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歲到31歲去世,蕭紅在每個城市住過的時間不超過一年。而在一個城市生活時,她往往還要數(shù)次搬家。漂泊,成了蕭紅短暫人生的命運。那次,蕭紅出走的終點是香港,在那里,她寫出了可以用“動人”二字形容的作品——《呼蘭河傳》。
蕭軍性格上的粗糲,讓兩人在一起生活后屢屢產生摩擦,愛恨相加最終導致蕭紅與他分手。分手后的蕭紅懷著蕭軍的孩子嫁給了同是東北作家的端木蕻良,而孩子的早夭和時局的動蕩,讓蕭紅最終落腳于香港。
這番折騰和磨難,沒讓蕭紅在寫《呼蘭河傳》時苦大仇深,反而有著此前所沒有的輕盈和“天然去雕飾”的美感。
在《呼蘭河傳》中,蕭紅以自己的家鄉(xiāng)與童年生活為背景。雖寫了人物,但沒有主角,雖敘述了故事,卻沒有主軸,全書7章雖可各自獨立,卻又儼然是一個整體。茅盾說《呼蘭河傳》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呼蘭河的冬天是這樣的:“天空是灰色的……而且整天飛著清雪。人們走起路來是快的,嘴里的呼吸,一遇到嚴寒好像冒著煙似的,七匹馬拉著車,在曠野上成串的一輛挨著一輛地跑,打著燈籠,甩著大鞭子……這一批人馬在冰天雪地里竟熱氣騰騰的了?!焙籼m河的火燒云也很特別,“照得小孩子的臉紅紅的,大白狗變成紅的了,紅公雞變成金的了,黑母雞也變成了紫檀色?!?/p>
蕭紅并沒有單純寫故鄉(xiāng)的風情,她記憶中的家鄉(xiāng)有一個北方小城鎮(zhèn)的單調美麗,也有人民的善良與愚昧。小團圓媳婦被折磨死,周圍鄰居的評頭品足;王大姑娘和磨官馮歪嘴子沖破封建樊籠,在窮苦、誹謗、中傷中生活得恩愛、興旺……蕭紅小說的風俗畫面并不僅為了增加一點地方色彩,它本身包含著巨大的文化含量與深刻的生命體驗。這里“城與人、少女與老人、生者與逝者”的關系中,存在生命中的永恒。
有人說,蕭紅在人生的末端,重新回顧童年的生活,握筆寫下《呼蘭河傳》,是在替自己的心靈尋找歸屬。對于這位離世多年的奇女子,閱讀蕭紅,是對她最好的紀念。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