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形式至上”
——論小說《一九八六年》的敘事藝術(shù)

2023-01-21 04:23:35劉洋明
海外文摘·藝術(shù) 2022年15期
關(guān)鍵詞:瘋子余華敘述者

□劉洋明/文

余華小說《一九八六年》被認(rèn)為是中國20世紀(jì)80年代先鋒小說的重要成果。筆者以敘事學(xué)的理論方法為基礎(chǔ),對小說進行了解讀與分析。并認(rèn)為,《一九八六年》的主要成就之一就在于其獨特的敘事藝術(shù):客觀的敘事中有評論干預(yù),零聚焦中又有內(nèi)聚焦,可靠敘述中又追求陌生化的效果,順敘中又有時間的錯位。從而也可看出余華早期小說的審美風(fēng)格。

1 “冷漠?dāng)⑹觥敝械脑u論干預(yù)

1.1 “冷漠”的第三人稱敘述

《一九八六年》通篇采取第三人稱敘述。敘述者用一種“冷眼旁觀”的姿態(tài)來講述故事,沒有過多地加入自己的感情或評論(但不代表沒有評論干預(yù)),把這一切的感受都讓讀者自己去體驗。正因如此,小說中的敘述者可謂是“冷漠至極”,不僅對瘋子的自殘毫無憐憫之情,甚至還津津樂道于此,似乎完全沉浸于對暴力的描寫快感中,試舉其中一段文字為例:

“他嘴里大喊一聲:‘劓!’然后將鋼鋸放在了鼻子下面,鋸齒對準(zhǔn)鼻子。那如手臂一樣黑乎乎的嘴唇抖動了起來,像是在笑?!幌駝偛拍菢雍敖校俏⑽⒌?fù)u頭晃腦,嘴里相應(yīng)地發(fā)出沙沙的聲音。那鋸子鋸著鼻骨時的樣子,讓人感到他此刻正怡然自樂地吹著口琴……[1]”

這樣的血腥描寫直擊著讀者的感官神經(jīng),余華似乎迫不及待地要撕開人性溫情脈脈的面紗。試想,如果采用第一人稱“我”來敘述,主觀的情緒和感受勢必大大增強,就會打亂作家試圖傳遞的意義。這部小說構(gòu)建了一個讓人不寒而栗的暴力世界,讓讀者不得不對人類文明產(chǎn)生懷疑。余華在其宣言式的創(chuàng)作談《虛偽的作品》中就如此寫道:“暴力因為其形式充滿激情,它的力量源自于人內(nèi)心的渴望,所以它使我心醉神迷……在暴力和混亂面前,文明只是一個口號,秩序成為了裝飾。[2]”

1993年,余華發(fā)表了轉(zhuǎn)型之作《活著》,其中明顯的轉(zhuǎn)變是敘述人稱:由第三人稱轉(zhuǎn)變到了第一人稱。余華在新版自序中解釋道:“如果從旁觀者的角度,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么也沒有;可是當(dāng)福貴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來講述自己的一生時,他苦難的經(jīng)歷里立刻充滿了幸福和歡樂……[3]”由此可見,敘述人稱的選擇不是小事,它代表著作家將用何種方式來更好地實現(xiàn)與讀者的交流。

1.2 敘述者的評論干預(yù)

上文討論了小說里敘述者的“退隱”,但是通過仔細閱讀文本,可以發(fā)現(xiàn)敘述者并不是沒有評論,只不過這種評論干預(yù)比較隱蔽,它散布在作品的一些角落里。

在小說的開頭,敘述者在講述了歷史老師的失蹤和數(shù)年后妻子改嫁以及女兒換姓名后,寫了這么一句話:“那往事已經(jīng)煙消云散無法喚回。[1]”這句話與故事情節(jié)無關(guān),但敘述者忍不住要“跳出來”進行評價。它并不是可有可無的,這句話幾乎奠定了文本的悲劇性:人們對歷史、對痛苦遺忘得如此之快,所以歷史老師變?yōu)榀傋雍蟮淖詺堊⒍ú槐蝗死斫?。看似云淡風(fēng)輕的描述卻隱含著敘述者想要表達的內(nèi)在價值與道德上的評判。

