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列寧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思想及當代啟示

2023-08-03 07:18陳瑜
西部學刊 2023年14期
關鍵詞:當代啟示

摘要:列寧晚年《給代表大會的信》等三封書信和《日記摘錄》等五篇文章,統(tǒng)稱為“列寧政治遺囑”,其中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進行了深刻思考和系統(tǒng)歸納,闡述了一系列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理論,這些理論既是對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有關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也是列寧時期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實踐的理論結晶。這些思想包括提高農民文化水平,推動農村文化建設;促進教育體制改革,改善教師社會地位;加強黨的文化建設,提升干部文化素質等。實踐證明,這些思想具有深邃的歷史洞察力,不僅對當時蘇聯(lián)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且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也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關鍵詞:“列寧政治遺囑”;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當代啟示

中圖分類號:D26;A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3)14-0030-04

Lenins Thought on Socialist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Its Contemporary Enlightenment

—Based on Lenins “Political Testament”

Chen Yu

(School of Marxism,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Abstract: In the last three letters and five articles in his later years, Lenin deeply pondered and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ulture, elaborating on a series of important theories related to socialist cultural construction. These theories not only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the ideas of the founder of Marxism, but also serve as the theoretical crystallization of Lenins socialist cultural construction practice during his time. These ideas include improving the cultural level of peasants and promoting rural cultural construction; promoting education system reform and improving the social status of teachers; enhancing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enhancing the cultural quality of cadres, and so on. Practice has proven that these ideas have profound historical insights, which not only had extremely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socialist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Russia at that time, but also had a certain enlightening effect on the socialist cultural construc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Lenin s Political Testament”; Socialist cultural construction; Contemporary Enlightenment

中國共產黨不僅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者和弘揚者,更是先進文化的擁護者和推動者。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文化工作都發(fā)揮了巨大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敝袊伯a黨向來注重從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中汲取經驗。列寧在晚年對文化建設進行了系統(tǒng)全面的思考,從而系統(tǒng)闡釋了一系列推進文化建設的思想理論。

一、“列寧政治遺囑”簡介

十月革命后,俄國人民在列寧的帶領下,對社會主義道路進行了艱難竭蹶的探索。列寧深入地思考了在經濟和文化相對落后的俄國如何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這一重大難題。經過持續(xù)的思考和實踐,列寧認識到,盡管蘇維埃政權已經建立,但是由于沙皇長期的專制統(tǒng)治,奴化思想早已在人民心中積重難返,加之戰(zhàn)時共產主義等一系列措施的施行,對人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且隨時間流逝,此種形勢越來越嚴峻,歷經千難萬險才誕生的新政權受到嚴重威脅。

十月革命之前的俄國,由于長時間受農奴制度和封建等級制度的壓迫,使得其文化水平處在一個極其落后的地位。極度落后的文化水平,對國家政治和經濟的發(fā)展形成了嚴重制約。在此種情況下,列寧繼承并發(fā)揚了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見解,推出了一系列極具針對性、實效性的文化建設思想,并在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922年冬季至1923年春季,列寧以口授的形式,將自己對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思考予以闡釋,形成了《給代表大會的信》《關于民族或“自治化”問題》《關于賦予國家計劃委員會以立法職能》共計3封書信,和《日記摘錄》《論我國革命》《論合作社》《寧肯少些,但要好些》《我們怎樣改組工農檢查院》共5篇文章[1]。以上3封書信和5篇文章統(tǒng)稱為“列寧政治遺囑”,蘊含了列寧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歸納和深思,收錄了他在社會主義道路探索過程中對社會主義建設各個方面的思考和見解。其中《日記摘錄》蘊含著豐富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思想,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些思想愈加閃耀著真理的光芒,其當代價值也益發(fā)得到關注。

