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困難與路徑探究

2022-11-22 17:01:23張丹丹
北京財貿職業(yè)學院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理論課黨史紅色

張丹丹

(徐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徐州 221006)

一、黨史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必要性

我們黨歷來重視黨史的學習教育,尤其是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們要尊重歷史、學習歷史、感悟歷史、感恩歷史、傳承歷史,真正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2010年6月,中共中央印發(fā)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史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黨史工作是我們黨的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形勢下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的一項具有全局意義和深遠影響的工作。2021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再次指出: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回溯百年黨史,新時代的大學生必須要汲取黨的養(yǎng)分,學習總結黨的成長歷程,繼承發(fā)揚黨的成功經(jīng)驗和優(yōu)良傳統(tǒng)[1]。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理論宣講的主陣地,而黨史教育又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要內容之一,二者有機結合、相通相融。因此,思政課教學要主動承擔起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任。

(一)從二者之間的關系看,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課教學具有契合性

黨史教育與思政課教學在其內容、目標及任務等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

一方面,黨史學習教育對新時代大學生的成長發(fā)展規(guī)劃具有指引作用,讓同學們更深刻地認識和理解中國夢的意蘊,并踐行其中,有助于黨的百年歷程代代相傳。黨史即黨的歷史。我們對于黨史的研究學習,就是對黨的歷史的回顧和總結,并推動當前事物的發(fā)展。從青年的角度來說,就是通過黨史的學習感悟,增強個人的歷史厚重感,學習歷史、感悟歷史、感恩歷史,從而增強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正如毛澤東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黨史》報告中明確指出:“現(xiàn)在大家對黨的歷史的研究是必須的,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歷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我們要用歷史的研究來指導今天的政策和方針,這樣才能使今后的工作更好開展和進步。[2]”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既包括理論教學,又融入黨史教育,其教學過程本身就具有對黨史的學習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用的教材主要有《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版)》《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形勢與政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等,這些教材的部分內容和黨史的內容契合度很高。另外,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立德樹人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合格的優(yōu)秀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來。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要為青年的未來指引方向,將其培養(yǎng)成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與黨史教育的目標不謀而合,黨史教育的最終目的即是期望青年以史為鑒、砥礪前行,從百年黨史中汲取養(yǎng)分,助力其成長成才,報效祖國。正如鄧小平同志在《用中國的歷史教育青年》中明確提出:“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很重要,青年人有些不了解這些歷史,我們就要用歷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3]”因此,從育人的根本目標來看,二者也是高度融合的。

(二)從黨史教育的層面看,思政課教學為黨史教育提供宣講陣地,使黨史教育真正地“活”起來

百年黨史,苦難輝煌。從新文化運動到五四運動再到1921年7月嘉興南湖紅船的中國共產黨誕生,從國共第一次合作到農村革命根據(jù)地的建設,從兩萬五千里的紅軍長征到歷史轉折的遵義會議,從抗日戰(zhàn)爭開始到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從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到改革開放再到新時代的宏偉藍圖……一百年的成長,一百年的奮斗,一百年的探索,一百年的輝煌,對于百年黨史的教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tǒng)的偉大的工程,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正是黨的宣講主戰(zhàn)場,有著黨史學習教育的天然優(yōu)勢,譬如先進的教學設備、專業(yè)的教師隊伍、進取的青年學生等。因此,在現(xiàn)有的高校思政課課程設置、教學體系中,有機融入黨史學習的相關內容,幫助同學們更好地理解何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性,并把握黨史學習教育的總體方向。

黨史具有時代性和厚重感。因此,要增強黨史學習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而思政課教學方式的靈活性和親和力正好為黨史的學習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途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對象主要是青年大學生,尤其是在當前形勢下,“95后”“00后”居多。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將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緊密結合,提高思政課的教學效果,讓同學們積極參與到課堂,做到主動學習、樂于學習,這將有利于黨史教育在大學生中的開展。通過思政課的教學,引導同學們對黨史的回顧和追溯,將“沉默的”書本中的歷史,通過故事的講解、實地的參觀、視頻的播放、歌曲的頌揚、話劇的表演等多種途徑和方式鮮活地展現(xiàn)在同學們的視野中,以達到視覺上的沖擊、心靈上的震撼和精神上的共鳴。因此,思政課的教學模式使黨史學習教育更具“生命力”。

