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榮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當下,我們每個人都置身于各種各樣的群:家族群、同學群、旅游群、創(chuàng)業(yè)群……何為“群”?人們既說“人以群分”,也說“群而不黨”;既說“群星璀璨”,也說“群魔亂舞”;既說“卓然超群”,也說“害群之馬”。
“群”既是同類,構(gòu)成集體;也是親朋,傳遞溫情?!叭骸奔扔小氨姸唷敝當?shù),也有“聚合”之力。梁啟超《新史學》有言:“人類進化云者,一群之進也,非一人之進也。”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與感悟?請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闡述你的看法。
寫作指導
材料第一段主要闡述何為“群”,人們置身于各種各樣的群,“群”有好壞之分。
材料第二段主要闡述“群”的重要作用,可以傳遞溫情,可以形成合力,可以共同進步等。
總之,從上面材料可知,作文實際上給出了一個“群”的話題,考生寫作的時候可以圍繞“群”展開,表達你對“群”的認識。
關(guān)于“群”,你可以認為人應(yīng)該合群,只有合群才不會感到孤獨,才會從中體會到溫情。當你碰到困難時,可能會得到很多人的幫助;要完成一項任務(wù)時,如果是群策群力,自然容易成功,這就是群力或合力的作用;一個人可以走得更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這也是群力的作用。因此說,人要合群,這樣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個人價值,并且容易形成合力的更大價值。
你也可以認為人不應(yīng)該合群,因為合于群中,人容易失去自我,容易人云亦云,從而沒有棱角,只是跟隨別人的腳步,這樣的合群是悲哀的,大凡有大成就的人,往往都保持獨立,追求自我,不受外界的影響,這樣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凡·高、莫扎特等,他們不“合群”,反倒在藝術(shù)上有了更大的成就。
參考立意:入群集“聚合”之力,超群展璀璨之光;合力才是最大的力量;躋身“群體”之中,成就非凡自我。
以群體之力 聚家國之音
□一考生
“人類進化云者,一群之進也,非一人之進也?!比菏恰氨姸唷敝當?shù),千帆競發(fā),勢吞山河;群是聚合之力,萬民同心,眾志成城。人類文明自團結(jié)聚合里走出,亦必將以群體之姿邁向未來。
黑暗時,掬水映月,依托群體聚合之力,將陽光駐留心頭,熬過漫漫長夜。
抗戰(zhàn)時,中華兒女同仇敵愾,共同御侮,海內(nèi)外同胞不畏苦難,擊退日寇。抗戰(zhàn)的勝利,并非一人功勞,而是人民共同筑就的歷史豐碑。既有烈士黃新對黨的深情告白,又有錢壯飛不計功名默默從事地下事業(yè)的無私奉獻。他們的面孔,構(gòu)成了一幅寫就中華民族精神的群像,為后世所銘記。和平時,亦有以夏衍為首的紀實記者群體,揭露社會黑暗,為社會的健康發(fā)展點亮一束光。
光明時,向光而行,憑借群體聚合之勢,將陽光灑落人間,踏著晨暉走向明天,
中國的百年巨變令全國人民為之振奮,離不開科研團隊的默默支撐。九天攬月,北斗組網(wǎng)、嫦娥探月、祝融巡火,飛天夢的背后是無數(shù)科研工作者的團結(jié)協(xié)作,集智攻關(guān);五洋捉鱉,“奮斗者”號潛水器探索深海,“海斗一號”坐底大洋,10年技術(shù)積淀,5年共同攻關(guān),以群體之力,實現(xiàn)技術(shù)飛躍;共同追光,中國人造太陽再破紀錄,從128秒到403秒,從50后到90后,一代代人接過接力棒,立誓要讓第一度可控核聚變產(chǎn)生的電在中國發(fā)出來!
無窮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與我有關(guān)。人類社會構(gòu)成一個更大的群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同,誠如《一個消逝了的山村》中所述:“人和人,只要是共同吃過一棵樹上的果實,共同飲過一條河里的水,或是共同擔受過一個地方的風雨,不管是時間或空間把它們隔離得有多么遠,彼此都會感到幾分親切?!敝欣翔F路通車為老撾帶來新的發(fā)展機遇,中歐鐵路為一帶一路增添別樣風采,中非合作仍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
江海浩渺,非一束波瀾能著其深邃;星河璀璨,非一星之輝能為之蒼茫。國家繁榮,社會進步,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奮斗。我堅信,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定能以聚合之力,于時代浪潮中,旗開號角入蒼穹!
評點
文章緊扣材料,論證了只有群策群力才能助力家國富強的觀點。文章大氣沉穩(wěn),說服力強。文章開篇引用材料中梁啟超的話,指出人類進步是群體的進步,提出論點。分論點一著眼新中國的苦難歷史,指出因為團結(jié)才讓中國走向獨立自主。分論點二著眼當下,指出現(xiàn)代化的成就是群體努力的結(jié)果,只有繼續(xù)堅持下去才能讓國家更加富強。文章最難能可貴的是用了很多課本素材,如夏衍,還有馮至《一個消逝了的山村》中的話,非常恰切。
(編輯: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