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艷峰
在中國建筑史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家樣式雷,半部建筑史。何為樣式雷?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筑之父的梁思成先生曾在《中國建筑和中國建筑師》一文中寫道:“在清朝( 1644—1911)二百六十馀年間,北京皇室的建筑師成了世襲的職位。在十七世紀末年,一個南方匠人雷發(fā)達來北京參加營造宮殿的工作。因為技術高超,很快被提升擔任設計工作。從他起一共七代直到清朝末年,主要的皇室建筑如宮殿、皇陵、圓明園、頤和園等都是雷氏負責的。這個世襲的建筑師家族被稱為樣式雷。 ”樣式雷,即是對清代兩百多年間主持皇家建筑設計的雷姓世家的譽稱。作為我國古代建筑史上成就卓著的杰出代表,其建筑創(chuàng)作涵蓋了都城、宮殿、園林、壇廟、陵寢、府邸等皇家建筑,比如圓明園、北京故宮、天壇、頤和園、清東陵與西陵、沈陽故宮、承德避暑山莊、恭王府等,這些著名的歷史文化遺產均出自樣式雷之手。正是這個家族,書寫了中國歷史上一段空前絕后的建筑傳奇。
目前學術界一般認為,雷氏家族共有八代十人(雷發(fā)達—雷金玉—雷聲澂—雷家瑋、雷家璽、雷家瑞—雷景修—雷思起—雷廷昌—雷獻彩),供職于清廷樣式房。樣式雷家族的命運是清朝運勢的縮影,八代人共同演繹了兩百多年的家國春秋。在清王朝由盛轉衰的過程中,樣式雷家族也在時代變遷中經歷了巔峰與低谷。
一 樣式雷第一代 —雷發(fā)達:北上謀生,從“南漂”到“北漂”
明末清初,賦稅沉重,戰(zhàn)火頻繁。為避戰(zhàn)亂,雷發(fā)達隨其父雷振聲棄儒南下經商,遷居金陵(今江蘇南京)。雷發(fā)達( 1619—1693),祖籍江西南康府建昌縣(今江西永修),為了謀生,于康熙二十二年( 1683)冬,應募來北京參加清廷宮殿的營建。傳說因為雷發(fā)達建筑技藝高超,被康熙皇帝敕授為工部營造所長班,為雷家事業(yè)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當時北京流傳著四句話: “上有魯般,下有長班。紫薇照命,金殿封官。 ”魯般即魯班,長班就是雷發(fā)達。但雷發(fā)達畢竟屬于工匠之列,所以,他還不能算真正的樣式雷始祖,真正獲得“實權”并贏得樣式雷美譽的是他的兒子雷金玉。康熙二十八年,七十歲的雷發(fā)達在工部營造所退休,康熙三十二年卒后葬于南京。
二 樣式雷第二代 —雷金玉:真正始祖,首位樣式房掌案
雷金玉( 1659—1729),雷發(fā)達長子。雷金玉自幼便對建筑十分熱愛,成年后來京繼承父業(yè),在營造所供職,任工部營造所長班,并投充內務府包衣旗。他思維敏捷、設計獨特、技藝高超,絲毫不遜色于雷發(fā)達。朱啟鈐先生贊譽道:“樣式房一業(yè)終清之世,最有聲于匠家,系自金玉始也。 ”康熙年間修建暢春園,內務府營造司從包衣旗抽調眾多工匠參加這項皇苑建設,雷金玉被招進了建園工匠隊,并承領楠木作工程,這是樣式雷在皇家設計建造方面的優(yōu)勢,也是七代相傳的技藝。據國家圖書館收藏的《雷金玉墓碑》拓片提及,在為暢春園正殿九經三事殿上梁的儀式上,雷金玉身手不凡、技藝超群,使得上梁順利完成,立了大功,受到皇帝親自召見,得到表彰獎勵。