(三)從思政課教學的維度看,黨史教育為思政課教學提供了豐厚滋養(yǎng),提升思政教育質量

百年黨史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和力量,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政治性和理論性較強,使得教學效果有待提高,而黨史教育相對而言素材更加豐富、紅色資源更具感染力,將其運用到思政課教學中,使得思政課的教學內容更為厚重、鮮活。譬如我們講到《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版)》中的理想信念、愛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中的毛澤東思想的產生發(fā)展、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及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等,浮現(xiàn)在眼前的正是李大釗、陳獨秀等第一批馬克思主義的宣傳者和信仰者,他們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始者之一。他們在軍閥混戰(zhàn)的年代,堅守初心,不斷尋求一條真正屬于中國的出路,至此形成“南陳北李,相約建黨”之局勢,無論前方的道路多么的泥濘,依舊阻止不了他們前行的心。在長期的準備和實踐指導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成為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件。在此之后,中國共產黨人歷經(jīng)艱辛、浴血奮戰(zhàn),“革命者決不下跪,只能站著死”的陳延年,為理想而獻身的夏明翰,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有著英雄壯舉的狼牙山五壯士,革命年代的江姐等,都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提供了鮮活的“畫面感”和真實的“案例分析”。因此,黨史教育為思政課教學提供了豐厚的滋養(yǎng)。

與此同時,黨史的融入增強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活躍性”和“參與感”,進一步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和質量,使得思政課的理論教學既真實又真誠,既深入又全面,既有廣度和深度又有高度和精度。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要求思政課教師要率先注重從黨的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發(fā)揮示范引領效應,厚植大學生的家國情懷,增強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和行動自覺,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黨史學習教育是思政課教學傳承紅色基因、守好紅色根脈、扛起“紅船護旗手”的重要資源。

從黨史教育與思政課教學的內容和目標的關系看,我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課教學相通相融的天然性。從黨史學習教育的層面看,思政課教學為其提供了理論性、鮮活性和生命力;從思政課教學的角度看,黨史教育為其增強了廣度、深度、高度和精度,提升了教學效果和質量。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的特殊時期,黨史教育在新的征程中具有特殊的意義。作為黨的理論政策的宣講人,我們要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陣地,凸顯黨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完成特殊時期黨賦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歷史使命。

二、黨史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隨著網(wǎng)絡媒體時代的快速發(fā)展,不同文化的沖擊和各種思潮的崛起愈發(fā)激烈,成為意識形態(tài)領域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同時,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模式及面對的教學群體也在發(fā)生顯著的變化,這對思政課的教學效果和質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樣的發(fā)展時局下,黨史教育與思政課教學的有機融入面臨著艱巨的考驗。

(一)意識形態(tài)陣地的防守對思政課教學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改革在不斷地推進,這在某種程度上對黨史教育也造成了一定的沖擊,迫使黨史教育在一定階段內存在發(fā)展困境。其一,曾經(jīng)社會上對政治問題重視程度不夠,以至于思政課教學部門名稱被迫更換多次,例如社科部、基礎部等,而且作為公共課不斷被邊緣化,課時量被壓縮。一些充滿正能量和革命英雄主義的文學作品如《誰是最可愛的人》等,從中小學課本中被刪除,而且高校教育也更多的只是理論灌輸。其二,“歷史虛無主義”的橫行,使解構歷史成為一種潮流,有些人趁此對黨的歷史進行顛倒黑白、混淆視聽,甚至以“反思歷史”“公正評價歷史”之名而否定過去,抹黑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等,這對我們黨史教育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其三,階級陣線、敵我陣線、是非界限等模糊不清,甚至嚴重混淆,使得一些人的價值觀念出現(xiàn)重大變故,在人生選擇的際遇上,竟然有鼓吹“當漢奸也是人生的選擇,也是一種生存方式”,在一些紅色旅游景點里,有人在革命英雄人物面前做著各種難以啟齒的事情,一些人的行為已經(jīng)失去了為人的基本底線等。因此,意識形態(tài)領域陣地的一度失守,使得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出現(xiàn)了困境,同時也迫使紅色基因在思政課教學中的傳承和弘揚受到了一定的阻礙。