二、“列寧政治遺囑”中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思想的緣起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列寧政治遺囑”中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思想的形成有一個逐漸蘊蓄、持續(xù)升華的過程。其思想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文化思想,對文化建設實踐中所映射出的具體問題進行剖析的成果。因此,解析“列寧政治遺囑”中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思想的緣起,應從兩個維度入手,一是,列寧繼承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相關文化建設思想的維度。二是,蘇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現(xiàn)實狀況的維度,而這兩個維度相互交融,不可分割。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認為,文化問題與無產階級革命和共產主義社會息息相關。社會文明程度是高度發(fā)達的共產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征之一。馬克思、恩格斯所勾勒的“高度文明”社會,不僅需要實現(xiàn)經濟和政治的高度文明,更要實現(xiàn)文化的高度文明。馬克思晚年的研究重點從經濟制度及其經濟規(guī)律,轉向對從人類學、歷史學和民族學的文化視角思考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在他的《人類學筆記》中著重闡述了文化建設相關思想,而恩格斯晚年也已意料到人才在工人階級解放的過程中的正面影響?!豆伯a主義原理》中提及了對青年的培養(yǎng)問題:“由整個社會共同經營生產和由此而引起的生產的新發(fā)展,也需要完全不同的人,并將創(chuàng)造出這種人來”[2]307,對此列寧給予了高度肯定。面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客觀問題,列寧對馬克思、恩格斯相關見解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俄國的文化落后首先反映在文盲的比例上。十月革命之前,俄國成年居民有四分之三以上既不能閱讀,也不能書寫。根據莫斯科中央統(tǒng)計局國民教育統(tǒng)計處出版的《俄羅斯識字狀況》可知,1897年每1 000人口中僅有223人識字,到1920年增至319人,但仍不足40%。依據這些數據可以看出,識字人口在俄國總人口中的占比較低,文盲人口龐大。同時,雖歷經20多年的努力,但是識字人數的占比卻并未得到大幅度提升。列寧甚至用“一個最野蠻的、中世紀式的、丟人的落后的亞洲國家”[3]來形容俄國文化落后的狀況。俄國文化狀況的落后與社會主義建設任務極不相稱。列寧在《〈俄共(布)中央委員會政治報告〉提綱》中指出了這種不相稱[4],即“提出和業(yè)已開始的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重大任務與物質貧困、文化貧困之間的脫節(jié)”[5]。列寧晚年在這一大背景下,也逐漸把工作中心轉向文化建設。而這些蘇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現(xiàn)實狀況和列寧對文化建設所做的工作也成為了“列寧政治遺囑”里文化建設思想形成的重要實踐素材。

三、“列寧政治遺囑”中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思想的核心要義

列寧在“政治遺囑”中重點闡述了解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問題的基本措施,從而系統(tǒng)解決了“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這一重大問題。這些思想集中體現(xiàn)在:提高農民文化水平,推動農村文化建設;促進教育體制改革,改善教師社會地位;加強黨的文化建設,提升干部文化素質等方面。

(一)提高農民文化水平,推動農村文化建設

從歷史角度看,農民一直占俄國總人口的大多數,俄國在先后經歷十月革命和國內戰(zhàn)爭后,國內文化建設受到了較大影響,城鄉(xiāng)居民之間的文化差距顯著[6]。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提及,“消滅城鄉(xiāng)之間的對立,是共同體的首要條件之一”[2]185,由此可見,縮小城鄉(xiāng)文化層次的鴻溝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應有之義。為此,列寧提出了相應對策。

首先,積極建立城鄉(xiāng)之間友好的交往互助形式。列寧強調要確保城市工人和農村雇工之間的暢通交流,定期在城市工人中選取先進工人代表組成工人團體,并加強工人團體與農村間的學習和互助,使“城市工人真正成為在農村無產階級中傳播共產主義思想的人”[7]765。通過這種交往互助形式,將先進的無產階級文化傳播到廣大農村。其次,充分發(fā)揮城市工人黨支部對農村農民黨支部的“輻射”作用。列寧提出將所有的城市黨支部都“分配”給各農村黨支部,各城市黨支部要承擔起“幫扶”農村黨支部的責任,盡可能滿足農村支部的文化需求。通過城鄉(xiāng)支部之間的幫扶實現(xiàn)提升農村支部文化水平的作用。最后,列寧明確指出,在推動農村文化建設中應反對急躁冒進的文化建設方式,“在文化問題上,急躁冒進是最有害的”[7]784,應從實際出發(fā),循序漸進。

