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帥花
(廣西馬山縣白山鎮(zhèn)中心小學,廣西 馬山 530699)
21 世紀由雅克·德洛爾先生主持的21 世紀教育委員會,在他的《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一書中寫道:“面對嚴峻的考驗,我們必須抓住一切機會,不斷更新、深化和充實已有的知識,才能與快速發(fā)展的時間相匹配?!睘榇?,必須對四種最基本的學習能力進行再設計和安排,即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發(fā)展。從其內容上看,他更加重視未來的研究,從對知識的獲得,轉向了對認知以外的情緒性知識與情緒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教育并不只是使一個人取得成就的方法,它還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進程,是一個性格的形成。
小學生的情緒是最容易受到感染的,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也是學生人生之路的引路人。良好的情感教育能夠盡可能多的讓學生去主動地探索學習。然而,有關小學生情感教育的研究卻很少,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研究更少,也不夠系統(tǒng),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際操作上都是如此。因此,有效地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滲透情感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1.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模式
創(chuàng)設情境是小學語文教師最常用的教學方法。學生進行語文學習時,教師借助視頻、照片、課本中的插圖等形式,既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同時也能讓學生看到日常生活中未實際接觸過的事物,更能對課文中描述的文字有一個具象的感悟,從而更能深刻感悟文章的情感。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的拓展閱讀《群英薈萃話三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三國演義》的開篇,讓學生很快就想起了《三國演義》中的幾個故事,為學生的閱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再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古詩《靜夜思》時,教師利用《月下思故鄉(xiāng)》的多媒體畫面,配上舒緩和低沉的旋律,更能激發(fā)學生感悟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思念。自然,教師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創(chuàng)造情境,如:實物演示、角色扮演或課本劇演出、就地參與、小品、文字說明等,這些方式都能很好地營造出一種不同的情境感受,不僅使學生在深刻理解課文的同時提升課堂效率,同時還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情感升華,強化語文學習。
2.形成情感教學方案
情感教育計劃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以比學趕幫超為導向,營造出團結緊張、積極進取的心理氛圍。例如:小組合作探究、團體比賽等;在上課時,還可以采用一組一組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課文《將相和》時,教師發(fā)現學生對課文內容不感興趣,于是教師要求學生利用課下時間收集資料,分析廉頗、藺相如的性格特征,并將自己的心得記錄下來,以備課堂上研討。教師先把學生分成五個小組,學生先在各自小組內進行討論。隨著各組討論氣氛越來越熱烈,教師決定按照學生的積極性,再次要求各組整理自己的發(fā)言,之后評選出最好的小組,并讓其加以探討和修正,去粗存精,撰寫一份發(fā)言稿,并選出一名代表,集中集體的智慧,再次進行全班交流。最終,從中選出“最優(yōu)秀的演講團隊”。如此,學生較之前的不感興趣,到現在你一言我一語的熱烈地討論著。很明顯,這種協作精神能激起學生創(chuàng)造的愿望,也能激起他們內在的潛能。情感教育的目的,在于營造一種競賽與合作的情感氛圍,利用其能夠身心投入的心態(tài)開展教學活動。
1.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
