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霞
摘要:在新一輪的課改下,小學教學提倡的是素質教育,通過音樂課的教學,既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學業(yè)水平,又可以對學生的美學意識和發(fā)散性思維能力進行全面的培養(yǎng)。然而,由于受陳舊的教育理念的影響,當前的音樂有效課堂的建設存在著一些不足,如有些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單一,課堂形式單調,這都影響了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質量。本文分析了當前小學音樂課程教學中所存在的不足,并給出了相應的有效策略,對建設高效課堂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音樂? 高效課堂? 教學策略
引言: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學生不僅可以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和音樂技巧,還可以提高自身的美學意識和創(chuàng)造力,從而滿足目前新課程改革中對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然而,就當前的小學音樂教育現(xiàn)狀而言,由于在教育過程中,有些學生對音樂教育的熱情不足,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無法充分發(fā)揮其主動性,從而造成了教育效果不佳。怎樣才能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呢?本文中,筆者根據(jù)自己的教育實踐,從三個角度來探討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建立高效的教育模式。
一、重視音樂教學的情感教育
欣賞優(yōu)質音樂是一次很好的感情經(jīng)歷之旅,而在歌曲中,通常都帶有很強的感情色彩,僅僅通過學習和理解,是不可能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這首歌中所隱含的深刻含義的。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師要以學生的心理特征和他們的學習能力為依據(jù),對他們進行情感教育,進而提高他們的音樂理解能力。
比如,讓學生們?nèi)ド羁痰卣J識到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當時創(chuàng)作者所處的環(huán)境,去理解作家的心態(tài)。教師可以選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等愛國題材的歌曲,這些歌曲對于小學生們而言并不難理解,也并不陌生,但對于他們而言,這些歌曲的背景、想要表達的含義,他們并不是很了解。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對其進行更深層次的指導,可采用故事講解方式、圖畫講述方式、動畫片段放映等方式,向學生們介紹一些充滿強烈愛國主義精神的真實人物,要讓學生們了解到,國家就是自己的避風港,并對其進行德育教育和價值觀培育。結果表明,通過情緒教學,提高了學生對樂理知識的認識。[1]
二、實施多樣化的教學
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他們的競賽心態(tài)與自我認識是隨著他們年齡的增大而增強的。因此,應該采取多種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好的學習情境,以擴大他們的認識和眼界。
比如講授《楊柳青》時,對于其中的一些民間歌曲,學生并不是很了解。在課堂上,老師們可以組織一些趣味十足的課堂活動,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在課程開始之前,老師可以向學生們提出幾個小小的問題,讓學生們?nèi)ニ鸭W習其中具有民族特點的音樂,并將這些音樂與這些歌曲的創(chuàng)作、設計特點相結合,在課程中展開討論與分享。在課上,老師先給學生們放一首歌,然后讓學生們一起來分享他們所搜集到的民族歌曲,并從中選出一些讓學生分析,也可以讓他們唱一首歌,講一講有關的故事。這樣,學生們也會積極地參與到節(jié)目中,并向老師提問。然后,老師針對學生的提問,老師將其融入到課程教學中,加深學生對所學的東西的了解。[2]
三、開展小組協(xié)作教學
“小組協(xié)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提高音樂教育的效果。為此,在音樂教學中,要把“團體合作”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教《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時候,要想讓學生們進行小組協(xié)作,就必須把他們平均地分為若干個小隊,然后選出有良好的音樂功底和良好的組織性的學生來當小隊長,這是進行小隊協(xié)作的基本條件。其次,設計富有挑戰(zhàn)的探索主題,例如:《讓我們蕩起雙槳》說的是怎樣的一個故事?這首歌里有什么音樂元素?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在探索過程中,老師要主動地幫助學生解決他們所遇到的音樂問題,從而讓探索學習可以順利地進行。在此基礎上,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進一步提高實驗教學的效果。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應該充分發(fā)揮“團體”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3]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建立一個高效的課堂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要求老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興趣相聯(lián)系,增強他們之間的感情,采取適當?shù)慕虒W方式,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到課堂中去,從而體會到音樂的魅力。唯有這樣,才能符合目前素質教育理念的要求,確保小學生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游雪影.“雙減”背景下構建小學音樂高效課堂[J].新教師,2022(5):2.
[2]姜明遠.高效課堂于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開展方式[J].今天,2022(8):2.
[3]唐顯慧.“音”教而美,探高效課堂——小學音樂高效課堂教學實踐與探索[J].世紀之星—小學版,202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