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時代高校資助育人的“獲得感”及其提升策略

2022-11-21 03:31盧文蕓東華大學理學院機械工程學院上海201620
關鍵詞:獲得感資助困難

∣盧文蕓,胡 敏∣東華大學 .理學院;.機械工程學院,上海 201620

重視和關注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是黨對改革實踐進行理性反思的成果,也是“以人民為中心”根本立場的具體體現(xiàn)。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上強調,“要科學統(tǒng)籌各項改革任務,推出一批能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1]。自此,“獲得感”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詞迅速流行。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首次將“獲得感”與“幸福感”、“安全感”并列提出,進一步深化了人民對“獲得感”的認識。在新時代,提升高校資助育人“獲得感”是學生資助育人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質增效的關鍵著力點,回答了“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性問題,對實現(xiàn)教育強國夢想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

一、新時代高校資助育人“獲得感”的生成邏輯

“獲得感”一般是指個體獲取某種利益后所產生的滿足感,是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高校資助育人“獲得感”是指受助個體對資助環(huán)節(jié)、育人理念和工作內容等客體產生持續(xù)、正向的主觀感受,受助者不僅收獲自身的成長發(fā)展,更在資助育人過程中產生喜悅、認同和滿足的情感反饋。在新時代,高校資助育人“獲得感”有著獨特的時代價值和生成邏輯。

(一) 回應人才培養(yǎng)的價值訴求

在新時代,為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黨和國家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人才的需求比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2015年,教育部在工作要點中提出要落實和完善學生資助政策,突出精準資助。2017年,教育部啟動全面資助育人,把“扶困”與“扶智”、“扶困”與“扶志”相結合,構建起物質幫助、道德浸潤、能力拓展、精神激勵有效融合的發(fā)展型資助體系,為新時代高校資助育人指明了工作方向??梢钥闯?,在精準型資助和發(fā)展型資助的要求下,高校資助育人已邁入了新歷程,從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經濟保障,延伸到對其個人的發(fā)展支持和價值引領中,不斷增強靶向服務,著力提升關愛、服務、教育和引導的工作成效。資助育人的邏輯變遷、范式轉化、內涵拓展凸現(xiàn)了提升“獲得感”來激發(fā)受助學生內生動力,引導他們成長為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已成為高校答好“時代之卷”的有力抓手。

(二) 落實立德樹人的使命追求

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是一項保民生、育人情、暖民心的重要工程,事關國家教育公平、脫貧攻堅、教育現(xiàn)代化大業(yè)。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視角來看,作為現(xiàn)實的人的需求是“獲得感”的根本來源,“人的需要的滿足過程是人認識、確證和實現(xiàn)自己的社會本質的過程;人的需要充分地表現(xiàn)了人的社會性、歷史性和過程性,充分地表現(xiàn)了人的本質”[2]。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隨著自身成長、受教育水平的逐漸提高,內心需求也相應提高。在其成長發(fā)展的“拔節(jié)孕穗”時期,高校通過資助育人工作進行關心和支持,不僅緩解了學生物質生活上的壓力,也有助于他們解除焦慮,在追求個人價值實現(xiàn)的道路上獲得滿足感和歸屬感。因此,從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角度來看,高校資助育人“獲得感”來自于資助對象本身,與資助育人工作過程一致,但又超出了資助工作本身附加價值,持續(xù)的、正向的“獲得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發(fā)展,體現(xiàn)了高校落實立德樹人使命的追求。

(三) 彰顯提質增效的時代需求

當前,我國正處于歷史以來最好的發(fā)展時期,同時也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給高等教育帶來的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zhàn)比以往任何階段都更為復雜和多樣。2017年12月,教育部印發(fā)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提出要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著力構建一體化育人體系。高校資助育人唯有不斷深化內涵建設,推動自身工作轉型升級,才能不斷增強育人成效,適應新的時代發(fā)展需求。教育部原部長陳寶生指出:“獲得感是判斷我們改革成功與否的根本標準,衡量我們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也是檢驗我們工作作風的根本標準?!盵3]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刻,在“兩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高校資助育人把“獲得感”提升作為推進工作向新向前的關鍵抓手,突出了資助育人在歷史新方位上,契合時代發(fā)展,服務于國家需求的戰(zhàn)略定位。