小說中描寫歷史老師被批斗的場景時,敘述者講到他站起來走向一塊玻璃時如此寫道:“那是一種凄慘向另一種凄慘走去。[1]”敘述者用了“凄慘”一詞,明顯包含著同情的感情傾向,他不免也要動一些“真情”:歷史老師的遭遇是凄慘的,而這種遭遇不只是他獨有的。教室的玻璃也是“一種凄慘”,因為這塊玻璃是唯一幸存的一塊,似乎隱喻了當(dāng)時的社會環(huán)境——也是一種混亂不堪、人人自危的“凄慘”。

小說里還出現(xiàn)了一種比較特殊的干預(yù),就是敘述者在描述小鎮(zhèn)的風(fēng)土人情時,讓讀者看到的是在革命浪潮平息過后的安謐甚至是幸福的生活:“他們盡情地在春天里走著,在快樂里走著”[1]“十多年前那場浩劫如今已成了過眼云煙……他們走在街上是再也看不到過去,他們只看到現(xiàn)在。[1]”

這樣的評論干預(yù)就值得我們注意,因為隱含作者的意圖并不贊同人們遺忘歷史,這種“失憶”的行為是隱含作者要批判的。這是敘述者干預(yù)的一種反諷手法,不同于之前的評論干預(yù),需要讀者有所察覺。

2 敘述聚焦的變化導(dǎo)致文字的陌生化

2.1 聚焦者的變化及意義

在《一九八六年》里,聚焦者不是一成不變的,故事中的不同情節(jié)通過幾個不同的聚焦者的角度表現(xiàn)出來。小說里除了敘述者自己在看,還通過歷史老師以及通過女兒的眼光來看。

先來看以女兒為聚焦人物的文本敘述。敘述者通過女兒的視角觀察了母親和繼父以及自殘的瘋子,給讀者呈現(xiàn)了一個本來平靜和諧的家庭現(xiàn)在趨于崩潰瓦解邊緣的狀況——母親已經(jīng)神經(jīng)質(zhì)了,幽默溫和的繼父也變得沉默呆滯,而女兒自己也因為這樣壓抑的家庭氛圍而痛苦不堪。其實瘋子的到來給母親的打擊是最大的,而敘述者之所以不以母親為聚焦者,一方面是因為敘述者刻意的“留白”:他始終不走進母親痛苦的內(nèi)心,不把這種感受寫出來而是交給讀者自己去體驗,符合小說冷靜含蓄的基調(diào)。另一方面則是強調(diào)了這種傷害對于下一代的影響,它非但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愈合反而在女兒身上中延續(xù)了下來。

另外一個聚焦人物是歷史老師。他變?yōu)榀傋舆M入小鎮(zhèn)之后有許多以他為聚焦人物的內(nèi)聚焦敘事,但敘述者沒有明顯地講出來,這需要我們來鑒別。試看描寫瘋子走在小鎮(zhèn)里的這一段:

“因為兩旁梧桐樹枝緊密地交叉在一起,陽光被阻止在樹葉上,所以水泥路顯得蒼白無力,像一根新鮮的白骨橫躺在那里。猛然離開熱烈的陽光而走在了這里,仿佛進入陰森的洞穴。他看到每隔不遠就有兩顆人頭懸掛著,這些人頭已經(jīng)流盡了鮮血,也成了蒼白。但他仔細瞧后,又覺得這些人頭仿佛是路燈[1]?!?/p>

