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紅娟
[摘 要]語文是文化的載體,可以滋養(yǎng)生命。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十分重要。過去,受應試教育影響,一些語文教師過分關注學生的成績,將生命教育邊緣化。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探討生命教育理論下的語文教學,成為語文教師關注的重要課題。文章基于生命教育理論,就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價值和途徑進行分析,希望語文古詩詞教學能有新的突破。
[關鍵詞]生命教育;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
[中圖分類號] ? ?G633.3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2)24-0010-03
古詩詞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詞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人格素養(yǎng),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滋養(yǎng)學生的生命和靈魂。教師應參透生命的意義,在古詩詞教學中喚起學生的生命意識,讓學生感受詩詞文化的魅力。基于生命教育理論進行古詩詞教學,成為新時代古詩詞教學的優(yōu)選。
一、生命教育理論及古詩詞教學中的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以認識生命、珍惜生命為主題,以培養(yǎng)學生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的情感和態(tài)度為目的,以提高學生生存技能和生命質(zhì)量為落腳點的教育活動。美國學者杰·唐納·華特士是生命教育理論的倡導者,他在著作《生命教育:與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戰(zhàn)》中,探討了人的生長與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諦。很快,生命教育理論就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許多學校開設了生命教育課程。澳大利亞在1979年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LEC),英國、法國等國也陸續(xù)通過了“經(jīng)過專業(yè)訓練培養(yǎng)教育工作者以推動生命教育發(fā)展”的教育章程。順應教育發(fā)展趨勢,我國于20世紀初開始推行生命教育課程,并實施生命教育計劃,許多地方如遼寧、上海等,都出臺了相應的生命教育指導綱要,制定了專項工作方案。
語文是一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礎學科,語文教材和課程資源中含有豐富的生命教育內(nèi)容。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至圣先師”孔子曾說過:“未知生,焉知死?!薄抖Y記·大學》所提出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最樸素、直接的生命教育素材和理論。近年來,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網(wǎng)絡虛擬世界的形成,人際關系呈現(xiàn)出一定狹隘化、淡漠化的趨勢,部分學生漠視生命,有關學生自殺、犯罪的報道不時見諸報端。利用語文學科的特點進行生命教育,提高學生對自然生命、社會生命、精神生命的認識,讓學生成為更加真實、立體的人,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古詩詞不僅具有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還是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載體。所以,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積極開展生命教育,發(fā)揮生命教育理論的導向作用,發(fā)掘古詩詞的育人價值,從而培養(yǎng)學生正向的生命觀和情感。
二、生命教育理論下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途徑
(一)構(gòu)建人文課堂,挖掘古詩詞中的生命教育元素
教育是社會發(fā)展的基石。在語文教學中開展生命教育,是語文教師的職責和使命。現(xiàn)行的高中語文教材中選編了不少涉及生命價值、生命意義的古詩詞,這為生命教育的開展提供了便利。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人文理念,發(fā)掘古詩詞中的生命教育元素,有效滲透生命教育,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光彩。