雷金玉在奏對之間,更是贏得皇帝器重,被欽賜內務府總理欽工處要職,賞七品官、食七品俸,從此雷家聲名鵲起。到雍正年間,在奉命修建圓明園的過程中,年逾六旬的雷金玉仍然受到皇帝賞識,擔任圓明園樣式房掌案,負責帶領樣式房工匠,設計和制作圓明園殿臺樓閣和園庭的畫樣、燙樣,指導施工,把樣式雷家族的事業(yè)推向了高峰。因此準確來講,雷金玉是雷家第一個執(zhí)掌樣式房掌案頭目的人,也是雷家世代因承樣式房一業(yè)的真正始祖。雍正七年( 1729),七十一歲的雷金玉逝世,蒙皇恩賜金百兩,馳驛歸葬南京。
三 樣式雷第三代 —雷聲澂:襁褓喪父,艱難過渡
雷聲澂( 1729—1792),雷金玉五子。雷金玉去世后,樣式雷家族出現第一次坎坷。當時的雷聲澂剛出生三個月,其兄弟和家人都隨父親靈柩一起回到南京,唯獨雷聲澂與其母張氏留在北京海淀鎮(zhèn)槐樹街的雷氏祖宅。張氏不甘心丈夫剛剛開創(chuàng)的事業(yè)就這么夭折,她抱著襁褓中的兒子到工部申訴,為雷聲澂爭取到成年重掌樣式房的資格。從此張夫人用心培養(yǎng)這個兒子,待雷聲澂長大成人后,登上了雷家一度失去的樣式房掌案職位,張氏也因此受到樣式雷后輩的極大尊重。如果沒有當年張氏的據理力爭和對雷聲澂的諄諄教誨,這個家族的皇室營生可能就此中斷,也未必會有后來的名揚天下。因此,雷景修在同治年間重修祖塋時,親自撰寫了德政碑,紀念和稱頌張氏為改變雷氏家族的命運做出的貢獻。
雷聲澂生活的年代是“乾隆中葉土木繁興之際”,雖然他一生無太大建樹,卻培養(yǎng)了三個優(yōu)秀的兒子 —雷家瑋、雷家璽和雷家瑞,三兄弟接任其父
的樣式房工作之后,形成了第四代樣式雷的強大陣容,將樣式雷家族的祖?zhèn)?/p>
建筑技藝發(fā)揚光大。
四 樣式雷第四代 —雷家瑋、雷家璽、雷家瑞:通力合作,三兄弟各施才華
雷家瑋、雷家璽、雷家瑞成年時正逢乾隆和嘉慶年間,是“工役繁興之世”。乾隆皇帝在位時大興土木,比如修建皇宮別苑、相繼擴建京西海淀園林和承德避暑山莊等,這為深得皇家信任的樣式雷三兄弟施展才華提供了廣闊空間。兄弟三人都在樣式房當差,通力合作,彼此協(xié)助,各施才華,完成了大量皇家工程。比如圓明三園(圓明園、綺春園、長春園)中的大部分景點都是他們經手設計和建造的,其中雷家璽的表現尤為出色。
作為樣式房掌案,雷家璽承擔了萬壽山清漪園、玉泉山靜明園、香山靜宜園、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等皇家園林的設計和建修工作,也曾主持設計乾隆八旬萬壽慶典從圓明園到皇宮的沿路數百處景點,包括亭臺殿閣、假山石洞、萬壽經棚、西洋樓房等。道光五年( 1825),雷家璽因積勞成疾去世,后葬入海淀聚善村雷氏祖塋,誥封榮祿大夫。同治元年( 1862),皇帝追封雷家璽為奉直大夫,其妻張氏為奉直宜人。同治四年,雷景修建修雷氏祖塋時,敬立誥封奉直大夫石碑一通,碑陽為《雷家璽及妻張氏墓碑》,碑陰為《雷家璽及妻張氏德政碑》。此外,雷家從這一代起,還開始承擔皇家陵寢的設計,如嘉慶皇帝的萬年吉地昌陵,就是由雷家璽擔綱設計并指導施工的。
五 樣式雷第五代 —雷景修:筑屋藏圖,修建雷氏祖塋
