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劉衍文先生的《雕蟲詩話》"/>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一種技藝進步主義的性靈文學(xué)觀
——論劉衍文先生的《雕蟲詩話》

2024-01-03 03:44:30程羽黑

程羽黑

《雕蟲詩話》 是上海著名文史學(xué)者劉衍文先生民國年間所撰詩話。劉先生謙稱“以壯悔故,不甚惜之”“此但志吾少年鴻爪已耳,其所鈔前輩師友詩什,亦聊存之以為衰年憶往之資,或可為他日著述時之竹頭木屑乎?至所余糟粕,棄之何害!”①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 年,第672 頁;第673 頁;第672 頁。話雖如此,劉先生對此書其實甚為重視。他說:“余支離一叟,老病頹唐,妄念未除者,惟在此稿理就……如是則此生愿了,殘年無負(fù),沒吾寧矣?!雹趶堃碇骶帲骸睹駠娫拝簿帲罚虾#荷虾瓿霭嫔?,2002 年,第672 頁;第673 頁;第672 頁。此言并非泛設(shè),其中別有一番心曲:

少之所見,中年為世論所挾,盡非棄之……后雖嘗為“二十三年棄置身”,猶為“左道”所惑而不能自解……以是國初以來所為文,其時猶作敝帚之珍者,實毫不足取……而當(dāng)時以少作而鄙棄之者,或猶有一二可采者歟?③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 年,第672 頁;第673 頁;第672 頁。

所謂“世論”“左道”,應(yīng)指當(dāng)時的教條,劉先生在2019 年的訪談中說:“技巧或藝術(shù)性,以前的文藝?yán)碚摃劦么质?、簡略,是怕被人扣上‘形式主義’和‘純技巧主義’的帽子?!雹芴屏幔骸丁罢l是詩中疏鑿手,暫教涇渭各清混”——劉衍文教授訪談錄》,《文藝研究》 2019 年第7 期,第106 頁??梢姟八鶔丁薄八蟆?,實為時代限制。在劉先生看來,輕視技巧或藝術(shù)性的傳統(tǒng)源遠(yuǎn)流長,他在《文學(xué)的藝術(shù)》 后記中寫道:

在我國文學(xué)和文藝學(xué)的發(fā)展歷史中,好談技巧的“評點派”,一向就遭人們的冷眼……許多善談技巧的人也不敢去碰它了,惟恐自己因此被人鄙薄而不得列入學(xué)者之林。⑤劉衍文:《寄廬雜筆》,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 年,第210 頁。

“五四”之后,古典文學(xué)界又深受“整理國故”運動的影響,將文學(xué)作品視為文獻材料的“外緣研究”極度發(fā)達,談?wù)搫?chuàng)作技巧的“內(nèi)緣研究”則依舊遭到輕視,誠如劉先生所說,“很多人只會空談理論,一篇到手,不知好壞”①唐玲:《“誰是詩中疏鑿手,暫教涇渭各清混”——劉衍文教授訪談錄》,《文藝研究》 2019 年第7 期,第105 頁。。因此,《雕蟲詩話》 顯得彌足珍貴。它是一部以創(chuàng)作為著眼點的品鑒著作,既有傳承又富新意,其中的真知灼見對詩文創(chuàng)作、古典研究皆極有裨益。②當(dāng)前研究中對《雕蟲詩話》的關(guān)注極少,僅有彭繼媛的博士論文《西學(xué)東漸中的民國舊體詩話研究》涉及。彭文的關(guān)注點是詩話的新舊轉(zhuǎn)型,重點討論了《雕蟲詩話》對新舊詩、新舊文人的看法,于“技巧或藝術(shù)性”的主題則付之闕如。詳見彭繼媛:《西學(xué)東漸中的民國舊體詩話研究》,湖南師范大學(xué)博士學(xué)位論文,2012 年,第112—113、128 頁。

一 性靈傳統(tǒng)和技藝進步主義

《雕蟲詩話》 主張“性靈”的文學(xué)觀念:“古詩文都自創(chuàng)自成,恒具性靈?!雹蹚堃碇骶帲骸睹駠娫拝簿帲?,第416 頁;第624 頁;第624 頁;第624 頁;第415 頁;第415 頁;第415 頁。在諸家中,劉先生最推重袁枚(簡齋)之說:“歷來談性靈者多矣,而惟簡齋最為圓通完整?!雹軓堃碇骶帲骸睹駠娫拝簿帲?,第416 頁;第624 頁;第624 頁;第624 頁;第415 頁;第415 頁;第415 頁。劉先生是浙江著名學(xué)者余紹宋的高弟,余紹宋曾斥袁枚“品格全無,學(xué)養(yǎng)又窳,惟用小慧以欺世盜名耳”⑤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416 頁;第624 頁;第624 頁;第624 頁;第415 頁;第415 頁;第415 頁。,劉先生則贊許“簡齋生于乾隆盛世,于人重博覽考訂之際,而偏不崇尚于此;又于頭巾之氣猶尊之日,膽敢率真直道其誠”⑥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416 頁;第624 頁;第624 頁;第624 頁;第415 頁;第415 頁;第415 頁。,“博覽考訂”即樸學(xué),“頭巾之氣”則為理學(xué)。清代以朱子學(xué)為官學(xué)⑦清代科舉用《四書》文以朱注為準(zhǔn),康熙以帝王之尊提倡程朱理學(xué),扭轉(zhuǎn)了明季以來王學(xué)盛行的狀況??蓞⒂谙槌桑骸肚宕鷷旱娜鍖W(xué)傳播研究》,湖南大學(xué)博士學(xué)位論文,2012 年,第34 頁。,士人中又盛行考據(jù)學(xué),兩者皆為袁枚所不喜,在《隨園詩話》 中多有抨擊:

