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柳容 佟 杰 張 潔
1.河北北方學院研究生學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2.秦皇島市中醫(yī)醫(yī)院內分泌科,河北 秦皇島 066000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況下,糖尿病患者出現(xiàn)了肢體麻木、疼痛、灼熱或者其他異常感覺的癥狀[1],其主要以對稱性下肢感覺異常和周圍運動神經病變?yōu)橹?。DPN發(fā)展后期疼痛劇烈,甚至誘發(fā)糖尿病足,導致較高致殘致死率,極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2]。其病變機制不明,治療上并沒有特效藥,目前治療主要針對其機制展開,如改善微循環(huán)、神經修復、血管擴張及抗氧化等,但由于其治療多為針對單一機制,雖有一定臨床效果,但副作用明顯,因此臨床中仍未有療效確切、安全性高的治療方法[3]。而中醫(yī)外治法因其療效確切,安全性高,且對本病的治療有獨特的優(yōu)勢而受到了關注。其中,穴位注射將穴位、藥物與針刺結合起來,既能刺激經絡,又能使藥物的作用發(fā)揮到極大的程度,在臨床中取得了確切的療效。
1.1 歷代醫(yī)家對DPN的認識 DPN雖然在古代醫(yī)籍中沒有被明確記載,但在很多中國古代醫(yī)籍中可以尋找到與其相似的癥狀?!锻跣窀哚t(yī)案》中就有記載糖尿病日久引起的DPN的臨床表現(xiàn),即“消渴日久,但見手足麻木,肢冷如冰”。《靈蘭密藏》中以“消渴病人四肢萎軟”提示了消渴病患者出現(xiàn)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后期可以導致四肢無力肌肉萎縮等癥狀[4]。朱丹溪認為飲食不節(jié),起居無常,往往損傷脾胃,無法化生氣血津液,不能濡養(yǎng)肌膚經絡,從而導致肢體麻木等消渴病痹證臨床表現(xiàn)。《類證治裁》中載:“諸氣血凝滯,久而成痹?!边@指出氣血凝滯為痹證的主要病機之一?,F(xiàn)代普遍認為DPN主因稟賦不足,五臟虛弱,氣血陰陽虧虛,日久瘀血阻絡所致[5]。目前,中醫(yī)學對DPN的發(fā)病機制并沒有統(tǒng)一的認識,仝小林等[6]醫(yī)家認為DPN的基本病機為消渴日久,損傷陰陽與臟腑功能,因而氣血運行不暢,氣機阻滯,痰濁瘀血內停痹阻脈絡,陽氣不能溫養(yǎng)四肢筋脈所致。林蘭認為陰血不足、血行痹阻,經脈失養(yǎng)是DPN的主要病機,并認為其病位在營血,治療應該要標本兼顧[7]。倪青認為陰虛血瘀是DPN的主要病機,其病理概而言之為虛、瘀,其以氣陰虧虛為本,以瘀血阻絡為標,虛瘀相兼而貫穿DPN整個病程[8]。后世醫(yī)家依據(jù)DPN的臨床表現(xiàn)將其歸屬于“消渴病痹證”“麻木”“血痹”“腳氣病”等范疇,臨床上常將其歸屬為“消渴病痹證”,并將其分為麻木期、疼痛期、肌肉萎縮期與糖尿病足并存期四個時期[9]。
1.2 DPN的辨證分型與治療 呂仁和根據(jù)DPN患者的病因病機以及病情發(fā)展,將其分為早中晚三期,并認為早期證型為氣陰兩虛,血瘀阻絡,應治予益氣養(yǎng)陰,活血通絡之法;中期為肝腎陰虛,血脈瘀阻,治法為補益肝腎,破血逐瘀;晚期為脾腎陽虛,痰瘀阻絡,治法是溫補脾腎,化痰逐瘀[10]。仝小林[6]認為DPN以氣、陰、陽虛弱為本,以瘀、痰阻絡為標,因而將其分為氣虛血瘀、陰虛血瘀、痰瘀阻絡、肝腎虧虛4個證型,并分別治予補氣、滋陰、化痰宣痹、滋補肝腎等法,其中活血化瘀通絡貫穿治療的全程。還有部分醫(yī)家認為其符合“久、瘀、頑、雜”等絡病的病機特點,應而治療應該以祛邪通絡為要點,以活血化瘀為大法,并將補虛扶正貫穿全程[11]。
2.1 穴位注射概述 穴位注射屬于中醫(yī)外治法的一種,中醫(yī)外治法素有“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說法,古代醫(yī)家認為其能與內治法互補不足[12]。穴位注射作為一種現(xiàn)代新型療法,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少等優(yōu)點,它結合了穴位、藥物以及針刺,以中醫(yī)基本理論為指導,在治療相關疾病的腧穴或壓痛點上注射藥液,不僅能調整氣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還能通過經絡傳導刺激末梢神經,使經氣能夠疏發(fā)條達,從而營養(yǎng)神經血管,使神經及其支配的肌肉功能逐漸恢復[13]。除了腧穴的刺激外,因其結合了藥物,這樣不僅能充分發(fā)揮藥物的治療作用,能幫助延長腧穴的治療作用[14]。
2.2 穴位注射選穴 根據(jù)DPN的病因病機、臨床經驗體會以及前人經驗論述,治療常使用祛邪通絡,活血化瘀之法。因臨床中DPN患者下肢病變較多,因而在選穴上選擇下肢的穴位較多。陽明經為多血多氣之經,且按照《內經》中“治萎獨取陽明”,因而取穴以陽明經的穴位為主,并配合化痰祛瘀通絡之穴[15]。臨床上常選用足三里、三陰交、豐隆、血海、陽陵泉、曲池等穴位。