雷景修( 1803—1866),雷家璽三子,十六歲便隨其父到圓明園樣式房學習世傳差務。為了繼承祖業(yè),他虛心好學,奮力勤勉。道光五年,雷家璽猝然離世,此時的雷景修才二十出頭。雷家璽是個有大局觀的人,去世前,他擔心雷景修年紀太小,缺乏經驗,難以勝任樣式房掌案之職,便留下遺言把掌案名目移交給外姓同僚郭九承辦,而雷景修繼續(xù)在樣式房學習、工作,接受郭九指派,這是樣式雷家族的第二次坎坷。年輕的雷景修明白父親的良苦用心,他兢兢業(yè)業(yè)、恪盡職守,努力鉆研祖?zhèn)鞯臓I造技術,苦心潛修二十多年,積累了豐富的建筑設計經驗,最終全面掌握了樣式雷的建筑技藝。在道光二十九年郭九去世時,雷景修重新奪回樣式房掌案一職,成為樣式雷家族史上承前啟后的重要人物。
雷景修雖技藝高超,但生不逢時。當時咸豐朝國力衰微,加上清廷忙于應付各種內憂外患,已無力像康乾時期那樣大興土木,因此雷景修雖爭回樣式房掌案名目,卻一直沒有受到清廷重用,終無更大作為。直到為咸豐皇帝在河北遵化修建定陵時,雷景修的才華在陵寢設計中施展出來,祖?zhèn)鞯臓I造技藝得以充分發(fā)揮。咸豐十年( 1860),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咸豐帝在避暑山莊憂懼而亡,也使凝聚著樣式雷家族幾代人心血的圓明園上千座殿閣亭榭付之一炬。由于樣式房位置比較偏僻,樣式雷圖檔幸免于難。當時,五十七歲的雷景修任圓明園樣式房掌案,在洋人兵火肆虐之際,他不顧個人安危,把樣式房歷代累積的設計圖樣和燙樣收集搶救出來,并特意修建三間房子存儲圖檔,予以珍藏。這為樣式雷圖檔在后世的重現奠定了基礎,現國家圖書館的絕大部分樣式雷圖檔就來自這些家藏圖檔。因此,這批珍貴的檔案文獻能夠存世并流傳至今,檔案意識很強的雷景修功不可沒,它不僅對雷氏家族祖業(yè)的傳承和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在中國建筑史上留下了一份被稱為“樣式雷圖檔”的國寶。除筑屋藏圖的貢獻之外,雷景修還為雷氏家族規(guī)劃祖塋、續(xù)修譜錄。據族譜記載,雷景修于同治四年春開始修繕雷氏祖塋,十八座墓均修改為寶頂。在雷景修這一代,從道光二十一年至同治五年,雷家將雷氏歷代族譜并世系圖及合族支譜手抄成譜。
同治二年,同治皇帝頒布詔書,敕封雷景修為奉直大夫、通奉大夫,為二品封典,誥封其妻尹氏為二品夫人。光緒元年( 1875),光緒帝誥書稱贊雷景修“業(yè)可開先、澤堪啟后”。雷景修的子孫也為其修建了墓碑及誥封碑,立于聚善村雷氏祖塋。
六 樣式雷第六代 —雷思起:建設皇家陵寢,積勞成疾身故
雷思起( 1826—1876),字永榮,雷景修長子,他繼承祖業(yè),成為樣式房掌案。在雷思起擔任樣式房掌案期間,樣式雷的建筑生涯達到了頂峰。雷思起先是跟隨父親雷景修參與昌西陵、慕東陵等工程建設,后來繼承父親為皇家設計陵寢的工作,自己獨立主持設計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雷思起精通風水,在同治、光緒時期擴建三海,重修頤和園,重建太和門,建設定陵、定東陵、惠陵等皇家陵寢,尤其是在承擔咸豐皇帝定陵設計和建設工程中得到清廷賞識,因嫻熟的技藝和勤勉的態(tài)度立功受獎,以監(jiān)生欽賞鹽場大使,為五品職銜。同治元年到十二年,為慈安、慈禧兩太后在普祥峪、菩陀峪勘察萬年吉地有功。同治十二年重修圓明園,雷思起和兒子雷廷昌一起,因進呈園庭工程的圖樣和燙樣,承蒙皇帝召見五次。朱啟鈐先生譽道:“樣式雷之聲名,至思起、廷昌父子兩代而益彰,亦最為朝官側目。 ”雷思起還參與設計了許多王公、貴胄的府邸、園林等,因此不僅被光緒皇帝、慈禧太后青睞有加,也被許多親王看重。光緒元年,再蒙覃恩誥封雷思起及其父母、祖父母為二品通奉大夫等。光緒二年,五十歲的雷思起在設計修建定東陵、惠陵時積勞成疾,從工地扶病返京,不久與世長辭。據《菩陀峪萬年吉地工程備要》卷六記載:工程處特賞銀二百兩以示敬重。
