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枝敏,姚丹,胡文霖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ICU,浙江 杭州 31000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AECOPD)是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患者呼吸道癥狀急性加重和需調整用藥治療方案的疾病階段,病情呈進行性發(fā)展,若診治不當,病情發(fā)展可出現(xiàn)多器官功能衰竭、休克甚至死亡。無創(chuàng)通氣是將呼吸機通過口或鼻面罩與患者相連進行正壓通氣,起到呼吸支持和糾正機體缺氧的作用。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AECOPD 患者易受多種因素影響而出現(xiàn)胃腸功能紊亂癥狀,如腹痛、便秘和腹瀉等,且在接受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后更為明顯[1-2]。胃腸功能紊亂可影響患者營養(yǎng)物質攝入,不利于機體免疫和降低呼吸耐力,導致病情進一步加重,因此糾正胃腸功能紊亂對AECOPD 患者病情轉歸具有重要意義。中藥穴位貼主要將治療藥物貼敷于特定治療穴位上,藥物經皮滲透并通過穴位經絡系統(tǒng)作用于病灶,進而起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作用。近年來,中藥穴位貼敷在治療COPD、支氣管肺炎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方面?zhèn)涫苤匾昜3]。本研究觀察了中藥穴位貼敷對AECOPD 無創(chuàng)通氣患者胃腸功能紊亂的臨床療效,結果報道如下。
1.1 診斷標準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 修訂版版)》[4]AECOPD 診斷標準。患者有腹脹、腹瀉、便秘等胃腸不適癥狀,符合《腸屏障功能障礙臨床診治建議》[5]有關胃腸功能紊亂診斷標準。
1.2 納入標準符合AECOPD 伴胃腸功能紊亂的診斷標準;年齡45~75 歲;意識清醒,溝通理解能力正常;對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接受無創(chuàng)正壓輔助治療。
1.3 排除標準病情危重,如合并臟器功能障礙或需氣管切開有創(chuàng)通氣者;合并消化道出血、炎性腸病、消化道腫瘤;既往有消化道大手術史者;存在尿毒癥、糖尿病或腸梗阻等引起胃腸功能紊亂的病因;對本研究用藥過敏者;局部皮膚破損或潰爛,不宜開展中藥穴位貼敷治療者。
1.4 一般資料納入2019年8月—2021年10月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呼吸重癥科收治的88 例AECOPD 伴胃腸功能紊亂患者,采用信封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4 例。對照組男32 例,女12 例;年齡48~75 歲,平均(61.37±6.84)歲;COPD 病程4~9年,平均(6.08±1.87)年。觀察組男34 例,女10 例;年齡46~75 歲,平均(61.50±7.23)歲;COPD病程4~10年,平均(6.11±1.90)年。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有可比性。
2.1 對照組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4]給予抗感染、止咳、平喘和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對癥治療和病情密切監(jiān)護。無創(chuàng)通氣采用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模式,吸氣正壓10~20 cm H2O,呼氣正壓0~6 cm H2O,根據患者的血氣分析監(jiān)測情況酌情調整。給予多潘立酮片(嗎丁啉)(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10003)緩解胃腸不適,每次口服10 mg,每天3 次。無創(chuàng)通氣期間給予必要健康宣教,如指導患者按摩腹部;囑咐患者用鼻呼吸,減少吞咽工作;取半臥位,抬高角度約30°;盡量避免餐后1 h 內進行無創(chuàng)通氣;宜清淡、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減輕胃腸負擔等。
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中藥穴位貼敷治療。貼敷藥物制備:按1∶1 比例取適量人參、白術、茯苓、山藥、薏苡仁、砂仁、陳皮、桔梗,混合研磨成粉后加生姜汁調制成糊膏狀備用。取穴為肺俞穴(雙側)、脾俞穴(雙側)、胃俞穴(雙側)和神闕穴,上述部位皮膚用75% 乙醇消毒,取適量(直徑10 mm,厚5 mm)藥物貼敷于上述穴位并用抗過敏膠布固定,貼敷4 ~ 6 h 后取下,每天1 次,持續(xù)治療7 d。
3.1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②胃腸功能。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胃腸道癥狀評定量表(GSRS)進行評估,GSRS 量表采用Liket 4 級評分法,對腹痛、反流、消化不良、腹瀉和便秘等胃腸道癥狀進行評分,按無、輕、中、重度分別計0、1、2、3 分。各項得分相加即為總分,總分越高表示胃腸道癥狀越重。③腸鳴音次數。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3、7 d 時采用聽診器記錄腸鳴音次數,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每分鐘腸鳴音次數4~5 次。