2.3 穴位注射選藥 穴位注射治療本病已經有了較多研究成果,除了臨床上常用的B族維生素外,越來越多的中藥注射制劑被研發(fā)試驗并且用于臨床。DPN常因氣、陰、陽虧虛,瘀血痰濁阻絡而發(fā)病,臨床上常用的中藥制劑為活血化瘀通絡與補益兩大類,常用的活血化瘀通絡類中藥注射制劑有谷紅注射液、丹參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丹紅注射液等,而常用的補益類中藥制劑有黃芪注射液、參麥注射液等[16]。
2.4 穴位注射適應癥 穴位注射廣泛適用于內科、外科、婦科、五官科、皮膚科等疾病的治療[17]。
2.5 穴位注射禁忌癥 穴位注射時禁止將藥物注射在血管內,禁針的穴位及部位禁止穴位注射,表皮破損的部位禁止穴位注射[18]。
西藥制劑最為基礎的是B族維生素注射液,臨床上常用的有類屬B12的甲鈷胺注射液與腺苷鈷胺注射液,兩者都屬于營養(yǎng)神經類藥物。甲鈷胺可以促進神經再生和拮抗谷氨酸誘導的神經毒性,對神經可以發(fā)揮保護作用[19],腺苷鈷胺可以被吸收進入神經細胞,通過促進細胞內mRNA的轉錄和相關蛋白質的合成而使神經突觸加快恢復,還能改善神經傳導[20]。
3.1 甲鈷胺注射液 楊翔宇等[21]納入8項研究,共491例患者進行Meta分析,試驗組予B族維生素穴位注射,而對照組予對癥治療(包括甲鈷胺肌肉注射、靜脈注射等),最后Meta分析結果顯示試驗組療效不僅優(yōu)于對照組,其神經傳導速度的改善以及中醫(yī)證候積分的改善也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楊航等[22]通過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足三里穴位注射甲鈷胺治療DPN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靜脈注射,且復發(fā)率也明顯更低。
3.2 注射用腺苷鈷胺 黃彩霞[23]分別予腺苷鈷胺進行穴位注射與肌肉注射,治療后發(fā)現(xiàn)穴位注射的臨床療效較肌肉注射更顯著,穴位注射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77.50%,肌肉注射組為57.89%。兩組的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CV)與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CV)均有所提高,但穴位注射組提高更為顯著??芍ㄎ蛔⑸洳粌H療效更優(yōu),而且能更有效提高患者的神經傳導速度。
4.1 谷紅注射液 谷紅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乙酰谷酰胺和紅花提取物。現(xiàn)代研究[24]表明,谷紅注射液可以通過提高角膜中神經纖維數(shù)、血管內皮生長因子B、神經生長因子和膠質細胞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的含量而減少DPN的神經損傷。王雙[25]對照組給予硫辛酸膠囊口服與甲鈷胺肌肉注射治療,觀察組采取同樣的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方案,并加予谷紅注射液在足三里、太溪、陽陵泉、血海、三陰交等穴位交替進行穴位注射。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多倫多臨床評分系統(tǒng)評分和中醫(yī)證候評分均較前下降,且觀察組的評分低于對照組,穴位注射谷紅注射液不僅能更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還能改善它的神經功能。
4.2 丹參注射液 丹參注射液的主要成分為丹參,丹參的功效為活血調經,祛瘀止痛?,F(xiàn)代研究[26]表明其不僅有較好的降血糖血脂的作用,還能通過抑制炎癥反應與抗氧化來減輕DPN患者的疼痛。丹參酚酸A可以通過降低氧化應激,改善髓鞘紊亂和神經纖維損傷來減輕糖尿病神經病變;丹參酚酸B可以調節(jié)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酸減弱ROS的生成而緩解糖尿病微血管病變;丹參酮ⅡA可以降低內質網應激通路因子水平,激活Nrf2/抗氧化反應原件(Nrf2/ARE)信號通路,同時抑制核轉錄因子-κB(NF-κB)信號通路來緩解DPN疼痛癥狀[27]。在李曉芳[28]的回顧性分析中,對照組運用醛糖還原酶抑制劑及抗氧化劑實施治療,實驗組予丹參注射液及雙下肢護理,試驗組的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穴位注射聯(lián)合雙下肢護理不僅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而且能明顯改善DPN患者的神經病變情況。
