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愛爾蘭身份的探尋與建構:《冥王星早餐》中的裝扮敘事

2023-10-03 15:32汪甜
河北畫報 2023年12期
關鍵詞:帕特里克父權愛爾蘭

汪甜

(福建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麥凱布是當代愛爾蘭一位重要作家,其作品通常以當代愛爾蘭小鎮(zhèn)為背景。本文研究對象《冥王星早餐》(Breakfast on Pluto,1998)敘述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間主人公帕特里克逃離家鄉(xiāng)去倫敦尋找生母。在此期間改頭換面,幾經(jīng)磨難,但最終完成身份建構。

國外學者討論了民族身份建構的相關問題,裝扮和模糊性使主人公成為一個愛爾蘭小說中罕見的顛覆性角色,挑戰(zhàn)了愛爾蘭獨立后一直提倡的家庭理想和確定性民族身份。本文認為小說圍繞著主人公的身份認知與構建,借用三組張力——男性與女性、真實與想象、自我與他者推進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并表達了對愛爾蘭性的建議。這三組張力本質上都是個人和民族的身份焦慮和身份危機的體現(xiàn),揭露出獨立后愛爾蘭社會的病態(tài),闡發(fā)了作家對民族身份構建的思考。

一、流動身份:尋求個人身份認同的裝扮

裝扮敘事通常是指通過裝扮得到一個或幾個社會群體身份并擺脫為主流法律醫(yī)療或社會文化支配的群體身份(Moynihan 2010:8)。這一概念最早出現(xiàn)在拉森(Nella Larsen)的小說《逾越》(Passing,1929)中,這種敘事策略尤見于美國黑人流散文學,多見于淺膚色黑人偽裝成白人,女性扮成男性以獲得相應權利和身份?,F(xiàn)代語境中多位學者拓展了這一概念,金斯伯格認為裝扮的過程和話語都對作為身份政治基礎的本質主義發(fā)起挑戰(zhàn)(Ginsberg,1996)。而這種挑戰(zhàn)揭示了身份并不是非黑即白,反而具有偶然性和多元性。

帕特里克尋母途中便涉及多種裝扮,表面上他的服裝偏好不固定,實際上不同風格體現(xiàn)了自我認識的迷茫。巴特勒(Judith Butler)認為“‘我’是不斷重復的產物”,(Butler,1991)換言之,主體是在不斷重復的一系列表演行為中建構起來的“過程中的主體”。在表征身份的服裝選擇以及男性身體同女性氣質的對抗中,自我認知逐漸明晰,小說結尾處他不再執(zhí)著于用女性著裝來表達自我,同時也沒有選擇男性身份,這是“男性與女性”這組張力的歸宿。表面看身份困惑仍然存在,但認同的結果不是目的,問題真正在于如何有效認識身份并促進個體發(fā)展與成熟?!把b扮還涉及身份歸屬的邊界問題及越界行為引起的個人和文化焦慮?!保℅insberg,1996:2)當他現(xiàn)身小酒吧,被質疑“你到底是什么?”(McCabe,1998:193)對村民而言,他是異類,不遵守嚴格的社會身份區(qū)分,對既有身份認知產生沖擊并引發(fā)焦慮。這樣保守落后的小鎮(zhèn)必然非帕特里克容身之所。而若要堅持自我,尋找新的生存空間,勢必要進行裝扮和身份表演,這便是他離開的兩大原因之一,其二則是可以滿足他想象中母親的存在。

母親的缺席導致他無法形成自我認知,男性和女性的身份選擇不斷發(fā)生,打擊個體精神世界,這種張力造成巨大痛苦并驅使他進行裝扮,這個過程中的裝扮既是生存方式,也給予他些許自圓母親夢的安慰,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功能失調家庭里成長的破碎主體試圖通過裝扮重塑身份。

二、失調家庭:控訴病態(tài)父權社會的裝扮

傳統(tǒng)愛爾蘭家庭中母親形象與家庭生活息息相關,女性能否保持社會地位取決于是否履行了生兒育女、照顧家庭的義務。這種在政治權威和等級制度等原則基礎之上,政府和教會“想象”出的核心家庭素來被視為愛爾蘭的理想社會基石,然而事實卻是失調家庭遍布社會。