(二)思政課教學模式對黨史教育融合的影響

1.思政課程設置與黨史教育專業(yè)的契合度有待提升

從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學課程設置來看,與黨史專業(yè)近似的課程不是很多,尤其是在高職高專院校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高職院校在辦學模式、人才培養(yǎng)目標,以及思政課課程體系設置等具有針對性和實操性,因此大學生黨史教育往往成為“被輕視和忽略”的薄弱環(huán)節(jié)[4]。一般高校思政課程主要有“思想道德與法治”“中國現(xiàn)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課程,但關于黨史的專業(yè)發(fā)展及其歷史進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的課程太少,而且思政課中蘊含的黨史知識在課堂教學中的講解可能會給學生造成歷史的片面理解、對黨史知識的碎片化把握,同時,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政課教學自身的影響。因此,黨史教育在思政課教學方面的融入,還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多門課程的配合,既可以鞏固思政課自身育人的教學目的,也可以讓同學們更加全面系統(tǒng)地了解黨史的發(fā)展,以期達到共同育人的效果。

2.黨史教育在思政課教學中問題導向和啟發(fā)引導有待增強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育人作用,多次在講話中提出對思政課以及思政課教師的更高要求,并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明確提出,思政課教師要做到“六要”,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遵循“八個相統(tǒng)一”,其中包括“灌輸性和啟發(fā)性的統(tǒng)一”。從教學方法來看,面對學情復雜的新時代大學生,大部分教師還是以講授式教學為主,沒有根據(jù)當前學生的特點來選擇更為貼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式,而是囿于傳統(tǒng)的“滿堂灌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這在傳授知識方面占據(jù)著絕對優(yōu)勢,但卻缺乏問題意識和啟發(fā)性,并未真正調動學生對思政課及黨史教育的學習興趣與參與性,導致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學習效果與建設并不能達到預期的結果。目前,傳統(tǒng)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模式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具有很大的理論灌溉的特征,因此,黨史教育在思政課教學中的體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著問題導向意識的欠缺和啟發(fā)式教學的引導力度有待加強的現(xiàn)象。這種教學模式很容易造成學生信息的不對稱和誤區(qū)的偏向。由于缺乏對黨史知識的系統(tǒng)理解,再加上受當前歷史虛無主義等各種錯誤思潮的影響,黨史教育的深入開展面臨著挑戰(zhàn)[5]。

3.黨史教育和學生生活實際的貼合度有待提高

百年黨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斗、浴血奮戰(zhàn)的歷史,時間跨度很長,英雄人物很多,而目前高校大學生多為“95后”“00后”,他們生長在紅旗下,沐浴在春風里,沒有經(jīng)歷過風雨和“廝殺”,對黨的歷史不能感同身受。此外,新時代高職學生的思想行為有些許的變化,譬如:他們的理想信念的方向是正確的,但缺乏實際的行動力;他們獲取知識的方法和途徑不斷增加,但對于知識的篩選能力不足,從而形成片面化的碎片知識等[6]。雖然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多種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但是相對于學生自身的特性來說還是缺少代入感,再加上年代和時代的跨度,使得當代大學生學習教育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給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7]。因此,如何將黨史學習教育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讓同學們產生更多的共鳴和共情,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過去、當下和未來進行思考,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了解歷史、珍惜當下、守護和平、共建家園。黨史學習教育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貼合度越高,黨史教育效果就越明顯,大學生的感悟就越深刻,這樣才能實現(xiàn)黨史育人、思政課育人的根本目標。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與中國共產黨百年走過的道路相伴相隨,而思想政治理論課也是大學生立德樹人目標實現(xiàn)的關鍵課程。因此,黨史教育在融入思政課教學中必然要與學生實際的高度貼合,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

從以上分析看,黨史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還存在著不同方面的困境,這對當前黨史教育的融入既是一次全新的挑戰(zhàn),也是一場精神傳承的際遇。百年黨史是前輩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資源和財富,我們要克服一切困難將黨的紅色根基、紅色血脈承接下來,這是我們鑄黨魂、固黨基、興黨業(yè)的根本。

三、黨史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的路徑

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既是時代發(fā)展的需求,也是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根本遵循。我們著重從理論學習、紅色資源挖掘、師資隊伍全面建設、校園文化氛圍營造、實踐感悟傳承等方面的探究來推動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深入開展。