這一段看似是零聚焦敘事,但通過細讀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不是敘述者正常的眼光,因為敘述者不太可能會把水泥路比喻成白骨,也不會把路燈看成是人頭,那么解釋為是以瘋子的眼光來看的才比較合理。敘述者選用歷史老師(瘋子)為聚焦人物是有意為之的,這種非常態(tài)的視角聚焦,是為了讓敘述趨于陌生化與不可靠,從而達到先鋒小說倡導(dǎo)的顛覆傳統(tǒng)寫作的要求。所以,不時變換的敘述聚焦正體現(xiàn)了這篇小說的“先鋒性”。

2.2 追求陌生化的效果

在《一九八六年》中,當(dāng)聚焦人物是女兒時,文字暢曉樸實。而當(dāng)聚焦人物是歷史老師時,則變得陌生反常。

如歷史老師被批斗的這一段:“他看到自己正在洗腳,又看到自己正在師院內(nèi)走著。同時看到自己正坐在這里。他看到對面墻上有一個很大的身影,那顆頭顱看上去像籃球一樣大。他就這樣看著他自己??淳昧?,覺得那身影像是一個黑黑的洞口。[1]”在這里,正常敘事的話,影子不太可能被比喻成黑洞,正因為以歷史老師的視角來看,影子才會是黑洞,這恰當(dāng)?shù)胤从沉水?dāng)時歷史老師已經(jīng)恐懼到心理扭曲的地步,看什么都已失常。再如描寫歷史老師看到一個人上吊自殺時,敘述者如此寫道:“過了好久他仿佛聽到那人影低聲嘟噥了一句——‘是你’,然后看到那兩條胳膊舉起來抓住了一個圓圈,接著似乎是腦袋鉆了進去。片刻后他聽到了一聲輕微的凳子被踢倒在地聲,而一聲窒息般的低語馬上接踵而至。[1]”這都有些顛覆人們閱讀的常規(guī),非要讀者仔細品讀不可。

小說中不但有瘋子眼中扭曲的景象,還出現(xiàn)了瘋子臆想中的場景。如這段描寫:“砍刀向那些走來的人的膝蓋砍去了,砍刀就像是削黃瓜一樣將他們的下肢砍去了一半。他看到街上所有人仿佛都矮了許多,都用兩個膝蓋在行走了。他感到膝蓋行走時十分有力,敲得地面咚咚響[1]?!?/p>

砍腳這一幕其實是瘋子幻想出來的,小說中還寫了瘋子幻想割了人們的鼻子、生殖器、頭顱等等。這樣的文字大量地出現(xiàn)并且以細致入微的描寫削弱了敘述的可靠性,加之?dāng)⑹稣卟]有特別說明,往往上一段是真實的而下一段就開始臆想,這讓小說讀起來有“真假難辨”之感。

3 敘述時間的錯位與變化

3.1 倒敘與預(yù)敘

小說《一九八六年》基本上是以順敘的方式講述故事,但也出現(xiàn)了“時間倒錯”的情況。先來說倒敘,敘述者講到“當(dāng)時突然失蹤的人不止她丈夫一個”[1]。在這里,出現(xiàn)了“當(dāng)時”一詞,之后又出現(xiàn)了“不久以前”[1]一詞,這都是倒敘。這些倒敘對往事加以補充,使讀者留下印象。比如敘述女兒的追憶是為了讓以往輕松愉快的家庭關(guān)系與現(xiàn)在沉重壓抑的氣氛形成對比。

預(yù)敘,指的是提前講述某個從故事時間來說后來發(fā)生的事件的敘述手段[4]。

在小說的開篇,母女倆在收購站發(fā)現(xiàn)了一張紙條,上面寫的是歷史上一些殘酷刑罰的名稱及實施過程。剛開始讀者也許不會太留意,但是隨著在后面的閱讀就可以發(fā)現(xiàn)瘋子竟然按照紙條上寫的刑罰對自己進行自殘——原來敘述者在開頭就已經(jīng)有過提前的講述,而這樣殘酷的刑罰從寫在紙條里到發(fā)生在活生生的人身上,形成了一種敘述的張力。

3.2 偏好“重復(fù)”

