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賢,蘇健,鄭嘉輝,范一暉,李大剛
微創(chuàng)手術是治療骨質(zhì)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的主要手段,能有效恢復骨折椎體高度,達到治療目的[1]。但由于OVCF患者骨量減少,術后骨折延遲愈合甚至骨不連風險顯著升高,不僅易導致患者再次骨折,也是患者致殘、致死的重要原因[2]。目前臨床已證實OVCF患者骨折延遲愈合與骨密度減少有關[3]。因此,尋找客觀指標評價OVCF患者骨質(zhì)疏松程度,早期預測OVCF患者骨折延遲愈合風險,以采取有效治療措施,對促進術后骨折愈合至關重要。既往有研究顯示,尿鈣排泄量與骨質(zhì)疏松癥的發(fā)生密切相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鈣流失是治療骨質(zhì)疏松癥的關鍵[4]。鈣是人體骨骼主要成分,尿鈣排泄量是反映機體骨吸收、骨量的指標,在調(diào)節(jié)鈣穩(wěn)態(tài)中發(fā)揮重要作用,長期尿鈣排泄量增加會導致骨量減少,加重骨質(zhì)疏松程度[5]。因此,本研究就術前尿鈣排泄量對OVCF患者術后骨折延遲愈合的影響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納入標準:①OVCF根據(jù)《骨質(zhì)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治療指南》[6]中的診斷標準:表現(xiàn)為腰背疼痛、后凸畸形等癥狀,經(jīng)X線、CT等影像學檢查確診;②擇期手術,受傷至手術時間為3~15 d;③單一椎體骨折且椎體后壁完整;④采用經(jīng)皮椎體成形術。排除標準:①合并腸道吸收不良、尿路感染等影響尿鈣排泄疾病的患者;②合并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代謝疾病的患者;③合并惡性腫瘤、結締組織病的患者;④長期高鈣、高鈉、高草酸鹽飲食者;⑤長期服用噻嗪類利尿劑、維生素D及鈣劑等影響骨代謝與尿鈣排泄藥物者;⑥既往有椎體骨折或手術史者;⑦合并急慢性感染或嚴重心血管疾病者。
根據(jù)納入與排除標準,前瞻性選擇2022年8月至2023年5月廣州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中山中醫(yī)院收治的190例OVCF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經(jīng)廣州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中山中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2022ZSZY-LLK-277),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基線資料
包括患者年齡、性別、體重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 BMI),是否合并高脂血癥[根據(jù)《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7]診斷]、高血壓[根據(jù)《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8]診斷],受傷原因(跌倒、扭傷、提重物)、受傷至手術時間、骨折部位(T11、T12、L1、L2),是否存在椎體內(nèi)裂隙征(經(jīng)X線檢查提示骨折椎體終板附近可見線性或半月形低密度影)。
1.2.2 骨密度測定
術前3 d內(nèi)使用雙能X線骨密度儀(美國豪洛捷公司,型號Discovery A)測定全髖部骨密度,計算骨密度T值。
1.2.3 尿鈣及尿鈣排泄量測定
術前3 d內(nèi)收集患者24 h尿液,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德國西門子公司,型號ADVIA2400)測定24 h尿鈣含量,計算24 h尿鈣排泄量。24 h尿鈣排泄量(mg/kg·24 h)=24 h尿鈣含量(mmol/L·24 h)×鈣摩爾質(zhì)量(40 g/mmol)/體重(kg)。
患者均獲得術后3個月隨訪,將術后3個月X線檢查提示骨折端未見骨痂或少量骨痂、或有明顯間隙、骨折線明顯,判定為骨折延遲愈合。根據(jù)術后3個月骨折延遲愈合情況將患者分為延遲組與非延遲組。
采用Pearson相關性檢驗分析術前24 h尿鈣、24 h尿鈣排泄量與骨密度T值的相關性;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骨密度T值和術前24 h尿鈣、24 h尿鈣排泄量對術后骨折延遲愈合的影響;繪制受試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線,并計算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curve, AUC),分析術前24 h尿鈣、24 h尿鈣排泄量對術后骨折延遲愈合的預測價值,AUC<0.5為無價值,0.5≤AUC<0.7為價值較低,0.7≤AUC<0.9為價值中等,≥0.9為價值高。
采用SPSS 2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hapiro-Wilk正態(tài)分布檢驗計量資料正態(tài)性,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符合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偏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中位數(shù)(四分位間距)表示,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U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s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共納入190例OVCF患者進行前瞻性研究,5例失隨訪,最終對185例患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185例患者中男31例,女154例;年齡57~73歲,平均(65.2±3.6)歲。術后隨訪3個月,185例患者中發(fā)生骨折延遲愈合的32例為延遲組,未發(fā)生延遲愈合的153例為非延遲組,延遲愈合率為17.3%。延遲組與非延遲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延遲組與非延遲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
