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慧 王勇 張醴月
【內容提要】鑄牢邊疆地區(qū)跨境民族群眾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于促進邊疆地區(qū)的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維護和鞏固邊防安全乃至國家總體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對云南省勐臘縣跨境民族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現狀進行調查發(fā)現,絕大多數跨境民族群眾具有非常強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但也有極少數群眾存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薄弱的問題。進一步鑄牢邊疆地區(qū)跨境民族群眾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加強對中華民族共同體、中華文化以及各民族相互依存、共同發(fā)展的宣傳。
【關鍵詞】邊疆地區(qū)? 跨境民族?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華文化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指我國56個民族人民共同認可“中華民族共同體”這一概念,并認同自身屬于中華民族共同體中的一員,對中華民族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持有高度的認同感??缇趁褡迨恰伴L期的歷史發(fā)展形成緊靠邊境 (國界線)兩側、居住地直接相連,分居于不同國家中的同一民族”①。鑄牢邊疆地區(qū)跨境民族群眾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于促進邊疆地區(qū)的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維護和鞏固邊防安全乃至國家總體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霸颇鲜〉目缇趁褡寰陀?6個,約占1/2,這不僅在中國是首屈一指的,在世界各國中也是極為罕見的?!雹凇熬幼≡谠颇线吘逞鼐€的少數民族人口約350萬人,約占當地人口的60%,其中跨境民族約占98%。”③正因為如此,本文課題組深入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對跨境民族群眾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行調查,以了解邊疆地區(qū)跨境民族群眾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現狀及其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鑄牢邊疆地區(qū)跨境民族群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對策。
一、邊疆地區(qū)跨境民族群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調查
課題組對近年來有關邊疆地區(qū)跨境民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方面的文獻進行檢索與梳理,在借鑒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對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多個沿邊村寨的跨境民族群眾的實地調研和深入訪談,設計了“邊疆地區(qū)跨境民族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現狀調查問卷”,并通過向勐臘縣宣傳、文化、教育等部門的相關領導、專家咨詢,結合當地群眾的實際情況對問卷進行修改完善。之后,課題組選擇將勐臘縣作為調查點。勐臘縣,位于云南省的最南端,東部、南部與老撾山水相連,西部與緬甸隔瀾滄江相望,“是我國面向東盟之門”,國土面積6860.84平方公里,國境線長740.8公里,全縣常住人口30.50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戶籍人口的76.8%,有傣、哈尼、彝、瑤、苗、壯、拉祜等16個跨境民族,是我國典型的邊疆跨境民族地區(qū)。
2022年8月,課題組對勐臘縣新城社區(qū)、曼旦村、高山村、麻黑村落水洞村民小組、曼龍代村曼龍勒村民小組等地的跨境民族群眾進行隨機問卷調查,累計收到330份有效答卷。受訪對象中,男性143人、女性187人,分別占比43.33%、56.67%。受訪者年齡在18歲以下的有21人,占比6.36%;19歲至35歲之間的有114人,占比34.55%;36歲到59歲之間的有142人,占比43.03%;59歲以上的有53人,占比16.06%。在民族分布上,受訪者中有傣族125人,占比37.88%;彝族119人,占比36.16%;哈尼族和瑤族共計64人,占比19.39%;其余還有拉祜族、傈僳族、布朗族等跨境民族。受訪者職業(yè)以農民為主,共有168人,占比50.91%,其次是學生、進城務工人員、教師、醫(yī)生、機關干部等;受訪者未上過學的有44人,占比13.33%;具有小學學歷的有127人,占比38.48%;具有初中學歷的有63人,占比19.09%;具有高中或職中學歷的有36人,占比10.91%;具有??茖W歷的有37人,占比11.21%;具有本科學歷的有22人,占比6.67%;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有1人,占比0.3%。從330份有效問卷調查對象的性別、年齡、職業(yè)以及受教育程度結構來看,這次問卷調查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調查結論具有可靠性。
二、邊疆地區(qū)跨境民族群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現狀
經過對330份有效問卷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邊疆地區(qū)跨境民族群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現狀如下:
(一)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概念的認知
統(tǒng)計發(fā)現,針對“您是否聽說過‘中華民族共同體這個說法”的問題,受訪者中表示聽說過并很了解的有86人,占比26.06%;表示好像聽說過的有127人,占比38.48%;表示不太清楚的有68人,占比20.61%;表示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有49人,占比14.85%。