(一)發(fā)揮思政課的主渠道作用,開設黨史主題教育課程及講座

黨史學習教育需要進行組織化學習,而學校思政課是組織化學習教育的重要渠道[8]。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學生獲得知識準確性、系統(tǒng)性、方向性的重要途徑,因此落實思政課主渠道的實效性,有助于黨史學習教育在高校開展。其一,在思政課必修課程授課的過程中融入黨史學習,這為黨史教育提供了教學時間、師資配備、教學場所等多方位的條件。其二,在“形勢與政策”課程中融入黨史教育,既引導學生關注國內國際大事件,也強化學生對黨史學習的興趣,加深對歷史的理解,增強民族自豪感,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中敢于亮劍敢于斗爭。其三,開設黨史專題的選修課程和系列講座,例如“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國共產黨建設的理論與實踐”“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專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論與實踐”等課程,以及“百年黨史專題”、以“中國共產黨的道路探索問題”為題講黨史、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系列講座。還可以通過線上教學模式,與其他高校聯(lián)合開展主題講座,尤其是聆聽專家教授的專題講解,為同學們梳理百年黨史的輝煌歷程。其四,在團課、黨課中開展主題教學、讀書分享會、誦讀經(jīng)典名著等形式,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使黨史學習成為一種主動且自覺的行為。通過系列教育方式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同學們能夠更加清晰地認清自身發(fā)展的方向,明確自身的定位,增強歷史感和使命感,將個人發(fā)展與國家民族的命運前途緊密相連,將自己的理想?yún)R入民族發(fā)展的主流。

(二)挖掘紅色教育資源,發(fā)揮思政育人價值

中國共產黨百年所走的歷程均是“紅色”書寫的歷史,紅色血脈成就了黨的事業(yè)的發(fā)展,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要內容就是黨的理論和實踐的闡述。因此,思政課與紅色基因的傳承是相互通融的,從根本上說思政課和紅色基因傳承本身就是統(tǒng)一體。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積累了無數(shù)寶貴的紅色文化資源,譬如李大釗、蔡和森、向警予、張?zhí)住罹赣?、趙一曼、小蘿卜頭等革命英雄人物的故事,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慶精神等黨在不同時期形成的中華民族精神,湘江戰(zhàn)役、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蘭州戰(zhàn)役等生死攸關的重大戰(zhàn)役,南京大屠殺的血腥暴行等血淋淋的史實事件......這些都是思政課寶貴的教育資源。我們要以史實為依據(jù),紅色資源為依托,發(fā)揮紅色基因的育人作用,引導學生尊重歷史、緬懷革命先烈,使其增強對紅色精神的認同和感悟,深刻理解黨的百年所取得成就的艱辛,在享受黨帶領人民使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成果的同時,自覺肩負起新時代大學生的使命和擔當,在踐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奮斗不止。同時,紅色資源強化同學們對黨史的學習教育,可以使同學們在實踐體驗中深刻理解為什么說是歷史和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和選擇了改革開放[9]。黨史的梳理和紅色資源的挖掘與運用,是高職院校思政課傳承發(fā)揚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精神元素的必然要求,也是黨史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的根本體現(xiàn),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達到育人的效果,也能保障黨史學習教育質量和效果。

(三)培養(yǎng)專業(yè)教學隊伍,培植紅色文化底蘊

黨史教育的融入教學對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黨史教育不是簡單的歷史事件的回顧和羅列,它包含了基本的事件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人物事跡等介紹,更好傳遞出其背后孕育的精神信念和價值意蘊等。教師作為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自身的專業(yè)知識、授課技巧以及教學風格等都會對教學質量和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黨史的發(fā)展研究具有跨度性和時代性,需要準確掌握各個時期的史實,并以歷史的角度看待和分析問題,而大多數(shù)思政課教師的專業(yè)是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等方向的,黨史專業(yè)的不多。因此,黨史教育的融入需要加強思政課教師的專業(yè)建設。一是加強黨史知識的學習培訓,使教師豐富黨史知識,改進黨史教學方法,能夠做到游刃有余地駕馭課堂,在給學生講解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立場和大局觀念,讓他們不僅能夠掌握時事政治,更要學會分析應用;二是引進黨史專業(yè)的人才,建設一批專業(yè)的黨史課程教師隊伍,提升黨史理論修養(yǎng),夯實黨史理論根基,集思廣益提升思政課教師隊伍整體實力,不斷推進黨史教育常態(tài)化教學??偠灾?,教師作為學生的引路人,對學生的影響是最深刻最久遠的。因此,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教師要向學生講授科學的理論知識和真實可靠的歷史事實,使學生求得真知,滿足其對知識的渴求,確立正確的歷史觀和大局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黨史學習氛圍