明季以來,宋學(xué)太盛,于是近今之士,競尊漢儒之學(xué),排擊宋儒,幾乎南北皆是矣。豪健者尤爭先焉。不知宋儒鑿空,漢儒尤鑿空也……善乎楊用修之詩曰:“三代后無真理學(xué),六經(jīng)中有偽文章。”

楊用修笑今之儒者,皆宋儒之應(yīng)聲蟲。吾以為孔穎達,真鄭康成之應(yīng)聲蟲也??紦?jù)家不可與論詩。⑧王英志主編:《袁枚全集(三)》,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第48、162、431 頁。

《小倉山房詩集》 中有一首《遣興》 說得最明白:“鄭、孔門前不掉頭,程、朱席上懶勾留。一帆直渡東沂水,文學(xué)班中訪子游?!雹嵬跤⒅局骶帲骸对度ㄒ唬罚?08 頁;第509 頁。“鄭、孔”指樸學(xué),“程、朱”指理學(xué),末句可見其心之所向只在文學(xué)。那么,主張性靈與排斥理學(xué)、樸學(xué)有什么關(guān)系呢?理學(xué)關(guān)注的是圣人之道,樸學(xué)著眼的是古人經(jīng)典的原義,兩者皆有強烈的崇古傾向,在文學(xué)上勢必形成今不如古的判斷,與性靈文學(xué)觀“詩有工拙,而無古今”⑩王英志主編:《袁枚全集(二)》,第283 頁。的主張相違,此其一;無論樸學(xué)還是理學(xué),都將先圣之道置于個人之上,所謂“理一分殊”?“理一分殊”的說法首見于程頤對張載《西銘》的評論,后為朱熹襲用,成為理學(xué)的常見概念??蓞O興徹:《關(guān)于普遍與特殊的理氣論之演變——以“理一分殊”、“理通氣局”、“理氣同實”為中心》,《國學(xué)學(xué)刊》 2020 年第1 期,第94 頁。,相對地,性靈文學(xué)觀注重參差不齊的個性,所謂“景是眾人同,情乃一人領(lǐng)”?王英志主編:《袁枚全集(一)》,第808 頁;第509 頁。,認(rèn)為獨出機杼,方有價值,此其二。

《雕蟲詩話》 發(fā)揮了性靈文學(xué)觀,與袁枚不同的是,劉先生著重揭出了技藝進步的主線。劉先生認(rèn)為,《詩經(jīng)》 雖為中國文學(xué)源頭的經(jīng)典,“不讀《詩經(jīng)》 ,不知詩有繁富之源匯”?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416 頁;第624 頁;第624 頁;第624 頁;第415 頁;第415 頁;第415 頁。,但“僅誦《詩經(jīng)》 ,仍不能寫好詩”?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416 頁;第624 頁;第624 頁;第624 頁;第415 頁;第415 頁;第415 頁。。那么,為什么《詩經(jīng)》 的作者未曾讀詩,卻能寫好詩呢?那是因為古今有異,“時不同也……藝之漸趨于巧,亦必然之勢也”?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416 頁;第624 頁;第624 頁;第624 頁;第415 頁;第415 頁;第415 頁。。劉先生此處的主張與前引“詩無古今”不同,補充了袁枚未及深論的文學(xué)技藝發(fā)展的一面,他在《古典文學(xué)鑒賞論》 中對“詩無古今”有詳細(xì)的辨析:

讀古人之詩,有工有拙;今人之詩,也有工有拙,從而反對復(fù)古主義的崇古尚古,確是持平之論。但進一步說詩無今古,就未免又說得太過分了……正確的看法,應(yīng)該是詩——任何文學(xué)創(chuàng)作都一樣——有今古,亦有工拙;今古是它的時代性,工拙是它的藝術(shù)性;時代性是一定時代中生活和思想、繼承和革新所形成的共同的屬于同一時代的文學(xué)風(fēng)格,藝術(shù)性則指文學(xué)作品在美的創(chuàng)造中的造詣……無視今古之變,不加區(qū)別固然不對,拘執(zhí)今古也同樣錯誤,籠統(tǒng)地厚古薄今,或一味地厚今薄古,而昧于今古之各有工拙,那都是片面的、不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①劉衍文、劉永翔:《古典文學(xué)鑒賞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年,第92—93 頁。