主人公的養(yǎng)母實際上行使父權,沒有履行母親責任。他始終與養(yǎng)母和其他被收養(yǎng)的女孩一起生活,缺乏標準男性氣質參考對象,身份認知自然混亂。對他來說,父親角色不存在,養(yǎng)母雖然行使父權,但并非官方話語描述的工作養(yǎng)家的父親,同時生理上也沒有表現(xiàn)出相應的女性氣質,因而無論是作為男性的“父親”還是作為“女性”的母親,都偏離了社會準則。整個童年時期,他的身份認知都來源于時尚娛樂雜志。此時裝扮的本質是青少年在失調的家庭模式里,被動模仿成年家長和流行雜志所傳遞的身份特征,而非主動以這種方式構建認知,為沿襲內在的個人身份認知,徹底的外在裝扮是必然之舉。究其根本,他是失調家庭造成的悲劇,并且與其說這種悲劇在當時的愛爾蘭社會中并非個例,莫如將個體的生理特征與心理認同之間的倒錯視為“理想”的核心家庭與功能失調的“事實”鴻溝的微縮景觀。

在愛爾蘭社會中,家庭是父權統(tǒng)治的基本單位,是父權意志施行的場域。盡管在傳統(tǒng)愛爾蘭文學中,母親形象一直以來扮演著重要角色,宗教和文學作品似乎烘托了高大的母親形象,對女性賦權,但事實不然。1937年憲法規(guī)定了婦女的權利和地位,將婦女禁錮在家庭領域,自此婦女的身份定義就成了妻子和母親。雖然愛爾蘭婦女運動的發(fā)展推動女性自主構建身份,然而抵制與困難重重。1983年政府通過禁止流產的法案,在這樣禁止墮胎離婚卻鼓勵女性婚后回歸家庭撫育兒女的社會里,父權制陰影下的家庭必定功能失調。此外,由于移民、跨國主義和經(jīng)濟全球化等多因素導致多元文化在愛爾蘭生根發(fā)芽,人們開始質疑核心家庭的真實性,因此“功能失調家庭并不是對一個經(jīng)歷了快速現(xiàn)代化進程的國家重新獲得身份的必然回應,而是國家言論與其社會現(xiàn)實之間所存在的巨大鴻溝的癥狀。”(Ladrón,2016:8)處于失調家庭中的個體因而無法自我定位。作為家庭成員的個體如此,以家庭為單位的愛爾蘭社會可見一斑,黑暗的社會實況無法達到“想象”的期望值,而出于政治需要,“想象”也絕無可能向“真實”妥協(xié)。

小說對家庭生活場景的描寫不多,然而在屈指可數(shù)的家庭場景里,成員互動基本發(fā)生在沖突中,這樣的家庭成為創(chuàng)傷和痛苦的源頭。主人公把童年成長的房子稱為“破落大宅”,這表現(xiàn)了負面情感傾向,而觀其著裝扮相,無不鮮妍靚麗,非但異于“家中天使”式的妻子和母親形象,實際上更是主動將身份認知外化,向父權展示作為女性本身的母親該當如何。而細究“破落大宅”這個稱呼則不難看出其中暗含著對落后經(jīng)濟和天主教父權制度的嘲諷,真實家庭生活是對大肆宣揚的“伊甸園鄉(xiāng)村”的最佳諷刺。

三、滯塞民族:顛覆封閉愛爾蘭性的裝扮

民族身份是愛爾蘭民族斗爭發(fā)展史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愛爾蘭作家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議題。

“民族認同及其代表的含義是一種與時俱進的現(xiàn)象,會隨著歷史進展而嬗變,甚至也可能在極短時間內發(fā)生巨變?!保℉obsbawm,1992:11)民族獨立斗爭期間,民族主義內部不同陣營就愛爾蘭性的定義始終未達成共識。1922年內戰(zhàn)后,共和黨把持政權,實施保守政策,獨立后的愛爾蘭彌漫著排外和僵化的氣息。

小說中帕特里克反復提到“臭味”并決心做一個復仇神使,用香水消除臭味。正如小說第44章的名字“沒人知道這里有惡臭味”,諾倫一家在享受下午茶,渾然不覺村鎮(zhèn)上空的惡臭,卻對香水味十分敏感,但就這一情節(jié)來看,正是對愛爾蘭社會的諷喻,而緊隨其后的那句“主要是她根本就沒有(香水)”則道出了真相,落后的小山村里從來沒有人擁有過香水,正如所謂的愛爾蘭民族身份一直固執(zhí)地排斥“他者”的任何影響。《想象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一書指出民族文化、民族性這些概念有時仍被賦予一種本質主義的內涵(Anderson,2006)。

