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欣
[摘 要]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是中國人的文化基因。在“雙減”“雙新”(2022版新課程方案、新課程標準)背景下,教師應深耕漢字教學研究領域,樹立漢字教育新理念,培養(yǎng)學生主動識字能力,觸摸漢字文化內(nèi)涵,發(fā)揮漢字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重要功能。
[關鍵詞] 漢字育人;小學語文;“雙減”;“雙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中國字是中國文化傳承的標志?!辈┐缶畹臐h字,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它是中華民族璀璨文化和當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載體,其本身更是一種燦爛的文化,不但自身結構中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因素,而且具有無可比擬的藝術之美??梢哉f,在文脈上汩汩流淌的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得以生存發(fā)展、團結向上的一大法寶。作為教師,我們理應深耕漢字學習研究領域,深入了解漢字,傳承漢字,充分發(fā)揮漢字的文化紐帶和文化傳承功能,以及漢字本身包含的育人功能。
“雙減”“雙新”背景下的漢字教育,更應強調(diào)育人為本,注重實效,遵循學生成長規(guī)律和漢字學習規(guī)律,拓寬漢字學習路徑,著力讓學生在主動識字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觸摸并感悟漢字的文化內(nèi)涵,認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升審美情趣,提高綜合素質(zhì),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
一、樹立漢字教育新理念
(一)字里有乾坤
作為世界上獨一無二、極富智慧的文字符號,漢字是中國文化之根,是國家統(tǒng)一之本,是國人立命之神。它是中華民族生產(chǎn)、生活、思想、審美和情感的載體。有了漢字,中國歷史由口耳相傳轉化為以文字為媒介的客觀記載;有了漢字,中華民族才得以了解過往、記錄今天、昭示未來;有了漢字,中華民族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傲然挺立,中華文化的殿堂里才會鴻函鉅櫝、浩如煙海。說中國話,寫中國字,做中國人,帶給每一個中華兒女深入心靈的自豪感和歸屬感。由思維方式、情感和道德意識等所構成的獨特的“中國心”,都濃縮、集聚在中國字之中。
字里有乾坤,字里有古今,字里有大道,字里有人生。如果我們的母語教育僅僅停留在“識字”層面,只是就字論字式的機械教學,只把漢字作為閱讀、寫作的工具,那不僅是對漢字的辜負,還是對教育資源的浪費。
(二)立足于學生
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當下,現(xiàn)代科學和信息技術正在迅猛發(fā)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斷涌現(xiàn),以至于大部分學齡前兒童不再是零識字起點。對于這些孩子來說,教材中所列出的生字,有些可能只是概念上的生字,而并非事實生字——孩子們事先并不認識的字。如果我們的漢字教學仍然只是為了掃除學生的閱讀障礙,僅僅機械地就字識字,把教材中的每一個生字列舉出來,一字不落、不加分析地教學生記憶筆畫、筆順……大部分學生并沒有得到學習的增值,這樣的漢字教學也將成為食之無味的“雞肋”。
在當下數(shù)字化時代,學生學前識字量的變化,迫使教師著眼于學生的學情。除了有針對性地教學生識字,扎實落實基本任務之外,教師必須開闊自身教育視野,從“認識幾個字”的舊觀念中走出來,重構識字教學。
漢字是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重要載體,漢字最大的作用是育人。作為教師,我們理應深入研究,不斷探索,賦予漢字新的生命和活力,開發(fā)其發(fā)展思維、發(fā)展語言、促進學科學習、豐富兒童生活、培養(yǎng)審美意識、滲透人文教育以及發(fā)展個性等育人功能。
二、培養(yǎng)漢字學習能力
新版課程方案要求我們注重兒童學習的自主性,關注兒童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新課標也在三個學段分別提出“有主動識字的愿望”“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這要求教師在探索漢字教育的過程中,不但要關注學生當下的識字,而且應把視線投向遠方,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教師可以統(tǒng)籌各種學習資源,豐富漢字在學生眼中、心中的形象。