比如結(jié)合《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的主題和內(nèi)容可知,這首詞抒發(fā)了李清照的愁情。這首詩與李清照早期的詞作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等相比,在風格上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與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李清照個人的經(jīng)歷密切相關,是李清照體驗生命的結(jié)果。李清照通過體驗和反思,對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教師可以先有效選擇李清照前期和后期的代表作,再發(fā)掘這些作品背后的人文性,以使學生感受生命的張力,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李清照前期因為生活富足順遂,所以作品中彌漫著靈動歡快的氣息,風格清新可人。后期因為金兵橫行,她的生活顛沛流離,而這也激起了她強烈的愛國之情,因此她積極主張北伐收復中原,但是南宋朝廷的腐朽讓她的希望成為泡影。為此,她在作品中對南宋朝廷進行了批判。她在《上樞密韓胄詩·其一》中寫道:”車聲轔轔馬蕭蕭,壯士懦夫俱感泣。閭閻嫠婦亦何知,瀝血投書干記室。夷虜從來性虎狼,不虞預備庸何傷。衷甲昔時聞楚幕,乘城前日記平?jīng)??!边@其中,既有對百姓的同情、蠻夷的痛恨,又有對無能的南宋朝廷的諷刺。她的良苦用心讓人感動。李清照雖歷經(jīng)山河破碎、丈夫離世、窮困潦倒,但她的生命仍不失光彩,這是最值得尊重的。教師可以由此讓學生反思生命的意義,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觀。
(二)關注自然生命,培養(yǎng)珍愛生命的態(tài)度
生命教育中的生命不單單指人的生命,還指自然界中其他物種的生命。生命教育圍繞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等展開,著重培養(yǎng)學生珍愛生命、積極生活的態(tài)度,促使學生以個體生命為著眼點,由己推人,由人推及自然界,最終實現(xiàn)與他人、與社會的和諧相處。古詩詞是中國文人結(jié)合自己的思想感悟和生命體驗等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產(chǎn)物。古詩詞中提及了各種生命形式和現(xiàn)象,花、鳥、魚、蟲等,在古詩詞中皆可成為“主角”。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一切自然物,將教學內(nèi)容具體化,以培養(yǎng)學生珍愛生命的態(tài)度。
比如在教學《詠懷古跡·其三》時,引導學生結(jié)合之前所學的杜甫的詩歌,如《春望》《江南逢李龜年》《蜀相》《登高》等進行探究。學生發(fā)現(xiàn)杜甫的詩歌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即其中的花鳥草樹等,都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充滿自然生命的美感。這是作者細致觀察景物、體驗生命的結(jié)果,也是生命美學意蘊、美學思想的體現(xiàn)。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尊重生命、珍惜生命、關愛生命的態(tài)度和情感,教師可以結(jié)合杜甫的詩歌,將杜甫筆下的自然物當作有情感、有溫度的對象,讓學生通過相關解讀品味充盈在詩歌字里行間的生命美感。如《蜀相》“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一句中的自然物動靜結(jié)合、色彩鮮明。不同自然物之間看似沒有關聯(lián),但其實內(nèi)里卻有著相互關切、對應的關系,這是自然界中的生命關切無處不在的體現(xiàn)。教師應關注細節(jié),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多樣性,并對生命產(chǎn)生敬畏和喜愛之情。在古詩詞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物,可以讓學生對自然物生命有進一步的認識,促使學生生成對生命的敬畏之情。
(三)關注社會生活,培養(yǎng)學生尊重生命的意識
心理學家弗洛姆指出,尊重生命、尊重他人生命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進程中的伴隨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個條件。生命教育的主要課題是“為什么活著?”“該如何活著?”“該如何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生命教育首先要讓學生認識自己,了解個體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生命的價值,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規(guī)律和行為習慣,保持身心健康,學會愛護、保護和發(fā)展自己。要想培養(yǎng)學生尊重生命的意識,就要引導學生充分認識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豐富自身的生命體驗,有效關注社會和生活,將個體與整體結(jié)合起來,學習生存技能和生命知識,認真思考死亡的意義,關注人類面臨的危機,激活自身的感恩之情,養(yǎng)成健康的心理。
比如在教學《采薇》時,教師通過發(fā)掘詩中蘊含的積極情感,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教師利用詩人海子的詩句導入:“‘生命依然生長在憂愁的河水上’,是的,每一個生命都有憂愁和哀傷,對于那些離家遠戍的士兵們來說,這憂愁恐怕更甚。今天我們要學的這首詩中的‘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獫狁孔棘!’,則著重表現(xiàn)出士兵們雖然飽受思鄉(xiāng)之苦,但仍舊積極備戰(zhàn),滿懷愛國之心?!痹诖嘶A上,教師結(jié)合資訊,如《解放軍和武警官兵緊急投入河南抗洪搶險》等,分析這些官兵對家國的責任感,進而引導學生思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培養(yǎng)學生尊重生命的意識。
(四)開展主題活動,讓學生認識生命的價值
