物炭內(nèi)部空間。惰性氣體對生物炭的結構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此外,改性后的生物炭還具有較好的孔隙結構。改性生物質(zhì)炭的總孔體積都大于原始生物炭,這有利于提高吸附能力[17]。圖3(b)顯示了在生物質(zhì)炭中存在的介孔結構,這些結果表明,具有高比表面積和吸附位點的改性生物質(zhì)炭可以有效去除抗生素。

圖3 KOH-Fe/Zn-BC氮氣吸附脫吸等溫線(a)孔徑分布曲線(b)Fig.3 KOH-Fe/Zn-BC nitrogen adsorption desorption isotherm and pore size distribution curve

表1 KOH-Fe/Zn-BC的比表面積和孔徑分布情況

2.1.3 EDS分析

圖4給出了KOH-Fe/Zn-BC和KOH-Fe/Zn-BC-TC的形態(tài)和主要元素分布??梢姡琄OH-Fe/Zn-BC呈現(xiàn)出粗糙的表面,有明顯的孔隙結構,這使得它們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積和孔體積。優(yōu)越的多孔特性可以為TC吸附提供更多的活性位點[18],KOH-Fe/Zn-BC-TC表面略顯光滑。此外,KOH-Fe/Zn-BC和KOH-Fe/Zn-BC-TC主要元素分布是碳(C)、氧(O)、硅(Si)、鐵(Fe)和鋅(Zn)。而由于Fe/Zn改性,復合材料表面呈現(xiàn)出較多的鐵和鋅元素分布。通過對比KOH-Fe / Zn-BC在吸附TC前后,可以發(fā)現(xiàn)除了C和O的元素含量上升,Si、Fe和Zn的元素含量則是減少了。這表明在吸附過程中,這3種元素與TC發(fā)生了反應,導致元素含量減少。

圖4 KOH-Fe/Zn-BC(a)和KOH-Fe/Zn-BC-TC(b)的表面形貌和元素分布Fig.4 The monograph and EDS mapping of KOH-Fe/Zn-BC and KOH-Fe/Zn-BC-TC

2.1.4 XPS分析

圖5 KOH-Fe/Zn-BC(a)、C 1s(b)、O 1s(c)、Si 2p(d)、Fe 2p(e)和Zn 2p(f) 吸附前后的高分辨率XPS光譜Fig.5 High resolution XPS spectra of (a) KOH-Fe/Zn-BC, (b) C 1s, (c) O 1s, (d) Si 2p, (e) Fe 2p and (f) Zn 2p

2.2 不同Zn/Fe比例對四環(huán)素吸附的影響

如圖6所示,與單一的污泥生物炭相比,復合材料則具有更強的吸附能力。負載不同質(zhì)量比的ZnCl2:FeCl3的復合材料對TC的吸附能力差異顯著。當污泥炭只負載了單一的Zn時,其對TC的吸附能力達到了133.12 mg/g,而純污泥生物質(zhì)炭的吸附能力只有39.14 mg/g,相較未改性的生物質(zhì)炭有較大提升,這可能是由于ZnCl2具有良好的制孔能力。圖中顯示負載了雙金屬的復合材料則擁有更好地吸附能力。隨著ZnCl2:FeCl3的比例不同,復合材料對TC的吸附能力也有所不同。當污泥炭中添加的ZnCl2的質(zhì)量一定時,隨著FeCl3質(zhì)量的不斷增加,可以發(fā)現(xiàn)吸附量有上升的趨勢。當Zn和Fe的質(zhì)量比從5∶1增加到5∶2時,吸附量從223.6 1提高到230.77 mg/g。但是隨著Fe的質(zhì)量不斷增加,吸附量在此之后呈現(xiàn)微弱的下降趨勢,這可能是由于過量的Fe3+堵塞了內(nèi)部孔道,導致Fe/Zn活性下降,吸附效率降低。從圖中我們清晰地看出,當ZnCl2∶FeCl3為5∶2時,吸附量達到最大230.77 mg/g,因而選擇這個負載比繼續(xù)下面的實驗。

圖6 不同Zn/Fe添加量對TC吸附量的影響Fig.6 Removal capacity of KOH-Fe/ZnBC with different Zn/Fe addition

