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新明
書籍是國家文化的象征,《隋書·經(jīng)籍志》序稱:“夫經(jīng)籍也者,機神之妙旨,圣哲之能事,所以經(jīng)天地、緯陰陽、正紀綱、弘道德,顯仁足以利物,藏用足以獨善?!保ā端鍟肪砣c國家、社會、個人相關(guān)聯(lián)。書籍實際上承載著歷史,也成為思想表達的獨特載體。但書籍也是脆弱的,尤其是每逢戰(zhàn)亂,書籍往往散逸無存,隋代牛弘所論書之五厄,每與戰(zhàn)亂相關(guān)。戰(zhàn)亂之外,諸如火焚、水沒、禁毀、偷竊、蟲噬,均在所難免,所以宋代鄭樵論求書之法,明代祁承列藏書約,都是為求書、藏書制定規(guī)則,進而形成一套有關(guān)藏書、訪書的完整制度。對于歷代開國君主來說,恢復(fù)國家藏書的規(guī)模,不僅是恢復(fù)前代知識系統(tǒng),也是創(chuàng)建本朝文化的重要舉措。宋代重視文治,也就塑成陳寅恪在《鄧廣銘〈宋史職官志考證〉序》中所說的“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年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金明館叢稿二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277頁)的現(xiàn)象。除了克復(fù)荊南、吳蜀等地所獲得的皇室藏書外,宋太祖、太宗還大力搜訪圖書,并鼓勵民間進獻亡闕之書,館閣藏書已經(jīng)稍復(fù)舊時的規(guī)模。宋真宗、仁宗朝編纂完成的《三朝國史藝文志》著錄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官方藏書三萬六千一百九十六卷,雖不及唐開元中的八萬馀卷,但至《宋史·藝文志》已著錄宋代藏書近十二萬卷,益可見宋人藏書與著述之盛。
與恢復(fù)館閣藏書相呼應(yīng),宋初帝王也往往喜好修書、著書。宋太宗、真宗父子詔修了類書《太平御覽》一千卷、總集《文苑英華》一千卷、政書《冊府元龜》一千卷,合稱為“三大書”,是宋代官方修書的代表,規(guī)模既大,對后世也影響頗深。宋太宗、真宗還有各種詩文著述。大中祥符四年(1011),真宗御書《宋太宗書庫碑》,這是文獻記載最早出現(xiàn)在石刻中的書目,是將記文與書目合刻于一碑之中,后來如元代大德七年(1303)楊曲成所撰《孔廟經(jīng)籍祭器記》、泰定元年(1324)陳袤所撰《元西湖書院重整書目記》、至正十年(1350)《密州重修廟學(xué)碑》等,都是在記文之后附錄書目,且刻之于石,其源即在真宗所書《宋太宗書庫碑》。此碑備載宋太宗所藏書籍、器物,原存放在太原壽寧教寺,后來磨滅不存。不過,幸運的是,清初的朱彝尊還曾見過此碑,并在《宋太宗書庫碑跋》中載錄碑陰所著錄的若干書籍,稱:“所可識者,有太宗《御制文集》四十卷,又《集》一十卷,《怡懷詩》一卷,《回文詩》一卷,《逍遙詠》一卷,《至理勤懷篇》一卷。《宋志》載《御制集》一百二十卷,蓋統(tǒng)言之也?!保ā镀貢ぜ肪砦逡唬端牟繀部蹙帯酚坝≡?,1a頁)凡此皆為宋太宗別集之作,其后所錄則為圖譜書扇之類,是則此碑所錄,乃是宋太宗御制及所藏書籍、器物。宋真宗也有詩文著述,且喜好與群臣唱和,除與太祖、太宗并作的孔子文宣王、姜尚武成王《兩廟贊文》并在國子監(jiān)鏤板外,還詔令諸臣作有七十二子贊;天禧二年(1018)龍圖閣待制李虛己所上《明良集》五百卷,即是匯錄真宗御制及群臣進和詩歌。
修書、著書之外,宋太宗還修建了崇文館以儲藏書,還在皇宮后苑修建了清心殿,“藏圖書以資游覽,嘗于此續(xù)《御覽》,致飛鵲之異”(《玉?!肪砦宥形某霭嫔?,1977,1040頁)。比太宗更進一步,真宗不僅愛好藏書,還喜歡向群臣宣揚自己的藏書,更喜歡給自己的藏書編纂藏書目錄。咸平元年(998),真宗命令朱昂、杜鎬、劉承珪??比^、秘閣書籍,同時編纂書目,也就是后來的《咸平館閣圖籍目錄》。大中祥符二年,真宗宣召寧王趙元偓等在龍圖閣觀看《書目》;三年,又率領(lǐng)近臣在龍圖閣觀看宋太宗御書和書籍圖畫;四年,召群臣在玉宸殿觀書,并有唱和;七年,召群臣在太清樓觀看書籍,并在樓下賜宴,與群臣唱和?!案毁F不歸故鄉(xiāng),如衣繡夜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對于宋真宗來說,經(jīng)過了三代帝王累積的藏書就如同身上的錦衣,自然不肯秘不示人,將藏書向群臣展示,所宣揚的不僅是國家太平興盛、文化繁榮的現(xiàn)狀,也是對于個人擁有如此眾多藏書的自得,其背后正顯露出宋真宗作為大國君王不無得意的炫耀心理。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保ā对姟ば⊙拧け鄙健罚τ谒未弁鮼碚f,三館、秘閣所代表的館閣藏書,以及宮廷內(nèi)所修建的藏書樓,都屬于皇室藏書范疇。