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惠 莫文豪
(1.玉林師范學院;2.玉林市恒瑞教育信息咨詢中心)
2017年12月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運用大數據促進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此背景下,推進“互聯(lián)網+教育”“互聯(lián)網+醫(yī)療”“互聯(lián)網+文化”等成為當下熱門關鍵詞。2018年9月份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入手對我國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意義與價值等進行了詮釋,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度解答,這標志著教育現代化在我國正式開始。新時代下,黨中央立足于我國的發(fā)展情況進行了前瞻安排,將大數據與教育現代化相整合,引發(fā)了教學管理方面的大討論。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把人們的生產生活與信息技術牢固地拴在一起,教育管理模式與決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因此,高校應當搭建大數據信息管理平臺,對日常教學與管理活動進行監(jiān)測,及時搜集到更多的數據資料,識別與發(fā)現問題,促進高校教學管理改革的成功[1]。本文側重從教育管理協(xié)同的視角探討大數據環(huán)境下的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相關問題。
教學管理是高校管理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在傳統(tǒng)管理環(huán)境下,大多依靠制度形成硬性約束實現各項管理活動。在大數據環(huán)境下,充分地發(fā)揮大數據技術的優(yōu)勢,可以能增強數據資料的豐富性,能給管理帶來充分依據,提高管理的精準性。大數據環(huán)境下,實現高校教學管理協(xié)同化的可行性集中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互聯(lián)網時代下,各類移動終端設備的發(fā)展和APP的廣泛應用為基于大數據的教學協(xié)同管理創(chuàng)造了基本條件。高校師生擁有各種類型的移動終端,尤其是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得到了這些電子產品的支持,師生都能通過APP軟件獲取自己需要的數據資料,彼此之間及時高效地進行溝通??梢?,這些產品的普及,縮短了師生雙方之間的聯(lián)系,為高校教育教學管理帶來了便利。[2]
第二,教學管理涉及的海量數據需要依賴大數據技術進行高效率的處理和分析。高校在日常教學、考試測評、實踐活動、課題研究、微課制作、交流學習等方面,都會生成海量數據信息。信息化管理平臺的搭建,能及時獲取這些數據,這些都是高校教育教學管理的寶貴資料,數據的深入分析,能讓教學管理更加科學、有效,能讓教學管理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得到加強,也能讓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第三,新時代下高校教學管理精細化、標準化和精準化迫切需要大數據技術的深入運用。通過運用大數據技術可以提升高校教育教學管理的精準性。在過往的教學管理之中,剛性制度顯得十分重要,自從運用了大數據以后,除了能發(fā)揮出數據的宏觀功能,也能更為廣泛地收集微觀個性化數據,不僅能從宏觀層面入手詮釋教育的整體情況,也能了解個性化教育的實施情況。傳統(tǒng)教育教學管理需要的人才、設備等較為普遍,而大數據分析需要的人才與設備都比較高端,管理者不能按部就班地進行,要創(chuàng)新性地對數據進行分析,分析精準性也得到了提升,教學管理質效有保證。
大數據環(huán)境下,高校通過將大數據運用于教學管理中,要發(fā)揮出現有的管理系統(tǒng)、數據平臺等的優(yōu)勢,廣泛而動態(tài)化地采集數據信息,對相關數據進行篩查、對比、匯總、分析,甚至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建模,讓靜態(tài)化的數據“會說話”,能反映出教學管理中存在的真實問題,為實踐工作的開展帶來數據支持,讓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獲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在分析大數據環(huán)境下實現高校教學管理協(xié)同化的可行性基礎上,下文側重圍繞實現的具體路徑展開探討:
在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中,高等教育信息化處于前沿地帶,大數據為高校信息化教學的開展提供了無形資源,為各個部門教學管理的有序開展提供了依據。當前大部分高校管理人員與一線教師對數據管理缺乏敏感,教學與管理中數據信息利用率比較低,教學管理未能實現精準化。從大數據信息分析視角出發(fā),高校教學與管理部門都要用新目光審視數據化管理,搭建龐大的信息平臺,整合散布于多個部門的數據資源,尤其是與學生課程學習、心理健康等有關的數據更應該得到充分利用,讓數據更好地服務于教學管理。例如,教育管理部門要把各種與學生有關的數據進行整合,包括學習、活動、社交、體質、心理等數據,在網絡軟件的輔助下分析學生的學習、愛好、發(fā)展情況等,以便于教師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目標與內容。
因此,高校應當加強對教學管理者的大數據思維和意識的培育,逐漸將傳統(tǒng)的剛性管理思維向柔性、自主教學理念轉變。具體而言:第一,應當加大數據思維理念宣傳力度。通過建立多樣化的大數據思維宣傳機制和培訓機制,形成對教學管理者大數據意識的有效培育和提升,促進高校教學管理者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數據獲取、整理、使用以及挖掘的能力。第二,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機制,確保教學管理各環(huán)節(jié)、各人員之間的高效溝通,及時了解教學管理工作的動態(tài)情況。例如,通過大數據分析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可以為調整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模式等提供有效的依據,促進教學模式的不斷優(yōu)化。此外,從學生自身的角度來講,通過大數據技術在教學管理領域的應用可以有效約束學生自身的行為,動態(tài)地了解自身的學習情況,實現自身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的有效提升。
高校在日常教學與管理中生成了大量數據信息,各個部門、兄弟院校之間形成“信息孤島”,這一問題的存在給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設置了障礙,由于數據表現形式不統(tǒng)一,在傳遞數據時需要進行人工轉換,既耗費人力也存在風險。信息標準多樣化,將對數據信息使用者造成誤解。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唯一有效的方式就是構建統(tǒng)一的數據管理標準,把多樣化的數據信息進行整合。一方面,統(tǒng)一了數據信息管理標準之后,在數據信息采集環(huán)節(jié)能有效提高效率,冗余數據會被自動隔離,數據信息價值將有提升,不會浪費數據存儲空間,數據利用率也將得到顯著提高。另一方面,信息化孤島這種現象普遍存在于高校內部與外部,要想克服這一困難,必須要從應用層面入手制訂統(tǒng)一的數據管理標準,增強數據資源的易于交換性,讓管理信息具有互通性,將多個云存儲平臺連接到一起,在互聯(lián)網的支撐下進行數據共享。
在高校教學管理層面,大數據技術有著較為廣泛地應用空間。因此,高校應當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的優(yōu)勢,實現大數據技術在教學管理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深度運用,既可以提升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管理效率和質量,也可以促進教學管理整體水平的提升。具體而言:
第一,合理地運用大數據技術輔助學生進行科學選課。學分制人才培養(yǎng)模式在我國高等教育領域推行了多年,學分制能為學生提供選課機會,在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方面能產生一定的作用。高校要在大數據技術的輔助下搭建選課平臺,豐富學生的選擇機會,讓學生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依托于專業(yè)課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
第二,發(fā)揮大數據技術在數據對比層面的優(yōu)勢,實現高校學生畢業(yè)的及時預警。在大數據背景下。數據分析與對比的實施,可以準確地描述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找到學生存在的不足,分析與人才培養(yǎng)目標之間的差距,把“事后總結”轉變?yōu)椤笆虑邦A警”。[3]大數據技術的廣泛運用,高校要及時為學生創(chuàng)建數據預警系統(tǒng),分析學生在課堂內外的表現,預測學生的發(fā)展趨勢,及時發(fā)出預警。
