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今的教育領域,情感教育已成為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在初中語文課程中,它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語文作為一門富含情感色彩和文化內涵的學科,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成長資源,在語文學科中進行情感教育是尤為重要的。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運用策略,探討如何通過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情感發(fā)展和個性化成長。
關鍵詞:情感教育 初中語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3.036
在教育的廣闊天地中,情感教育始終占據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個性形成和情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教師如何有效地融入情感教育,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課題。語文,作為一門深刻體現(xiàn)人性、文化和情感的學科,能夠培育學生的情感智慧和審美情趣。教師要基于學生的個體學習需求,將情感教育巧妙地融入語文課堂,使之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有力工具。
一、情感教育的應用價值
1.樹立正確“三觀”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簡稱“三觀”)具有深遠的意義。語文教育不僅能夠傳授文字知識,更是傳遞文化精神和價值觀念的重要途徑。
首先,情感教育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通過文學作品中豐富的情感體驗和道德沖突,學生能夠認識到誠實、勇敢、善良等美德的重要性。例如,通過閱讀經典文學作品,學生能夠感受到人物的情感波動,理解其背后的道德選擇,從而在情感共鳴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其次,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同理心和社會責任感。通過對文學作品中人物命運的感受,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他人的立場,形成包容和理解的品質。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人際關系,也是其成長為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的重要基礎。
最后,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也是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yǎng)教育的有效方式。通過對文學作品的深入解讀和情感體驗,學生能夠提升文學鑒賞能力,深化對人性、社會和文化的理解,全面提升人文素質。
2.提高審美能力
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深入應用,對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語文教育的本質不僅僅是傳授文字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文學作品,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力。情感教育的融入,使語文教學不再是枯燥的知識灌輸過程,而是一場豐富多彩的審美之旅。
文學作品本身就是情感與美的集合體。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通過對作品情節(jié)的感悟、人物性格的理解,不僅能夠學習語言表達方式,更重要的是體驗到了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和美學價值。這種體驗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判斷力至關重要。學生學會了如何欣賞不同風格的文學作品,如何從作品中感受美,理解美,在無形中提升了他們的審美能力。
此外,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能夠促使學生深入思考,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好。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和討論,學生能夠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增強對周圍世界的感知力。這不僅豐富了他們的情感世界,也使得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善于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情感教育的策略
1.課前導入,做好情感鋪墊
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他們對課文內容的好奇心和興趣,使學習過程更加生動和高效。
例如,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采用創(chuàng)新式的情感導入方法。在課程開始前,教師可以展示一系列與紹興相關的圖片,如古樸的流水景致、典型的烏篷船,以及代表性的紹興酒。通過這些充滿文化氣息的圖片,教師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進而提問:“這些美麗的景象屬于哪里呢?你們對它們了解多少?”當學生們表達出對這些圖景的興趣時,教師接著介紹紹興的文化和歷史背景,引導學生們進一步了解烏鎮(zhèn)的風土人情和美景。
隨后,教師逐步引導話題,由紹興的美景轉移到魯迅的童年生活。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魯迅童年生活的場景,例如,教師可以再現(xiàn)“三味書屋”的經典畫面。教師借此機會提問:“你們了解魯迅先生嗎?知道他的童年在哪里度過嗎?”通過這樣的引導和問題,教師成功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從生動的視覺畫面轉移到即將學習的課文上,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互動活動,如讓學生基于自己對紹興的印象,繪制一幅與課文背景相關的畫面,或是編排一個小故事,讓學生在魯迅的童年視角下體驗三味書屋的生活。這些活動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通過這樣的課前導入和情感鋪墊,初中語文教學能夠加深學生對文學的理解。這種策略的運用,無疑為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語文教學既充滿教育意義,又富有趣味性和參與感,顯著提升了教學效果。
2.立足教材,挖掘情感教育
為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元素,教師要深入了解教材內容,識別其中的情感內涵,并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將這些情感元素生動地呈現(xiàn)給學生。這不僅涉及對文本內容的深度解讀,還包括對作者背景、時代背景的研究,以及對文本情感氛圍的創(chuàng)造。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同時也讓學生在情感上得到共鳴和啟發(fā)。
以《最后一次講演》這篇課文為例。在授課時,教師首先向學生介紹課文的歷史背景:1946年7月15日,在李公樸追悼會上,聞一多先生發(fā)表了這篇演講。通過背景介紹,學生不僅能理解課文內容的時代背景,還能感受到聞一多先生對民族和自由的關切。隨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閱讀課文,重點分析聞一多先生的言辭選擇、情感表達和文中隱含的愛國情懷。為了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可以設計相關的討論活動,如讓學生圍繞“如果我是聞一多先生,我會怎樣表達對國家和人民的愛”這樣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或者讓學生以聞一多的視角撰寫日記,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和體會其情感。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料,如歷史照片、錄音等,幫助學生更直觀地了解聞一多先生的生平和時代背景。這種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總之,立足教材來挖掘情感教育元素,讓初中語文教學不僅能夠傳遞知識,更能在學生的心靈深處播下情感的種子,激發(fā)他們對文學、歷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與感悟。這種教學方法的應用,無疑是對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提升,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學生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法。
3.創(chuàng)設情境,品味情感教育
在情感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文本內容和情感特點,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和環(huán)境。其中包括音樂、圖片、視頻、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目的是讓學生在一個更為真實、更具感染力的學習環(huán)境中,更好地理解和體驗文本中的情感。