(二)促進教育體制改革,改善教師社會地位

提升國民受教育程度對建設社會主義至關重要,因此對于國民教育必須給予高度關注。而國民受教育程度的提升離不開充足的資金支持,這對于物質資源有限的蘇維埃政府來說是一項亟待解決的難題。因此,列寧認識到進行教育體制改革的迫切性。一方面,削減其他部門經費以保障教育經費的充足。受到歷史遺留因素的影響,蘇俄國家機構的設置存在些許問題,這導致了國家經費的浪費。因此列寧認為,在國家經費極度匱乏的狀況下,應削減其他政府部門的經費,將節(jié)省出的經費用于保障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另一方面,教育機構內部也應進行改革。列寧認為某些部門的結構冗雜、編制臃腫,這將很大程度上占用國家財政支出,應當進行精簡。列寧指出了以職業(yè)教育總局和國家出版總局為代表的一系列臃腫機構,這些臃腫機構內部編制龐大,且存在眾多形同虛設的子機構。因此,撤銷此類機構可以節(jié)省相當數額的教育資金。

列寧晚年極其重視教師對于提升國民文化教育的關鍵作用,教師是國民教育的根本因素之一。因此,列寧指出,必須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應該把我國國民教師的地位提到在資產階級社會里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的高度”[7]764。首先,在物質上教師應得到充分的保障。作為教師生存最根本保障的物質生活,必須得到高度重視。其次,應給予教師足夠的尊重。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有助于更多優(yōu)秀人才投身教育事業(yè),有利于充分調動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后,黨和政府也要助力于教師理想信念的樹立,使得教師能真正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三)加強黨的文化建設,提升干部文化素質

黨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主導力量,加強黨的文化建設是“列寧政治遺囑”中的關鍵內容。黨和政府機關工作人員文化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治國理政效果的優(yōu)劣,加強黨的文化建設、提升政府工作人員文化素質已迫在眉睫。對此,列寧意識到應當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在黨和政府機關內部推行文化革命。對于個人主義、官僚主義等舊思想予以堅決打擊,同時清除內部的異己分子,對于出身資本主義但仍為蘇維埃政權積極工作的知識分子進行重點考察。除此之外,列寧意識到黨和政府機關還需要持續(xù)吸納文化素質過硬、思想覺悟較高的優(yōu)秀知識分子,進而持續(xù)凈化黨和政府機關內部的不良風氣。另一方面,黨和政府機關的工作人員應該主動地、刻苦地學習文化知識。列寧強調:“第一是學習,第二是學習,第三還是學習”[7]786。與此同時,列寧點明,這種學習不應是淺顯的,應當是深刻的。不應當學時髦的詞句,應當學對日后學習和工作有益的科學文化知識。在此基礎上推動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把所學的科學文化知識充分運用至工作,在工作中也要善于學習不斷提高業(yè)務能力。

四、“列寧政治遺囑”中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思想的當代啟示

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相關理論,有利于順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列寧在晚年的書信和文章中,較為系統(tǒng)地闡述了無產階級政黨進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思想,實踐和時間也不斷證明了其科學性和真理性。這些思想對當前加強文化建設、實現(xiàn)“文化強國”的戰(zhàn)略目標都有著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一)推進農村文化建設以助力文化強國

列寧“平衡城鄉(xiāng)文化差距”的思想,對中國當前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具有啟示意義。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廣大農村地區(qū)也普遍存在文化落后的情況,非社會主義文化盛行。為解決此類問題,黨和政府在農村開展一系列工作,以推進農村文化的建設,且歷經幾十年的努力已取得豐碩成果。當前,整體而言,農村地區(qū)不僅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洼地”,同時也是共同富裕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建設文化強國的過程中,應正確看待城鄉(xiāng)間文化水平的差異,加固農村文化“薄板”。十九大提出了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這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8]。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人民需要“從文化價值上植入立志脫貧、克服精神貧乏的尊嚴意識之根”[9]。鄉(xiāng)村的文化振興是鄉(xiāng)村振興中的“關鍵一環(huán)”,鄉(xiāng)村能否實現(xiàn)文化振興,事關鄉(xiāng)村振興和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一方面,要貫徹落實教育優(yōu)先的發(fā)展政策,將教育事業(yè)置于突出位置,重點做好城鄉(xiāng)義務教育統(tǒng)籌,對農村給予政策方面適當的傾斜。另一方面,積極改善鄉(xiāng)村地區(qū)的文化基礎和文化條件,不斷健全公益性文化服務設施,持續(xù)完善現(xiàn)代文化服務體系。

