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鵬 王雪
摘要:本文針對高中生物實驗教學進行探索和思考,文章詳細闡述了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流程,從合理選擇實驗材料,并且對材料進行預處理,按照科學合理的流程開展實驗教學活動的角度上開展研究,通過研究幫助學生理順高中生物實驗學習的具體流程和細節(jié),確保學生可以找到自身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改正問題、提升學習效果。
關鍵詞:高中生物? 實驗教學? 探索思考
高中生物是一門以實驗教學為基礎衍生的自然學科,借助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學過的知識,并且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動手能力,促使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教師應當積極吸收先進的理論知識和經驗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強化教學細節(jié),幫助學生進一步完善自身知識體系。
一、合理選擇實驗材料,強化實驗效果
實驗教學就是借助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實驗材料進行分析和研究,進而發(fā)現生物學現象以及規(guī)律的一種教學方式。[1]從概念和內涵的角度上,可以看出實驗材料選擇的合理性直接決定實驗現象以及結論的可信性。為此,高中生物教師需要帶領學生選擇合適的材料,堅持科學性原則開展實驗教學活動。
高中生物開展實驗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堅持科學性原則挑選實驗材料。具體來說,高中生物教師需要根據實驗目的以及實驗內容選擇實驗材料,充分考慮到實驗材料是否能夠展現最佳實驗效果。[2]例如,教師帶領學生開展“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蛋白質”實驗活動時需要結合膳食金字塔的相關知識點,按照實驗目標以及食物特點選擇材料,選擇馬鈴薯、玉米作為檢測淀粉的材料,選擇豆類以及蛋類作為檢測蛋白質的材料,選擇花生、芝麻等作為檢測脂肪的材料,選擇水果等帶有甜味的物品作為檢測還原糖的材料。通過這種方式充分體現出實驗教學的科學性,進而提升實驗結果和實驗結論的權威性。
二、對材料進行預處理,科學開展實驗教學活動
考慮實驗教學課堂時間有限,為了體現出最佳教學效果,可能無法留給學生較長的時間對實驗材料進行處理。[3]因此,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提前對實驗材料進行處理,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觀察實驗現象。例如,教師帶領學生開展“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蛋白質”實驗教學活動時,可以針對花生中含有的脂肪成分進行實驗。這個實驗的原理是在花生勻漿中加入蘇丹 III 染色,通過化學反應呈現變色現象,觀察變色現象得到實驗結論。具體來說,實驗者將蘇丹 III 染色加入到花生勻漿樣液中,觀察樣液變成橘黃色可以得出最終結論。但是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并沒有觀察到明顯的色變現象。經過分析和研究發(fā)現,可能是因為制作花生勻漿樣液的過程中沒有完全釋放脂肪導致的,因此教師為了避免這種現象可以帶領學生提前將花生去皮研磨然后將花生泥放置在載玻片上,加入蘇丹 III 染色進行染色,即可觀察到樣液變成橘黃色的現象,從而驗證實驗結論。
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是改善學生生物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關鍵途徑,為了有效展現出高中生物教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做好準備工作,從挑選實驗材料到材料預處理,堅持科學合理的理念開展實驗教學活動,確保學生可以在探索和思考實驗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鞏固學過的知識,并且掌握將知識運用到實驗活動的能力,從而幫助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生物學習思維。由于本文的篇幅有限對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相關探討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但筆者還會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繼續(xù)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萬子翊,唐贇,范曾麗.基于新課標的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研究[J].教育觀察,2021,10(31):104-106+124.
[2]劉銀英. 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生活化研究[D].東華理工大學,2021.
[3]周洪凱. 基于科學探究素養(yǎng)的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實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