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蓉
摘要:紅色家書是涵養(yǎng)當代大學生勞動價值觀的生動教材,它蘊含著豐富的勞動價值觀史料,記載著鮮活的勞動教育故事,彰顯著崇高的勞動精神。以紅色家書涵養(yǎng)當代大學生勞動價值觀是引導大學生站正站穩(wěn)勞動人民立場的客觀需要,是樹立正確勞動價值觀的有力抓手,是養(yǎng)成良好勞動習慣的重要舉措。教師要將紅色家書有序?qū)胨颊n實踐教學,巧妙融入校園文化,正確注入家庭教育,引導大學生崇尚勞動、熱愛勞動、勤于勞動,在服務人民的實踐中成長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時代新人。
關鍵詞:紅色家書;大學生;勞動價值觀;思政課實踐教學;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71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18-0029-0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度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zhì)量提升工程資助項目“黨史教育融入藝術(shù)設計類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研究”(項目編號:21E2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2023年度益陽市社科課題“新形勢下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培育研究”(課題編號:2023YS046)的階段性成果
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臅r代新人是高校思政課開展實踐教學的重要前提。正確勞動價值觀即“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簡稱“四最”勞動價值觀。近年來,一些大學生出現(xiàn)了勞動情感淡漠,勞動價值觀偏離,不愛勞動、不會勞動的現(xiàn)象,使得勞動的育人價值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紅色家書中包含了很多與勞動價值觀相關的內(nèi)容,具有強大的價值導向功能,是大學生勞動價值觀養(yǎng)成的生動教材。高校以紅色家書涵養(yǎng)當代大學生勞動價值觀,對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1.紅色家書蘊含著豐富的勞動價值觀史料
紅色家書是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yè)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先進群體(主要是共產(chǎn)黨員)所寫的家書,是先輩們筆底流出的熱血和激情,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和思想價值。從社會發(fā)展進程來看,紅色家書反映了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四個時期的歷史進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革命先輩們浴血奮戰(zhàn),艱苦奮斗,推翻“三座大山”,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中國人民建立新中國,勞動人民翻身做了主人;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廣大勞動群眾在黨的領導下煥發(fā)主人翁精神,積極投身到社會主義建設中,用勤勞的雙手創(chuàng)造奇跡,涌現(xiàn)出了各行各業(yè)的勞動模范和先進人物;進入新時代,廣大勞動群眾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斗,譜寫了“中國夢·勞動美”的新篇章。紅色家書中的這些勞動觀史料,是家書作者在特殊階段的親身經(jīng)歷,是珍貴的精神財富,為充實教學內(nèi)容、豐富教育方式、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勞動價值觀提供了全新視角。
2.紅色家書記載著鮮活的勞動教育故事
紅色家書是革命先輩們的家信,是那個特殊年代革命先輩們與家人親友之間溝通信息和傾訴情感的重要媒介。紅色家書中蘊含著一個個真實的、鮮活的、感人的故事,如朱德教育兒子朱琦“同群眾看齊同吃同臥同勞動”,董必武教導侄子董良塤“我們應該以勞動生活為光榮”,謝覺哉致謙芳、茂杞、豈凡、學涵、學初、峙璜、延仁、學安等晚輩的家書中強調(diào)“勞動是最神圣的事,不肯勞動是反動社會傳下的壞觀念”。這些真實感人的故事,能為大學生勞動教育提供鮮活的素材。
3.紅色家書彰顯著崇高的勞動精神
紅色家書,是見證中國共產(chǎn)黨踐行初心使命的紅色文化資源。站在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歷史的新起點上,教師要引導大學生品讀紅色家書,感悟革命先輩“以勞動生活為光榮”“青少年知識分子要站正站穩(wěn)廣大勞動人民立場”“不論學工、學農(nóng),只要好好干都有出路”等崇高的勞動精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出來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yōu)楝F(xiàn)實”的囑托。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賡續(xù)紅色血脈,自覺投身服務人民的偉大實踐中,扎扎實實沉下心來,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到生產(chǎn)一線去,了解最真實的生活,研究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豐富閱歷、提高本領,在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賽道上敢于拼搏,奮力跑好實現(xiàn)中國夢這場歷史接力賽。