二、新時代高校資助育人“獲得感”的理論意涵

高校資助育人“獲得感”是一個內涵豐富且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概念。“獲得感”直接決定高校資助育人德育效果,是新時代資助育人工作改革發(fā)展的評價標準,其理論意涵可以從安全感、主體感、存在感和價值感四個層面來闡述。

(一) 充分經濟保障的安全感

作為一個心理學概念,安全感具有豐富的含義。馬斯洛將安全感定義為“一種從恐懼和焦慮中脫離出來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覺,特別是滿足一個人現(xiàn)在和將來各種需要的感覺”。[4]從馬斯洛的理論來看,人的心理需要分為五種: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在最基本的生理需要被滿足后,人對安全感的需要就凸顯出來了。研究發(fā)現(xiàn),在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由于家庭經濟情況較為困難,貧困學生往往面臨著學業(yè)和生活的雙重壓力,他們在心理上或多或少處于自卑狀態(tài),“人際關系、抑郁、焦慮等方面的問題高于其他大學生”[5]。從經濟層面而言,高校資助育人“獲得感”就體現(xiàn)為對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讀書求學提供安全保障。一直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上大學”問題,莊嚴承諾“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高校也堅決貫徹黨和國家對資助育人工作的總體要求,探索建立了“獎、勤、補、助、貸、免”六位一體的經濟保障體系。應該說,當前高校資助育人政策體系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經濟困擾,讓他們讀書求學無后顧之憂,安全感也得到極大提升。

(二) 素質全面提升的主體感

主體感屬于意識范疇,它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是主體參與到現(xiàn)實實踐的主觀感受。主體感的覺醒、萌動和確立是“獲得感”提升的關鍵。高校資助育人具有顯著的主體指向屬性,從主體間性角度而言,資助育人的主體由(資助)教師和(受助)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共同組成,學生不是被動的管理、服務和教育的對象,作為資助育人過程中具有自我意識的主體,他們同樣作為平等主體參與資助全過程,在參與中實現(xiàn)主體價值。因此,高校資助育人的主體感就是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主體意識,他們能夠意識到自己作為主體,是資助育人活動的能動實踐者。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了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標,對新時代的高校資助育人提出了新要求,不僅要在工作中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性,還要貼近他們的成長需求,幫助他們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yǎng),成為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三) 高度自我認同的存在感

“存在感就是指人對自身存在的體驗。人在意識到自身的存在時,能夠超越各種分離,將自己整合起來。只有人的自我存在意識才能使人的各種經驗得以連貫和統(tǒng)整,將身與心、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等連為一體?!盵6]存在感來源于兩方面:一是外部環(huán)境的認可, 二是個體內心對自身的定位。對高校資助育人工作而言,存在感是指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能夠與學校共建和共享資助育人價值的傳遞場域,在這個場域中學生達成了對自我學習、生活狀態(tài)、價值實現(xiàn)等方面的認可。從外在來看,體現(xiàn)為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獲得外界(如獲得老師、朋輩)的尊重和肯定。從內在來看,表現(xiàn)在他們擺脫自身的貧困卑微心理,在精神上、生活上走向自立自強。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通過資助育人工作獲得“滿滿的”存在感,他們的“獲得感”也會相應提升。近年來,以北京大學為代表的高校持續(xù)探索以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為主體組建“慈善公益服務隊”,讓學生在服務隊組織中融入集體,在公益勞動中收獲尊重,極大增強了學生的存在感,并已成為一種成熟的經驗模式在眾多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推廣。