(一)充分利用教材,得法于課內(nèi)
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遵循著由易到難、螺旋上升的梯度發(fā)展序列,無論是字謎、對子,還是兒歌,都利用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將象形、會意、形聲等構字規(guī)律融合其中,并向學生滲透字族的概念,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字與字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半p減”要求教師以課內(nèi)“提效”為前提實現(xiàn)課外“減負”。教師應當充分認識教材編排的特點,挖掘其中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學習識字方法,探索識字規(guī)律,推進學生的“真學習”。
一年級下冊識字三《小青蛙》一課中有“青、清、晴、睛、請”幾個生字,根據(jù)形聲字的構字特點,學生認識這幾個字并不難,甚至不少學生課前已經(jīng)認識其中的幾個字。此時的識字教學,便應再向前一步,走向漢字教育,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青”字家族的奧秘,并生發(fā)由內(nèi)而外的喜歡。
師:很多小朋友喜歡青色?!扒唷?,最初指春天剛長出的葉子青青的、綠綠的樣子,這樣的青綠色看起來舒服又美好。所以咱們祖先造字的時候,用“青”來表示“美好”。帶“青”的字所表示的事物大多能給人帶來美好的感覺,你發(fā)現(xiàn)了嗎?快和同桌討論一下吧。
生1:干凈的水叫“清”水,清水純凈透明,很美好。
生2:有太陽的日子就是“晴”天,太陽出來了,照在身上很舒服。
生3:“情”代表美好的感情,比如我和爸爸媽媽之間的親情、我和同學之間的友情。
生4:說“請”表示有禮貌,會讓人覺得美好。
生5:“睛”就是我們看到美好事物的眼睛。
師:你們太厲害啦!看,這就是“青”字大家族,它們都有美好的意思,你們喜歡它們嗎?
上述案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聯(lián)想與想象、思考與探究,發(fā)現(xiàn)大部分帶“青”的漢字都有美好的含義,讓漢字的美妙深深鐫刻在學生幼小的心田。教師借助教材,引導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對漢字探本求源,體會漢字構形的“系統(tǒng)性”,發(fā)現(xiàn)字與字之間形體上的關聯(lián),由學一個字延伸到認識多個字,提高學習效率,同時感受漢字包含的美妙意蘊與美好情趣,學生對漢字自然也越發(fā)喜愛。
(二)緊密聯(lián)系生活,得益于課外
在立足于課內(nèi)的同時,教師還應當利用各種資源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主動積極識字,從而得益于課外。我們可以利用校本資源,開設類似于“漢字溯源”“猜字謎”等漢字系列校本課程,通過有趣的、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游戲、競賽等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對漢字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漢字的敏感性,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敏性和創(chuàng)造性。比如在學習“稱”和“秤”這兩個字形、讀音相似的漢字時,很多學生容易混淆,這時教師可以立足學生的真實需求,引導學生課后自主研究如何準確區(qū)分“稱”和“秤”,將學生的學習由課內(nèi)延伸至課外,由教師告知答案轉向學生自主探究。在漢字校本課上,學生自由匯報自己的探索與發(fā)現(xiàn)。
小組1匯報:
生A:我們重點研究了“秤”字。(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桿秤邊說邊指)同學們看,這就是桿秤,它由秤鉤、秤桿、秤砣等組成。古時候,人們用秤來稱糧食,所以“秤”的左邊是個禾木旁。
生B:稱重時兩邊保持平衡,秤桿是水平的,所以“秤”字的右邊是個“平”字。
生C:“秤”字左邊的“禾”指糧食,右邊的“平”表示公平?!俺印蹦芄?、準確地確定糧食的重量。
小組2匯報:
生D:我們重點研究“稱”。這個字的含義比較豐富。它原來的字形就像一只手提起一條魚,正在稱估它的重量,所以它的本義就是“稱重量”,如“稱量”。到了小篆的時候,人們在左邊加上了“禾”字,表示人們常常稱糧食的重量。
學生E:稱東西時要說出東西的重量,所以有了“說、叫”的含義,如“拍手稱快、自稱”,引申為“名稱”,如“簡稱”。稱出來的東西是公平的,就又產(chǎn)生了贊揚的含義,比如“稱贊”。
生F:用天平稱東西的時候兩邊重量是相同的,又產(chǎn)生了“對稱”的含義,這個時候,它讀第四聲,而且是前鼻音,表示“適合、相當”,如“稱心、勻稱”。
小組3匯報:我們小組把這兩個字放在句子里來區(qū)分,比如這句話:“媽媽每天都要用電子秤來稱體重,想保持身材的勻稱?!蓖瑢W們知道怎么讀嗎?