2.3 pH對四環(huán)素去除效果的影響

溶液pH不僅影響吸附劑的表面電荷,還會影響吸附質(zhì)在溶液中的電離,從而引起吸附質(zhì)之間的靜電吸引或排斥[21]。TC是一種兩親性化合物,pKa值分別為3.3、7.7和9.7,因此它的主要物種是pH<3.3時的TCH3+,pH為3.3-7.7時的TCH2和TCH-,pH為7.7~9.7時的TC2-和TCH-,pH >9.7時的TC2-,其零點電位(pHpzc)為9.74。當溶液pH低于其pHpzc時,吸附劑表面質(zhì)子化并帶正電荷,反之則帶負電荷。從圖7中可以發(fā)現(xiàn),吸附劑的吸附能力在pH< 3時受到了輕微的抑制,這是由于靜電排斥作用的存在。當3< pH< 8時,吸附劑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這主要是由于TC與吸附劑之間存在靜電吸引或較弱的排斥作用。當pH >9吸附劑的吸附能力受到明顯的抑制,這是由于靜電斥力更大??偟膩碚f,KOH-Fe/Zn-BC在較寬的pH范圍內(nèi)對TC表現(xiàn)出穩(wěn)定、高效的吸附性能,這有利于其實際應用。

圖7 溶液pH值對TC吸附量的影響及KOH-Fe/Zn-BC的pHpzc圖Fig.7 Effect of solution pH on TC adsorption amount and pHpzc plots of KOH-Fe/Zn-BC

2.4 吸附動力學研究

利用準一級和準二級動力學模型模擬了復合材料吸附行為。該動力學模型可用于測定水溶液中污染物的吸附速率。這些模型表示了污染物吸附量與時間之間的關系。準一級和準二級動力學模型的數(shù)據(jù)如圖8和表2所示。隨著吸附時間的增加,TC的吸附量迅速增加,在200 min達到平衡。在準一級動力學模型下,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所得的qe值與模型值不相關,實驗數(shù)據(jù)與準一級動力學模型擬合不佳。在準二級動力學模型下,實驗測得的qe值與模型值吻合較好。在298 K、308 K和318 K下,準二級模型相關系數(shù)R2值分別為0.96、0.99和0.99,比準一級模型的相關系數(shù)R2(0.79、0.83和0.73)略高。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準二級動力學模型更適合描述水環(huán)境中TC的化學吸附行為。結果表明,該過程中的準二級動力學模型能夠較好地與吸附過程吻合,表明該過程中化學吸附和物理吸附共存,化學吸附是主要的吸附的機制[22]。

圖8 不同溫度下吸附時間的影響及相應的擬合曲線Fig.8 Effects of the adsorption tim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fitting curves

表2 不同溫度下KOH-Fe/Zn-BC去除TC的動力學參數(shù)

在吸附過程中涉及到離子在吸附劑表面的運動、擴散到孔內(nèi)(粒子內(nèi)擴散)以及與結合位點的相互作用等不同步驟。采用顆粒內(nèi)擴散模型和膜擴散模型來闡述吸附機制。

吸附擴散模型如圖9所示,擴散參數(shù)見表3,吸附擴散模型在吸附過程中表現(xiàn)為快速吸附、介質(zhì)吸附和平衡吸附這3個連續(xù)階段。 第一階段是吸附質(zhì)向吸附劑表面的擴散(膜擴散),第一階段沒有通過零點,這表明顆粒內(nèi)擴散的擴散是控制速率的一個步驟。第二個階段是吸附質(zhì)在吸附劑上的擴散(顆粒擴散),第三個階段是吸附溶質(zhì)在吸附劑內(nèi)部表面的吸附(內(nèi)擴散)。在前60 min內(nèi),吸附速率很快,這是因為在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大量TC分子進入吸附劑的表面并占據(jù)大量的表面空間結構,而第三個階段,吸附逐漸趨于平衡。因此得出結論,TC對KOH-Fe/Zn-BC的吸附受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兩方面的控制[23]。

圖9 KOH-Fe/Zn-BC去除TC的顆粒內(nèi)擴散圖(a);膜擴散圖(b)Fig.9 Plots of intra-particle diffusion of TC removal by KOH-Fe/Zn-BC and plots of film diffusion of TC removal by KOH-Fe/Zn-BC

表3 KOH-Fe/Zn-BC去除TC的顆粒內(nèi)擴散和膜擴散參數(shù)

2.5 吸附等溫線研究

在3個不同溫度下進行等溫線研究。在不同濃度梯度下,KOH-Fe/Zn-BC對TC的吸附量隨著濃度的增加而增加,導致吸附過程中吸附速率降低,直至達到吸附平衡。在298-318K的溫度范圍內(nèi),KOH-Fe/Zn-BC對TC的吸附量逐漸增加,表明了吸附過程的吸熱特性。采用Langmuir、Freundlich和Sips模型來評估TC濃度(0~1 000 mg/L)對KOH-Fe/Zn-BC吸附過程的影響。計算得到的等溫參數(shù)見表4。在不同溫度下,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溫模型擬合結果的R2值分別為0.7426、0.8842、0.9299和0.6622、0.8572、0.9268,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Langmuir的R2比Freundlich的R2更接近1,表明KOH-Fe/Zn-BC對TC吸附數(shù)據(jù)更符合Langmuir模型。說明KOH-Fe/Zn-BC的吸附過程為單層均相吸附[24]。這是由于KOH-Fe/Zn-BC表面的均勻性,促進了TC在表面和孔內(nèi)的擴散。從圖10可以看出,Sips等溫線很好地擬合了實驗數(shù)據(jù),R2值較高,在0.96685~0.99439之間。圖10中較高的R2值和擬合曲線清楚地表明,Sips等溫線可以合理地解釋TC分子在KOH-Fe/Zn-BC的平衡吸附。

