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博,宋紀育,馬文輝
(1.山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山西 太原 030024;2.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qū)中心醫(yī)院,山西 太原 030002)
三部六病學說是全國首批名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劉紹武先生多年研習《傷寒論》后提出的新學說。該學說認為,人體可分為表、里、樞(亦稱半表半里)3個系統(tǒng)(三部);每部可發(fā)生陰陽兩種屬性的疾病,共六病。目前三部六病學說三部劃分的對象主要是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等,其他系統(tǒng)論述不多。本文探討三部六病學說中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三部歸屬。
三部六病學說對三部的劃分來源于《傷寒論》,認為太陽病、厥陰病屬于表部,少陽病、少陰病屬于樞部,陽明病、太陰病屬于里部,后來逐步加入解剖學、生理學概念,是一個由病理到生理的過程[1]。
三部的劃分標準如下:①人體中與外界接觸的部分和支撐機體的軀殼框架為表部。皮膚、運動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生殖系統(tǒng)、外周神經等屬于表部范疇。表部的功能是適應環(huán)境,并與之發(fā)生密切關系,以完成呼吸、運動、體溫調節(jié)和與外界的信息互換。②人體中和飲食物接觸的部分為里部。上自口腔,下至肛門,以平滑肌組織為主的管道及膽囊、膀胱等腑系統(tǒng)屬于里部范疇。里部的功能是完成水谷和水液的攝取、消化、吸收、排泄。③人體中通過大血管與心臟相連的部分為樞部。中樞神經、心、肝、胰、脾、肺、腎、內分泌腺體等屬于樞部范疇。樞部的功能是溝通表里內外[2]。
探討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三部歸屬,既要遵循三部劃分的一般原則,又需兼顧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生理特點。筆者從以下角度進行分析。
2.1 血管走行 女性生殖系統(tǒng)包括外陰、陰道、子宮、輸卵管和卵巢,血液供應主要來自卵巢動脈、子宮動脈、陰道動脈及陰部內動脈。卵巢動脈由腹主動脈分出,給卵巢及輸卵管供血,最后與子宮動脈上行的卵巢支吻合;子宮動脈由髂內動脈前支分出,分為上下兩支,上支給子宮體、卵巢、輸卵管供血,下支給宮頸和陰道上部供血,與陰道動脈吻合;陰道動脈由髂內動脈前支分出,給陰道中部及膀胱頂、膀胱頸供血,與子宮動脈的陰道支及陰道內動脈相吻合;陰部內動脈由髂內動脈前支分出,給肛門、會陰、陰唇、陰蒂、陰道下部等處供血。盆腔靜脈與各同名動脈伴行,接受相應區(qū)域的血流回流,子宮和陰道靜脈匯入髂內靜脈,右側卵巢靜脈回流入下腔靜脈,左側多終于腎靜脈。根據(jù)三部劃分的原則和動靜脈走行分析,卵巢和輸卵管的一部分(壺腹部、漏斗部)直接與心臟的大血管相連,當屬樞部。
2.2 形態(tài)結構功能 外陰、陰道、子宮和輸卵管為中空的管狀結構,管腔表面覆蓋上皮細胞構成的皮膚、黏膜或內膜,外陰和陰道與身體其他部分一樣,寄居著大量的細菌,子宮頸處有黏液栓,在未受孕時允許精子通過。精子是攜帶遺傳信息的外界物質,可一直到達輸卵管峽部,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及胎兒對母體而言屬于異體物質。因此,外陰、陰道、子宮、輸卵管間質部和峽部屬于表部。
2.3 涉及癥狀 治療婦科疾病的方劑眾多,筆者以《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婦人產后病、婦人雜病3篇34個方劑涉及的癥狀為例進行分析。
34個方劑分為兩類,一類為外治方,如治療陰吹的膏發(fā)煎、陰中生瘡的狼牙湯、治療帶下病的蛇床子散和礬石丸,這些方劑直接作用于病變局部,說明前陰病、帶下病病位在表。