以《秋天的懷念》為例,在教授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輔助的方式來創(chuàng)設情感教學環(huán)境。在課程開始時,教師可以播放一首與文章情感基調相符的純音樂,以此作為背景,營造一個溫馨而深情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進行課文朗讀,能夠更深入地感受到文章中對母親隱忍和愛的深沉描述,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生活經歷與課文內容相結合,例如,教師可以討論生活中父母對自己的細微關懷和愛護,引導學生通過個人經歷來感悟課文中的情感內涵。這樣一來,學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提升文學鑒賞能力。
在課堂活動中,教師還可以利用圖片、視頻等多媒體素材,通過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生更加生動、全面地感知文本內容。這種多元化的情感體驗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文本理解能力,讓他們的情感表達變得更加細膩。
4.文本閱讀,強化情感教育
通過文本閱讀,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視角出發(fā),體驗作者的情感世界。教師應基于課程主題,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如朗讀、討論、多媒體展示等,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感受文本。此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將文本內容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相聯(lián)系,以促進他們的情感共鳴。
以《蘇州園林》為例,在教授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資源,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感體驗情境。例如,教師可以播放一段蘇州園林的視頻,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直接感受園林的美。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文本,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園林的設計特點,以及這些特點如何反映出作者的情感和審美觀念。
以《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為例,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借助朗誦來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首先,教師可以進行示范朗誦,展示如何通過聲音的抑揚頓挫來表達情感。接著,教師要給予學生朗誦的機會,讓他們在朗誦中感受和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此外,教師還可以播放課文的音頻,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去感受、去想象,進一步強化情感體驗。
通過這樣的文本閱讀和情感體驗,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內容,在情感上獲得共鳴和啟發(fā)。這種教學策略的運用,有效強化了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提高了學生的文本理解能力,促進了他們情感和審美能力的發(fā)展。
5.延伸課堂,實踐情感教育
通過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如朗誦會、戲劇表演、辯論比賽等,學生能夠在更廣泛的語境中體驗和表達情感。此外,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如參觀歷史博物館、紀念館等,學生能夠直接接觸和感受歷史和文化,從而在實踐中深化對語文和文化的理解,增強情感教育的實效。
以《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故宮博物院》《過零丁洋》等課文為例,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來擴展語文情感教育的范圍。例如,教師可以舉辦一場以這些課文為主題的詩歌朗誦會,讓學生在朗誦中深刻體驗和表達對祖國的愛、對歷史的敬畏和對英雄的尊敬。同時,通過戲劇表演的形式,學生可以將課文中的歷史場景和人物形象生動地呈現(xiàn)出來,加深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情感的體驗。
另一方面,教師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黨史紀念館和烈士陵園,讓他們親身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偉大精神,激發(fā)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再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使他們親眼見證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結論及建議
1.加強師生互動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加強師生互動對于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不僅是知識傳遞的橋梁,更是情感交流的紐帶。在互動中,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反饋形成了一種雙向的情感溝通方式,這對于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強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為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采用更加開放和靈活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教師在課堂討論中要給予學生更多發(fā)言的機會,鼓勵他們分享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情感體驗。同時,教師應積極傾聽學生的聲音,對他們的看法給予充分肯定和適時引導,形成一種積極互動的教學環(huán)境。
另外,教師還應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如在線論壇、社交媒體等平臺,拓展課堂之外的師生互動空間。通過這些平臺,學生可以在課后繼續(xù)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創(chuàng)意,從而深化課堂學習的效果。
2.促進學生反思
通過反思,學生不僅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文學作品,還能在情感層面上獲得更加豐富的體驗。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思考。這種思考不僅限于對文本內容的表面理解,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層含義,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以及這些情感如何與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相聯(lián)系。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文學作品中的人物行為背后的動機,或者讓學生探討文本中反映的社會問題和價值觀念,從而引發(fā)學生的深層次思考。
此外,教師還應該設計一些活動,如寫作、小組討論或角色扮演等,來促進學生的反思。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將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具體化,通過表達和交流,進一步深化他們的理解和感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學習到了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如何在情感層面上與文本進行互動,將文本中的情感體驗,轉化為個人的情感成長經歷。
3.引入生活元素
教師將學生日常生活與課文內容相結合,是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徑。這種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建立起文本與現(xiàn)實之間的橋梁,從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內容,并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例如,教師在講解一篇描寫家庭生活的文章時,可以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家庭中的相似經歷,或者討論文中的情感如何反映在他們自己的生活中。這樣的討論能夠激發(fā)學生對文本的興趣,增強他們對文本情感的理解。
綜上所述,情感教育不僅涉及知識的傳授,更觸及情感的培養(yǎng)。通過具體策略的實施,語文教學將變得更加生動,能夠深入學生的心靈。未來的教育實踐將繼續(xù)沿著這一路徑發(fā)展,旨在培育出具有情感智慧、創(chuàng)造力和批判性思維的學生,為他們的全面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亞紅《以情促興趣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研究》,《學周刊》2020年第19期。
[2] 馬瑞蓮《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淺談》,《學周刊》2020年第19期。
[3] 王井輝《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分析》,《考試與評價》2020年第1期。
(蔣連柱,1981年生,男,漢族,安徽蕭縣人,大學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