從調查數據來看,表示聽說過或好像聽說過“中華民族共同體”這個概念的受訪對象占比為64.54%,超過受訪者的一半,這說明受訪者對“中華民族共同體”這個概念有比較高的認知度。但仍有近35%的受訪者表示不清楚或沒有聽說過“中華民族共同體”這個概念。
(二)對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認同
統(tǒng)計發(fā)現,針對“您是否認同‘我國56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員,共同構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問題,受訪者中表示完全認同的有95人,占比28.79%;表示認同的有192人,占比58.18%;表示不清楚的有37人,占比11.21%;表示不認同的有3人,占比0.91%;表示完全不認同的有3人,占比0.91%。
統(tǒng)計發(fā)現,針對“您是否認同您的民族屬于中華民族的一部分”的問題,有115位受訪者表示完全認同,占比34.85%;有198位受訪者表示認同,占比60%;有16位受訪者表示不清楚,占比4.85%;有1位受訪者表示不認同,占比0.3%;0位受訪者表示完全不認同。
從調查數據來看,表示完全認同或認同“我國56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員,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說法的受訪對象占比高達86.97%,說明受訪群體對“我國56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員,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這一說法具有非常高的認同度;有高達94.85%的受訪對象表示完全認同或認同自己的民族屬于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說明受訪群體高度認同自己的民族屬于中華民族的一部分。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國絕大多數邊疆地區(qū)的跨境民族群眾高度認同中華民族共同體。
(三)對中華民族共同歷史的認同
統(tǒng)計發(fā)現,針對“您是否認同‘您的民族歷史屬于中華民族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的一部分這個說法”的問題,受訪者中有64人表示完全認同,占比19.39%;有208人表示認同,占總比63.03%;有47人表示不清楚,占比14.24%;有9人表示不認同,占比2.73%;有2人表示完全不認同,占比0.61%。
從以上統(tǒng)計數據來看,有占比高達82.42%的受訪對象表示完全認同或認同本民族的歷史屬于“中華民族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的一部分”,說明受訪群體對本民族的歷史屬于“中華民族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的一部分”這種說法具有非常高的認同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國邊疆地區(qū)的跨境民族群眾對中華民族歷史具有非常高的認同度。
(四)對中華民族共同物質基礎的認同
統(tǒng)計發(fā)現,針對 “您是否認同‘您的民族和我國的其他各民族擁有共同物質基礎” 的問題,有24.85%的受訪者表示完全認同;有57.58%的受訪者表示認同;有14.55%的受訪者表示不清楚;有2.73%的受訪者表示不認同;有0.3%的受訪者表示完全不認同。
從以上統(tǒng)計數據來看,有高達82.43%的受訪對象表示完全認同或認同自己的民族和我國的其他各民族擁有共同物質基礎,說明受訪群體對中華民族共同物質基礎具有非常高的認同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國絕大多數邊疆地區(qū)的跨境民族群眾高度認同我國的各民族擁有共同的物質基礎。
(五)對各民族相互依存關系的認同
統(tǒng)計發(fā)現,針對“您是否認同‘我國各民族是相互依存、共同發(fā)展的關系”的問題,有99人表示完全認同,占比30%;有198人表示認同,占比60%;有29人表示不清楚,占比8.79%;有4人表示不認同,占比1.21%;0人表示完全不認同。
從以上統(tǒng)計數據可以看出,有高達90%的受訪者表示完全認同或認同我國各民族是相互依存、共同發(fā)展的關系,說明受訪群體對我國各民族相互依存、共同發(fā)展的關系具有非常高的認同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國邊疆地區(qū)的跨境民族群眾高度認同我國各民族之間相互依存、共同發(fā)展的關系。
(六)對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認同
統(tǒng)計發(fā)現,針對“您是否認同‘中華文化是包含56個民族的文化,中華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文明、共有的精神家園”的問題,有101人表示完全認同,占比30.61%;有202人表示認同,占比61.21%;有24人表示不清楚,占比7.27%;有3人表示不認同,占比0.91%;無受訪者表示完全不認同。
統(tǒng)計發(fā)現,針對“您是否認同本民族精神文明是屬于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一部分”的問題,表示完全認同的有97人,占比29.39%;表示認同的有208人,占比63.03%;表示不清楚的有24人,占比7.27%;表示不認同的有1人,占比0.3%;無人表示完全不認同。
從以上調查數據可以看出,有高達91.82%的受訪對象對“中華文化是包含56個民族的文化,中華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文明、共有的精神家園”的說法表示完全認同或認同,說明受訪群體高度認同中華文化是我國各民族的共同文化,中華文明是我國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文明、共有的精神家園;有占比高達92.42%的受訪者對“本民族精神文明是屬于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一部分”表示完全認同或認同,說明受訪群體高度認同本民族精神文明是屬于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一部分。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國絕大多數邊疆地區(qū)的跨境民族群眾認同中華民族精神文化。