宋真宗的藏書樓頗多,除了崇文館、秘閣、史館之外,還有太清樓、玉宸殿、龍圖閣等皇室私人藏書樓。藏書既多,則需要對藏書進行整理和編排,這也就促成了書目編纂。對于館閣來說,藏書是其基礎(chǔ)功用,而對群書的???、編目與修纂則是館閣人員的重要工作。真宗朝詔修太祖、太宗兩朝國史,“命知制誥天長朱巽、直史館開封張復(fù),取太祖、太宗兩朝史館日歷、時政記、起居注、行狀,編次以聞”(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六二),所取材即來自館閣。等到大中祥符九年《兩朝國史》修成,其中即有《藝文志》七卷,備錄太祖、太宗兩朝藏書。這一部國史藝文志的編纂來源,實際上就是宋真宗所承續(xù)的館閣藏書,以及此前所修纂的館閣和皇室藏書樓書目。在館閣編纂書目之外,皇室私人藏書樓也多編有書目。早在咸平四年十月,直集賢院李建中奏稱太清樓藏書需要重加???,真宗即閱太清樓書目,并詔求闕書;至景德四年(1007)三月,真宗復(fù)至太清樓觀書,“上親執(zhí)《目錄》,令黃門舉其書示之”(《玉?!肪砦宥?,1041頁)。景德二年四月,真宗至龍圖閣觀書,其時在經(jīng)典閣、史傳閣已各編自有書目;至大中祥符二年,真宗又命寧王趙元偓等觀龍圖閣書目?!端问贰に囄闹尽纺夸涱愔浟恕短鍢菚俊匪木?、《玉宸殿書目》四卷、《龍圖閣書目》七卷,實即三種皇室私人藏書目錄。
事實上,古典目錄學(xué)的發(fā)生首先即在于書目的編纂。相比于類似篇目的一書目錄,作為群書目錄的書目,具有更強的學(xué)術(shù)特性。正是因為書目的大小序、分類、排序和其中具體文獻的著錄,目錄學(xué)才具有了章學(xué)誠在《校讎通義》中所宣揚的“辨章學(xué)術(shù),考鏡源流”的學(xué)術(shù)價值,也才由此成為治學(xué)門徑,被歷代學(xué)者所重視。不過,大多數(shù)的書目實際上是藏書目錄。除了引用書目局限于引書,史志要記載前朝見存書籍(《漢書·藝文志》至《宋史·藝文志》),或是前朝人著述(《明史·藝文志》)外,舉凡官私所修書目,其實都是對官私方藏書的具體記載。而書目的編纂本就是藏書整理的直接成果。從最早漢代劉向、劉歆父子??比簳M而編纂《別錄》《七略》,至魏晉以后各代編纂官方藏書目錄,再到唐玄宗朝編纂《群書四部錄》,都是在整理官方藏書基礎(chǔ)上完成的。
在多數(shù)情況下,官修的皇室藏書樓書目是一種登記目錄,其分類與著錄也多取決于館閣藏書自身的分類與文獻歸屬,尤其是在宋代,皇室藏書樓的修建往往緣起于單獨收藏帝王御制文章,隨著其他藏書的增多、館閣藏書復(fù)本的抄錄,也就多將帝王的御制文集單列為一類。如太清樓有“太宗圣制詩及故事、墨跡三百七十五卷,文章九十二卷”(《玉?!肪砦宥?,又有經(jīng)史子集四庫之書,是在四部之外,別出圣制文章?!洱垐D閣書目》七卷,實即在龍圖閣六閣之外再加太宗御制御書文集。因此,館閣書目雖多承自傳統(tǒng)的四部分類法,但在具體的分類上仍有所變通。此是在傳統(tǒng)的學(xué)術(shù)分類基礎(chǔ)上,因館閣藏書需要而產(chǎn)生的特殊的圖書分類。另一方面,皇室藏書樓書目往往只著錄藏書分類、書名、作者等項,而不及于對具體書籍的解題提要。前述景德四年三月,真宗至太清樓觀書,即親執(zhí)《目錄》,令黃門舉書示之,以一一核對,這種書目的卷帙不可能過大,往往局限在十卷以內(nèi),與有解題的書目卷帙在數(shù)十卷形成對比。龍圖閣藏書之中,經(jīng)典閣有目錄三十卷,史傳閣有目錄四百四十二卷,應(yīng)當(dāng)是列有解題的,但最后編成的《龍圖閣書目》卻只有七卷,也就是將各閣原有的目錄匯總,刪去繁復(fù)的解題而成。這也與后來官修的《崇文總目》六十六卷、《中興館閣書目》七十卷等館閣書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簡單來說,館閣藏書代表了國家藏書,其書目編纂更需要體現(xiàn)出學(xué)術(shù)特質(zhì),所以需要著錄解題;而皇室藏書樓更具有私人性質(zhì),其書目僅僅是為了便于檢索,因此也就成為“但記書名”(《隋書》卷三三)的登記簿而已。
宋初太宗、真宗對于文化的重視,造成了館閣和皇室藏書樓的興建,藏書的搜訪和整理又促成了書目的編纂。一方面,皇室藏書和書目成為《三朝國史藝文志》與《崇文總目》編纂的直接來源,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宋代蔚為大觀的皇室藏書文化,并進一步影響到私人藏書的興盛以及明清以來的藏書發(fā)展史。可以說,宋代不僅是中國學(xué)術(shù)文化的興盛期,也是藏書與目錄學(xué)發(fā)展的興盛期,而宋初皇室藏書樓與書目的編纂,為這種興盛打下了堅固的基礎(chǔ)。
(作者單位:湖南大學(xué)文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