本質主義規(guī)定事物具有超歷史的,普遍的永恒本質,然而即使是民族主義所追求的愛爾蘭性在民族內部仍然具有排他性。作為愛爾蘭文藝復興所留下的遺產之一,“男子氣概”在小說中隨處可見,并經(jīng)常與激進民族主義聯(lián)系在一起。所有這些充斥著準軍事暴力的政治活動參與者都是男性,帕特里克作為一個“他者”自然不會為社會中心的“自我”接納,而被看作不具備愛爾蘭性的邊緣人物。麥凱布正是利用這個代表性的邊緣人物,一如既往地“屠宰著愛爾蘭這頭圣?!保╓allace,2004:143)。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北愛爾蘭教派沖突不斷,民權運動屢屢興起,而共和國則調整經(jīng)濟,力圖開啟現(xiàn)代化。對泰瑞林這樣的邊境村鎮(zhèn)而言,個體處在充滿矛盾和對立的閉塞環(huán)境里,無法正常構建認知,在本能的身份追求驅使之下,必會向外求索。在帕特里克的裝扮中,他利用的不僅僅是性別身份,還有英美流行文化,小說不斷提到的音樂、電影、服裝、明星,多半來自英美。從真實歷史背景來看,這是由于愛爾蘭加入經(jīng)濟全球化進程,與“他者”接觸,受到歐洲、美國以及前殖民宗主國的影響。而回歸小說,主人公離開家鄉(xiāng)去往英國其實是在向“他者”求助,借國際時尚文化構建身份,在他的幻想中也是用香水遮蓋住了滿山谷的惡臭味。

國家命運會影響個人生活,而個人經(jīng)歷同樣也能折射出國家現(xiàn)實。社會沖突不斷、經(jīng)濟落后等問題反映在民族身份上,則使激進民族主義所規(guī)定的民族身份概念無法增強實際認同感,也無法完成有效自我認知。在這組自我與他者的張力中,麥凱布以一種微妙的方式展現(xiàn)出了他的態(tài)度,故事起于對追尋個人身份,在男性與女性、真實與想象地來回撕扯中緩慢推進,最終自我借他者之力完成了身份重構,不再依賴外在裝扮表演來表達其身份認知。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增強民族認同和凝聚力,必須要以一種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去看待外來文化,重新思考民族身份其他的可能性。

四、結語

帕特里克是失調的愛爾蘭社會壓迫下的一個典型人物,其認知障礙、裝扮、尋母和崩潰,均是對社會壓迫作出的自然反應。而個人身份與民族身份密切相關,個體遭遇的問題同樣能反映出民族身份構建的困境,小說揭露了那一段黑暗的歷史現(xiàn)實,指出愛爾蘭民族身份構建的困境,有必要再認識和再定位。此外還痛陳農村的貧困、父權與宗教勾結的社會黑暗,民族主義政治的狹隘,同時主人公的“出走”也是在借外力擺脫身份認知困擾。但值得注意的是,麥凱布并未把“出走”作為目的和終點,而僅僅作為一種手段來解決問題。這種態(tài)度和方法從根本上而言是為重新思考愛爾蘭民族性而服務。

針對這一點,小說眾帕特里克身份建構的過程和方法自有借鑒價值。民族身份構建不能落入本質主義的圈套,必須打破一元文化枷鎖、開放包容、順應時代。正如帕特里克的中學同學麥格里安生前最后一刻的清醒意識——最后他們總會達成共識的(McCabe,1998:163)。

猜你喜歡
帕特里克父權愛爾蘭
熊抱
鬼斧神工!愛爾蘭巨人之路
愛爾蘭睡眠學會
論利維坦的父權路徑
李安家庭三部曲下的現(xiàn)代父親形象
愛爾蘭:小島嶼,大樂趣
粉紅色的小企鵝
愛爾蘭巨人之路
胡適的父權缺失與母權凸顯——兼論中國傳統(tǒng)女性在社會轉型中的作用
《華盛頓廣場》中話語權背后的父權統(tǒng)治與女性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