七 樣式雷第七代 —雷廷昌:父子齊上陣,同獲御賜頂戴
雷廷昌( 1845—1907),字輔臣,雷思起長子,自幼隨父學藝,參與定陵、惠陵及三海等工程。光緒二年,父親雷思起去世時,雷廷昌已熟練掌握皇家建筑畫樣、燙樣和其他建筑工藝,致使雷家的建筑根脈得以繼續(xù)傳承下去。光緒五年,雷廷昌接任樣式房掌案,成為樣式雷的第七代傳人,先后設計多個皇家陵寢。比如從同治十二年開始,他參與并全權負責定東陵的修建;清代最后一座皇帝陵寢 —光緒的萬年吉地崇陵,也是雷廷昌參與選址和設計的。另外,雷廷昌還曾主持重建天壇祈年殿及紫禁城太和門、辦理慈禧太后萬壽慶典的點景樓臺等工作。光緒三年,雷廷昌以候選大理寺丞保賞加員外郎。光緒三十三年卒后葬于北京。同治和光緒年間,雷思起和雷廷昌父子時代是雷家最輝煌的時代,因設計和修建皇帝后妃陵寢,被朝廷賞賜二品頂戴和三品頂戴,成為七代樣式雷世家獲得的最高品級。
八 樣式雷第八代 —雷獻彩:末世絕響,得真?zhèn)鲄s后繼無人
雷獻彩,出生于光緒三年,實為雷廷昌次子。但因雷廷昌長子一歲多時夭折,所以雷獻彩實際排行最大。雷獻彩自幼學習世傳差事,未滿二十歲即任圓明園樣式房掌案,負責重修圓明園工程,完成天地一家春、慎修思永、四宜書屋、鳴鶴園等工程及內檐裝修設計;承擔普陀裕定東陵重建和庚子之亂摧毀的京域、宮苑、府邸等皇家建筑的修繕或重建,以及清末崇陵工程的設計。雷獻彩曾經先后兩次娶妻,但始終沒有子嗣,成為末世絕響。雷家樣式房掌案一脈子嗣無出,清王朝也在歷史的變遷中走向衰亡,家運與國運驚人相似,令人唏噓不已。隨著清王朝的覆滅,雷氏家族失去生計來源,致使雷獻彩在無聲無息中訣別人世,連族譜上都沒有留下關于他的卒年記載。
總之,樣式雷八代人一直為皇家建筑工程效力,他們留下的作品,僅目前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就有故宮、天壇、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清東陵和西陵等。此外圓明園、北海、恭王府、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等如今一大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由他們設計和建造。隨著清朝的滅亡及雷氏家族的衰敗,清廷的工部和樣式房也從歷史上消逝,盡管雷家后代仍有從事建筑行業(yè)的,也曾試圖承接皇室以外的項目,但因當時西方列強已入侵華夏,帶來新的測繪與建筑技術,讓樣式雷傳統(tǒng)的設計方法在競爭中喪失了優(yōu)勢地位。民國初年,樣式雷家族后人開始對樣式雷圖檔進行售賣。幸虧當時我國有識之士與相關單位及時收購,才使得大部分樣式雷圖檔得以保存。但仍有少量樣式雷圖檔至今仍流失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