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雨函
(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浙江寧波 315000)
幽默是“一種溝通形式,其中復雜的心理因素刺激可以說明、逗樂或引發(fā)一種刻板的可預測反應—笑反射”[1](Koestler,1993)。言語幽默是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不僅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刺激人們的心理,而且能夠改善憂郁的情緒。因此,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關注言語幽默的產(chǎn)生機制。
目前已有部分學者運用概念理論對言語幽默進行分析。如高玲(2014)借助推理、關聯(lián)、空間對接、空間沖突等概念理論解析言語幽默的動態(tài)認知過程[2]。王牧群、劉鴻宇(2011)從認知語言學視角出發(fā),探討指稱轉喻、言外轉喻和因果轉喻在言語幽默交際中的作用[3]。張喆(2010)運用圖式理論從內(nèi)容、形式和功能等方面描述英語言語幽默的特征[4]。
與此同時,情景喜劇中的幽默對白也給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樣本,不少學者對具體影視作品中的言語幽默進行解讀。如王爍、崔艷輝(2019)以語用預設視角為基礎,從語用預設的共識性、合適性、可撤銷性特征等方面探究《生活大爆炸》言語幽默的產(chǎn)生原因[5]。張洋瑞(2013)從合作原則出發(fā)分析《破產(chǎn)姐妹》言語幽默產(chǎn)生的機制,指出數(shù)量準則、質量準則、相關準則、方式準則這四條合作原則的違背是情景喜劇產(chǎn)生幽默效果的重要手段[6]。裴朦(2020)在關聯(lián)理論下研究《柯明斯基理論》中的言語幽默,指出直指與推理的差異是幽默效果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7]。
以上研究為影視作品的言語幽默解析提供了研究范本,對言語幽默的探討有著巨大貢獻。在眾多影視作品的言語幽默研究中,《老友記》一直備受關注,研究者大多從關聯(lián)理論[8](申佃美,楊洪娟;2012)、合作原則[9](闞海月,2020)、語用預設[10](龐黎,2021)等角度進行討論,但是很少有人運用框架轉換理論解析《老友記》的言語幽默及其幽默效果產(chǎn)生的原因。鑒于此,本文將運用認知語言學中的框架轉移理論對《老友記》的言語幽默進行分析,從典型情境、目標預設和非常規(guī)意義等維度探討言語幽默的生成機制。
“框架”(frame)的概念最早是20世紀30年代研究記憶的心理學家提出的。框架指的是由各種信息和經(jīng)驗組織起來的人類記憶的認知結構。著名語言學家Fillmore于1975年首次將“框架”的術語引入語言學,并將這一概念不斷修正。隨后框架在語言學中被定義為“任何語言選擇系統(tǒng),最簡單的情況是單詞集合,語法規(guī)則或語言類別等其他選擇也包括在內(nèi)。然而,這些單詞和語法規(guī)則的選擇必須與原型場景相聯(lián)系”[11]。這意味著當時語言學已將“場景”和“概念”相關的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人們在感知、計劃和記憶中使用框架,并用框架來解釋復雜情景,做出推理和預測。之后Fillmore又逐漸創(chuàng)建具有認知功能的“框架”。他將“框架”定義為“由概念組成的系統(tǒng)”[12],概念與整體系統(tǒng)相互關聯(lián),只要理解其中的一個概念,整體系統(tǒng)結構就會相應呈現(xiàn)。
框架轉移(frame-shifting)理論指的是人們交談時對話框架會隨著談話內(nèi)容發(fā)生相應轉化,新的理解將現(xiàn)有信息轉換為新框架??蚣苻D移理論的提出者是Seana Coulson[13],她認為人們在語言交流中根據(jù)自身理解力、背景知識、認知情況等因素形成初始背景框架來理解接收的信息,然而在意義建構的過程中隨著新信息的不斷添加,一旦聽者發(fā)現(xiàn)喚起的框架與當時的主題不符,新信息違背期望,聽者就會轉向自己背景知識中的另一個框架,此時框架發(fā)生了轉移。對幽默的解讀也屬于建構新框架的認知過程,在情景喜劇中,幽默效果的產(chǎn)生往往借助于框架轉移。幽默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設場景,使說話者故意違背聽眾的期望,導致兩個或多個認知框架在話語理解時產(chǎn)生沖突,此時聽者借以理解言語的新框架與初始框架不一致,現(xiàn)實和觀眾的預期存在著巨大差距,他們不得不從默認框架跳到新的框架,顛覆性的語義因此產(chǎn)生。因為個體的認識具有主觀性,當人們遇到違反基本認知的事物,會產(chǎn)生包括大笑在內(nèi)的各種應激反應。由于笑反射是幽默的一種體現(xiàn)形式(Koestler,1993),框架的轉移會導致幽默效果產(chǎn)生。因此運用框架轉移理論分析言語幽默具有可行性。
