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道德和法治是中學生的重要課程,擔負著立德樹人的重要任務,思想政治教育在講授教材理論知識時,既要注重思想性、德育性,又要注重教育觀念和方法的不斷創(chuàng)新。但不可忽略的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灌輸式”的教學觀念仍然是一些教師的經(jīng)驗教學模式,這既違背了道德與法治的課程要求,也違背了初中生的人格心理特征。因此,文章以體驗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應用作為研究對象,研究討論體驗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應用中存在的問題,根據(jù)教學實踐經(jīng)驗深入探究解決這些問題的應對策略,旨在促進體驗式教學注重學生的自主性,提高學生的課堂體驗感和參與感。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體驗式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30-0121-05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在實際的教學中,是教師進行教學的基礎和重要部分。道德與法治教學通過對學生的價值觀念、社會責任感、道德修養(yǎng)等方面的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品格的目的。但在實際教學中,初中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他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能及時和教師進行有效溝通,從而影響了教師和學生之間交流質量。傳統(tǒng)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通常采用“注入式”“灌輸式”等單一、低效的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對知識獲取渠道和學習興趣方面所體現(xiàn)出來的優(yōu)勢。學生被動、機械地接受知識,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不能進行獨立的學習和探索。初中道德與法治是中學德育的一項重要而又具有基礎性的內容,它的課堂教學質量與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高低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一、 概述“體驗式”教學
(一)體驗式教學的基本內涵
體驗式教學是指在教育實踐中,學生通過自身的感官、思考等,在與教師進行互動的過程中形成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和體驗,從而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近年來,“體驗式”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方式逐漸走進人們的視線,它更注重以學生為中心,強調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實施體驗式教學就是要在這兩個方面展開嘗試。教師需要了解與本課相關的內容、與學生年齡相適應的活動方法、形式及活動過程等。根據(jù)這些條件設計不同層次、不同類別和不同形式的學習活動并采用適當?shù)慕虒W策略進行教學。所謂“體驗”主要是指學生通過自身感官接受外部事物影響產(chǎn)生共鳴,通過自己理解、思考后做出評價或反應。體驗式教學一般是從思想品德與心理健康課程出發(fā),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參與其中并通過觀察、思考等方式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和法治觀念等。
體驗式教學的關鍵在于“體驗”,通過對“體驗”的認識,可以更好地理解體驗式教學。教育界對體驗教學的解讀眾說紛紜,一些國外的研究者注重學生的參與,例如:杜威“從做中學”,即從實踐出發(fā),對傳統(tǒng)的書本教學進行批判,提倡活動性、經(jīng)驗性的教學,認為這樣才能真正滿足學生需要。美國學者大衛(wèi)·庫伯在20世紀80年代正式提出“體驗學習圈”的概念,并指出體驗學習是由體驗、反思、思考和實踐四個階段組成的。在體驗式教學方面,國內學者也有很多看法,例如吉莉莉就認為,在教育教學中,體驗式教學通常是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中盡可能地呈現(xiàn)和還原教材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身體驗活動中掌握知識升華情感。沈明指出,在課堂上,教師通常要遵循中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并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設計出一種真正的體驗式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收獲知識,提升能力,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總之,每一位學者對體驗式教學都有自己的認識,他們把體驗式教學看作是一種教學活動,一種教學模式,或者一種教學方法。筆者認為,體驗式教學是在教學活動中,以學生為中心,以教材為指導,以情景化、角色扮演、小組合作、實踐活動等形式,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領悟和掌握,激發(fā)情感共鳴,拓展思維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二)體驗式教學特點
體驗式教學模式強調的是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去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獲得對知識的認知。從本質上來看,體驗式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它所強調的是一種“實踐”與“體驗”的結合,在學生腦海中建立起一個真實、生動的學習情境。其主要表現(xiàn)特征如下:
1. 主體性
素質教育的基本起點和終點都是以學生為主角,即學習的主角和教學的主角。體驗式教學在這一點上做得很好,它能讓學生更多地投入課堂中,不是單純的以教師為中心,而是以學生為主體。例如,教師要創(chuàng)造出與課本有關的情景,讓學生在游戲中扮演角色,認真研究角色的特征,并把注意力集中在引導學生參與課堂,逐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動態(tài)的學習活動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記憶,通過訓練學生的思想,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其主觀感受轉化為一種內心的情感體驗。有利于創(chuàng)造性地培養(yǎng)學生,符合當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要求。
2. 情感性
