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生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古城明德小學)
任務驅動教學法指的是教師通過布置任務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學生通過完成任務習得知識。從教學流程來看,師生雙方圍繞著特定的教學任務展開互動,學生的思維不會被教師的思路所主導,教學活動在任務的引導下完成,學生的自主性思維在這一過程中得到充分發(fā)揮。通過對任務要求的合理調整,教師可以優(yōu)化教學內容。為此,教師可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任務是影響課堂教學活動的關鍵因素,也是鍛煉學生語文技能、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的關鍵素材。
新課程理念下,“以生為本”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本要求。在設計教學方案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學習能力,基于學生能夠接受的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模式。教師不僅要針對學生的學習表現給出可行的教學指導方案,還要關注學生表達的感性情感,促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學習,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任務驅動教學法充分貫徹“以生為本”教學理念,教師通過布置學習任務,促進了語文教學方法的完善。在語文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活動、探究互動在任務的驅動下完成。在布置教學任務之后,教師不要對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任務進度進行過度干預,而是將任務作為“充滿挑戰(zhàn)性”的教育素材,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和競爭意識,促進其進行自主化學習。
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要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發(fā)揮空間,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知識,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模式。以“要求學生學習”為核心的教學方案容易被學生抵觸,教師應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在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時,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不同的教學任務來規(guī)劃教學工作。教師通過任務將固定課時分割為不同的教學版塊,要求學生將其視為獨立的任務進行學習。在任務驅動教學法下,通過閱讀任務、探究任務、互動任務等,學生不僅能夠得到學的機會,也能夠結合個人能力自由發(fā)揮。
結合任務驅動教學法來打造小學語文課堂,必須優(yōu)先解決“誰來驅動”“驅動什么”的關鍵性問題。任務驅動教學法借由各類任務來訓練學生的語文學習技能,重視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應用。在設計任務的過程中,部分教師對設計高難度任務情有獨鐘,認為任務難度越大,學生的學習能力會發(fā)揮得越出色。但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利用任務幫助學生適應語文教學的新模式,教師只有合理把握任務難度,才能保障教學工作的科學性。在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設計教學任務時,教師要以“循序漸進、逐步提升”為基本原則,為學生提供學習、應用語文知識的機會。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tǒng)稱“教材”)三年級上冊《搭船的鳥》這篇課文時,教師要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指明任務要求:以讀為主要目標,充分理解課文。在透徹掌握了《搭船的鳥》的具體情節(jié)之后,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閱讀課文,你產生了怎樣的感想?”從閱讀、感悟兩個角度入手,要求學生在讀之后品鑒課文。部分學生認為,鳥天生怕人,搭船的鳥只是一種想象。部分學生則認為,動物可以和人類和諧相處,搭船的鳥就是最好的證明。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學生分別從感性、理性的角度評價課文。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學生還會嘗試結合生活“現身說法”。雖然這樣的任務教學難度低,但卻實現了語文教學的合理外延,為學生提供了掌握語文知識的機會。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教學優(yōu)勢之一是允許學生圍繞任務自由發(fā)揮。在語文課堂上,教師雖然提出了“完成任務”的學習要求,但并不會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過度干預,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可以嘗試利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設計具有開放性和互動性的語文學習任務,鼓勵學生自由發(fā)揮、探究,創(chuàng)新語文學習方法,讓學生去體驗、感悟、學習,讓任務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教材五年級上冊《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時,面對毀滅的圓明園,學生很難理解它的價值,無法在課堂上產生閱讀情感。教師可以嘗試設計如下開放性的教學任務:要求學生搜集與圓明園有關的課外素材,豐富課堂學習內容。學生在歷史的長河中追尋民族智慧,并對圓明園的價值進行解讀:圓明園有“萬園之園”的美稱,不但建筑宏偉,還收藏著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學生搜集的素材不局限于文字材料,還包含圖片、音頻、視頻等資源。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展示。搜集的資源越豐富,學生對于圓明園的了解越透徹,情感也就會越強烈。這樣的課外拓展任務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從而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學生往往從感性的角度認識相關語文作品。對于學生來說,每篇課文都包含著寶貴的文化教育素材。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互動交流的機會,讓其表達情感、積極互動,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教師可以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布置互動式任務,驅動學生參與互動,理解文本。
例如,在教學教材五年級下冊《景陽岡》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布置文化鑒賞任務,要求學生對關鍵人物、文學作品進行鑒賞。在互動的過程中,學生對好漢武松的行為進行如下評價:“武松身上充滿著俠義精神。景陽岡打虎,是武松英勇無畏的象征?!痹诖嘶A上,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相關視頻材料,介紹與武松相關的其他故事,然后布置互動任務,讓學生通過討論,進一步豐富對武松形象的認知。學生通過互動了解到:獅子樓為兄報仇,是武松重情重義、勇猛剛烈的體現;快活林醉打蔣門神,將武松勾勒成了一個機智勇敢、義氣為先的好漢。在每一個故事當中,武松都是頂天立地的豪杰。當學生圍繞著文學作品、文學形象開展討論探究時,其他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被調動起來。教師要促使學生在互動中閱讀、理解,用任務去引導學生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任務驅動教學法重新定義了學習任務在課堂上的位置,創(chuàng)造了用任務吸引學生學習的教學新模式。在指導學生學習、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通過不同的任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即低難度任務啟智、開放式任務自學和互動式任務交流,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發(fā)展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師要通過任務、互動來設計教學,幫助學生學習并整理語文知識,讓文化、情感在語文課堂上自然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