“繼承和革新”便包括“藝之漸趨于巧”??偟膩碚f,劉先生主張文學(xué)后勝于前,重視作品的完滿而非原創(chuàng)性。因此,他對詩文常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評價,如說:“世多崇杜陵詩史,以《三吏》 、《三別》為宗尚,實不過乃簡陋之速寫?!雹趶堃碇骶帲骸睹駠娫拝簿帲?,第475 頁;第472 頁;第474 頁;第466 頁;第475 頁。以為杜甫的敘事詩仍屬草創(chuàng)?!巴ǔV撡x者,皆以漢賦為上,律賦為下,亦貴遠(yuǎn)賤近之思使然也”③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475 頁;第472 頁;第474 頁;第466 頁;第475 頁。,認(rèn)為律賦“實乃格律最完整、最嚴(yán)密、最規(guī)范、最有變化,要求也最嚴(yán)格之賦也”④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475 頁;第472 頁;第474 頁;第466 頁;第475 頁。。其中最有意味的是對清詩的推崇:

后之言詩者,或宗唐,或宗宋,而不讀清詩,或于清詩不甚了了者,縱能作詩,亦作不好詩。詩至清,詩之多樣化始齊全,詩之藝術(shù)性始高妙,詩詞曲之界限始清晰,而詩之立論亦齊頭并進,各有專門之特色可觀……清詩實為舊詩現(xiàn)代化之完成……故欲作舊體詩,須知清詩之構(gòu)思、布局、措辭、用語,尤當(dāng)密察試帖之各種嚴(yán)謹(jǐn)、苛細(xì)等法則,否則瑕疵立見,但可欺人,不值識者一哂耳。⑤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475 頁;第472 頁;第474 頁;第466 頁;第475 頁。

值得注意的是,在清詩中,劉先生也抑前期而揚中葉,對乾嘉詩人尤有會心。⑥張寅彭曾獲劉先生評點的錢仲聯(lián)《清詩精華錄》,據(jù)此分析了劉先生的興趣所在。詳見張寅彭:《寄廬劉衍文先生評點錢仲聯(lián)〈清詩精華錄〉——兼談劉先生以詩法為中心的清詩觀》,《復(fù)旦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 2022 年第2 期,第137 頁。

劉先生注重技藝進步的立場,迥異于近世的主流觀念。王國維提出: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xué),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xué),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

四言敝而有楚辭,楚辭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詩敝而有律絕,律絕敝而有詞。蓋文體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習(xí)套。豪杰之士,亦難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體,以自解脫。一切文體所以始盛終衰者,皆由于此。故謂文學(xué)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體論,則此說固無以易也。⑦蔣寅、馮勝利皆認(rèn)為這一觀點不始于王國維,但王氏之說最為著名,影響也最大。又,細(xì)究馮氏所舉顧炎武“詩體代降”之論:“詩文之所以代變,有不得不變者,一代之文,沿襲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語?!薄肮省度倨分荒懿唤刀冻o》,《楚辭》之不能不降而漢魏,漢魏之不能不降而六朝,六朝之不能不降而唐者,勢也。”指的是詩體內(nèi)部的演變,與王國維所說文體本身的替換有別??蓞 清 ]王國維著,滕咸惠校注:《人間詞話新注》,濟南:齊魯書社,1981 年,第104 頁;蔣寅:《一代有一代之文學(xué)——關(guān)于文學(xué)繁榮問題的思考》,《文學(xué)遺產(chǎn)》 1994 年第5 期,第11 頁;馮勝利:《漢語詩體學(xué)論稿》,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5 年,第32 頁。

以上論述影響了百年來的古典文學(xué)研究。這種觀念重視原創(chuàng),而忽略了技藝的后出轉(zhuǎn)精,甚至反對技藝的發(fā)展。此處恰有一例,可見兩者的差異。劉先生于清代前期詩人最推重吳偉業(yè)(梅村),認(rèn)為文人敘事詩“迨吳偉業(yè)出,始一空前古”⑧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475 頁;第472 頁;第474 頁;第466 頁;第475 頁。,這一觀點與王國維相反。《人間詞話》 :“以《長恨歌》 之壯采,而所隸之事,只‘小玉’、‘雙成’四字,才有余也。梅村歌行,則非隸事不可。白、吳優(yōu)劣即于此見。”⑨[ 清 ]王國維著,滕咸惠校注:《人間詞話新注》,第43 頁。王國維以是否多“隸事”評判白居易與吳偉業(yè)的優(yōu)劣,可說是一種“反技術(shù)”的立場。對此,劉先生與《海寧王國維傳》 的作者宋慈抱(墨庵)有過爭論。劉先生在引用王國維的白吳優(yōu)劣論后說:“論詩豈可如是一途而取乎?靜安先生有《頤和園詞》 ,佳作也,豈不隸事乎?設(shè)無小序或加小注,后人讀之能明之乎?”①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647 頁;第647—648 頁;第648 頁;第475 頁;第648 頁;第648 頁;第476 頁;第479 頁。舉王國維自寫歌行也多隸事之例,證明王說之不當(dāng)。宋慈抱則認(rèn)為,“《長恨歌》系以散文筆法為之,梅村歌行,若《圓圓曲》 ,則以近體詩法寫七言古者。詩體為易,散體為難,故《長恨歌》 更可貴”②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647 頁;第647—648 頁;第648 頁;第475 頁;第648 頁;第648 頁;第476 頁;第479 頁。。此說隱含了詩體古高今低的價值判斷,劉先生覺察此意,反駁說:

古體之演進為近體,乃詩史上一大進展也。后之為詩者,惟五古尚守舊保存用散體筆法,七古則非用近體律調(diào),不足以超越時空,變化流轉(zhuǎn)。即以《圓圓曲》 論,鏗鏘聲調(diào),誦之足以蕩氣回腸,勝于《長恨歌》 之時有啞語耳。③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647 頁;第647—648 頁;第648 頁;第475 頁;第648 頁;第648 頁;第476 頁;第479 頁。

劉先生之說未必恰當(dāng),因為七古也有“古不可涉律”④[ 明 ]李東陽著,李慶立校釋:《懷麓堂詩話校釋》,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9 年,第6 頁。的一脈,蔚為大觀,甚至七古的“三平調(diào)”等區(qū)別于“近體律調(diào)”的規(guī)定也是直到清代才完全定型⑤可參曾思:《七古“三平調(diào)”起源考》,《中國韻文學(xué)刊》第36 卷第4 期,2022 年,第13 頁?!覀兓蚩蓪⒋艘暈楣朋w的“藝之漸趨于巧”——但這段評論具體而微地體現(xiàn)了劉先生以技術(shù)成熟為優(yōu)的觀念。當(dāng)然,劉先生對技術(shù)也不是一味贊許,如他在與哲嗣劉永翔先生合撰的《袁枚〈續(xù)詩品〉詳注》 中批評“代字”:“竊謂代字之施,用之于駢、律之對仗、協(xié)韻可也,然亦不得已而為之。趨而成風(fēng),賴以成雅,皆未足為訓(xùn)。”⑥劉衍文、劉永翔:《袁枚〈續(xù)詩品〉詳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3 年,第39 頁。倒是與王國維“詞最忌用替代字……蓋語妙則不必代,意足則不暇代”⑦[ 清 ]王國維著,滕咸惠校注:《人間詞話新注》,第13 頁。的觀點桴鼓相應(yīng)了。

那么,性靈文學(xué)觀主張自出機杼,劉先生則重技藝完美而不重原創(chuàng)性,是否矛盾?其實這兩者屬于不同層面。技藝是表達性靈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技藝越發(fā)達,性靈的表達越圓滿。進一步說,所謂“原創(chuàng)”,只是開創(chuàng)了新的寫法;“獨出機杼”的重點不在寫法,而在作品內(nèi)容的新意,如劉先生以為,文人長篇敘事詩“迨白香山《長恨歌》 作,始敘事多于抒情”⑧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647 頁;第647—648 頁;第648 頁;第475 頁;第648 頁;第648 頁;第476 頁;第479 頁。,但“以《長恨歌》 用語而言,亦多疵類”⑨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647 頁;第647—648 頁;第648 頁;第475 頁;第648 頁;第648 頁;第476 頁;第479 頁。,在技術(shù)上,還存在湊韻、冗文、駢拇枝指、照應(yīng)未周等缺陷⑩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647 頁;第647—648 頁;第648 頁;第475 頁;第648 頁;第648 頁;第476 頁;第479 頁。?!秷A圓曲》 雖然沿襲了《長恨歌》 的敘事詩傳統(tǒng),其性靈卻是獨到的,且在技術(shù)上更精粹,那么就是一篇更優(yōu)秀的作品。

二 以作品為中心的技法得失討論

《雕蟲詩話》 注重技藝,很少籠統(tǒng)評價詩人水平,而以分析具體作品為主。劉先生曾批評“名作崇拜”:“凡屬名篇,不辨淄澠,只會一味叫好,不能作瑕瑜之辨?!?唐玲:《“誰是詩中疏鑿手,暫教涇渭各清混”——劉衍文教授訪談錄》,《文藝研究》 2019 年第7 期,第105 頁?!兜裣x詩話》 對名篇的得失多有獨到之見。前舉杜甫《三吏》 《三別》 之評即為顯例。全書最見功力的是他對黃景仁的名作《綺懷》 的辨析。劉先生對黃景仁的艷詩評價甚高,以為“用典神妙,皆能出藍(lán)入化,超越前修”?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647 頁;第647—648 頁;第648 頁;第475 頁;第648 頁;第648 頁;第476 頁;第479 頁。,《綺懷》 共十六首,延續(xù)了李商隱《無題》 諸作迷離惝恍的風(fēng)格,劉先生沒有全加詮釋,僅取“效李義山或引改他詩得失較為顯著者”?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647 頁;第647—648 頁;第648 頁;第475 頁;第648 頁;第648 頁;第476 頁;第479 頁。深入評點,解黃而兼及解李。筆者不揣淺陋,擬評價劉先生得失評價的“得失”。

劉先生首先舉了李商隱《無題》 四首之一:“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yuǎn)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劉郎已恨蓬山遠(yuǎn),更隔蓬山一萬重?!贝嗽姙槊?,但在劉先生看來卻有瑕疵,尾聯(lián)“用漢武求仙典故……感情充沛,氣魄浩大,但未免略形笨拙,無有匠心”①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479 頁;第479 頁;第479 頁;第479 頁;第481 頁;第481 頁;第481 頁;第481—482 頁。。此評確為的論。其實此聯(lián)還有一失:與頷聯(lián)“夢為遠(yuǎn)別啼難喚”重復(fù)了,不但重字——兩“遠(yuǎn)”,而且重意——雖有一夢一醒之別,但室邇?nèi)诉h(yuǎn)之感則并無不同。不過,這一率筆卻也與頷聯(lián)“書被催成墨未濃”的惶急相映成趣,未必不是李商隱有意為之。

