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古今醫(yī)鑒》的版本與王肯堂訂補的貢獻?

2024-06-10 19:54谷佳音傅海燕
關鍵詞:新刊刊刻萬歷

谷佳音,傅海燕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沈陽 110847)

《古今醫(yī)鑒》是我國醫(yī)學史上一部重要的醫(yī)學著作,明代醫(yī)家龔信編寫,其子龔廷賢續(xù)編。其主要版本有八卷本和十六卷本兩種,目前的通行本均以王肯堂的十六卷本為底本,未見有關八卷本的研究。我們在對《古今醫(yī)鑒》的版本進行考證[1]的基礎上,再次考訂,又提出了新的見解,同時發(fā)現由王肯堂訂補的十六卷本,對《古今醫(yī)鑒》八卷本進行了大面積的增補修改,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1 《古今醫(yī)鑒》的版本

《古今醫(yī)鑒》的版本主要有以下五種:《新刊古今醫(yī)鑒》周曰校萬卷樓八卷本(簡稱“初刻本”),《新刊古今醫(yī)鑒》周庭槐八卷本(簡稱“槐本”),《重刻古今醫(yī)鑒》王肯堂校正、周四達刊刻八卷本(簡稱“達本”)和《王宇泰先生訂補古今醫(yī)鑒》王肯堂訂補、葉華生刊行十六卷本(簡稱“王本”),還有《新刊古今醫(yī)鑒》沈文臺重參校正八卷本(簡稱“沈本”)。

1.1 《新刊古今醫(yī)鑒》周曰校萬卷樓八卷本

《海外中醫(yī)珍本善本古籍叢刊》載有藏于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內閣文庫的《新刊古今醫(yī)鑒》明萬歷間周曰校萬卷樓刊本影印本,八冊八卷。每半頁13行26字,白口,上黑魚尾,四周雙邊[2]233。

明代萬歷年間金陵書坊刻書出版業(yè)同族經營現象十分突出,最著名的就有周氏家族[3-4]。周曰校,字應賢,號對峰,“萬卷樓”為其書坊名[2]223。周曰校刊刻的《古今醫(yī)鑒》八卷本,卷數與龔廷賢在“敘古今醫(yī)鑒弁首”中所述“厘為八卷,名《古今醫(yī)鑒》”內容一致。龔廷賢“敘古今醫(yī)鑒弁首”的落款時間為“時萬歷四年歲次丙子孟冬之吉”,可知本書成書于明萬歷四年丙子,即1576年陰歷十月初一。成書不久,龔廷賢即欲將此書刊印出版,刊印者為其姻親周曰校。據本書劉自強序的落款時間“萬歷丁丑春月吉旦”,槐本載此序的落款時間“萬歷五年丁丑春正月上浣之旦”,沈本載此序的落款時間“萬歷五年丁丑春正月上澣之吉旦”(“上浣”和“上澣”皆指上旬),推知此書刊印時間當在萬歷五年(1577)正月上旬。加之卷末列有八位名士為此書出版題詩賀詞,可知周曰??瘫井敒槌蹩瘫尽?/p>

1.2 《新刊古今醫(yī)鑒》周庭槐刊刻八卷本

周庭槐(亦作周廷槐),為明金陵刻書家,書坊名“前山書屋”[5]352。孫萍推測其“約生活在隆慶、萬歷年間”[6]。據金溪戍水《周氏族譜》言“櫟下周氏從始祖周壽算起,傳11代為周廷槐(號前山),乃亮工的祖父”[7]。周庭槐的曾孫周在浚在《行述》中言“至高祖石四公生珀十一公,珀十一公生琥二十四前山公,諱庭槐,為不孝孤曾祖父……生三子,長即先封公,誥封嘉議大夫、福建布政司左布政使如山公”[8]。周庭槐的長子名文煒,號如山[9]602。相比較,亦證實“前山”為周庭槐之號?!督K藝文志》[5]352,353、《中國印刷史》[10]344,345、《明代版刻綜錄》[11]16,17、《全明分省分縣刻書考》[12]11將周前山與周庭槐分作兩家,當改。