情景喜劇的目標是通過幽默取悅觀眾,雖然情景喜劇可以借助情節(jié)、動作等非語言因素形成幽默效果,但是其中的人物對話(即言語幽默)才是有聲喜劇產(chǎn)生幽默的主要部分。根據(jù)框架轉移理論,理解言語幽默是一個重建新框架的認知過程,幽默可以從不同的維度進行解讀?,F(xiàn)結合框架轉移理論從典型情境、目標預設和非常規(guī)意義等維度對《老友記》中的言語幽默進行一一分析。
典型情境指人們從長期記憶和背景信息中提取的基礎認知來處理一般世界正常、典型的情況,是“框架轉換”理論進行言語分析的一個維度。Coulson(2001)認為“對場景的最初解釋取決于提取一個包含典型情境的初始框架,而框架由笑話文本和一般世界提供的信息組合以及人們從長期記憶中獲得的基礎認知組合而成”[13]。也就是說,聽者根據(jù)長期記憶中提取的知識和對世界的認知建立初始框架。隨著對話的發(fā)展,新增信息可能改變觀眾對談話的理解,建構包含非典型情境一個新的框架。在這種情況下,觀眾對初始框架的理解也隨之改變。以下是《老友記》中關于典型情境的例子:
(1)Rachel:God,isn’t this exciting? I earned this.I wiped tables for it,I steamed milk for it,and it was totally…
(At this time,Rachel excitedly opens her salary envelope.When checking the salary bill,she sees that most of her salary is taken away by social security.)
瑞秋:真叫人興奮,我賺來的。我每天擦桌子,熱牛奶,這真是太……
(此時瑞秋激動地拆開工資信封,查看工資賬單,結果發(fā)現(xiàn)工資大部分都交了社保。)
Rachel:Not worth it.
瑞秋:不值得。
Rachel:Who’s FICA? Why’s he getting all my money ?
瑞秋:社保是誰?為什么他能拿走我所有的錢?
這段對話產(chǎn)生的幽默與社保有關,背景是瑞秋第一次自力更生,辛苦打工賺到人生第一份工資時和朋友們分享喜悅。她興奮地拆開工資信封,結果發(fā)現(xiàn)到手的實際工資不及預期,因為大部分收入都交給了FICA(Federal Insurance Contributions Act,美國聯(lián)邦社會保險稅)。正常情況下觀眾看到FICA,腦海中會自動建立一個關于社會保險的初始框架,因為美國聯(lián)邦政府規(guī)定雇員都要繳納社會保障金,賺錢后交稅納稅是非常正常的行為。但瑞秋把“FICA”當作一個人,這顯然是非典型的解讀。由于瑞秋從來沒有踏入過社會,她缺乏關于納稅的認知,當她發(fā)現(xiàn)自己的工資大部分都被“FICA”收走后,就以為“FICA”是一個拿走她錢的人,所以提出了這個啼笑皆非的疑問。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觀眾的初始框架隨之發(fā)生改變。瑞秋的這段話違反了典型情境思維模式,主人公對“FICA”的認知方式讓觀眾跳出了典型情境語境下的框架,轉而進入包含非典型情境的新框架。這種前后矛盾與觀眾的預期不符,從而產(chǎn)生幽默效果。
目標預設是框架轉移理論分析言語的另一種認知角度。在日常交流中,為了保證有效溝通,互動對話往往有一定目標。因此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聽話者和說話者通過相互交流獲得認知。Coulson(2001)提到“說話雙方對彼此的目標有一定的認識”[13]。一般來說,聽話者會根據(jù)預設目標來理解說話者的話語,形成初始框架,但是隨著言語交流的推進,聽眾如果發(fā)現(xiàn)話語信息與預設目標不符,他們可能會嘗試建立新框架來解讀對方的意圖。瑞秋和錢德勒的對話就是一個目標預設的例子。
(2)Rachel:Oh! That is it! You just barge in here,you don’t knock.
瑞秋:噢,我受夠了,你每次都不敲門就闖進來。
Chandler:I’m sorry.
錢德勒:對不起。
Rachel:You have no respect for anyone’s privacy.
瑞秋:你一點都不尊重別人的隱私。
Chandler:Wait! Wait!
錢德勒:慢著!慢著!
Rachel:You wait! This is ridiculous!
瑞秋:你才慢著,太過分了!
Chandler:Can I just say one thing?
錢德勒:我能說一件事嗎?
Rachel:What?!
瑞秋:什么事?。?/p>
Chandler:That’s a relatively open weave that I can still see…your nippular areas.