劉先生以為,舒位(鐵云)《次韻鄭五伊甫上舍見示金昌感舊之作》 四首之二的尾聯(lián)“人間已恨蓬山遠(yuǎn),不是蓬山更杳?!薄耙唤?jīng)轉(zhuǎn)折,以退為進,較義山靈活變化多矣”②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479 頁;第479 頁;第479 頁;第479 頁;第481 頁;第481 頁;第481 頁;第481—482 頁。,其實此聯(lián)只是造語較《無題》尾聯(lián)更為圓成,句意則無甚差別,都是“翻進一層”的寫法。劉先生進一步說,舒聯(lián)雖妙,“但尚不及《綺懷》 之七為高妙”③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479 頁;第479 頁;第479 頁;第479 頁;第481 頁;第481 頁;第481 頁;第481—482 頁。。黃景仁的尾聯(lián)是:“何須更說蓬萊遠(yuǎn),一角屏山便不逢!”此處的“屏山”指屏風(fēng)。劉先生分析此聯(lián)佳處,“先推開一邊,退縮一隅,又立即出其不意,反彈回戈,故尤見勁足而力強”④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479 頁;第479 頁;第479 頁;第479 頁;第481 頁;第481 頁;第481 頁;第481—482 頁。。誠如所言,與李、舒之聯(lián)一味的“張”不同,黃氏此聯(lián)多了一層轉(zhuǎn)折,上句“張”而下句“放”,虛寫一筆“蓬山之遠(yuǎn)”,倏爾便回到“屏風(fēng)之近”,如弓弦般反彈,令人印象深刻。

接著,劉先生舉了李商隱《無題》 四首之二:

颯颯東風(fēng)細(xì)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

此詩頷聯(lián)素稱難解,主要是“金蟾”“玉虎”的意象所指不明,劉先生在歸納諸家說后,對此聯(lián)深致不滿:“夫詩固無達詁,而語成啞謎,終失比興之旨。解詩自不宜如此,作詩尤不當(dāng)如此也。此一聯(lián)實為義山敗筆,不容諱言也?!雹輳堃碇骶帲骸睹駠娫拝簿帲?,第479 頁;第479 頁;第479 頁;第479 頁;第481 頁;第481 頁;第481 頁;第481—482 頁。即便如此,劉先生仍試圖解通此聯(lián):

蓋首聯(lián)是寫伊人文軒下降跡象,次聯(lián)遂狀其心境起伏之緒:欲如金蟾嚼鎖,閉關(guān)而不聞,而氣息已入而難于屏退,正如玉虎牽絲,上下回環(huán)牽動,即俗諺所謂“心上如十五個吊桶在七上八下”也。⑥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479 頁;第479 頁;第479 頁;第479 頁;第481 頁;第481 頁;第481 頁;第481—482 頁。

此解似嫌保守,因為頸聯(lián)已寫“留枕”,頷聯(lián)如果尚在猶豫,中間跨度過大。其實,錢鍾書解此聯(lián)最順:

“金蟾”句當(dāng)與義山《和友人戲贈》 第一首:“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魚鎖桂叢?!庇帧段汉畹跂|北樓堂郢叔言別》 “鎖香金屈戌”合觀,蓋謂防閑雖嚴(yán),而消息終通,愿欲或遂,無需憂蟾之鎖門或爐(參觀陸友仁《硯北雜志》 卷上)、畏虎之鎮(zhèn)井也。”⑦見錢鍾書的《馮注玉溪生詩集詮評》,轉(zhuǎn)引自鐘來茵:《李商隱愛情詩解》,上海:學(xué)林出版社,1997 年,第127 頁。

“金蟾”和“玉虎”都意味著阻礙,但防不住微細(xì)的“香”與“絲”穿過,刻畫情欲極妙。鐘來茵認(rèn)為“金蟾嚙鎖”和“玉虎牽絲”是男女歡好的符號⑧鐘來茵:《李商隱愛情詩解》,第127 頁。,此說亦可通。總之,李商隱《無題》 詩的特點是朦朧多義,劉先生論詩偏重清晰,有時不免“意過其通”。

劉先生對“用其語而成詩”⑨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479 頁;第479 頁;第479 頁;第479 頁;第481 頁;第481 頁;第481 頁;第481—482 頁。的黃景仁《綺懷》 之三“旋旋長廊繡石苔,顫提魚鑰記潛來。闌前罽藉烏龍臥,井畔絲牽玉虎回。端正容成猶斂照,消沉意可漸凝灰。來從花底春寒峭,可借梨云半枕偎”贊許有加,“本隱以之顯,別有一番情趣矣”,“詩能以少許語刻劃細(xì)節(jié),用義山‘玉虎牽絲’語,不唯有出藍(lán)之妙,且變而易曉,誠所謂‘工夫深處卻平夷’也”。⑩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479 頁;第479 頁;第479 頁;第479 頁;第481 頁;第481 頁;第481 頁;第481—482 頁。他認(rèn)為:

首二兩聯(lián),宜倒裝解之。烏龍,狗也。典雖出于《搜神后記》 ,實與張然賴之噬殺與其少妾通奸之家奴無涉。其意蓋謂預(yù)先安頓烏龍安臥,“母使尨也吠”以驚動前后,又做好家務(wù),汲好井水,于夜間顫攜鑰匙而來。①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481 頁;第425 頁;第425 頁。

按照劉先生的理解,詩前兩聯(lián)倒裝,頷聯(lián)之事發(fā)生在首聯(lián)之前,作者先安頓好狗和家務(wù),提鑰前來私會。如此解法似過于迂曲,試問有何必要將私會出發(fā)前的閑筆倒裝置于頷聯(lián)?其實,此處的關(guān)鍵是“烏龍”之典。劉先生指出“烏龍”與《搜神后記》 的原典無關(guān),只是狗的代稱,這是正確的;但他忽略了“烏龍”還有一個“新典”——李商隱《題二首后重有戲贈任秀才》 :

一丈紅薔擁翠筠,羅窗不識繞街塵。峽中尋覓長逢雨,月里依稀更有人。虛為錯刀留遠(yuǎn)客,枉緣書札損文鱗。遙知小閣還斜照,羨殺烏龍臥錦茵。②劉學(xué)鍇、余恕誠:《李商隱詩歌集解(增訂重排本)》,北京:中華書局,2004 年,第199 頁。

“烏龍臥錦茵”正是“罽藉烏龍臥”,給狗臥的墊褥(錦茵、罽)這一要素是《搜神后記》 的原典里沒有的,可見黃詩必用李詩之典,何況如前所述,與此句對仗的“井畔絲牽玉虎回”也是用李商隱《無題》之典,以李典對李典,可謂銖兩悉稱。李詩中烏龍所臥的小閣是女子的閨房,那么黃詩頷聯(lián)所寫也必是女方的住所,而非作者的家,首二聯(lián)并無倒裝,只是寫去找女子私會。此處還有一條“內(nèi)證”——《綺懷》 之八:“偷移鸚母情先覺,穩(wěn)睡猧兒事未知?!雹劾顕滦|c:《兩當(dāng)軒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年,第264 頁?!蔼i兒”也是閨房之狗,一“睡”一“臥”,不管是實事還是用典,構(gòu)思未免重復(fù)。

總的來看,劉先生讀詩極細(xì),關(guān)鍵處一字不肯放過。相較而言,評價古體不如近體精當(dāng),有時似嫌過苛,如指摘《長恨歌》 :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薄敖鸩綋u”三字為拼湊用韻而成句,與下句顯然不相承接,若云系省略“戴上”或“卸下”所致,實亦無此種句式也。又如:“花鈿委地?zé)o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眴斡谩盎ㄢ殹?,喻意已明,何須羅列紛陳,若欲更求有代表性者,則香襪、錦袍,又何擴而不道,再如:“春風(fēng)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西宮南苑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梨園弟子白發(fā)新,椒房阿監(jiān)青娥老?!鼻皟删潆p起,而單接秋草、落葉,一則駢姆枝指,二則照應(yīng)未周也。④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648 頁; 唐玲校注:《唐庚詩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6 年,第136 頁。

“金步搖”確是趁韻,但毫不牽強,詩歌的場景轉(zhuǎn)換也無需交代銜接的動作,所以第一條難以成立;“翠翹金雀玉搔頭”其實是與“花鈿”并列的,按散文筆法可寫成“花鈿、翠翹、金雀、玉搔頭委地?zé)o人收”,劉先生認(rèn)為單用“花鈿”喻意已明,似乎未考慮到歌行篇幅較長,需要敷陳,至于為什么不道及“香襪、錦袍”,恐怕是因為這兩者都是貼身之物,不如用頭飾表現(xiàn)含蓄,所以第二條也難稱恰當(dāng);“春風(fēng)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只是描寫時序推遷的過場語,“西宮南苑”以下才轉(zhuǎn)入真正的場景,所以第三條似乎也未“道著”。劉先生以近體的繩墨要求歌行,未免“詩律傷嚴(yán)近寡恩”。

三 哲理詩的理想境界

劉先生的視野并未局限在字句結(jié)構(gòu)等細(xì)節(jié)上?!兜裣x詩話》 也討論了宏觀的問題,其中最有新意的是對“哲理詩”的辨析。

劉先生將“哲理詩”分為六種:第一種是“概括舊有哲理之語以成韻語者”⑤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481 頁;第425 頁;第425 頁。,這類詩“搬弄哲學(xué)術(shù)語,縱屬至理名言,亦淡乎寡味,豈得言詩?”⑥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481 頁;第425 頁;第425 頁。在《文學(xué)的藝術(shù)》 一書中說得更直接:“這只是押韻的哲學(xué)講義,而非哲理詩?!雹賱⒀芪摹⒂老瑁骸段膶W(xué)的藝術(shù)》,廣州:花城出版社,1985 年,第34 頁。其實,這樣的作品固然談不上“詩”,所謂“哲理”也是腐論,如劉先生所舉邵雍《安樂窩中自貽》 :“物如善得終為美,事到巧圖安有公。不作風(fēng)波于世上,自無冰炭到胸中。災(zāi)殃秋葉霜前墜,富貴春華雨后紅。造化分明人莫會,花榮消得幾何功?”②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426 頁;第426 頁;第426—427 頁;第427 頁;第427 頁;第430 頁;第431 頁。不過是說明哲保身之理。這類詩相當(dāng)于德語的“教誨詩”(Lehrgedichte),還談不上哲理。