在課堂上,如何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學生,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比如,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知識,還要注重情感體驗,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教師要依據(jù)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和知識的積累,合理地使用體驗教學方法,營造各種體驗活動、教學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通過交流互動,獲得知識、升華情感、提升能力,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3. 開放性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了解社會,在參與社會情境中感悟生命,在對與錯中把握正確的判斷,促進學生擁有積極健康的生活環(huán)境,盡快成長為有擔當責任的合格公民。從課程標準中提及的教學任務來看,傳統(tǒng)的講授方式已無法適應新的課程標準,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法比較,體驗式教學更能滿足課程標準的需要。學生們不但要上課,也要利用業(yè)余時間來豐富自己,學生們的思維、學習方式、學習態(tài)度都在不斷地提高,因此,教育的內容應該是開放的。
4. 互動性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對提高成績的重視程度較高,因此,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更注重學生的接受能力,在課堂上注重講解和背誦。在教學情境中,教師是主體,教師與學生的交互作用比較小,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接受者”。而體驗式教學則是將學生置于課堂,發(fā)揮其主體作用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在各種形式的活動中,促進師生的交流,使學生感到教師的教學方法發(fā)生了變化,拉近了師生的距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教師的專業(yè)水平,構建了一個融洽的師生關系。
二、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里應用體驗式教學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活動是一個完整的、有邏輯的、具有因果關系的過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應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小組合作等形式,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體驗機會,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學生在體驗中獲得知識與技能。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以“重知識”為基礎轉變教學理念。課堂上學生是主角,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他們的注意,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這種體驗式的教學方式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能夠更好地融入課堂中。同時,它還可以幫助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有的放矢,豐富內容,讓道德與法治課程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實用性。
(二)有利于發(fā)揮學生主動性
將體驗教學運用到中學德育和法治教學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自主性,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理解力。中學道德與法治課的內容是抽象的、理論化的,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在體驗式教育模式下,教師在課前應為學生準備好所需學習資料,引導他們運用已有經(jīng)驗以及知識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通過教師總結出一些相應知識點,最后對這一知識進行鞏固和拓展。
(三)有利于教師教學技能的提高
將體驗式教學運用到中學道德和法治教育中,既可以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又可以增強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水平。在教學中應用了體驗式課堂,在教師進行知識傳授的同時,還能讓教師參與到學生當中去,親身經(jīng)歷知識生成過程,將自身的情感融入課程教學中,更好地與學生產(chǎn)生共鳴。比如在講授“家庭”一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將自身體驗的內容融入課堂中來進行授課。如果采用傳統(tǒng)授課方式,教師只是單純地進行知識講解或是進行案例分析,學生往往都不會認真聽教師講課,更不用說參與課堂互動了。
三、 體驗式教學應用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里的可行性
(一)與課程標準相吻合
道德與法治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融合了科學、心理、社會以及道德等方面的知識,通過實踐來對學生進行德育和法治教育。這部分知識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在教學中,教師不應過分強調理論知識的灌輸,而應采取各種方法指導學生。體驗式教學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能夠讓學生們在實踐中去發(fā)現(xiàn)知識。它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獲得知識,把道德行為融入自己的道德系統(tǒng)中,并在課程中明確指出,要通過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案例設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愛在家人間”課程時,教師可以組織一個“家人最常說的十句話”的小游戲,借由討論與互動,了解家長對孩子的關愛,使他們能在未來的生活中,更好地與家長進行溝通。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體驗式教學與課程標準所要求的“思想性”“人本”“實踐性”“綜合性”相一致。
(二)與課程內容的特點相照應