1.引導大學生站正站穩(wěn)勞動人民立場
青年樹立何種理想信念,決定著人生格局,影響著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馬克思在中學畢業(yè)論文中寫道:“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yè),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闭沁@個遠大目標,引領他一生為人類幸福的偉大事業(yè)而忘我奮斗,雖歷盡坎坷,卻始終一往無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志存高遠,就能激發(fā)奮進潛力,青春歲月就不會像無舵之舟漂泊不定。”艱苦的革命戰(zhàn)爭年代,為人民解放而奮斗的堅定信念吸引著無數(shù)有志青年投身革命,舍生忘死、義無反顧;舉國抗“疫”的今天,“90后”“00后”挺身而出、逆行出征,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理想。無論在任何時代,人民群眾都是一個國家的根基。青年大學生是社會中最可塑造的一個群體,他們站正站穩(wěn)人民立場,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發(fā)展根基才能更加穩(wěn)固。
紅色家書中有不少引導子女晚輩站穩(wěn)人民立場的案例。如1965年5月31日,羅瑞卿致女兒羅峪書的信中談到什么是一個革命青年知識分子應有的立場。他列舉了三個,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廣大勞動人民的立場,而且強調(diào)“作為一個革命的青年知識分子,對于上述立場不僅要站得正,而且要站得穩(wěn)”。在信中,他還指出,雷鋒之所以成為偉大的革命戰(zhàn)士,最根本的一條就是他的階級立場十分堅定,他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高貴品質(zhì)正是建立在他堅定的勞動人民立場基礎上。1963年7月7日,吳玉章在致中國人民大學全體畢業(yè)同學的一封信里強調(diào)“通過勞動鍛煉提高思想覺悟和階級覺悟”,希望大學生通過各種勞動鍛煉,把自己逐步鍛煉成經(jīng)得起任何考驗的真正又紅又專的無產(chǎn)階級戰(zhàn)士,當好革命的接班人。這些紅色書信立場鮮明堅定,感情真摯,句句敲打著心靈,對新時代大學生站正站穩(wěn)勞動人民立場有著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
2.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勞動價值觀
在社會主義國家里,每個勞動者都應把勞動作為自己應盡的義務和光榮的職責。只有辛勤、誠實、創(chuàng)造性地勞動,才能實現(xiàn)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大學生要樹立“四最”勞動價值觀。首先,在認識上,大學生要明白新時代加強勞動教育的緊迫性和重要性,認識到學習是新時代最主要的勞動,刻苦學習知識的過程就是不斷磨煉意志、提升綜合能力的辛勤勞動過程。其次,在行動上,大學生要自覺遵守勞動紀律,服從生產(chǎn)指揮,遵守操作規(guī)程,確保勞動時間和質(zhì)量,切實體驗勞動給自身帶來的變化,真正明白教育與勞動相結(jié)合促進人全面發(fā)展的深刻道理,進而做到尊重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
紅色家書中有很多引導子女或者晚輩樹立正確勞動價值觀的案例。例如1949年7月17日,董必武給侄子董良塤的信中,針對當時社會中一定程度上出現(xiàn)的輕視勞動的錯誤觀念,旗幟鮮明地指出:“革命了,必須糾正過來,我們應該以勞動生活為光榮,不勞動除了疾病老弱不勝者外,就不得食?!弊鳛橐幻h的高級領導人,董必武始終諄諄教誨和嚴格要求晚輩們,要“以勞動生活為光榮”。1951年1月27日,謝覺哉在給謙芳等晚輩的書信中強調(diào)“勞動是最神圣的事,不肯勞動是反動社會傳下的壞觀念”。謝覺哉非常重視體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者,在他心中,勞動是最神圣的。解放后,他經(jīng)常寫信要求自己在家鄉(xiāng)的子侄和孫輩要自食其力,不忘勞動人民本色。上述“以勞動生活為光榮”“勞動是神圣的”勞動觀,在今天看來,對大學生仍有重要的教育意義,有助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3.引導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勞動習慣
良好的勞動習慣就是能夠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自覺自愿地勞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要樹立勞動光榮的觀念,自己的事自己做,他人的事幫著做,公益的事爭著做?!边@就為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勞動習慣提供了正確的行動指南。一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個人勞動習慣。在家里,從最基本的打掃衛(wèi)生、整理家務做起,自己洗衣服、做飯,并認真、細致地做好身邊的小事,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勞動習慣。二是“他人的事情幫著做”的集體勞動習慣。大學生住校集體生活的時間相比小學生要更多一些,他們可以通過參加學校組織的公共衛(wèi)生區(qū)域拔草、教室亮化、文明寢室創(chuàng)建和寢室垃圾自帶下樓等途徑養(yǎng)成良好的集體勞動習慣。三是“公益的事情爭著做”的公益勞動習慣。大學生可通過主動參加“文明勸導,助推文明衛(wèi)生城市創(chuàng)建”“擦除牛皮癬,還城市一張光潔的臉”“彎腰行動,拾撿白色垃圾保護母親河”等公益勞動,積極參加環(huán)境保護,助殘、敬老、扶弱等公益志愿服務,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勞動習慣,提升社會公德意識,強化公共服務意識和擔當奉獻精神。