另一類為內服方。內服方中部分方劑的三部歸屬已成為共識,如桂枝湯治療表陰證、小青龍湯治療表寒實證合里陰證、附子湯治療樞陰證、小柴胡湯治療樞部部證、大承氣湯治療里陽證、抵當湯治療里實證、(三黃)瀉心湯治療里熱證?,F(xiàn)分析其余方劑,包括桂枝茯苓丸、膠艾湯、當歸芍藥散、當歸散、白術散、當歸生姜羊肉湯、枳實芍藥散、下瘀血湯、竹葉湯、竹皮大丸、半夏厚樸湯、甘草小麥大棗湯、溫經湯、土瓜根散、旋覆花湯、大黃甘遂湯、紅藍花酒、干姜人參半夏丸、當歸貝母苦參丸、葵子茯苓散、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腎氣丸。這些方證涉及以下癥狀。①經、帶、胎、產:胎動在臍上、妊娠下血、半產后因續(xù)下血都不絕、半產漏下、漏下黑、血不止、(產后)經水不利、帶下經水不利、經一月再見、陷經。此類癥狀直接反映女性生殖系統(tǒng)功能的異常,根據(jù)受累臟器涉及卵巢和子宮,歸為樞部和表部。②肢體:(妊娠)身重、起即頭眩、面赤、喘而頭痛、手掌煩熱。這些癥狀發(fā)于軀殼,屬表部。③情志:(妊娠)心煩、(產后)煩滿不得臥、婦人乳中虛、煩亂、煩熱不得臥而反倚息、咽中如有炙臠、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shù)欠伸。三部六病學說中情志癥狀屬于樞部。④小便:妊娠小便難、(妊娠)小便不利、(妊娠)渴、唇口干燥、小便微難而不渴、不得溺。小便由樞部重要臟器腎臟濾過血液形成,是水液代謝的最終產物,與樞部、里部均有關。⑤腹部:妊娠腹中痛、妊娠腹中絞痛、(妊娠)心下毒痛、吐痛、產后腹中絞痛、產后腹痛、產婦腹痛、腹中血氣刺痛、腹中諸疾痛、少腹里急、腹?jié)M、少腹?jié)M痛、少腹?jié)M如敦狀。腸道屬里,所以腹部癥狀一般屬里,但婦科疾病中的腹部癥狀累及子宮和附件,此處應歸為表部和樞部。⑥吐利:妊娠嘔吐、(妊娠)不能食飲、嘔、(產后)嘔逆、產后下利虛極、下利數(shù)十日不解。這些癥狀屬里部。⑦寒熱:灑淅惡寒、(產后)發(fā)熱、暮即發(fā)熱。此類癥狀三部皆可出現(xiàn),不宜作為劃分依據(jù)。
綜上,女性生殖系統(tǒng)雖跨越樞部和表部,但發(fā)生婦科疾病后會累及三部。
患者,女,21歲,2010年7月29日初診。主訴:經期腹痛6年余?;颊咦?年前月經初潮即出現(xiàn)經期腹部絞痛,得溫痛緩,經期5 d,月經周期30~35 d,末次月經2010年7月22日。月經量中等,色暗紅,有血塊,納便眠可,舌質淡,苔薄白,脈弦。中醫(yī)診斷:痛經(寒凝血瘀證)。處方:當歸30 g,桂枝、白芍、炙甘草各10 g,細辛3 g,通草6 g,大棗3枚。14劑,每日1劑,囑患者每次月經前1周服用,月經結束時停服。2010年9月16日二診:上次經期腹痛明顯緩解,繼續(xù)給予原方14劑,煎服法同前。2010年10月10日三診:患者經期腹痛基本消失。
按語:本案患者經期腹痛,病變部位在子宮,依據(jù)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三部劃分方法,病變部位屬表部。寒凝胞宮,故患者腹部絞痛,得溫痛緩。寒凝經血,故經色暗,有血塊。寒凝血瘀,故本證屬陰證。三部六病學說中表部陰證的主方是當歸四逆湯,該方本用于治療手足厥寒者,用于痛經亦獲良效,可證明寒凝血瘀型痛經也屬于表陰證,子宮也屬于表部。
三部的概念最初為,凡是和空氣直接接觸的部分都是表部,凡是和食物相接觸并進行消化、吸收、排泄的部分都是里部,介于表里之間的部分是半表半里部(樞部)[3]。其來源于《傷寒論》“表”“里(內)”“無表里”等特殊稱謂和對50余個有明顯部位特征癥狀的梳理[4],是三部的病理輪廓。此后學者們結合臨床不斷調整,才得到現(xiàn)今的三部概念。新三部概念的先進性體現(xiàn)在不需要依據(jù)表里兩部定義樞部,既確定了機體大部分臟器的三部歸屬,又強調了三部之間的溝通與聯(lián)系。
在討論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三部歸屬時,從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的血管走行和形態(tài)結構功能角度分析是依據(jù)三部概念進行推演,從癥狀角度分析是為了反向驗證。女性生殖系統(tǒng)屬于生理范疇,婦科疾病屬于病理范疇,二者不能完全等同。
三部六病學說有許多未充分闡釋的領域,本文是對三部內涵和外延的補充和證實,以期為其他臟器的三部劃分提供思路。中醫(yī)流派的研究,繼承是基礎,創(chuàng)新是關鍵。四大經典是中醫(yī)流派的源頭,創(chuàng)新是在繼承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是中醫(yī)流派、中醫(yī)學術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5]。本文是對流派理論創(chuàng)新的一次嘗試,希望有助于探索流派創(chuàng)新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