第二種是“取用舊有哲理或故實以抒發(fā)成詩者”③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426 頁;第426 頁;第426—427 頁;第427 頁;第427 頁;第430 頁;第431 頁。,這類詩頗富文采,但道理尋常,劉先生舉了兩詩一詞為例④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426 頁;第426 頁;第426—427 頁;第427 頁;第427 頁;第430 頁;第431 頁。,蘇軾《和劉道原詠史》 :“仲尼憂世接輿狂,臧谷雖殊竟兩亡。吳客漫陳《豪士賦》 ,桓侯初笑越人方。名高不朽終安用,日飲無何計亦良(按:原文作“長”,應(yīng)作“良”)。獨掩陳編吊興廢,窗前山雨夜浪浪?!标懹巍冻醮呵才d》 云:“大隱悠悠未棄官,俸錢雖薄卻心安。人方得意矜蝸角,天豈使予為鼠肝。佳日劇棋忘旅恨,短衣馳射壓儒酸(按:原文作“在”,應(yīng)作“壓”)。小桃楊柳爭時節(jié),載酒江頭罄一歡。”辛棄疾《鷓鴣天·博山寺作》 詞云:“不向長安路上行,卻教山寺厭逢迎。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此生。寧作我,豈其卿。人間走遍卻歸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弟兄。”此處例證似不甚切,陸游和辛棄疾的作品都不能算“哲理詩”。陸游詩的主題是“遣興”,說明身在官場而無意進取的志向;同理,辛棄疾詞的主題也不是“說理”,而是“言志”。蘇軾的詩是和劉?。ǖ涝霸伿贰痹姷?,劉恕原詩不傳,所以蘇詩之確意也不易把握,不知“吳客”“桓侯”之典是否意有所指,但總的來看,蘇詩講的是人力難以回天之理,用典精警,對仗巧妙,的確是一首不錯的哲理詩。

第三種是“宗尚舊有哲理而以新喻參證成詩者”⑤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426 頁;第426 頁;第426—427 頁;第427 頁;第427 頁;第430 頁;第431 頁。,這類詩表現(xiàn)的哲理是舊的,但譬喻是新的。劉先生所舉最典型者為朱熹的名作《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薄笆悄恕兑住?‘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之妙解,且較《易》 語更明澈醒豁,包孕亦廣,故千古流傳,洵可取也?!雹迯堃碇骶帲骸睹駠娫拝簿帲罚?26 頁;第426 頁;第426—427 頁;第427 頁;第427 頁;第430 頁;第431 頁。其實,此詩更可與唐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⑦張彥遠(yuǎn)著,俞劍華注釋:《歷代名畫記》,上海: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64 年,第201 頁。之說相參,妙在不說破“心”,若即若離,誠為“哲理詩”的上品。

第四種是“賞詩者會心獨遠(yuǎn)以情志之抒為哲理之發(fā)者”,這一分類是從讀者的角度出發(fā),與前三種不同。讀者認(rèn)為這類詩寓理于情志之中,而作者未必然,劉先生所舉最著名者為陶淵明《飲酒二十首》 之五:“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闭J(rèn)為此詩“能物與神會,鑒諸魏晉玄風(fēng),彼此原有默會之所在”⑧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426 頁;第426 頁;第426—427 頁;第427 頁;第427 頁;第430 頁;第431 頁。。持此詩與前舉朱熹《觀書有感》 比較,朱詩用了譬喻,終嫌隔了一層,此詩則由實境生發(fā),真切而含蓄。錢鍾書有一段評論最能揭示這類詩的精髓:

夫理趣,則理寓物中,物包理內(nèi),物秉理成,理因物顯。賦物以明理,非取譬于近,乃舉例以概也?;騽t目擊道存,惟我有心,物如能印,內(nèi)外胥融,心物兩契;舉物即寫心,非罕譬而喻,乃妙合而凝也。⑨錢鍾書:《談藝錄》,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1 年,第663 頁。

劉先生所舉第三種詩只是“取譬于近”,物與理仍分為本體和喻體兩截,這類詩的佳作則由物顯理,渾然一體,較前者更為高妙。

第五種是“詰難舊有哲理或故實而拓展成詩者”⑩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426 頁;第426 頁;第426—427 頁;第427 頁;第427 頁;第430 頁;第431 頁。,這類詩是對舊有哲理的反駁。劉先生在此舉了清代彭紹升的《儒林公案拈題》 組詩,但彭詩以禪宗話頭詰難儒家語錄,所謂“詩”其實是他撰寫的“儒門公案”的“頌語”,如:“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騿柸绾问且唬恐獨w子曰:百雜碎?!薄绊炚Z”是:“此是尼山選佛場,聲傳空谷絕思量。江南三月春如海,莫向花枝話短長!”①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431 頁;第444 頁;第444 頁;第444—448 頁;第444 頁?!鞍匐s碎”來自《景德傳燈錄》 :