紅色家書中不乏教育子女養(yǎng)成良好勞動習慣的典型。例如,1933年6月16日阮嘯仙在給兒子阮乃綱的信中寫道:“放學回來或暇日要助家做一些日常應做的事,譬如弄飯煮菜等事?!箫堧m小,但含有許多道理科學作用。”這是教育兒子幫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兒,從而在實踐中增長才干。通俗易懂又蘊含深刻勞動精神的文字,字字珠璣,能引導大學生踏實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并從日常勞動的小事中感悟生活的道理,從簡單的體力勞動開始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1.有序?qū)胨颊n實踐教學
高校的思政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學生正處于求學成長的關鍵期,學習是第一要務,以紅色家書涵養(yǎng)大學生勞動價值觀,是進行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
首先,開展紅色家書誦讀活動。目前已出版的紅色家書類著作比較豐富,有綜合類的,如《紅書簡》《初心:紅色書信品讀》《品讀紅色家書》《老一代革命家家書選》等,還有個人書信集,如《毛澤東書信選集》《謝覺哉家書》《任弼時書信選集》《董必武家書》等,這些成果是高校發(fā)揮紅色家書育人功能的重要資源。高校可以編印專門的紅色家書育人校本教材,也可以把紅色家書中有關勞動價值觀的內(nèi)容融入思政課實踐活動中,開展以“紅色家書”為主題的誦讀活動,以豐富的理論指導實踐教學。其次,推出“思勞結(jié)合”實踐活動。思政課教師可帶領學生深入山林間、草木中開展“校園勞動”思政課實踐活動,如修剪樹枝、清理雜草、修理灌木,身體力行地在實踐中上好勞動育人“大思政課”,也可以結(jié)合學生專業(yè),開展與學生專業(yè)相關的勞動價值觀養(yǎng)成的實踐活動。再次,開展“勞動價值觀”為主題的主題宣講活動。高??裳埜锩锨拜?、勞模代表、優(yōu)秀校友等,為學生深入解讀“勞動價值觀”“勞動精神”,讓學生在學習中勞動、在勞動中學習,把勞動內(nèi)化為一種精神與習慣。
2.巧妙融入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學校文化氛圍的集中體現(xiàn),良好的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風貌有著塑造的作用,也是對大學生勞動價值觀培養(yǎng)的重要載體。高校要通過打造以紅色文化為鮮明底色的校園文化,營造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環(huán)境等,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以實現(xiàn)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紅色家書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把紅色家書巧妙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可以使學生在無形之中對紅色家書的勞動教育思想觀念和精神內(nèi)涵產(chǎn)生認同感。
首先,可以通過建造紅色家書的校園文化景觀,加大紅色家書對學生的影響力。校園文化景觀是紅色家書與校園環(huán)境進行有效融合的重要載體,美好的校園環(huán)境能夠?qū)W生的思想和行為產(chǎn)生影響。如可以在教室里和走廊擺掛紅色家書作者的畫像,在景觀設計、校園建筑、象征標志物中融入紅色家書元素,做到潤物無聲、文化育人。其次,積極開展與紅色家書有關的校園活動。校園文化活動作為思政課的第二課堂,發(fā)揮著輔助和支撐的作用,將紅色家書中有關勞動教育的精神內(nèi)涵與價值理念融入大學生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能促進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高??梢远ㄆ谂e辦紅色家書作品創(chuàng)作、主題展、故事會、情景表演、知識競賽等活動,讓大學生自己講述紅色家書中的勞動教育故事,感悟紅色家書中蘊藏的精神力量。再次,高校要創(chuàng)新校園活動形式,提供豐富多樣的實踐途徑,讓學生真正參與進來,直接體驗、動手動腦、出力流汗,把勞動內(nèi)化為一種意識。
3.正確注入家庭教育
良好的、正確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勞動價值觀?,F(xiàn)實中有些家長在教育子女時,經(jīng)常會用到“現(xiàn)在不好好學習,畢業(yè)了只能去當工人、種田、干苦力”之類的話語,言語中透露出對普通勞動者明顯的偏見;在部分家長眼里,只有考上公務員,到國企、事業(yè)單位工作才是好工作,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正確勞動觀的形成。部分大學生從小學到大學一直缺乏對勞動的切身體驗,只專注自己的學習成績,“崇尚分數(shù)”,長期脫離勞動實踐,看不起勞動,不想勞動,不知道如何勞動,使得自身的勞動價值觀出現(xiàn)偏差。紅色家書記錄了家書作者對子女晚輩勞動觀的正確引導,是良好家庭勞動教育的典范,因此將紅色家書的勞動價值觀注入到家庭教育中意義重大。