總之,通過對330份有效問卷的調查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可以發(fā)現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絕大多數跨境民族群眾對中華民族共同的歷史、共同的物質基礎、我國各民族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中華民族文化精神以及中華民族共同體等具有非常高的認同,說明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絕大多數跨境民族群眾具有非常強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三、 進一步鑄牢邊疆地區(qū)跨境民族群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對策
通過對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跨境民族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現狀進行調查發(fā)現,雖然絕大多數邊疆地區(qū)的跨境民族群眾具有非常強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但也有極少數群眾存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薄弱的問題,因此需要進一步鑄牢邊疆地區(qū)跨境民族群眾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一)加強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宣傳
從在勐臘縣的問卷調查數據來看,受訪對象中表示從來沒有聽說過中華民族共同體這個概念的有49人,占比14.85%;表示對中華民族共同體這個概念不太清楚的有68人,占比20.61%。也就是說,有超過1/3的受訪對象沒有聽說過或者不太清楚中華民族共同體這個概念。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前我國邊疆地區(qū)有相當多的跨境民族群眾對中華民族共同體這個概念不知道或者不了解,更不用說了解其深刻內涵了,這說明當前在邊疆地區(qū)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宣傳做得還很不夠。
2014年,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要“在各民族中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同年,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積極培養(yǎng)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2015年,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大力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2017年,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十九大通過的《黨章》正式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黨章。2019年,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將“堅持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重要經驗的“九個堅持”之一。2022年,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加強和改進黨的民族工作,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薄爸腥A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中華現代國家的統(tǒng)一之基、中華多元民族的團結之本和中華民族復興的力量之源?!雹荑T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當前我國政務工作的重要內容,應秉承大力宣傳中華民族共同體相關概念,從多個方面、以多種形式在邊疆地區(qū)開展針對跨境民族群眾的相關教育宣傳活動。首先,考慮到邊疆地區(qū)政治經濟發(fā)展的特殊性,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可以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具有較強公信力的傳統(tǒng)媒體,進行相關新聞報道、信息發(fā)布、專題紀錄片等形式的宣傳工作;其次,黨政機關工作人員還需充分考慮到邊疆地區(qū)跨境民族信息消費及接受習慣,采用距離上更接近的傳播方式,例如宣傳欄、橫幅、標語、文藝演出等多種形式進行多次重復的宣傳工作;最后,還可以利用當前新媒體平臺信息傳播的紅利,通過青年群眾更喜愛的微信、抖音、微博等社交媒體平臺進行“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宣傳工作??傊ㄟ^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大力宣傳“中華民族共同體”,使“中華民族共同體”在邊疆地區(qū)跨境民族群眾中入眼、入耳、入腦、入心,潛移默化地在邊疆地區(qū)跨境民族群眾中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二)加強對中華文化精神、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的宣傳
中華文明有著五千年的發(fā)展歷史。中華文明史也是中國各民族相互交流交融,相互依存、共同發(fā)展、共同創(chuàng)造文明的歷史。自古以來,中國“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⑤在2014年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yǎng)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⑥因此,要進一步鑄牢邊疆地區(qū)跨境民族群眾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在邊疆地區(qū)大力加強對中華文化精神、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的宣傳與弘揚。