在體驗式教學中,教師要保證學生可以在其中獲得知識,而且還要保證學生能夠對這些知識進行思考和運用,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真正學到這方面的知識,從而真正掌握這部分知識。同時,在體驗式教學中也要讓學生掌握這些知識的應用方法,還需要讓學生知道如何在生活中運用這些知識,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如果教師只是對課本上所學到的內容進行講解的話,是沒有辦法達到好的效果的。在課程內容上加入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能夠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也能夠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當中。體驗式教學不同于傳統(tǒng)的“灌輸式”,它的教學內容是開放的,它與當前所強調的“核心素養(yǎng)”思想相吻合,它能使學生在實踐中積累經(jīng)驗、獲得知識,從而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超越和升華。體驗式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學生為主角,開展豐富多樣的體驗活動,例如: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角色扮演、課外實踐等與課本知識相結合,增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通過親身經(jīng)歷,加深對道德與法治的認識,使中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身心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從而使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更加適合學生的學習。
(三)與學生的學習情況相適應
體驗式教學與初中生的學情是相契合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會了基本的知識,學會了基本的技巧,把外在的道德標準融入自己的內心,從而擺脫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個性和精神需求得到滿足。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靈活地使用團隊協(xié)作的方法,使學生在團隊中進行交流和協(xié)作,提高他們的交流、協(xié)作能力,教師充分利用體驗式教學,因材施教,及時反饋。因此,體驗教學與初中生的身心發(fā)展和學情特點是相適應和匹配的。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的身心發(fā)展還不成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時難免會出現(xiàn)不能理解的狀況。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就必須要用一些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體驗式教學能夠很好地適應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況,并且能讓他們主動地去接受新知識。所以,通過體驗式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興趣。同時,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還需要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教學材料來激發(fā)學生們對道德與法治課的興趣。學生在生活中接觸到的新鮮事物越多,他們對這門課程就越容易感興趣。
四、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里應用體驗式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體驗式教學資源的引用缺乏新意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會選擇一些簡單的素材進行導入,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體驗式學習,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受到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對課程資源的引用不夠新穎。例如: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時會讓學生描述一下自己的生活情況,并讓學生用自身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感受來闡述自己的思想觀念,從而對教材內容進行詮釋。這樣就會導致課程資源引用不夠新穎,缺乏一定的新意。通過與政治教師的交流,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對課堂資源的引用并不是很有創(chuàng)意,例如:教師的實踐活動大多來自課本內容,或者來源于教材中的探究與分享部分,極少從社會熱點和現(xiàn)實生活中選擇合適的個案。為此教師應該轉變課程資源引入方式,增強課程資源引用的靈活性和新穎性,讓課堂教學更具趣味性和知識性。
(二)教學手段運用不合理
體驗式教學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這種教學方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所以沒有很好地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再加上教師的課堂掌控能力不足,就導致教師對這種教學方式進行使用時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這也是造成初中道德與法治體驗式教學方式不科學的原因。調查的資料顯示,教師所采取的體驗式教學形式太單一,質量也不高,比如: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錄像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等,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而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較弱,就會導致學習只停留在書本上,沒有將外在知識轉化為內部知識,不能進行深度學習,無法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去。
(三)體驗式教學思政功能引領欠缺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中所包含的知識內容非常豐富,許多教師并沒有重視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所包含的思政教育。這主要是由于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僅僅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忽視了學生思想上的提升。部分教師認為,將教學內容呈現(xiàn)給學生就可以完成教學任務,根本不需要注重對思政教育功能的引領,這種現(xiàn)象會導致課堂教學效果受到嚴重影響。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滲透思政教育功能,就會導致課程內容枯燥無味,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四)體驗式教學評價體系效度不明顯
雖然體驗式教學模式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但是目前還沒有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現(xiàn)階段這種教學模式更多的是以學生成績作為標準,教師沒有將這種教學模式落實到位,導致教師在應用體驗式教學模式時沒有做到全面。另外,如果僅僅將學生成績作為評價體系的標準是不夠的,還需要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并且初中道德與法治體驗式教學評價體系建立后會更加具有科學性,也會有效促進學生整體素質水平的提高。不過目前這種評價體系建立起來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果教師和學校無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那么將影響到體驗式教學效果。