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家長要通過查閱有關書籍,觀看電視節(jié)目,網(wǎng)上搜索文章、視頻等多種方式去學習紅色家書,掌握紅色家書中有關勞動價值觀的基本內(nèi)容,積極踐行紅色家書中勞動教育的價值理念,用親身示范影響孩子的言行,并給孩子講述紅色家書中關于勞動的故事,引導孩子愛勞動、會勞動。其次,家長要強化孩子的生活勞動體驗。生活中需要干凈的環(huán)境,打掃衛(wèi)生就是勞動教育的內(nèi)容;生活需要一日三餐,下廚做飯就是勞動教育的過程;家中來了客人要接待,端茶倒水的勞動有助于孩子養(yǎng)成以禮待人的良好習慣。在日常生活勞動教育中,家長要注重生活能力培養(yǎng),從蒸饅頭、包餃子、掃地、擦玻璃、倒垃圾等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到烹飪美味佳肴、家居美化等生活勞動教育,都應讓孩子自覺參與、自己動手,以培養(yǎng)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其懂得替家長分擔家務,養(yǎng)成熱愛勞動的習慣。家長還要通過傳遞紅色家書的價值理念,引導孩子學習和效仿,從而樹立崇尚勞動的良好家風。
總之,新時代以紅色家書涵養(yǎng)大學生勞動價值觀,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形式,有利于思政課實踐教學有效開展。高校思政教師要深刻體悟紅色家書所蘊含的勞動價值觀元素,發(fā)揮紅色家書激勵大學生、感化大學生、教育大學生、引導大學生的功能,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增強大學生對勞動人民的情感,進而在服務人民的實踐中成長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張丁.紅色家書背后的故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舒棚.淺析紅色家書的革命精神———以《中共元勛家書品讀》為例[D].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2015.
[3]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
[4]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黨的文獻》雜志社.紅書簡[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
Exploration of Cultivating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Labor Values with Red Family Letters
———Example Discussion on the Reform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 Rong
(School of Marxism, Hunan Arts and Crafts Vocational College, Yiyang 413000, China)
Abstract: Red family letters are vivid textbooks for cultivating the labor value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hey contain rich historical materials on labor values, record vivid labor education stories, and demonstrate the noble spirit of labor. Cultivating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labor values through red family letters is an objective need to guide them to stand firm in the position of the working people, a powerful means to establish correct labor values, and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cultivate good labor habits. Teachers should orderly introduce red family letters into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leverly integrate campus culture, correctly inject them into family education and other paths,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advocate for labor, love labor, and be diligent in labor, and grow into new generations who can be widely used and shoulder heavy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practice of serving the people.
Key words: red family letter; college student; labor values;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