在周曰??痰摹缎驴沤襻t(yī)鑒》中卷七下題“金陵書林竹潭周宗孔梓行”?!吨袊∷⑹贰穂10]344、《明代出版史稿》[13]將周竹潭與周宗孔分作兩家,當改。卷八題為“金陵書林前山周庭槐刊行”,可知周庭槐幫助周曰校完成了《新刊古今醫(yī)鑒》初刻本的刊刻,其后又再版刊刻此書,仍名為《新刊古今醫(yī)鑒》,八卷。首頁題“金陵周庭槐刊行”,在每卷下方均題有“金陵書肆前山周庭槐刊行”,每半頁12行26字,白口,雙黑魚尾,上下雙邊,左右單邊。但此刻本未見相關刻印的序跋,書中亦無刊刻時間的記載,故具體刊刻時間不明。

目前比較確定的由周庭槐所刻書目有三本,另外兩本是《新刻種杏仙方》和《古今詩韻釋義》?!豆蕦m學刊》言“《新刻種杏仙方四卷》,一冊,明龔廷賢編輯,成書于萬歷九年,萬歷十一年周庭槐刻本”[14]?!豆沤裨婍嶀屃x》五卷,《全明分省分縣刻書》作“明萬歷五年江蘇省金陵書林周前山刊本”[12]11。因此推測《新刊古今醫(yī)鑒》在萬歷五年初刻之后至萬歷十一年左右刊刻。

另外,《中國古籍善本總目》載“《新刻增補古今醫(yī)鑒》八卷……明金陵書(原誤作‘言’)肆周庭槐刻本,十二行二十八字,白口,四周單邊”[15]?!侗本┐髮W圖書館藏李氏書目·子部·醫(yī)家類》記載“《新刻增補古今醫(yī)鑒》八卷,明龔信撰,龔廷賢續(xù),清初金陵周庭槐刻本”[16]。疑為周庭槐明刻本清初的再版刻印本,非為周庭槐所刻。

1.3 《重刻古今醫(yī)鑒》王肯堂校正、周四達刊刻八卷本

周四達,字譽吾,明代金陵書刻家,其書坊名“得月齋”,又有“留耕堂”一名[9]495,551?!吨乜坦沤襻t(yī)鑒》八卷,封面為“龔氏新編古今醫(yī)鑒廣城五云樓梓行”。書中每卷所題書名為“重刻古今醫(yī)鑒”,下題“太醫(yī)院醫(yī)官金溪龔信編輯 翰林院省庵王肯堂校正 金陵書林譽吾周四達梓行”?!吨袊偶婵剔o典》[9]495,551、《全明分省分縣刻書考》[12]12將周四達與周譽吾分作兩家,當改。每半頁13行26字,白口,上黑魚尾,四周單邊。從“王肯堂校正”一語,看到王肯堂參與了本書的校訂工作。但書中未見王肯堂之序及具體的刊印時間。

有關本書的刊刻時間,目前有四種不同說法:一是《全明分省分縣刻書考》認為刻印時間為隆慶四年(1570),“《重刻古今醫(yī)鑒》八卷。明龔信撰。明隆慶四年江蘇省金陵書林周四達刊本”[12]12。二是《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認為刻印時間是萬歷四年(1576),“《重刻古今醫(yī)鑒》八卷。明龔信撰。明萬歷四年金陵書林周四達刻本”[17]。三是《中國中醫(yī)古籍總目》認為刻印時間是萬歷五年(1577)。其在“(王宇泰先生訂補)古今醫(yī)鑒十六卷”條目下記載“明萬歷五年丁丑(1577)金陵周四達刻本(八卷)”[18]。四是天津圖書館書目題錄認為刻印時間是明末,“《重刻古今醫(yī)鑒》八卷。龔信編輯;王肯堂校正;周四達梓行。出版發(fā)行:五云樓,明末(1621—1644)。四冊一函”。

查找周四達所刻之書,發(fā)現其刻書時間遍及嘉靖、萬歷及天啟年間[11-12,18-19]。將本書內容同初刻本、槐本與王本進行比較,發(fā)現本書是以初刻本為底本,對初刻本的錯誤進行了修改,之后王本又修改了本書的錯誤,以此判斷《重刻古今醫(yī)鑒》應在初刻本、槐本之后,王本之前成書。但是本書成書之后,不知何故沒有很快刊行,其刊刻時間當在王肯堂萬歷十七年(1589)十六卷本刻印之后。萬歷十七年(1589),王肯堂考中進士,被選為庶吉士入翰林院進學,萬歷十九年八月甲辰(1591)學成后被選為翰林院檢討,萬歷二十一年(1593)辭官回鄉(xiāng)[20]。從達本“翰林院省庵王肯堂校正”一語推測,達本刻印時王氏已經是翰林院檢討,故推測達本的刊刻時間為萬歷十九年(1591)至萬歷二十一年(1593)期間??逃诼c四年、萬歷四年及萬歷五年刊行的說法有誤,刊刻于明末(1621—1644)的說法,存疑待考。