實際上,與學生的生活最為貼近的是語言,在本土的環(huán)境中,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口語和書寫能力,對教材中的課文內容也有所認識。學生的經歷雖然不多,但大多數的文章都描寫了生活事實、道理等,這些都是學生所熟悉的,只是之前沒有注意到或意識到的。在學生這種一知半解的認知下,學生對課文的興趣探究也是有折扣的,這時就需要教師以學生原有的基礎認知為起點,給予學生一種新鮮感的讀書期待。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課文《海底世界》時,教師先讓學生討論一下自己對大海的認識,在學生踴躍發(fā)言之后,教師得出結論:“從你們的描述中,我們的確感受到了大海的美好與奇妙,可是,大海下面到底有何特殊之處?所以,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一篇關于《海底世界》的課文?!痹诮虒W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課文《玲玲的畫》時,教師先讓學生簡要地說說自己家里的物品布置情況,然后再讓學生說說你最喜歡的“家中一角”是哪個位置。等學生討論時,教師就加以引導:“家是我們溫暖的港灣,我們每個人的家中,也都會有自己最喜歡的一角。現在就讓我們走進課文《玲玲的畫》,去欣賞玲玲畫里的‘家中的一角’。”以上兩個教例的共同點是,教師在教學伊始,就巧妙地把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歷與課文中的內容緊密地銜接到了一起,從而為課文學習奠基,縮小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差距,激發(fā)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教師通過對學生原有的知識體驗進行有效的轉移,可以更好進行新知的構建。
2.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眾所周知,教學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因此,要培養(yǎng)學習者的創(chuàng)造性,就需要教師自身具有某種創(chuàng)造性。教師在對教科書的研究與教學計劃的制定中,應勇于向材料提出質疑,力求在教學方法上有所改進。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科書、進行科學補充、精準處理與重構?;谶@一點,我們要挖掘教科書中的創(chuàng)新因子,并對教科書進行大膽、恰當地使用。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課文《月是故鄉(xiāng)明》時,教師把它延伸到了“月是故鄉(xiāng)明”這一主題上。而鑒賞詩歌,首先離不開把握各種意象組合形成的意境,只有準確把握意境,才能更好地體會到作者的感情和所思,從而進一步領悟詩歌的精神內涵。在本單元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還選取了一些典型的如月、柳、菊等作為例子,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意象”,從而增強他們的詩歌欣賞水平,也收到了很好的反饋。又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古詩《小兒垂釣》中的詩句“路人借問遙招手”時,教師問:“同學們,‘路人借問遙招手’中的‘招手’,是指路人招手,還是小兒招手”呢?”教師如此的提問,引發(fā)學生更深入地思考古詩,使學生更好的體會詩歌的內容。語文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可以實現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新的課程思想倡導“全人教育”,重視對每個人的身體和心理的全面發(fā)展。伴隨著課程理念的變化,教師的情感素質也相應地發(fā)生了變化。教師職業(yè)教育的特點是以人格育人,以靈魂鑄魂。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所起到的效果,不僅是全面的,更是對其終生發(fā)展有著深刻的影響。
1.找準情感教學切點
在語言教學中,教師可選擇大量具有感染力的文學名著,為學生展示一個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于漪在《語文教學談藝錄》中這樣說:“要使人的心靈真正地受到熏陶,就應該把自己置身于語言的世界里。而‘教科書——學生’之間的感情橋梁就是教師的感情,教師要用自己的真心去觸動學生的‘感情’,點燃他們的感情之火。從他的每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內心的情感,他的觀點,他的人生觀。”在備課時,教師首先應對教材進行感情和知識的準備,即要注重對傳統(tǒng)的認識式備課的關注,認真地理解并體會到作者的真情實感,被文本的人情美、言辭美所感動,感動于他們,首先要讓自己受到感動。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卜算子·詠梅》這一課時,教師首先要自身去理解作家對梅的感情,才能將作品中隱藏的感情傳遞給學生。在教學中,教師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發(fā)揮了到極致,利用閱讀開始、細讀欣賞、情景重現、情境體驗、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方法,調動起學生的情感,使學生能夠從潛在的字、詞、句,及修辭手法中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力,學生從而可以與小說中的人物一起共享喜怒哀樂。學生以此來了解文本,同時可以拓展學生的情感空間。
2.確立情感教學范式