呵護生命,活出精彩,應成為所有人的追求。那些不向困難低頭,積極通過自己的努力播種善念、照亮社會的人的生命是非常有意義的。以時代楷模華坪女高校長張桂梅為例,她一身傷病,卻撐起了女孩子們的天,改寫了無數(shù)人的命運。她這樣的生命,是有溫度、有價值、有意義的。當前,生命教育被一些教師忽視,這導致部分學生對生命的認識不夠深刻。不少古詩詞中蘊含生命教育元素。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結(jié)合相關內(nèi)容,開展主題活動,以使學生認識生命的價值。
比如在教學屈原的《離騷》(節(jié)選)時,教師先結(jié)合《離騷》的中心主題,分析屈原的人生態(tài)度,愛國、美政思想,以及為了崇高理想而奮斗終生的精神,再結(jié)合相關內(nèi)容,組織學生以“逆境中的選擇與生命的價值”為主題開展討論活動。經(jīng)過討論,有學生指出,屈原出身貴族,在遭到政治打壓與流放后,雖然對黑暗、混亂的現(xiàn)實極度絕望,對生命的有限性充滿焦慮,但是他并沒有放棄遠大理想,也不向黑暗現(xiàn)實妥協(xié),他的理想之火仍在燃燒。為此,他發(fā)出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呼喊,努力向理想信念、人生價值的寄托之地進發(fā)。屈原對消極出世的否定,對積極入世的遵循,反映了他的生命價值觀。因此,他最后雖然因楚國被滅而死,但是絲毫不影響人們對他的人生價值和思想光芒的肯定。人海茫茫,如屈原一樣身處逆境、歷經(jīng)磨難的人何其多。那么這些人都分別做出了怎樣的選擇呢?李煜在被宋太祖囚禁后,徒有對“倉皇辭廟”的悔恨、痛苦和悲傷,因此,許多人都說即使李煜在后期回歸了人性,但也改變不了自己對他所做的“是個沒有責任和擔當意識的失職君王”的評價。曹操在飽受詬病的情況下,依然高唱《短歌行》,懷揣“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遠大理想。文天祥在兵敗被俘后,依然敢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來明志。人要懷揣理性精神和道德精神奮勇前行,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生命價值。
教師要結(jié)合他人的故事,告訴學生,“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激勵學生專注當下,積極向上,爭取用有限的生命創(chuàng)造無限的價值。
(五)開展課外閱讀,豐富學生的生命體驗
學生最終都要踏入社會,接受社會的錘煉。學生如果對自己的個性及對自由的概念缺乏認識,就無法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在高中階段,借助生命教育深化學生對生命的認識,至關重要。在古詩詞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個新途徑。由于課堂學習時間有限,一些學生對生命教育的價值和內(nèi)涵難有深刻的認識。教師可以結(jié)合學情,將古詩詞教學朝課外拓展,讓學生借助課外閱讀感知美好的事物,發(fā)現(xiàn)生命與自由、個性的內(nèi)在關聯(lián),獲得良好的體驗。
比如在教學《短歌行》后,教師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閱讀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的作品,以使學生借助課外閱讀走進文學自覺的時代,感受建安風骨,了解曹氏父子在文學上的成就以及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如曹操不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還是一位有著創(chuàng)作“慷慨悲歌”愛好的文學家。曹操的作品充滿了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曹操的作品,如《短歌行》《龜雖壽》《觀滄?!返榷脊P力雄健,有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氣魄,這其實正是他博大襟懷的寫照。這種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非常值得學習和肯定。曹丕的作品骨骼清奇,細膩清越,在形式上有許多突破和創(chuàng)新。曹植的作品,前期洋溢著樂觀、浪漫的情調(diào),后期則充滿了對現(xiàn)實的悲憤。他反迫害的決心和追求自由的愿望,使得他的作品充滿了感染力。曹氏父子積極追求自我解放的思想,是非常超前的。通過課外閱讀和學習,學生可以滋養(yǎng)心靈,對自由、個性、生命等有深刻的認識。
綜上所述,基于生命教育理論的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具有積極的意義。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生命教育理論為指導,借助相關內(nèi)容,多渠道、全方位地培養(yǎng)學生對生命的熱愛和敬畏之情,促使學生領悟生命的真諦,進而實現(xiàn)健康成長。
[ ? 參 ? 考 ? 文 ? 獻 ? ]
[1] ?付強.《人間詞話》審美意識對高中古典詩詞鑒賞教學的啟示與應用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7.
[2] ?王強.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的高中古詩詞教學研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8(6):80-82.
[3] ?顧潔敏. 生命教育理論下的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3.
(責任編輯 ?農(nóng)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