1.4 《王宇泰先生訂補古今醫(yī)鑒》王肯堂訂補、葉華生刊刻十六卷本

《王宇泰先生訂補古今醫(yī)鑒》十六卷本于明萬歷十七年(1589)由葉華生刊行,書中發(fā)明凡例、目錄及每卷卷首均有“王宇泰先生訂補古今醫(yī)鑒字樣”,且卷下落款增加“金壇王肯堂訂補”。

王肯堂,生于明嘉靖己酉年(1549),字宇泰,號損庵、損仲、念西居士、郁岡齋主等,江蘇鎮(zhèn)江府金墰縣(今江蘇金壇)人。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王肯堂十七歲時母親大病,幸得高手挽救轉危為安。此后深受范文正公“不為良相,但為良醫(yī)”的啟發(fā)立志學醫(yī),且頗有天賦,二十歲時治愈眾多親人鄰里之病而醫(yī)名遠揚[20-25]。王肯堂于萬歷十七年(1589)應試禮部成進士,選庶吉士,入翰林館進學,萬歷十九年八月甲辰(1591)學成后被選為翰林院檢討,其間得以遍覽醫(yī)籍[20]。今據《三旌義門王氏族譜》及家譜、方志以及時人文集可知王肯堂卒于萬歷四十一年癸丑(1613)[24]。綜上由王肯堂生平事跡可推知王肯堂在1589年之前重新對《古今醫(yī)鑒》進行校勘,并在1589年刊行《王宇泰先生訂補古今醫(yī)鑒》具有可信性。而且從“金壇王肯堂訂補”的落款推測,刻板時間在王肯堂入選庶吉士入翰林院之前。

1.5 《新刊古今醫(yī)鑒》沈文臺重參校正八卷本

《新刊古今醫(yī)鑒》刊刻后,又有“姑蘇文臺沈公重參校正”八卷本出現。此本以初刻本為底本,再次刊刻,仍沿用《新刊古今醫(yī)鑒》之名,但是具體刊刻時間不詳。目前可見《域外漢籍珍本文庫》“日本大阪府立中之島圖書館藏日本古活字本”[26]和“國醫(yī)大師”網上“日本元和年間(1615—1624)日本古活字印本”。經對比發(fā)現,兩個版本為同一刻板,推測沈文臺參校本在國內刊刻完成后傳入日本,日本又再版刻印為活字本。

2 王肯堂訂補《古今醫(yī)鑒》的貢獻

金陵周四達《重刻古今醫(yī)鑒》八卷本(達本)與葉華生刊印的《王宇泰先生訂補古今醫(yī)鑒》十六卷本(王本)都經由王肯堂校訂,王肯堂對《古今醫(yī)鑒》初刻本進行了大面積的增補修改,包括勘正誤字、增補缺漏、乙正倒文、闡述醫(yī)理、詞句潤色等方面,對完善并保存《古今醫(yī)鑒》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2.1 勘正誤字

2.1.1 《古今醫(yī)鑒·第一卷·病機》,“水停心下曰飲,水積心下曰癖”[27]18。達本、王本將后一“心下”改作“脅下”。

校注:本句言“癖疾”的病位與病機。明代醫(yī)家魯伯嗣的一部中醫(yī)經典《嬰童百問·腹中有癖》言“癖者,血膜包水,側僻于脅旁,時時作痛也”[28]。明代殷之屏編纂的《醫(yī)方便覽》又云“水停心下曰飲,水積脅下曰癖”[29],則癖的病位在脅下。初刻本誤,王氏改“心下”為“脅下”為是。

2.1.2 《古今醫(yī)鑒·第一卷·藥性》,“海桐皮嗽牙、洗目、除風,性味苦平無毒”[27]28。達本、王本改“嗽”作“漱”。

校注:此段言海桐皮的性味及功效。海桐皮性味苦平,無毒,其功效,《神農本經會通》載“海桐皮,漱牙、洗目”[30]。初刻本中“嗽”當為“漱”字形之誤,王氏改“嗽”為“漱”為是。