五、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里應用體驗式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
教師把體驗式教學運用到道德和法治課程中,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強化對體驗式教學法的認識,引導學生通過實際行動參與體驗活動,不斷改進自身教學方式以優(yōu)化體驗式教學。
(一)利用多媒體手段豐富教學內容
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手段豐富課堂內容,提升課堂趣味性和有效性。比如:教師在上“生命可以永恒嗎?”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西游記》中關于一群妖怪為了長生不老,想要吃唐僧的肉的片段。教師借機問學生,生命能長存嗎?這樣的問題,就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這節(jié)課的主題:“生命是否是永恒的?”比起教師枯燥的講解,通過多媒體播放的方式,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迅速投入學習中。但是,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要做到恰到好處,不能顧此失彼,一味地把課件弄得花里胡哨,引起學生的注意,這會導致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合理地使用這些多媒體手段,以豐富課堂的內容,使課堂更加生動,使學生能夠充分地利用各種資源。
(二)角色扮演,拓寬體驗渠道
角色扮演是體驗式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提高學生的法治觀念和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徑。在中學思政課中,教師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體驗途徑,使其從課堂學習活動中感受到角色的含義,使其進一步理解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相關內容。例如:教師在講授“文明禮儀”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到文明禮貌的重要性,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不同類型的學生以及教師、家長、員工等角色,讓他們分別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并根據(jù)相關教學內容完成不同的任務,讓他們通過親身實踐來體驗不文明行為帶給自己的影響。在實踐過程中,學生會明白良好素質修養(yǎng)對個人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是不可或缺的。
(三)增強學生參與意識,提升情感體驗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因此,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更好地融入課堂。只有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才能真正地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順利地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在教學中,教師要建立問題情境,使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如在教學“做一個文明守禮的人”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關于文明行為習慣養(yǎng)成方面的練習題。例如:“如何引導身邊人使用文明語言、如何引導身邊人不亂扔垃圾、如何引導身邊人不講粗話?”通過這些練習題的設計可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同時也有利于他們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
(四)設計可行性的教師評價新體系
體驗式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到所學知識的價值,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及時評價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和學習成果。然而,在傳統(tǒng)教育體系中,教師將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例如學業(yè)成績、思想品德以及特長發(fā)展等。這種評價方式雖然有助于學生對自身知識技能進行鞏固和強化,但并沒有考慮到道德與法治學科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因此,在體驗式教學過程中應制定一套更具科學性和合理性的評價體系來促使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和學習成果進行綜合性評估。這有助于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效果有更為直觀的認識,并可以從自身經(jīng)驗出發(fā)指導下一步教學工作,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六、 結論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以學生為主角,全面發(fā)展學生的品德,培養(yǎng)正確的思想理念。它與其他學科的區(qū)別在于,它不應該以傳授知識為中心,而應該以不斷發(fā)展學生的思想品德,提高學生整體的品德素質為水準。體驗式教學是區(qū)別于“講授式”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它符合新課程標準的特定目的,符合課程改革的潮流,對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質量有很大的積極作用。所以,在課堂上廣泛應用體驗式教學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劉書艷.體驗式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34):57-60.
[2]邢以群,魯柏祥,施杰,等.以學生為主體的體驗式教學模式探索——從知識到智慧[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122-128.
[3]潘樹國,張娟.“浸入式”教學與社會實踐活動[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6):9-11.
作者簡介:畢電琴(1982~),女,漢族,貴州畢節(jié)人,貴州省赫章縣六曲河鎮(zhèn)初級中學,研究方向: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