兒童的想象總是新奇而又富有詩意。在學生初步掌握一些學習漢字的方法后,教師不必拘泥于漢字的理據(jù),而是通過漢字書寫秀、創(chuàng)意畫漢字、漢字故事秀等一系列的活動,引導學生賦予漢字的橫豎撇捺折以生命的信息,讓漢字充滿浪漫的色彩,從而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做個有心人,主動識字,樂于識字,探索適合自身的學習漢字的路徑,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比如在“漢字生活秀”中,學生可以用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物件來擺漢字,甚至用身體來拼漢字。
字符中抽象與具象的內(nèi)在關聯(lián),讓漢字成為激發(fā)人的想象力和情境思維的重要媒介。教師巧妙利用各種資源,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漢字的規(guī)律,聯(lián)系生活進行聯(lián)想、想象,便能有效喚醒學生主動識字的意識,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潛能,逐步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三、觸摸漢字文化內(nèi)涵
數(shù)千年來,中國人一直使用中國字,研究中國字,從中國字里領悟修身處世之道?!皽厝岫睾瘛笔菨h字的形象之美,將“天地人事”匯集于一字中是漢字的內(nèi)涵之慧,將對外界的情感體驗呈現(xiàn)于字里是漢字的人情之善。
我們的漢字歷史悠久,每個漢字的演變都充滿了魅力。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領略漢字形義演變的過程,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大多數(shù)漢字的形體結構都保存著古人造字的文化背景,無論是觀物取象,以形表意,使人見字而識形,見形而知義的象形字,還是組構巧妙,“合二字三字之義,以成一字之義,使人觀之而自悟”的會意字,都可以讓人通過其形體特點窺視我們祖先的生活場景。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漢字本身的文化內(nèi)涵,帶領學生坐上“時光機”,盡情地想象我們祖先的生活場景,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享受一場場文化尋根之旅,欣賞、感受漢字獨特的風采和神韻,觸摸、體悟漢字本身的情緒與溫度。
學到漢字“玉”,便可以一起品味蘊含了東方精神的“玉文化”;通過學習漢字“信”,學生知道一個人說話做事要講信用,這就是“人言為信”;通過學習“孝”,學生知道這個字的本義是一個小孩子背著老人,這就是“孝順”,從而感受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師講的是漢字,傳授的卻是做人之道。長期下去,學生眼里的“漢字”便不再是一個個獨立抽象的“符號”,而變成一種有故事、有情韻、有溫度的歷史與文化。
漢字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將社會文化不斷地凝聚其中,它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對世界的認識,體現(xiàn)了我們的祖先對生活的態(tài)度和他們卓越的觀察、深邃的思索、細膩的體驗、恢宏的想象。這便要求教師不斷了解它,研究它,和學生共同享受一場場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盛宴,讓學生在文化的浸潤中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熱愛中華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認識漢字不僅是閱讀、作文的基礎,還是做現(xiàn)代中國公民的基礎;學習漢字不僅是學習知識、掌握技能,還是體會和認識民族文化的過程。作為語文教師,我們理應在漢字教育研究領域深耕,共同書寫傳承漢字文化的奮進之筆,讓祖國語言文字在孩子們心中生根,讓中華文化進駐每個孩子的心田。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馬宏.課堂革命·雨花表達——踐行“智慧語文·雨花新課堂”的實踐與思考[J].七彩語文(教師論壇),2019(7):60-63.
[3]唐婉.識字教學:不只是認得幾個字[J].語文教學通訊,2019(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