2.2 增補缺漏

2.2.1 《古今醫(yī)鑒·第一卷·中風》破棺散,“每半錢頻擦令熱,牙自開”[27]37。達本作“每用五分,頻擦病人牙間令熱,牙自開”,王本作“每用五分,于病人牙間頻頻擦之令熱,牙關自開”。

校注:“破棺散”,前文亦稱“破關散”,“如口噤不開,破關散擦之,口即開”。王氏補充明確了擦的部位是“病人牙間”。《本草綱目》“開關散”又作了進一步的細化,“每用中指點末,揩齒三二十遍,揩大牙左右,其口自開。又名破棺散”[31]。

2.2.2 《古今醫(yī)鑒·卷之一·內傷》載“白術膏白術一斤,去蘆,火上炙,一塊剉,一塊成片,入水十碗,熬汁二碗,濾出渣又熬,取汁二碗”[27]96?;北?、沈本同。白術膏方名后,達本、王本增“治脾胃大虛,自汗乏力,四肢怠倦,飲食不思,或食而不化,嘔吐瀉痢,瀉下完谷白沫”32字?!叭胨搿?達本、王本作“上用水十碗”?!盀V出渣又熬”,達本作“濾去渣,入水再熬,又濾出”;王本作“去渣,再入水再熬,又濾出”。

校注:《古今醫(yī)鑒》所載藥方的體例,均為方名、出處、主治、中藥(包括炮制、劑量)以及煎服法,八卷本某部分若有缺失,通常達本與王本都會補足缺漏,或將語句補充完善。王氏對《古今醫(yī)鑒》的增補,還包括增加“燥證”,以及增加方名、方藥等諸多內容。

2.3 乙正倒文

2.3.1 《古今醫(yī)鑒·第一卷·藥性》載“鹿茸甘溫益氣,治女子崩帶,男子溺血精遺”[27]27。達本、王本“精遺”作“遺精”二字。

校注:本句言鹿茸的主治證,女子是崩漏與帶下病,男子是尿血和遺精之病,這里的“精遺”當據達本與王本乙正為“遺精”。

2.3.2 《古今醫(yī)鑒·第一卷·雜病賦》載“緩則正復,和若春風舞柳”[27]16。“舞柳”,槐本、沈本同,達本、王本作“柳舞”。

校注:本句言緩脈的脈象舒緩均勻,像春天里春風徐徐吹來楊柳輕輕舞動之象,是正氣恢復的脈象。其比喻源自《王叔和脈訣》“阿阿緩若春楊柳”。若作“春風舞柳”,則“舞”為使動用法,意為春風使柳枝舞動,意義與“柳舞”完全不同?!睹麽t(yī)指掌·卷一·病機賦》(明代皇甫中撰注,王肯堂訂補)引用本段亦作“緩則正復,和若春風柳舞”[32]。“舞柳”當乙正為“柳舞”。

2.4 闡述醫(yī)理

《古今醫(yī)鑒·傷寒》載“至于陽厥似陰之類,但以剛劑投之,舌卷囊縮,煩亂可畏”[27]58。達本、王本在“但以剛劑投之”后增“是以火濟火,以致”7字。

校注:陽證似陰,此乃真熱假寒證。陽盛至極,陽氣郁閉不能外達,以致陽盛于內,陰乃隔于外,互不通達?!度f病回春》載“陽癥似陰者,初起身不熱,頭不痛,四肢厥冷,身寒怕寒,腹痛嘔吐,泄瀉蜷臥,好靜沉默,不渴,脈沉遲細微?;蚣嬉姴挥卤?大小便閉澀,或赤或黑。煩悶昏迷,不眠口渴,指甲時溫。不問脈之浮沉遲數,但重按微有力者是也”[33]。真熱假寒證當以清熱劑投下,切不可誤作陰證治療用熱藥。王氏言用熱藥乃以火助火,將導致疾病惡化。王氏增補的“以火濟火”進一步闡述真熱假寒條件下用剛劑將導致的惡果,讓讀者明白其中利害。

2.5 方藥修訂

王氏對《古今醫(yī)鑒》所載部分藥方也進行了修改,主要包括調整藥物順序、調整藥物劑量、增加或修改炮制方法等幾種情況。

《古今醫(yī)鑒·中風》八味順氣散載“白術、白茯苓、青皮(去穰)、白芷、陳皮(去白)、烏藥、人參各二錢,甘草(炙,一錢)”[27]40?;北尽⑸虮就?。達本于“白術”后增“炒”字,于“甘草(炙,一錢)”后增“去蘆”2字。王本作“人參(去蘆)、片白術(炒)、白茯苓、白芷、青皮、陳皮(去白)、烏藥(各二錢),甘草(一錢)”。