延遲組患者骨密度T值低于非延遲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延遲組患者術前24 h尿鈣、24 h尿鈣排泄量高于非延遲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延遲組與非延遲組患者術前骨密度T值、尿鈣及尿鈣排泄量比較[n(%)]
經(jīng)Pearson相關性檢驗,結果顯示術前24 h尿鈣、尿鈣排泄量均與OVCF患者骨密度T值呈負相關(r=-0.147,P=0.045;r=-0.232,P=0.001),見圖1。
圖1 術前尿鈣及尿鈣排泄量與骨密度相關性分析散點圖
將OVCF患者術后骨折延遲愈合情況作為因變量(1=延遲愈合,0=非延遲愈合),將術前24 h尿鈣、24 h尿鈣排泄量作為自變量(均為連續(xù)變量),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術前24 h尿鈣>7.920(mmol/L·24 h)、術前24 h尿鈣排泄量>3.220(mg/kg·24 h)是OVCF患者術后骨折延遲愈合的危險因素(OR=1.824,P<0.001;OR=4.093,P<0.001);骨密度T值>-2.7是OVCF患者術后骨折延遲愈合的保護因素(OR=0.180,P=0.040)。見表3。
表3 術前尿鈣及尿鈣排泄量影響術后骨折延遲愈合的多因素logistics回歸分析
將術前24 h尿鈣排泄量作為檢驗變量,將OVCF患者術后骨折延遲愈合情況作為因變量(1=延遲愈合,0=非延遲愈合),繪制ROC曲線,結果顯示術前24 h尿鈣、24 h尿鈣排泄量對OVCF患者術后骨折延遲愈合具有一定的預測價值(AUC=0.719、0.768)。見表4、圖2。
圖2 術前尿鈣及尿鈣排泄量預測術后骨折延遲愈合的ROC曲線
表4 術前尿鈣及尿鈣排泄量對術后骨折延遲愈合的的預測價值
骨折延遲愈合是OVCF常見術后并發(fā)癥之一,由于骨折處骨痂形成緩慢,導致因無法負重引起肌肉萎縮、關節(jié)活動受限,嚴重影響患者術后康復。婁燕等[9]的研究中152例OVCF患者術后骨折延遲愈合率為16.45%,與本研究結果相似,說明OVCF患者術后骨折延遲愈合風險較高。臨床主要以骨密度評價OVCF患者骨質(zhì)疏松程度,預測術后骨折愈合情況,并采取積極抗骨質(zhì)疏松治療,以預防骨折延遲愈合的發(fā)生[10]。但常用的抗骨質(zhì)疏松藥物,如阿倫磷酸鹽、依替磷酸鈉等,雖然能調(diào)節(jié)骨代謝、修復骨骼微結構,但其對破骨細胞活性的抑制作用,也可能會影響術后骨折斷端愈合[11]。因此尋找與OVCF患者骨密度減少有關的因素,或能為降低患者術后骨折延遲愈合風險提供新方向。
生理狀況下,骨骼、胃腸道、腎臟三大器官與甲狀旁腺素、降鈣素、1,25雙羥維生素D三種激素維持機體血鈣水平,血鈣與尿鈣之間動態(tài)平衡需激素調(diào)節(jié)來維持,一旦出現(xiàn)骨吸收增加、胃腸道鈣吸收增多或尿鈣重吸收減少,會增加尿鈣排泄量[12]。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前24 h尿鈣、24 h尿鈣排泄量均與OVCF患者骨密度T值呈負相關,且高尿鈣排泄量是OVCF患者術后骨折延遲愈合的獨立危險因素。尿鈣排泄量增多與飲食、外源補充鈣劑無顯著相關,而是主要從骨骼中獲取鈣,導致尿鈣排泄量增多而影響骨骼代謝,尤其是松質(zhì)骨代謝發(fā)生紊亂,進而導致骨密度減少加重骨質(zhì)疏松程度,導致骨折延遲愈合[13]。尿鈣排泄增多會通過多種途徑影響OVCF患者骨代謝,既往有研究發(fā)現(xiàn),特發(fā)性高尿鈣患者組織中核因子κB受體活化因子配體、護骨素含量明顯升高,導致骨吸收增加,骨量減少,可能是導致骨質(zhì)疏松的主要機制之一[14]。此外,尿鈣排泄量增加也會導致機體內(nèi)存在負鈣平衡,骨鈣丟失、骨礦化不良,均會引起骨轉化增加,降低患者骨密度,進一步導致骨折延遲愈合的發(fā)生[15]。一項研究顯示,使用噻嗪類利尿劑、枸櫞酸鉀治療的持續(xù)高鈣尿癥患者,治療后尿鈣排泄量顯著減少,骨密度增加[16],說明尿鈣排泄在骨代謝異常中起到重要作用。
已有研究證實,雌激素是骨質(zhì)疏松的保護因素,經(jīng)雌激素受體能促進骨質(zhì)疏松大鼠成骨細胞的骨形成[17]。而骨質(zhì)疏松癥多發(fā)于老年女性患者,雌激素水平顯著下降,會減少機體瞬時感受器電位陽離子通道香草精受體5的表達,減少鈣的重吸收,導致尿鈣排泄量增加,也是加重骨質(zhì)疏松的重要原因[18]。此外,尿鈣排泄量增多與多種降鈣素受體基因有關,如降鈣素受體基因型C1377T多態(tài)性可能是尿鈣排泄量增多與骨量減少的橋梁[19]。因此,通過監(jiān)測術前24 h尿鈣排泄量,不僅能評估OVCF患者骨質(zhì)疏松程度,也能反映骨代謝、骨重吸收過程,進而準確預測術后骨折延遲愈合風險。
繪制ROC曲線發(fā)現(xiàn),術前24 h尿鈣、24 h尿鈣排泄量預測OVCF患者術后骨折延遲愈合的AUC>0.70,當術前24 h尿鈣>7.920(mmol/L·24 h)、24 h尿鈣排泄量>3.220(mg/kg·24 h)時,預測價值最高。因此,監(jiān)測OVCF患者術前24 h尿鈣排泄量,不僅有助于評估患者骨質(zhì)疏松程度,預測患者術后骨折延遲愈合風險,也能針對高尿鈣排泄量采取針對性治療,如使用噻嗪類利尿劑、枸櫞酸鉀等藥物,以減少尿鈣排泄,改善患者骨密度,減少骨折延遲愈合的發(fā)生。
OVCF患者術后骨折延遲愈合可能受術前尿鈣排泄量影響,在OVCF患者診療過程中通過監(jiān)測術前24 h尿鈣排泄量對降低術后骨折延遲愈合有重要意義。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