教師要對作家的人生經歷、思想歷程、寫作背景以及相關的作品有一個比較完整的了解,這樣才能更加深入地剖析作品,深入到文本中的人物中去,才可將自己的授課熱情發(fā)揮出來。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課文《慈母情懷》時,教師將課本的內容和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結合,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地震中的父與子》和《背影》這兩個故事播放出來,使同學們感受到了作為兒子對父親保護自己的感激之情,感受到了作為父親對孩子的關愛。為此,教師充分發(fā)揮了多媒體教學中的視頻魅力。教師通過播放劉和剛的《父親》和陳百強的《念親恩》,學生在音樂的熏陶中感受文本。接著,學生通過閱讀后與同桌交流文本,使學生對父母之愛的珍貴有了全新的感悟。與此同時,教師還以體育健兒桑蘭為榜樣,引導同學們面對困境,用積極的生活方式來面對生活。只有通過對文本中的人性和人生價值的理解,才能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理解文章的含義,與文章中的角色產生情感的溝通,從而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今,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傾注情感,既是適應素質教育中對小學語文教師提出的新要求,同時也能讓學生學習到一種新的學習方法。
1.精選情感教學課題
教師要用心去體會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來的真實感情,及文本的人情美和言辭美。缺少這種感情的積淀,就無法產生感人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以部編版小學二年級上冊課文《黃山奇石》為研究對象,教師首先要讓自己感受到作家對黃山怪石的贊賞,其次才能將文章所蘊含的情感向學生傳遞。教師要將教科書中的情感元素發(fā)揮到極致,以誦讀為起點,品讀欣賞,情景再現,情境體驗,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方法,并與具體的教育方法進行融合。
教師在學生的內心深處激起情感的漣漪,激起他們的情感,使學生能夠與作家產生共鳴,進而加深對作品的了解,拓寬他們的情感空間。
以部編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課文《我與地壇》為例,該文的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教師教學時就必須把握其主要思想,使學生能夠從文本中感受到作家對母親深切的哀思和母親對子女毫不掩飾的母愛,并捕捉到作者熱愛生命,勇敢開辟通向自己快樂道路的勇氣。教師依然借用多媒體這個支架,充分發(fā)揮歌曲的魅力,先以《懂你》這首歌頌母愛的歌曲來營造氛圍,再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從自身及自己母親全身心為自己付出愛的人生經歷中,來感悟母愛是多么珍貴。精選的有情感風韻的文章,能使學生更深切體會到愛的濃厚。
2.加強教師語言功底
由于語文學科的特點,語言中蘊含著大量的感情因素。因此,教師怎樣能更好的運用好這些感情因素,是每個語文教師所要思考的。語言的交流,是感情的交流的重要表達形式。在課堂上,教師的語言對于學生體會課文的情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語文教師自身的語言基礎素養(yǎng)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用生動、形象、幽默、富有感情的教學語言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之焰,把復雜的原理變得簡單,把抽象的觀念變得形象。語言是極具有感染力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格外注重自身語言節(jié)奏的緩急,語氣的輕重、音調的高低,音調的高低變化等,再配合自身適當的身體語言展開講授。教師的一個眼神、動作,教師的舉手投足等,都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感情,將教師的情感傳達給學生,打動學生的內心,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與作家的感情溝通。這樣既有利于加深對文本內容的學習和了解,又有利于對文本學習的促進。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教師這樣說道:“同學們,這篇課文寫的是一位年輕的姑娘和她的母親來到了小興安嶺的故事。小興安嶺風景優(yōu)美,有很多動物,有很多有趣的東西。我們要不要一起去見識一下?”此時,教師一邊講解,一邊用語言、動作描繪小興安嶺,讓學生體會到作家對小興安嶺的真實描繪。接著,教師又說:“小興安嶺上有許多的動物,你見過沒有?”此時的學生情緒已沉浸在這篇文章里。教師運用自身語言魅力,能使得學生的閱讀效果增強。同時也能讓學生感受到教材中的文本內容和自身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如今的教學,已經不只是教師進行的灌輸,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學生自身進行重復性的機械記憶,而是教師對學生的情感和情緒的訓練。語文教師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不是一味地進行知識的灌輸,讓學生體會積極的情感,而是合理培養(yǎng)和引導學生的情感認知,并對其加以適當的引導。
小學階段的學生,既容易被情感所影響,同時又能調動自身多種感官體會情感。從某種程度上講,教育并不僅只是一個使人取得成就的方法,它還是一個具有獨特性格和形成個性的一個進程。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不僅符合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而且為語文課堂的學習氣氛注入了生機,潛移默化地讓學生也成為一個積極向上地人,同時也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的有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