(四) 青春夢想實現(xiàn)的價值感

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有著雙重使命,一方面要確保在經濟上“精準幫扶”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另一方面要對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進行價值引導,讓他們的道德觀念、價值認知得到提升。高校資助育人的價值感就是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對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肯定狀態(tài)。在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大學生:“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廣大青年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盵7]對高校資助育人工作而言,價值感的內容也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從當前引導學生知恩感恩和自強自立,上升到對黨和國家主流價值觀的認同踐行上,引導他們增強愛國意識,樹立遠大理想,自覺把個人的青春夢融入偉大“中國夢”,在追求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征程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從而“扣好人生第一??圩印?。

三、提升新時代高校資助育人“獲得感”的現(xiàn)實困境

新時代提升資助育人“獲得感”依然存在著經濟解困尚未精準有效、無償資助滋生依賴心態(tài)、評價指標缺乏價值導向、供求偏差抑制育人效能的現(xiàn)實困境,這些問題制約著資助育人效能的發(fā)揮。

(一) 經濟解困尚未精準有效

在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面臨的首要問題是經濟困難。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解決經濟問題,才能讓他們在全面發(fā)展、成長成才的道路上沒有后顧之憂。習近平總書記曾就“精準扶貧”作出指示:“要做到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不搞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實現(xiàn)貧困人口精準脫貧?!盵8]此后,教育部也明確提出“精準資助”的要求,強調高校要為經濟條件確實艱苦的貧困學生提供精準有效資助。隨著國家對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經濟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全面落實“精準資助”已經成為時代要求。然而,筆者調研發(fā)現(xiàn),不少高校在學生資助工作實際操作中,依然存在著不夠精準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政策上過于強調整體性,方法上簡單采用“一刀切”,缺乏針對本校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實際的認定標準。一些高校把學生困難情況簡單分為三個等級,再根據(jù)每個等級給學院分配相應名額,這種做法不僅區(qū)分度不夠清晰,也無法考慮地區(qū)性差異等因素,容易出現(xiàn)認定的經濟困難學生是相同困難等級但經濟困難程度截然不同的情況,導致學生對認定標準提出異議。部分高校資助工作的形式過于單一和死板,沒有根據(jù)學生需求和成長規(guī)律的實際變化進行動態(tài)調整,導致學生對資助育人工作的“獲得感”不足。

(二) 無償資助滋生依賴心態(tài)

近年來,全國高校普遍建立起“獎、勤、補、助、貸、免”一體化的學生資助體系,“勵志獎學金”和助學金、補助金成為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獲得無償資助的主要來源。設立獎學金和助學金一方面能夠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基本生活,另一方面也鼓勵他們憑借優(yōu)秀的學習成績來獲得部分經濟獎勵。應該說,國家資助政策的無償幫扶客觀上保障了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度過經濟難關,順利成長成才。但是,如果過于依賴政策性的資助而忽略加強價值維度的教育引導,就容易導致少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滋生“等、靠、要”的懶惰思想和不良心態(tài),給高校資助工作帶來新的挑戰(zhàn)。通過對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開展訪談發(fā)現(xiàn),有學生認為獲得無償資助是個人權利,國家資助自己讀書求學是理所應當?shù)模鋵⒓訉W?!按壬乒娣贞牎钡幕顒颖в幸欢ǖ钟|情緒;還有學生認為獲得資助是對其學習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獎勵,加之個別高校在評選“勵志獎學金”過程中過于強調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其政治素質、公益行為等方面的綜合考量不夠,更加助長了學生類似的錯誤觀念。因此,這類受到國家資助的學生看似具備了一定“獲得感”,實際只是個人依賴感在經濟幫扶中的間接體現(xiàn)。

