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文春
現(xiàn)在,教育漸漸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也就是從重視單一的學科成績發(fā)展為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全國各地的小學普遍實行新課標教學,以便從學生的小學階段就為其社會化打好堅實的基礎。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的多元化發(fā)展為核心目標,要跟隨新課標的指導進行教學,讓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得到提升,盡可能實現(xiàn)師生共同成長。
運用小學新課標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是指教師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建設的最終教學目的為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教學效率與效果的目標達成完成度較高的課堂[1]。簡單來說,就是教師建設的小學語文課堂,能夠較高效率完成教學任務及目標,并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一定良性影響,最終能夠實現(xiàn)新課標在語文教學課堂中的落實。
基于此,在實際教學中,保障小學語文新課標的運用應實現(xiàn)以下幾個需求:1.教學課堂的設計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2.教學過程應盡可能提升教學效率與效果;3.教師在課堂中應注重學生的參與度與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4.教師應關注課堂中師生是否有足夠的互動環(huán)節(jié);5.教師應關注教學評價,對教學效果進行反思與改進。
高效課堂的建設與小學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因與果”的關系。而新課標在課堂中運用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因此,想要在課堂中有效運用新課標,最好的方式就是塑造一個優(yōu)良的高效率的以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最終目的的語文課堂。而建設這種課堂的意義在于:1.利用學生學習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引導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2.進一步確立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對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3.教師能夠通過在課后獲得的教學效果反饋,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方法、模式進行調整;4.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專業(yè)能力與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會受到良性影響。
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還存在著過于依賴教材、教學目標不清晰等問題,部分教師在設計課堂時并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教學需求,在教學過程中一味照本宣科,極大影響了新課標的實施效果。因此,本研究在此提出以下新課標的實際運用方法:
對于小學語文課堂而言,教師展開教學的前提就是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只有教學目標符合新課標要求,且能夠有效指導課堂開展時,教師才能夠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
1.課堂教學目標應具有明確的指向性
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小學語文教師首先應理清設立教學目標的根本目的,其實并不在于教師的“教授”,而是在于學生的“學習”,即在制定目標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學生為課堂中心。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除引導學生掌握該階段應掌握的文學相關知識外,另一個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在文學素質上有較好的表現(xiàn),能夠理解文學作品內涵并闡述自身對于文學作品的感受與體會。因此,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避免設置目標“虛假、寬泛”,而是應制定出更加明確的指向性課堂教學目標[2]。
2.課堂教學目標應具有合理的次序性
教學目標的合理次序性指的是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理清教學目標的重要性,根據(jù)教學內容劃分出教學的不同層次。在小學語文新課標正式實施前,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大多集中在提升學生的文學知識與應試能力。而在小學語文新課標實施后,新課標對教學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目標的“三位一體”,重新定義了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的意義與價值。以《義務教育教科書· 語文· 三年級上冊》(部編2018 版)(后簡稱為《語文》)的第二單元第一課“古詩三首”為例,教師在教授第一首詩《山行》時,可將教學目標定為四點:首先,引導學生對古詩進行初次閱讀,感受古詩韻味。教師可安排學生進行自由朗讀,并抽取學生分享朗讀體會,再由教師播放名家朗讀示范案例,讓學生與自身朗讀進行對比,進而引導學生思考《山行》的特點、其中蘊含著作者怎樣的思想、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其次,安排學生再次仔細閱讀古詩,分析古詩內涵。教師帶領學生再次閱讀古詩,與學生一同對古詩內涵進行分析,引導學生思考作者是通過怎樣的方法來闡述感情的,在分析古詩內涵時應采用什么樣的技巧與方法,之后再邀請學生講述自身分析古詩內涵的方法與對《山行》一詩的感悟。再次,安排學生深度閱讀分析古詩,對古詩的句法、特點、內容、修辭手法等進行探究。在此環(huán)節(jié),教師可設置小組討論,加強學生間的溝通與交流。最后,引導學生探究古詩魅力,讓學生分享古詩學習帶來的啟發(fā)與美的感受。通過以上四個步驟教學目標的設置,能夠加深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和鑒賞,使學生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古詩詞具有的獨特魅力,自然而然地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3]。
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與成年人不同,小學生年齡較小,對于自身的控制力較弱,其在學習中是否有興趣對其學習行為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新課標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之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引導學生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具體操作措施如下:
1.發(fā)揮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作為主體的情況十分常見,教師常常以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將文學知識一股腦灌輸?shù)綄W生腦海中,長此以往,學生就形成了慣性思維,發(fā)散性思維嚴重缺失,最終語文思維千篇一律。而新課標要求課堂的主體必須為學生,因此,教師應重視學生的不同,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為學生打造能夠表達自我思想與理解的教學平臺,在課堂中設置更多師生溝通互動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在思想碰撞中打開視野,提高自身語文核心素養(yǎng)。
2.以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促進學生自主思考
小學語文教育評價是促進教學深度發(fā)展的基礎保障,也是推進新課標落實的有效途徑。語文教育評價的價值在于對課堂教學的導向、對教學效果的鑒定、對學生感受的反饋等,合理發(fā)揮其價值能夠使教學的有效性與影響力得到科學的評價,輔助教師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方案[4]。
語文教學的評價指標主要為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目標的完成情況。通過該評價,教師可以更加實時性地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并能夠更加科學評判課堂教學情況是否優(yōu)良。新課標的評價制度具有以下特點:1)教育評價的主體應具有廣泛性,不僅需要采取教師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及互評等也不可忽視;2)教育評價的對象應具有多樣性。新課標提出對學生能力的評價應更加全面客觀,并應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結合起來。
3.在課堂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建是有效加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理解的最佳渠道之一,也是幫助學生感受課文作者的情感與思想的利器。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的方法多樣,如,為學生播放與文章風格一致的音樂或播放與文章內容相關的視頻等。值得注意的是,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建方法應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若只使用單一的方法,則易影響學生學習興趣。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建并不是毫無標準的,其創(chuàng)建原則如下:1.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要以實現(xiàn)教學目的為基礎;2.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要與教學內容相關聯(lián);3.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要與學生群體緊密連接。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一課《大自然的聲音》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可創(chuàng)建如下幾個教學情境:首先,在課前為學生播放自然白噪音音頻,安排學生統(tǒng)計其中包含的自然的聲音種類,并表達自身聆聽自然聲音的感受;其次,在課堂中為學生播放“風吹樹林”“雨打屋檐”等多種與課文中描述的聲音相關的視頻,幫助學生理解文章描述的情景;最后,在課堂設置小組討論,探討生活中聽到的其他自然聲音,并對其進行藝術描寫。通過以上三個教學情境的設置,學生對語文知識渴求度上升,對課文中描寫的自然聲音與自然景象的聯(lián)系有了更深的理解,有利于聲音藝術描寫能力的提升。這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教學場景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有著良性影響,是新課標在小學語文課程中實施的具體體現(xiàn)。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總是會將教學的重點放在輔助學生理解作者寫作課文的意義與原因等,一味地灌輸知識,導致最終的教學成果無法令人滿意。而在新課標實施后,教學要求的改變讓教師更傾向于使用“三位一體”的教學方式,即在教學中重視學生、教師與課文間的互動[5]。
語文教學的構建是將課堂作為平臺為師生創(chuàng)建互動空間的過程,其中教師是教學課堂的規(guī)劃者與引領者,而學生則是課堂的主體者與創(chuàng)造者。符合新課標要求的高質量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需要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使班級中的每一名學生都能夠投入到學習中。因此,教師應積極開展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在學習中自我管理與自我反思,對知識進行研究與創(chuàng)新,主動提出問題并探究問題答案,發(fā)揮學生思維能力,最終養(yǎng)成學生主動學習探索的能力。只有這樣,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才與教師是平等的,學生才能夠真正獲得知識上的收獲與能力上的提高。
符合新課標要求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對教師本身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課堂需要教師進行大量的語言描述,學生會通過聆聽教師的講話來跟隨教學進度,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個人語言表達能力就尤為重要。例如,教師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第一課《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教師應以感人肺腑的語言,講解在大雪紛飛的環(huán)境下,賣火柴小女孩的可憐,讓學生自然對小女孩產生同情心理,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思考與聯(lián)想。學生在聆聽教師話語后,積極表達自身的感受,與教師溝通交流,也能夠提升自身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與其他課程相比,具有明顯的藝術性質特征。教師在課堂中通過語言傳遞的感情與態(tài)度對學生學習效果有著極大的影響。若教師語言表達能力較強,上課過程中能夠有效表現(xiàn)課文蘊含的情感,那么課堂教學效果大多良好,學生學習激情較高;若教師只會照本宣科,對著課文簡單閱讀,那么學生自然也難以產生自主學習動力。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提升自身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師生的溝通與交流是有必要的。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感知語文魅力,認識語文內涵,實現(xiàn)新課標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實施。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在不斷深化,新課標的改革核心就是讓各階段的學科教學與社會國情與人才需求相符。小學語文是學生語文學習生涯的起始,小學階段是學生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階段。因此,小學語文教學應緊跟新課標提出的教學要求,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積極響應“教改”號召,讓學生全面發(fā)展,從而提升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