縱觀余華的小說創(chuàng)作,他對重復(fù)敘述有著強烈偏好。在小說《一九八六年》里,筆者將其中重復(fù)的話語或意象羅列如下:

(1)“他看到自己正在洗腳”“妻子坐在床沿上”[1]。

這樣的話重復(fù)敘述了3次,前兩次強調(diào)人物內(nèi)心的麻木,后一次是瘋子徹底清醒了之后的回憶場景。

(2)辮子與紅蝴蝶結(jié)。

這兩個意象被重復(fù)敘述了7次,對于瘋子來說,這象征著妻子和女兒,也象征著美麗與希望。瘋子不斷看到或者幻想到這個意象是說明了他內(nèi)心有對妻女的掛念,但是妻子和女兒卻把他給遺忘了,所以這兩個意象到后面就有反諷的意味。

(3)瘋子“一瘸一拐走進了小鎮(zhèn)”[1]。

重復(fù)敘述了3次,將時代“失憶”后的幸福與深沉的歷史苦難進行對比。

(4)皮球。

重復(fù)出現(xiàn)了3次,象征著家庭與生活走向重新開始。

(5)母親聽到瘋子的“腳步聲”[1]。

重復(fù)敘述了4次,強調(diào)歷史對于人物造成的巨大傷痛。

(6)喊叫聲、驚叫和吼叫。

重復(fù)敘述了多次,突出無處不在的歷史創(chuàng)傷。

重復(fù)不僅能消解故事性,還能達到一種“平實中的深邃”[5],這在余華其他的先鋒小說中也大量出現(xiàn)過。

4 結(jié)語

小說《一九八六年》表明了先鋒派在小說形式上勇于探索與創(chuàng)新的一面。如今先鋒文學(xué)早已退潮,其作品也不免有晦澀難讀的缺陷。但是先鋒派之所以走得這么遠,說到底是對傳統(tǒng)文學(xué)框架的一種反叛,更是對于當(dāng)時僵化的文藝話語的一種反叛。

先鋒小說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形式上的“逼真”從而走向了藝術(shù)上的真實,最終讓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重新活躍了起來。在這一點上,就算是對先鋒文學(xué)有不少非議的批評家們也是不能輕易否認(rèn)的?!?/p>

引用

[1] 余華.《現(xiàn)實一種》一九八六年[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2] 余華.虛偽的作品[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5.

[3] 余華.活著[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4] 申丹,王麗亞.西方敘事學(xué):經(jīng)典與后經(jīng)典[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0.

[5] 邢建昌,魯文忠.先鋒浪潮中的余華[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

猜你喜歡
瘋子余華敘述者
一顆假糖的溫暖
中外文摘(2022年2期)2022-11-11 11:30:18
我的房間里有頭熊
幼兒畫刊(2022年4期)2022-04-21 02:50:58
我可以做你的朋友嗎
幼兒畫刊(2022年1期)2022-01-12 03:21:50
一顆假糖的溫暖
蕩秋千
幼兒畫刊(2021年5期)2021-05-11 05:13:48
《漫漫圣誕歸家路》中的敘述者與敘述話語
福建基礎(chǔ)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9-10 07:22:44
福建基礎(chǔ)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 08:39:49
以比爾為敘述者講述《早秋》
活著,是生命的常態(tài)——讀余華的《活著》
长顺县| 永济市| 肇庆市| 江津市| 宜宾市| 东阿县| 霍州市| 阳山县| 高雄市| 全椒县| 屏东县| 南陵县| 息烽县| 阿拉善右旗| 贵阳市| 万山特区| 景泰县| 宣城市| 沛县| 凤台县| 淄博市| 寿光市| 朝阳县| 阜康市| 凤山县| 阜阳市| 唐海县| 洛扎县| 项城市| 克什克腾旗| 香河县| 鹰潭市| 巴楚县| 濮阳县| 博乐市| 崇仁县| 安顺市| 关岭| 秦安县| 金川县| 资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