(三) 評價指標缺乏價值導向

當前,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資助育人工作的評價體系,在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困難認定、經濟資助、考核激勵方面有著較為詳細的實施方案,一定程度上確保了高校資助工作的公平性和科學性。但是總體上,這些評價指標都是偏向于資助工作的事務性操作。高校資助工作價值導向在于通過資助的有效載體實現(xiàn)其育人功能,如果從這個評判視角來看,當前不少高校的資助工作尚缺乏價值性的評價指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在學校人才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的作用發(fā)揮。在資助育人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不少高校形成了偏重于量化指標建設,輕視價值指標考評的傾向,學校資助主管部門對二級學院資助中心開展的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價值引導工作要么不評估,要么進行籠統(tǒng)性評價,長此以往,必將形成資助工作重具體事務而輕價值育人的弊病,嚴重降低高校資助育人的“獲得感”。

(四) 供求偏差抑制育人效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對高等教育日益重視,不斷加大投入,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也取得了長足發(fā)展。這期間,高校對資助育人進一步加強了頂層設計和體系構架,為學生資助工作有效開展提供了政策和制度保障。不少高校也不斷拓展資助內容,以期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補“能力短板”來提升競爭力。如成立陽光學業(yè)支持中心,開設英語培訓班、領導能力培訓班、公務員考試輔導班等。但筆者在走訪調研中也發(fā)現(xiàn),不少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對學校資助主管部門的“關懷舉措”并不熱衷,認為學校的幫扶政策沒有契合他們的真正需求,反而是資助主管部門的“一廂情愿”。這種現(xiàn)象并非個例,充分說明當前高校資助工作“供給側”空前豐富的同時存在“所助非所需,所需無所助”的供求錯位,也反映出部分高校在學生資助工作中過于依賴主觀判斷和既有經驗,對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需求調研不足,從而極大地影響了資助育人的“獲得感”。

四、新時代高校資助育人“獲得感”的提升策略

堅持在改革創(chuàng)新中提升高校資助育人的“獲得感”,需要我們進一步優(yōu)化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體系,通過普及有償資助、深化精準資助、創(chuàng)新發(fā)展資助、推行需求資助來構建一體化的資助育人新格局。

(一) 堅持參與導向:普及“有償資助”,強化勞動意識

針對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對于無償資助過于依賴的現(xiàn)狀,學??梢栽诩彝ソ洕щy大學生中培養(yǎng)勞動意識,推行“有償資助”。所謂“勞動意識”就是讓助學金、困難補助從無償變?yōu)椤坝袃敗?,學生獲得多少助學金和補助,就應該完成相應時長的公益服務或者其他勞動付出。讓受助的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摒棄助學金是“權利”和“福利”的觀念,引導他們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和創(chuàng)造性勞動收獲幸福感和成就感,享受以自身勞動換取“經濟回報”的快樂。對于那些學有余力、身體健康但一心只想伸手拿錢,逃避公益勞動的學生,學校有權利在批評教育無效的前提下終止助學金發(fā)放。這樣,一方面可以保護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自尊心,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吃苦精神、責任意識和勞動情懷。此外,助學金還可以與勤工助學崗位打通,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完成其所需完成的必要公益勞動時間后,可以選擇在勤工助學崗位上繼續(xù)工作,從而進一步減輕其經濟壓力,不斷提升對學校資助育人工作的“獲得感”。

(二) 堅持主體導向:深化“精準資助”,探索精準匹配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實施綱要》對精準資助提出明確要求,要構建資助對象、資助標準、資金分配、資金發(fā)放協(xié)調聯(lián)動的精準資助工作體系。高校應該改變當前經濟幫扶中“一刀切”的資助方式,深化精準化的資助模式來提升資助育人工作的“獲得感”。首先,要全面分析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生源地經濟情況、家庭組成情況,并對他們的貧困狀態(tài)進行提前評估,為學生提供精準化的資助方案。如針對部分家庭經濟情況特別困難的學生,學校資助主管部門可與工會、校友會、社會團體等共同合作,采用一對一幫扶的形式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脫困。其次,要改進資助方式。如針對“95后”“00后”大學生對“困難生”身份標簽十分敏感的現(xiàn)象,一方面,可以改變傳統(tǒng)直接評選和公示助學金的方式,變顯性的經濟資助為隱性的生活幫扶;另一方面,可為不愿意接受資助的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提供“自我解困”的條件,如建立臨時小額免息貸款解學生燃眉之急,或者設立專門的勤工助學崗位讓他們自己賺取生活費用。再次,學校資助主管部門還應定期開展“滿意度”測評,通過“自我成長滿意度”和對學校“幫扶政策滿意度”的調查,及時發(fā)現(xiàn)資助育人工作中的短板,從而做出有針對性的調整。