4.3 天麻素注射液 現(xiàn)代研究顯示,天麻素具有鎮(zhèn)靜、擴血管與改善微循環(huán)等作用。能改善DPN的癥狀,其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通過調節(jié)細胞外信號調節(jié)激酶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號通路而促進細胞增殖有關[29]。鄧秀敏等[30]通過臨床觀察認為,于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用天麻素注射液進行穴位注射臨床療效更佳,而且能降低VAS評分,并提高神經傳導速度。
4.4 丹紅注射液 丹紅注射液主要由丹參和紅花組成,它可以通過擴展局部毛細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從而改善微循環(huán),它還可以通過促進肢端血液循環(huán)來滿足神經細胞的血氧需求,從而促進周圍神經的恢復[31]。蘇娟[32]通過觀察彌可保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于足三里進行穴位注射而得出結論,彌可保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穴位注射較單純彌可保肌肉注射療效更佳,并且能更加顯著改善患者的神經與感覺癥狀。
4.5 復方當歸注射液 復方當歸注射液主要有當歸、紅花、川芎成分,大鼠試驗表明復方當歸注射液可以抑制炎癥因子,減輕炎癥反應,并發(fā)揮保護神經的作用[33]。李國秀[34]通過觀察足三里穴位注射復方當歸注射液得出結論,其比單純常規(guī)西藥治療臨床療效更佳,臨床癥狀減輕更加顯著。
4.6 丹參川芎嗪注射液 丹參川芎嗪注射液由丹參與鹽酸川芎嗪組成,具有抗聚、擴冠、降低血液黏度與改善微循環(huán)等作用[35]。現(xiàn)代研究[36]發(fā)現(xiàn)其具有抑制體內氧化應激反應作用。劉柳等[37]通過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穴位注射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能顯著降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鐵蛋白(SF)、總抗氧化能力(T-AOC)等氧化應激反應指標的水平,并能升高MCV 和SCV。穴位注射丹參川芎嗪注射液不僅能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還明顯改善DPN患者的氧化應激反應,提高神經傳導速度。
4.7 黃芪注射液 黃芪的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38]表明其不僅有增強機體免疫力作用,還能改善微循環(huán),減輕遠端肢體的缺血缺氧,其還可以促進體內炎癥細胞因子的吸收,抑制氧化應激反應,從而減輕DPN的癥狀。陳芳等[39]探討黃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聯(lián)合西藥治療DPN的臨床療效,結果表明黃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聯(lián)合西藥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MCV和SCV升高,能明顯提高神經傳導速度。
DPN作為糖尿病常見的并發(fā)癥,因其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且無特效藥,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不適與生活上的不便,穴位注射因其結合了穴位、藥物與針刺,有其獨特的臨床療效,加之操作方便,安全性高,在臨床上獲得了較大的推廣。穴位注射不僅能顯著改善患者麻木疼痛等癥狀,還能提高神經傳導速度。其取穴多取雙下肢穴位,常取足三里、三陰交、豐隆等。除了西藥注射液B族維生素注射液外,常將中藥制劑如丹參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丹紅注射液等用于穴位注射,并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穴位注射雖在臨床上應用廣泛,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與問題。本病在臨床上并無統(tǒng)一分型標準,僅依靠醫(yī)師行醫(yī)經驗進行選擇;其針具大小、針刺方向、行針方法、藥物劑量與治療時長也無統(tǒng)一標準;臨床研究多為小樣本量研究,研究的方法學質量較低,且較多臨床療效研究,穴位注射作用機理研究顯得鳳毛麟角。以后應開展大樣本量、多中心的隨機對照試驗,從而獲得更加可靠與權威的試驗數(shù)據(jù),以增加穴位注射信服力,應制定權威統(tǒng)一的分型標準,增加中藥制劑的種類,并且要規(guī)范穴位注射的操作流程。中醫(yī)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并存,醫(yī)者應該自強不息,繼往開來,發(fā)展中醫(yī)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