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坤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泉州第一醫(yī)院超聲科 (福建泉州 362000)
急性膽囊炎是細菌侵襲與膽囊管阻塞所致的膽囊炎癥,現(xiàn)主要采用外科手術治療。然而,有研究發(fā)現(xiàn)由于急性膽囊炎多見于中老年人群,此人群對于急診手術耐受性較差,進一步加重了機體應激反應與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干擾康復進程[1]。近年來,隨著影像技術的發(fā)展,超聲介入技術也在臨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超聲介入膽囊造瘺術通過膽囊穿刺造瘺的方式緩解膽囊內壓力,解除梗阻,改善患者的疼痛癥狀,且膽汁充分引流后利于消除炎癥反應,為擇期手術做好準備[2-3]。本研究選取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急性膽囊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超聲介入膽囊造瘺術在急性膽囊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50例研究對象均為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膽囊炎患者,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75例。對照組男42例,女33例;年齡48~79歲,平均(64.62±4.50)歲;體質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18.52~26.42 kg/m2,平均(22.52±1.85)kg/m2。試驗組男41例,女34例;年齡47~78歲,平均(64.55±4.28)歲;BMI 18.49~26.38 kg/m2,平均(22.49±1.75)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急性膽道感染《東京指南(2018)》拔萃中[4]的診斷標準;發(fā)病時間<24 h;所有患者均已簽署研究相關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與其他臟器功能障礙;壞疽或化膿性膽管炎;惡性腫瘤;免疫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疾?。挥惺中g禁忌證;精神障礙無法配合相關研究。
兩組入院后均完善各項臨床檢查項目,對照組直接行開腹膽囊切除術,試驗組先實施超聲介入膽囊造瘺術再行擇期開腹膽囊切除術。(1)超聲介入膽囊造瘺術:以清楚顯示“膽囊長軸”為原則擺放患者的體位,通常為仰臥或前斜位,選擇肝右前葉肋間作為穿刺點,待明確穿刺路徑后,對皮膚、皮下組織與腹膜進行浸潤麻醉,之后在穿刺點開放小切口(3~5 mm),將腹部筋膜分離,向肝臟前緣刺入18G 穿刺針,指導患者屏氣,穿刺針經膽囊床與肝臟快速置入膽囊體內,拔出針芯,注意穿刺時在超聲引導下盡量避開較大的肝內管系,待導絲置入膽囊體后退出穿刺針,擴張通道,再將8F 引流管沿導絲置入膽囊體,通過超聲明確引流管位置,若無異常則退出導絲,回抽少量膽汁,妥善固定引流管,關閉切口,術后每日以0.9%氯化鈉注射液對引流管進行沖洗,預防阻塞,術后2~3周拔除引流管行開腹膽囊切除術。(2)開腹膽囊切除術:患者取仰臥體位,給予全身麻醉,在右肋緣下方開放10 cm 切口,逐層打開腹壁,游離膽囊管與膽囊動脈,完成膽囊切除后縫合膽囊床,常規(guī)留置引流管,關閉切口。
(1)比較兩組炎癥控制時間:右上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緩解,體溫恢復正常,生命體征平穩(wěn)即為炎癥控制。(2)比較兩組手術情況,包括開腹膽囊切除術的手術時間與術中失血量。(3)比較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開腹膽囊切除術后出現(xiàn)出血、膽漏、感染等情況。
兩組炎癥控制時間、開腹膽囊切除術的手術時間與術中失血量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炎癥控制時間及手術情況比較(±s)
開腹膽囊切除術手術時間(min)術中失血量(ml)試驗組 751.15±0.2673.65±12.05320.52±16.85對照組 751.22±0.3073.65±11.85322.52±15.49 t 1.5271.5370.757 P 0.1290.1260.450組別例數(shù)炎癥控制時間(d)
在開腹膽囊切除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方面,試驗組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急性膽囊炎屬于臨床常見的急腹癥之一,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右上腹陣發(fā)性絞痛,且伴有明顯的腹肌強直與發(fā)熱等癥狀,若未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可進一步引起膽囊積膿與積水、膽瘺、膽囊穿孔等嚴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5-6]。目前,開腹膽囊切除術是治療急性膽囊炎患者的主要手段,可以及時有效地抑制炎癥。然而,急性膽囊炎患者的初期癥狀不明顯,未能引起足夠的注意,加之病情進展迅速,就診時往往病情嚴重,若立即實施開腹膽囊切除術,術中膽囊減壓與分離操作相對困難[7-8]。同時,急性膽囊炎發(fā)病后膽囊結構受化膿炎癥的影響顯示并不清晰,不利于膽囊三角區(qū)組織的分離,一旦術中操作不當則會引起膽管損傷、肝臟破裂出血等問題[9]。因此,探尋一種可靠的技術保障急性膽囊炎患者行開腹膽囊切除術的效果與安全十分必要。
超聲介入技術是現(xiàn)代超聲學的重要分支,其在超聲引導或監(jiān)視下,完成各種診斷與治療操作,可降低外科手術風險,現(xiàn)已在臨床得到了廣泛的開展[10-11]。超聲介入膽囊造瘺術是基于超聲介入技術開展的新型治療手段,能夠快速緩解膽囊內的壓力,促使膽囊管口的結石復位,有效解除梗阻問題,繼而改善患者的癥狀表現(xiàn)[12-13]。此外,超聲介入膽囊造瘺術后患者膽囊內的膽汁得到充分引流,利于膽囊水腫炎癥消退及膽囊壁呈現(xiàn)慢性炎癥病理變化,為擇期開腹膽囊切除術打下良好的基礎[14-15]。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炎癥控制時間、開腹膽囊切除術的手術時間與術中失血量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開腹膽囊切除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方面,試驗組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超聲介入膽囊造瘺術在急性膽囊炎患者中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可有效保障治療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