(三) 堅持目標導向:創(chuàng)新“發(fā)展資助”,健全制度保障

高校資助育人要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使其成為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人才,在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實踐中建功立業(yè),需要在頂層設計上為“獲得感”提升做好制度保障。首先,完善價值引導的考評體系。打破當前主要進行經濟幫扶成效考量的弊端,探索建立一體化的考評機制。一方面,把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參與義務獻血、響應國家號召參軍入伍、參與“三支一扶”計劃和西部計劃、進入國家戰(zhàn)略需求的行業(yè)就業(yè)等納入考量范疇。另一方面,對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誠實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擔當、自強自立、奉獻社會等行為形成綜合素質檔案,作為評優(yōu)評獎的重要參考。其次,構建統(tǒng)籌協(xié)調的合力育人體系。要系統(tǒng)整合政府、社會、高校等資助多元主體的育人力量,形成全員化、全過程、全方位的資助育人體系,科學設計目標和實施方案,保障活動經費、場地設施等方面的投入。再次,拓寬制度參與渠道。高校要合理釋放資助考評體系的政策制定空間,暢通網(wǎng)絡反饋渠道和線下座談參與渠道,全方位征集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建議,在規(guī)范確立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立場,不斷提升資助育人的“獲得感”。

(四) 堅持問題導向:推行“需求資助”,深化育人內涵

與精準資助不同,需求資助要求轉換視野,從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角度看待問題,而不是簡單地把資助資源按照一定的標準下發(fā),要讓學生資助工作充分契合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需求。首先,建立資助數(shù)據(jù)庫。要定期舉辦全校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代表的大訪談,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新媒體開展需求調研,建立資助學生個人受助數(shù)據(jù)庫,從而全面掌握學生的需求。其次,提供個性化資助服務。高校資助管理部門要根據(jù)學生需求變化及時豐富資助內容??梢越梃b高校書院管理模式,在進行統(tǒng)一性資助的基礎上,開放更多可選擇性資助資源,如提供豐富的能力培訓課程、心理拓展活動、學業(yè)指導服務、社會實踐鍛煉、企業(yè)崗位掛職等,鼓勵學生根據(jù)個人需求來進行選擇。再次,激發(fā)學生主動性。學校資助管理部門可以與教務部門合作,對參與公益勞動、課程學習的學生給予一定的學分認定;與國際交流學院合作,為成績優(yōu)異、信念堅定的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提供到國際組織崗位鍛煉、名校交流游學的機會,從而提升學生參與資助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猜你喜歡
獲得感資助困難
上海大幅修訂《專利資助辦法》
國家知識產權局發(fā)布《關于開展專利申請相關政策專項督查的通知》
選擇困難癥治療儀
選擇困難癥
黑龍江省啟動2017年專利資助資金申報工作
教育部發(fā)布《2016年中國學生資助發(fā)展報告》
“獲得感”大盤點,你的2016有收獲嗎?
有困難,找警察
比喻
保定市| 尼木县| 英吉沙县| 乌兰县| 湛江市| 阿城市| 陇西县| 霍邱县| 东源县| 临城县| 德惠市| 梨树县| 丹阳市| 垦利县| 三门峡市| 武威市| 高尔夫| 甘肃省| 三台县| 江孜县| 中山市| 阜城县| 清镇市| 左贡县| 利津县| 顺义区| 巴东县| 阳曲县| 大姚县| 巢湖市| 镇康县| 青州市| 疏勒县| 洛宁县| 广南县| 博客| 兴城市| 襄城县| 乐平市| 兰溪市| 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