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特點,營造黨史校園文化氛圍是黨史教育對大學生起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效果的“軟途徑”。校園環(huán)境文化是學校的精神、靈魂和象征,學生會、社團、校園志愿者等可以通過櫥窗、文化墻、展示板等,定期更換宣傳內容,營造文化育人的氛圍[10],使同學們可以在上課下課、吃飯散步等情況下,自覺或不自覺地關注校園里的事物。因此,要強化校園文化建設達到育人化人的效果,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根據(jù)地方辦學特色追尋偉人足跡的長廊展,譬如毛澤東、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時等革面先輩與湖南第一師范學院的故事,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廣西大學馬君武等,這些都是學校自身的紅色教育資源。還可以開設紅色文化展覽館或革命英雄人物事跡“講解墻”“宣傳欄”,實現(xiàn)黨史文化感染人、熏陶人的功能。與此同時,高職院校還可以在校園開展百年黨史輝煌歷程的理論宣講、“講述紅色故事傳承革命精神”的征文與演講比賽、紅色經(jīng)典讀書分享會、萬人師生讀黨史、紅色影視劇作感悟交流、紀念重大歷史事件等活動,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開展,組織和引導學生傳承紅色基因,樹立正確的家國情懷,激發(fā)愛黨愛國之情。黨史文化校園建設以更加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方式讓同學們學黨史、促力行、擔使命,將紅色記憶、革命精神銘記于心。

(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傳承紅色文化基因

中國共產黨在每個時期形成的寶貴的紅色文化和革命精神都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因此,對于黨史學習教育既要從理論層面學習接受認同,也要注重實踐教學。只有把黨史教育融入社會生活實踐,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黨的理論政策方針,才能發(fā)揮黨的過往經(jīng)驗對未來發(fā)展的啟迪和作用指導[11]。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因此,高職院校要組織同學們尋訪革命斗爭舊址,介紹其背后驚心動魄的感人故事,同時也根據(jù)各個會議會址、革命駐地、領導人故居等舊址,譬如中共一大、嘉興南湖、中共二大、六大、中共瓦窯堡會議、中共七大、六屆六中全會、七屆二中全會等會址,井岡山、瑞金、遵義、延安、西柏坡等革命駐地,這一處處舊址正是黨的歷史的真實寫照,記錄著黨的艱辛發(fā)展的歷程。同時,帶領同學們參觀紅色教育基地以及與黨的歷史相關的教育基地,通過探尋革命足跡、尋覓共產黨人“身影”、與革命英雄“對話”、體驗“囚刑”等形式,加深同學們對黨的認識,自覺繼承和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作風和傳統(tǒng)。共產黨人用鮮血和生命為人民探索出一條正確的道路,用精神和意志為人民創(chuàng)造了嶄新的國家,新時代青年要將黨的紅色基因代代傳承,永固紅色江山。

從1921年到2021年,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過了一百年,它是流血的一百年,是探索的一百年,是奮斗的一百年,是成功的一百年,是輝煌的一百年,一百年凝聚形成的精神血脈和紅色基因已經(jīng)成為中國全體人民的集體記憶和精神瑰寶。因此,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融入黨史教育,讓革命事業(yè)薪火相傳、血脈永續(xù),既是新時代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思政課的重要內涵,更是思政課教師的神圣職責。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發(fā)揮思政課教學理論陣地作用,加強大學生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把紅色傳統(tǒng)、紅色記憶、紅色基因植入大學生的精神血脈,引導大學生主動肩負起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自覺踐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真正成為黨的事業(yè)的見證者、開創(chuàng)者和建設者。

猜你喜歡
理論課黨史紅色
第一次學黨史
紅色是什么
黨史告訴我們什么?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22
百年黨史的重要啟示
黨史上的今天
海峽姐妹(2021年12期)2021-01-01 03:58:58
紅色在哪里?
追憶紅色浪漫
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 19:42:51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創(chuàng)新
學習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養(yǎng)模式與高校思政理論課改革
學習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
醫(yī)學院?;A化學理論課教學改革初探
齐齐哈尔市| 咸宁市| 广元市| 隆安县| 永康市| 汾西县| 仲巴县| 崇明县| 灵武市| 平顺县| 江门市| 宁夏| 临武县| 龙胜| 赣榆县| 弥渡县| 岚皋县| 霍城县| 融水| 塘沽区| 临潭县| 平利县| 都江堰市| 仁布县| 拉萨市| 静宁县| 德阳市| 双辽市| 当雄县| 东阿县| 麦盖提县| 眉山市| 沧州市| 万安县| 江口县| 克什克腾旗| 通山县| 屏边| 凉城县| 娱乐| 定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