表4 KOH-Fe/Zn-BC去除TC的等溫線參數(shù)

圖10 不同溫度下Langmuir(a)、Freundlich(b)和Sips(c)等溫線模型的線性擬合圖Fig.10 Linear fit plots of (a) Langmuir, (b) Freundlich, (c) and Sips isotherm model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2.6 熱力學研究

ΔH0和ΔS0的值是從ΔG0與T的線性圖中獲得的,如圖11所示,計算的相關參數(shù)如表5所示。吉布斯自由能ΔG0為負值,這表明TC在KOH-Fe/Zn-BC上的吸附是自發(fā)的。焓ΔH0的正值表明,TC在KOH-Fe/Zn-BC上的吸附是自發(fā)的和放熱的。熵ΔS0的正值表明在吸附過程中,TC和KOH-Fe/Zn-BC界面的隨機性增加[25]。

圖11 TC吸附的熱力學模型Fig.11 Thermodynamic model of TC adsorption

2.7 離子共存研究

由于在環(huán)境中,水樣的成分較為復雜,存在著不同的離子,微生物以及一些有機物,為了進一步研究KOH-Fe/Zn-BC復合材料對TC的吸附,在研究中加入了Na+、K+、NH4+和Ca2+這四種陽離子來探究離子共存對吸附效果的影響。在圖12中,隨著Na+、K+和NH4+的濃度不斷增加,復合材料對TC的吸附容量保持在220 mg/g左右,并沒有發(fā)生較大的變化,這說明引入Na+、K+和NH4+不能影響TC在復合材料表面上的吸附,K+的離子水合半徑大于Na+,NH4+與K+的半徑相似,而Na+、K+和NH4+對復合材料表面吸附的TC幾乎沒有影響,說明離子半徑對吸附?jīng)]有影響。與Na+、K+和NH4+不同,隨著Ca2+添加量的增加,KOH-Fe/Zn-BC復合材料對TC的吸附明顯降低。Ca2+的半徑與Na+的半徑大致相同,說明離子水合半徑的大小不是導致吸收量下降的原因。這可能是由于Ca2+是二價的,意味著擁有更大的電子屏蔽效應和更大的水合半徑,因此它比Na+、K+和NH4+更有可能占據(jù)吸附位點,從而導致吸附能力降低。

圖12 外源離子對Fe/S@BC吸附TC的影響Fig.12 The effects of foreign ions on TC adsorption by Fe/S@BC

3 結 論

(1)BC的比表面積只有3.90 m2/g,而KOH-Fe/Zn-BCBC的比表面積為191.47 m2/g,增加了近50倍,KOH-Fe/Zn-BC具有良好的介孔結構和較高的比表面積,表明堿活化和Fe/Zn活化能夠?qū)κ姓勰嗟目紫督Y構進行改善。

(2)準二級動力學模型和Langmiur等溫模型較好地擬合了實驗數(shù)據(jù)。顆粒內(nèi)擴散模型和膜擴散都參與了吸附過程。TC吸附在Zn-BC表面主要是通過靜電作用、孔隙填充、π-π共軛等作用。KOH-Fe/Zn-BC對TC的去除主要是通過化學吸附

(3)由于存在靜電吸引,在較寬的pH范圍內(nèi),KOH-Fe/Zn-BC在TC表現(xiàn)出穩(wěn)定、高效的吸附性能,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這有利于其實際應用。研究有望為制備高效吸附的生物質(zhì)炭吸附劑去除水中有機和無機污染物提供理論依據(jù)。

猜你喜歡
吸附劑生物質(zhì)表面積
固體吸附劑脫除煙氣中SOx/NOx的研究進展
生物質(zhì)水暖爐 農(nóng)村節(jié)能減排好幫手
巧求表面積
生物質(zhì)發(fā)電:秸稈變?nèi)剂檄h(huán)保又增收
生物質(zhì)揮發(fā)分燃燒NO生成規(guī)律研究
用于空氣CO2捕集的變濕再生吸附劑的篩選與特性研究
三種改性ATP吸附劑對Cr(VI)的吸附研究
求正方體的表面積
兩種AgX改性吸附劑的烷烴/烯烴的分離技術
表面積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