校注:對于八味順氣散一方,王氏在達本的修訂中,為白術增加了藥物炮制,明確了不用生白術而用炒白術,具有重要的價值。同時為人參增加炮制“去蘆”,但是遺憾的是刻印時恐為刻工之誤,將“去蘆”二字刻在下一味藥“甘草”的炮制部位。王本將這一錯誤修改,將“去蘆”二字放在人參之后,從中可以看出王本在達本基礎上作的修改。另外,王本將藥物的順序作了調整,在藥量相同的情況下,將其認為重要的藥物如人參提到首位,白芷也相應提前。王本對于《古今醫(yī)鑒》方藥順序的調整還包括以下幾方面:按照藥物的劑量排序,劑量大的放在前面;或者是將方中藥量相同的藥物歸為一處,并在相同劑量下的最后一味藥后標明共用劑量;或者對原書中不載劑量者,增加劑量;也有許多按其治病理念調整藥物順序的情況,調整的方藥數量眾多。

2.6 詞語潤色

王肯堂的文學修養(yǎng)很高,不僅修改及增補了龔氏父子《古今醫(yī)鑒》中的錯誤及不足之處,還對其語言進行了大量的修飾,使得文句更加流暢完整。

2.6.1 《古今醫(yī)鑒·中風》載“三生飲中風昏不知人,口眼斜,半身不遂,咽喉作聲,痰氣上壅”[27]39。“咽喉作聲”王本改為“聲如拽鋸”。

校注:本病“咽喉作聲”即指喉中痰鳴音。聲音本為聽覺,難以用文字描述,王氏用拽鋸聲來比喻痰鳴音,以聲寫聲,讓人如聞其音。王肯堂對文章詞句內容的修飾可見其一定高水平的文學功底。

2.6.2 《古今醫(yī)鑒·第一卷·中風》載“獨圣散治中風痰迷心竅,癲狂煩亂,人事昏沉,痰壅盛,及五癇心風等證。甜瓜蒂。為末,每五分,重者一錢,熟水調下,即吐”[27]37。其中“痰壅盛”,槐本、達本、沈本同,王本作“痰涎壅塞”?!盀椤鼻巴醣狙a“右”字。“每五分”,槐本、達本、沈本同,王本補作“每服五分”。

3 王肯堂訂補《古今醫(yī)鑒》的現代啟示

中醫(yī)古籍是中醫(yī)學傳承數千年的歷史見證,是歷代中醫(yī)大家智慧的結晶,是當代中醫(yī)工作者成長的階梯。隨著中醫(yī)教學、科研和臨床的深入發(fā)展,學者們也越來越認識到系統整理研究中醫(yī)古籍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中醫(yī)古籍的整理與研究是一項極具價值和挑戰(zhàn)性的工作,不僅需要中醫(yī)藥學的專業(yè)知識,更要運用目錄學、版本學、??睂W及訓詁學等中醫(yī)文獻學方面的知識,對整理者的學識素養(yǎng)要求極高,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現錯誤,貽誤后人?,F今整理古籍,多是融合編輯、校對、批注、點評等方法,將古籍整理成內容可靠、便于進一步閱讀和研究的出版物[34]。如王肯堂一樣補前人所未備,糾前人之疏失,刪繁就簡,對前人語焉不詳處即加己見,務求簡明恰當的大面積整理古籍,今尚少見。近年來,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中醫(yī)藥古籍的保護與利用,深入開展中醫(yī)藥古籍整理方面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在實踐中培訓中醫(yī)古籍整理的中堅力量,可以相信中醫(yī)藥古籍整理事業(yè)將有更好的發(fā)展。

猜你喜歡
新刊刊刻萬歷
書坊與名士:萬歷年間戲曲評點興起的雙驅
宋人對三蘇文章的選編與刊刻
新刊《康太和墓志》考釋——兼論敦煌文書P.3885中的唐蕃之戰(zhàn)
2021年新刊訂閱開始啦!
論晚明元劇選刊刻現象及其文化審美意義
論萬歷朝播州楊氏土司之覆滅
日本藏萬歷世德堂刊傳奇《水滸記》考述
明代萬歷年間“礦監(jiān)稅使”研究的現狀與問題
《植物名實圖考》在山西刊刻流傳述略
魯圖藏安丘王筠著述書板刊刻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