(二)高度重視教育事業(yè)以培養(yǎng)理想人才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將文化視作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其發(fā)展的實現(xiàn)則需依靠現(xiàn)實個人的實踐。列寧晚年也深刻意識到,“人”在社會主義文化的建設與發(fā)展中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對21世紀的中國而言,建設和發(fā)展社會主義文化,同樣需要重視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和人才培養(yǎng),“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yè)放在優(yōu)先位置”[10]。而確保教育事業(yè)的良好發(fā)展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第一,應保障教育經費的充足。教育經費的充足應當從受教育者和教師兩個維度理解。第一個維度,應當保障兒童和青少年受教育的權利,不讓受教育者因為經濟問題而輟學或放棄深造,應進一步加大對優(yōu)秀學生的資助力度。第二個維度,應給予教師一定的物質保障和社會地位。特別應當重點關注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教師的待遇問題,從而調動廣大人民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安心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第二,堅持人才強國戰(zhàn)略。在文化軟實力重要性日益凸顯的今天,重視各類人才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關鍵一環(huán)。青年一代是我國的未來,應當堅持人才強國戰(zhàn)略,完善人才培育和選拔機制,為培育真正樹立理想信念、擁護黨的領導、擁有真才實學的理想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三)加強黨的文化建設以提高執(zhí)政能力

加強黨的文化建設是列寧晚年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思想的關鍵內容之一,同時也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政黨提高執(zhí)政能力的必然要求。領導干部是黨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黨的文化建設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因此,新時代加強黨的文化建設,應當從眾多黨員和政府工作人員抓起,尤其應重點關注領導干部的文化素質。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現(xiàn)在所指的“文化”并不拘泥于字面意義的文化。“文化”泛指新時代黨和國家發(fā)展所必須的“文化”,包括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科學理論知識以及與工作相關的專業(yè)知識等。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以加強黨的文化建設,培養(yǎng)高素質的干部隊伍:首先,應鉆研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系統(tǒng)地理解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真經”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正確理解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和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必要條件。其次,應學習黨史國史相關知識。從先輩“篳路藍縷啟山林,櫛風沐雨砥礪行”的壯麗創(chuàng)業(yè)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從而樹立理想信念并堅定理想信念。最后,應學習與工作相關的專業(yè)知識。各政府工作人員和領導干部應緊跟時代步伐,及時補充最新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提升業(yè)務水平,進而提高執(zhí)政能力。

參考文獻:

[1]肖柯.略論“列寧政治遺囑”中的廉政思想及其啟示[J].理論月刊,2012(12):24-27.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列寧.列寧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27.

[4]韋定廣.列寧政治文化思想述評[J].社會科學,2008(1):64-72,189.

[5]列寧.列寧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4.

[6]宮玉濤,李晶晶.列寧晚年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思考及當代價值[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37-43.

[7]列寧.列寧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吳曉華.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路線圖和任務書: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解讀[J].前線,2018(4):46-48.

[9]范玉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文化意義[J].紅旗文稿,2021(6):41-43.

[10]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1).

作者簡介:陳瑜(1999—),男,漢族,湖南岳陽人,單位為首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為黨的建設。

(責任編輯:趙良)

猜你喜歡
當代啟示
毛澤東關于黨的作風建設思想的當代啟示
淺論艾思奇《大眾哲學》的歷史貢獻及當代啟示
宋代分路取士與憑才取士的論爭及其啟示
世界歷史理論與全球化理論的異同及其當代啟示
“語錄體”著作的特點及其對當代的啟示
馬克思主義生態(tài)觀及其當代啟示
鄧小平社會公正思想的基本內涵及其當代啟示
毛澤東的生態(tài)觀及其當代啟示
愛潑斯坦對新中國外宣工作的貢獻及當代啟示
曾國藩的樹人育才之道及其當代啟示
鹤峰县| 诏安县| 石楼县| 百色市| 鱼台县| 文水县| 丹巴县| 清新县| 图们市| 鹤山市| 和田市| 射洪县| 印江| 侯马市| 马鞍山市| 小金县| 库车县| 克什克腾旗| 安康市| 岳普湖县| 道真| 新竹县| 镇坪县| 岳池县| 枝江市| 东至县| 佳木斯市| 吴桥县| 大关县| 宁陵县| 二连浩特市| 晋州市| 涪陵区| 长宁区| 新龙县| 哈巴河县| 遵义市| 黄骅市| 峨山| 贵德县| 临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