龐居士聞之,欲驗師實,特去相訪。才相見,士便問:“人向大梅,未審梅子熟也未?”師曰:“熟也。你向甚么處下口?”士曰:“百雜碎?!雹赱 宋 ]普濟:《五燈會元》,北京:中華書局,1984 年,第146 頁。

可見仍是舊理,只不過把禪宗的“靈山”換成儒家的“尼山”,不脫第二種“取用舊有哲理或故實以抒發(fā)成詩者”的范圍。且此類詩一味在理上計較,難免墮入理障,恐非高境。第六種是“作詩者參透世情物態(tài)道出之人生真諦者”③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431 頁;第444 頁;第444 頁;第444—448 頁;第444 頁。,劉先生認(rèn)為:

竊以為此乃哲理詩之最難得者。前述五種哲理詩,雖有據(jù)理立說者,初不免終欲傍人門戶也。而此類哲理詩,則一無依傍,全以造化為契機。雖胸中亦時有各種教義充塞其中,而落筆時則已全然一掃而空,誠所謂有理如無、無理卻有。不為大言空言,卻極通情達理。④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431 頁;第444 頁;第444 頁;第444—448 頁;第444 頁。

但劉先生所舉袁枚詩之例,如“有寄心常靜,無求味最長。兒童擒柳絮,不得也何妨”“不謀固不可,太謀亦徒憂。適可而止耳,如水行輕舟”“雪里豈無含翠草,春深原有未開花”“世無天女休貪色,心有如來便不空”“白日不到處,青春還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xué)牡丹開”⑤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431 頁;第444 頁;第444 頁;第444—448 頁;第444 頁。。設(shè)喻雖妙,仍是舊理,可歸入第三種“宗尚舊有哲理而以新喻參證成詩者”。其實,所謂“有理如無、無理卻有”,也是一種“會心獨遠(yuǎn)”,不必專立一格,而可與第四種“賞詩者會心獨遠(yuǎn)以情志之抒為哲理之發(fā)者”合并。

中國古典“哲理詩”大多是人生格言和修道體悟,很少有抽象思辨的“思想抒情詩”(Gedankenlyrik)。劉先生認(rèn)為,寫“哲理詩”最重要的仍是“性靈”:“感觸一深,性靈獨至,雖解哲理詩之內(nèi)涵未當(dāng),而發(fā)抒之哲理則能以俗諦通真諦,于人心有戚戚焉。”⑥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六)》,第431 頁;第444 頁;第444 頁;第444—448 頁;第444 頁。這不僅是“哲理詩”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國詩歌的理想境界,誠如錢鍾書所說:

試以洞山《五位頌》 言之:詩中寫景而不寓理,乃背理就事之“正中偏”也;言理而無趣,乃舍事入理之“偏中正”也;理趣則“兼中到”也。⑦錢鍾書:《談藝錄》,第663 頁。

光有景與理,只能算偏格,而理趣兼到之境,必須由性靈觸發(fā),這就是劉先生《雕蟲詩話》 的主張。

結(jié) 語

如上所述,《雕蟲詩話》 秉持一種以技藝為中心的性靈文學(xué)觀。與近代以來的古典文學(xué)研究主流不同,這種觀念主要以輔助創(chuàng)作為目的對作品進行評鑒。換言之,古典詩文在劉先生眼里并不僅是文獻材料,也是“活”的文學(xué)作品,從中可提煉出有助于當(dāng)下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劉先生對作品的分析總體來說是“還原主義”(Reductionism)的,將詩文分解為不同技藝進行討論。他對八股文、試帖詩等長期以來被視為窒塞性靈的純技術(shù)文體評價很高,并有詳細(xì)的分析,我們或許可以說,劉先生賡續(xù)的是一個比近世古典文學(xué)研究更悠久的傳統(tǒng)。在技術(shù)高度發(fā)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生成內(nèi)容(AIGC)突飛猛進的當(dāng)下,AI 創(chuàng)作詩文已成現(xiàn)實⑧可參程羽黑:《人工智能詩歌論》,《華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 2019 年第5 期,第178 頁。,如何精確地還原中國傳統(tǒng)詩文的創(chuàng)作機制,確實需要更多《雕蟲詩話》這樣的技藝研究。

(責(zé)任編輯 周 萍)

甘孜| 明水县| 永宁县| 金堂县| 寿阳县| 增城市| 科技| 黎城县| 洛扎县| 宜宾县| 平乡县| 茌平县| 澄城县| 平和县| 马山县| 和政县| 宽城| 循化| 轮台县| 绥棱县| 天祝| 双桥区| 南宁市| 洪江市| 诏安县| 高尔夫| 行唐县| 福泉市| 宁陵县| 土默特右旗| 固阳县| 大方县| 灌南县| 得荣县| 深水埗区| 郁南县| 略阳县| 图木舒克市| 甘南县| 沁源县| 措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