3.2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3.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所有數據。GSRS 量表評分和腸鳴音次數等計量資料均滿足正態(tài)分布和方差齊性者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多時點比較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4.1 療效標準參考文獻[6]擬定胃腸功能紊亂療效標準。緩解:腹脹、腹瀉、便秘等胃腸道癥狀基本消失,食欲恢復至正常的60% 以上;部分緩解:胃腸道癥狀有明顯改善,但未達到基本消失標準,食欲恢復至正常的30% ~ 60%;未緩解:胃腸道癥狀無可見改善,食欲達不到正常的30%。
4.2 2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18%,對照組為77.27%,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4.3 2組治療前后GSRS 量表評分比較見表2。治療前,2組GSRS 量表中腹痛、反流、消化不良、腹瀉、便秘評分及總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上述各項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各項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
表2 2組治療前后GSRS 量表評分比較(±s)分
表2 2組治療前后GSRS 量表評分比較(±s)分
注:①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癥狀腹痛反流消化不良腹瀉便秘總分對照組(例數=44)治療前2.08±0.431.87±0.412.05±0.441.97±0.382.08±0.4210.05±2.48觀察組(例數=44)治療前2.10±0.451.85±0.422.04±0.471.96±0.412.07±0.4010.02±2.60治療后1.04±0.26①②0.74±0.25①②0.87±0.29①②0.91±0.22①②1.02±0.21①②4.58±1.21①②治療后1.42±0.31①1.23±0.27①1.21±0.32①1.26±0.30①1.35±0.29①6.47±1.63①
4.4 2組治療前后腸鳴音次數比較見表3。治療前,2組腸鳴音次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7 d,2組腸鳴音次數與治療前比較呈增加趨勢(P<0.05),且觀察組在相同時間點的腸鳴音次數多于對照組(P<0.05)。
表3 2組治療前后腸鳴音次數比較(±s)次/min
表3 2組治療前后腸鳴音次數比較(±s)次/min
組 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例數4444治療前1.36±0.351.37±0.380.1280.898治療3 d 1.52±0.431.90±0.473.957<0.001治療7 d 2.41±0.622.97±0.753.817<0.001 F值7.32813.046 P<0.001<0.001
胃腸功能紊亂是AECOPD 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除機體炎癥反應、低氧血癥、營養(yǎng)不良、治療藥物和精神心理等因素外,無創(chuàng)輔助通氣也是其發(fā)生的重要原因。張口呼吸、人機協(xié)調不佳和通氣壓力設置過高(面罩內壓力>24.5 cm H2O)等現(xiàn)象易導致無創(chuàng)通氣患者吸入氣體而出現(xiàn)腹脹、誤吸和加重便秘、腹痛和食欲差等胃腸功能紊亂癥狀。胃腸功能紊亂不僅增加患者心理負擔,降低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的配合度,影響無創(chuàng)通氣效果,而且可加重呼吸系統(tǒng)癥狀。如嚴重腹脹可抬高膈肌,加重二氧化碳潴留,不利于肺功能恢復和病情轉歸[7]。針對AECOPD,在常規(guī)治療和??谱o理同時,西醫(yī)多給予嗎丁啉、莫沙必利等胃動力藥改善胃腸功能紊亂,可收到一定療效但個體差異較大,整體療效有待提高。
中醫(yī)學認為,COPD 歸屬于肺脹、喘證、咳嗽等范疇,病位雖在肺,但隨病情遷延,氣機郁結,肺氣耗傷易損傷脾胃,致氣機升降失序,水谷運化失常,痰濁內生。因此,本病屬本虛標實之證,以肺脾胃臟腑虧虛為本,痰、瘀為標。AECOPD 患者痰瘀互結,痰熱犯肺,壅阻肺氣,肺氣不得宣降而上逆,引起咳嗽、咳痰和氣喘等肺系癥狀。肺與大腸相表里,大腸的傳導功能依賴于肺氣的清肅下降;若肺氣清肅功能正常,大腸之氣亦隨之而降,胃腸正常蠕動和排泄正常。此外,肺主行水,通調水道,與大腸主津的作用相互協(xié)調,故大腸通暢與肺氣宣通密切相關。若肺氣上逆,加上脾胃失和,津液則難以下行,大腸通降功能失常,易出現(xiàn)大便干結、便秘、腹脹、腹脹和消化不良等胃腸功能紊亂癥狀,故應重視補益肺氣和健脾和胃的治療原則[8-9]。
本研究采用中藥穴位貼敷進行治療,穴位貼敷藥方中人參大補元氣,能補肺中之氣;白術、茯苓益氣健脾,和胃化濕;山藥助人參補中益氣,消渴生津;薏苡仁可助白術、茯苓健脾滲濕;砂仁、陳皮芳香醒脾,開胃行氣;桔梗善利肺氣,宣肺利水,載藥上行。諸藥配伍,共奏補肺益氣、健脾和胃之功效。將藥物貼敷于肺俞、脾俞、胃俞、神闕等穴位,其中肺俞為肺的背俞穴,可清瀉肺熱、宣通肺氣、止咳平喘;脾俞可健脾益氣;胃俞能夠行氣通腑、理氣和胃;神闕能夠溫通腑氣、調理氣機。藥穴合用,可起到疏通經絡、調暢氣機的作用,助肺氣清肅下降,津液輸布有序,從而減輕胃腸功能紊亂癥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腸鳴音次數多于對照組,GSRS 量表中各項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表明中藥穴位貼敷用于無創(chuàng)通氣干預后AECOPD 伴胃腸功能紊亂患者治療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