第三,通過發(fā)揮大數據技術在數據挖掘層面的優(yōu)勢,輔助提升教學質量。在過往的高校教學中,出于提升教學水平的目的,學校會定期組織督導活動,采集大量評價數據,包括學生評價、企業(yè)評價等,參照提前設定的考評標準對每一位教師實施量化測評。大數據技術的運用,教務管理人員要更加深入地分析海量數據,指出教學活動中存在的不足,為教師調整教學方法、確定教學內容、革新教學模式等提供依據。班主任與輔導員也要參與數據采集、挖掘之中,了解每名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包括討論參與情況、出勤率等,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發(fā)現苗頭性問題并提前進行干預,讓學生的學習更加主動、熱情。
第四,充分發(fā)揮大數據技術在數據分析層面的優(yōu)勢,提升教學管理決策的科學性。大數據技術的推進,為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帶來了新工具、新思路,管理者充分挖掘數據并進行分析,能對教育教學各個方面的情況有更為全面的了解,有針對性地作出管理決策。大數據的推行,要求高校適時搭建數據采集平臺,定期對數據進行更新,尤其是與招生、考試、獎學金發(fā)放、課程建設、師資培養(yǎng)、費用支出、教學改革、實踐活動、科研攻關等有關的數據信息。[3]人才培養(yǎng)數據平臺的搭建,管理者能同時從宏觀與微觀兩個層面入手把握住教育教學的真實狀態(tài),為制訂合理的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高校應在對新形勢下教學管理工作的現實需求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引進先進的大數據技術,構建起高校教學大數據協(xié)同聯(lián)動平臺,實現對高校教學管理各模塊的各類數據進行高效率的收集、分析。同時,依靠大數據技術實現各模塊之間的相輔相成,互為一體。具體而言,應當實現如下兩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將海量數據資源整合處理,融入在線大數據管理平臺,實現對數據的科學化管理和應用。高校教學管理涉及范圍較為廣泛,單日會產生海量的數據。通過大數據管理平臺對這些數據實現及時地自動收集、整理和處理。同時,對于教學管理過程中產生的零散數據,依托統(tǒng)一的管理平臺也可以實現有效的整合處理。大數據平臺具備一定的開放性,方便及時對信息進行整合、納入等一系列操作,確保便捷性、實用性和拓展性。
第二,注重教學管理大數據平臺的數據分析功能。通過有效地提升大數據平臺的數據分析功能可以實現對教學管理各項數據的深度分析,挖掘數據中涵蓋的深層次內涵。同時,要注重大數據分析功能與其他功能之間的無縫銜接,確保大數據平臺的高效率運作。
第三,強化高校與社會機構數據信息管理的融合。數據信息采集與管理也要在這一目標的導向下進行,要將相關內容提升到制度建設層面,整合當前高校的網站與數據服務平臺,增強數據信息的流通性與利用率,讓各個專業(yè)課程的數據能形成互補,增進教務、校網、校友等多個數據信息子系統(tǒng)的聯(lián)通性,在既定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引領之下,在社會人才需求的導向下,對所有能描述學生發(fā)展情況的數據信息進行采集與分析[4],對教學與管理人員的創(chuàng)新進行指導,增強教學管理的大數據化,不斷提高未完管理的有效性。
此外,高校還應當積極挖掘校企合作帶來的優(yōu)勢共同進行大數據協(xié)同聯(lián)動平臺建設,健全的數據處理中心,以提高數據分析和處理的效率。同時,對于有實力的院校應當充分利用既有資源和校企合作資源打造自主研發(fā)的大數據協(xié)同聯(lián)動平臺,可以有效地提升高校的教學管理效率和質量,構建大數據環(huán)境下的數字教學管理生態(tài)。
大數據環(huán)境下,高校應當清楚地認識到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在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層面的重要作用[5]。因此,高校應加強大數據技術的融入,從加強高校教學管理者的大數據管理意識、制訂統(tǒng)一的高校教學數據管理標準、推進大數據技術在教學管理各層面的應用以及構建高校教學管理大數據協(xié)同聯(lián)動平臺等方面發(fā)揮大數據技術的優(yōu)勢,促進高校教學管理改革的不斷深化,為人才培養(yǎng)及教育教學工作的落實提供科學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