錢德勒:這塊布織得非常松,我仍能看見……你的胸……
在例(2)中,瑞秋剛洗完澡沒穿衣服就出了浴室,當時正好碰上錢德勒進門,兩人撞上后驚慌不已,瑞秋趕緊抓了沙發(fā)上的一塊布來遮擋自己。瑞秋非常生氣地指責錢德勒每次進公寓都不敲門,侵犯他人隱私,而錢德勒也急得百口莫辯。當兩人僵持不下時,錢德勒說“Wait!Wait!”,根據(jù)錢德勒和瑞秋的互動對話,錢德勒這么說是想讓瑞秋冷靜下來,當瑞秋不買賬后,錢德勒接著又說道,“Can I just say one thing?” 此時觀眾會以為錢德勒看到瑞秋仍然非常生氣,他可能準備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以平息后者的怒火。瑞秋問道“What?!”說明她也想看看錢德勒是否能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復。然而錢德勒卻說瑞秋身上那塊布很透,自己仍然可以看到她的胸部。這種說法使瑞秋花容失色,她尖叫著趕緊跑回自己的房間。原本在瑞秋問道“什么事???”后,觀眾已經(jīng)建立一個初始框架,預設錢德勒會給瑞秋一個合理的理由,他們將根據(jù)這個目標來解釋錢德勒之前說的“Can I just say one thing?”,而錢德勒實際的話語讓觀眾拋棄原先的預設,轉而構建包含新目標的新框架。錢德勒對瑞秋進行“解釋”和他指出仍能看到瑞秋隱私部位這個客觀事實相沖突,目標的不同顛覆了原有框架,兩個不同目標之間出現(xiàn)鮮明對比,從而產(chǎn)生幽默效果。
非常規(guī)意義為理解情景喜劇中的幽默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Coulson(2001)提出“在意義建構的過程中,我們常常忽視人們對單詞、短語和其他語言單位的非常規(guī)意義的喚起和利用能力”[13]。Coulson認為,聽話者往往會以常規(guī)意義來理解說話者的言語含義,從而構建一個初始框架,如果說話者使用語言單位的非常規(guī)意義,違反了聽者的常規(guī)理解,就會形成非常規(guī)意義的新框架,語義的飛躍也應運而生。非常規(guī)意義產(chǎn)生于傳統(tǒng)和非傳統(tǒng)思維模式之間的差異。這種思維模式的差異超出人們正常的認知能力,人們就會產(chǎn)生諸如恐懼、憤怒、歡樂等情緒。在情景喜劇中,編劇也經(jīng)常設計這樣的對話來形成幽默效果?!独嫌延洝防镉泻芏嗬佣伎梢詮倪@個角度進行解讀。
(3)Chandler:You know.I don’t see that happening.
錢德勒:知道嗎?我看這事沒戲。
Rachel:Come on.He’s right.Tit on tat.
瑞秋:拜托,他說得對,以牙還牙。
Chandler:Well,I’m not showing you my tat!
錢德勒:我不會讓你看我的“牙”的。
瑞秋還在因為錢德勒進公寓不敲門看到她的隱私感到憤憤不平,羅斯建議瑞秋可以采取措施報復錢德勒,瑞秋表示贊同,說她要“Tit on tat”。這里的“Tit on tat”是固定短語,意思是“以牙還牙”,這是這個短語的常規(guī)意義,此時觀眾很可能以常規(guī)意義來理解瑞秋的語義,于是構建“以牙還牙”的初始框架,他們可能會猜測瑞秋如何報復錢德勒,采取怎樣的措施來以牙還牙。但錢德勒卻就此耍賴,他故意把“Tit on tat”這個短語拆開,把“tat”單獨拎出來作為一樣物品,語句的意思因此變成“我不會讓你看到我的牙齒”,這也表明錢德勒不想被瑞秋報復。此時錢德勒對語義進行非常規(guī)解讀,違反了觀眾對“Tit on tat”的常規(guī)理解,從而使“tat”變?yōu)槟硞€事物。錢德勒對“Tit on tat”非常規(guī)意義的解釋讓觀眾在腦海中構建出一個新框架,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產(chǎn)生對比,從而引起幽默效果。
本文對《老友記》中對話片段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從典型情境、目標預設、非常規(guī)意義等維度解析言語幽默能夠很好地揭示幽默的產(chǎn)生機制。說話者故意違背觀眾原有的初始框架,出現(xiàn)框架轉移,聽者構建新框架,從而產(chǎn)生幽默效果。運用框架轉移理論能夠推動人們對幽默理解的認知過程,加深學界對言語幽默產(chǎn)生的內(nèi)在機制的認識,為研究語言和幽默現(xiàn)象提供了新的視角,拓寬了研究思路。本文希望通過框架轉移理論的應用分析為幽默解讀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為后來的研究者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