首先,要在邊疆地區(qū)采用各種跨境民族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力宣傳中華文化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寶貴財富,大力宣傳中華文化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根和魂,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園,它孕育、滋養(yǎng)和形塑了全國各族人民,進一步增強邊疆地區(qū)跨境民族群眾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其次,要在邊疆地區(qū)采用各種跨境民族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力宣傳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包含了各族人民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中華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堅實基礎。最后,要在邊疆地區(qū)采用各種跨境民族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力宣傳革命文化、社會主義文化,進一步增強邊疆地區(qū)跨境民族群眾對黨和社會主義的認同。
(三)加強對各民族相互依存、共同發(fā)展的宣傳
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我國逐步形成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典型格局,中華民族多元一體也是中國最突出的民族構成特色。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中,“一體包含多元,多元組成一體,一體離不開多元,多元也離不開一體,一體是主線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動力,兩者辯證統(tǒng)一?!雹?021年,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旗幟,促進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雹嘁M一步鑄牢邊疆地區(qū)跨境民族群眾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在邊疆地區(qū)大力宣傳各民族相互依存、共同發(fā)展,誰也離不開誰;要大加宣傳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親如一家”,“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要采用多種形式講述和宣傳各民族互幫互助的故事。比如國家為了進一步推動西藏經濟社會全面發(fā)展,加大對西藏地區(qū)財政補貼,舉全國之力幫助西藏地區(qū)發(fā)展,讓西藏迎來了新中國成立以后最大的發(fā)展機遇。比如早在2007年,中央對西藏自治區(qū)的財政補貼就高達280億,補貼額度達到了人均過萬元的標準,成為助力西藏地區(qū)發(fā)展的原動力之一。比如無論是中央的錢還是支援省市財政的錢,都是全國納稅人共同的血汗錢。這些真實的案例,無一不體現全國人民對西藏同胞的關懷與支持。我們應以這些為案例生動闡釋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內涵,大力宣傳我國56個民族是相互依存、相互幫助、相互支持、共同發(fā)展的共同體。在宣傳中,要注意采用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的形式。像歌曲《大中國》中的歌詞“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兄弟姐妹有很多,景色也不錯......”,在宣傳“全國各民族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全國56個民族共同構建了一個中國”方面發(fā)揮了很好的宣傳效果,我們完全可以借鑒。采用邊疆地區(qū)跨境民族群眾喜愛的歌舞形式來進行宣傳,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系云南省委網信辦項目“網絡傳播態(tài)勢及新生代受眾研究”(項目編號:YN-WX2017006)、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云南邊疆地區(qū)群眾媒介消費變化與政務傳播優(yōu)化研究”(項目編號:2022Y147)研究成果】
注釋:
①鄒麗娟,伍佳.新時代云南跨境民族地區(qū)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論略[J].貴州民族研究,2019(11):36-43.
②楊焰嬋,陳發(fā)翠,魚海波.云南跨境民族與中國國家安全[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5(01):52-56.
③保躍平.跨境民族地區(qū)的非傳統(tǒng)安全問題與社會秩序建構——以云南為例[J].西南邊疆民族研究,2016(01):20-30.
④朱碧波,李恬恬.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鳥瞰與學術省思[J].東方論壇,2022(06):99-107.
⑤習近平.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9(29):7-10.
⑥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N].人民日報,2014-9-30(1).
⑦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學習輔導讀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29.
⑧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44.
作者簡介:張志慧,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碩士研究生;王勇,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昆明理工大學南亞東南亞新聞傳播研究院院長,云南省南亞東南亞網絡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張醴月,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學生
編輯:孟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