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宗標
摘要:對一道解析幾何陳題進行探究教學(xué),發(fā)現(xiàn)了多種不同的解題思路,最后揭示了問題的一般背景.從這個案例中獲得反思,即教學(xué)應(yīng)該“慢”“細”“活”.
關(guān)鍵詞:陳題;探究;反思;慢教學(xué)
1 陳題重現(xiàn)
(2014年湖北高考理科卷第9題)已知F1,F(xiàn)2是橢圓和雙曲線的公共焦點,P是它們的一個公共點,且∠F1PF2=π3,則橢圓和雙曲線的離心率的倒數(shù)之和的最大值為(? ).
A.433
B.433
C.3
D.2
最近和學(xué)生一起對這道陳題進行了討論,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現(xiàn)整理成文與同行分享,并談點反思.
2 探究過程
2.1 解法
分析:如圖1所示,建系,并設(shè)橢圓方程為x2a21+y2b21=1(a1>b1>0),雙曲線方程為x2a22-y2b22=1(a2>b2>0),由于橢圓和雙曲線的焦點相同,故可記c1=c2=c.由兩曲線的對稱性,不妨設(shè)點P在第一象限,并設(shè)|PF1|=r1,|PF2|=r2,根據(jù)兩曲線的定義可得r1+r2=2a1,r1-r2=2a2,解得r1=a1+a2,r2=a1-a2.再來看目標,即求1e1+1e2=a1+a2c=r1c的最大值.
解法1:用余弦定理.
由余弦定理,得
4c2=r21+r22-r1r2.①
兩邊同時除以r21,得
4c2r21=1+r2r12-r2r1=r2r1-122+34,
當r2r1=12,即r1=2r2時,4c2r21有最小值34,從而r1c有最大值433.
點評:用余弦定理揭示出r1,c之間的關(guān)系,然后把r2r1當整體,利用函數(shù)思想求解.
解法2:應(yīng)用“主元法”,把①式看成是關(guān)于r2的一元二次方程,此方程有正數(shù)解.
由①式整理,得
r22-r1r2+r21-4c2=0,②
則Δ=r21-4(r21-4c2)≥0,解得0<r1c≤433.
把r1=433c代回②式,得r22-433cr2+43c2=0,即r2-233c2=0,所以r2=233c>0,此時r2=2r1.
點評:這是把①式看成了二次方程,利用方程思想來解決.此法也說明不等式也可以用來求最值.
解法3:用正弦定理求解.
設(shè)∠PF2F1=α.在△PF1F2中,由正弦定理可得r1sin α=2csinπ3,則r1c=433sin α,故當α=π2時,r1c有最大值433,此時△PF1F2的另一個銳角為π6,r2=2r1.
點評:把r1和c12|F1F2|聯(lián)系起來是關(guān)鍵,這樣就能想到正弦定理,于是只要引入一個內(nèi)角作為變量就可以了,這個方法比較簡單.容易發(fā)現(xiàn),這時的焦點三角形是一個特殊的直角三角形,有一個內(nèi)角為π6,且PF2⊥F1F2.
解法4:等面積法.
根據(jù)焦點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可得b21tanπ6=b22cotπ6,即b21=3b22,所以1e21+3e22=4.
視角1:由柯西不等式,得
12+1321e21+3e22≥1e1+1e22,
當且僅當3e1=e2時,等號成立,故1e1+1e2的最大值為433.
視角2:用三角代換.令1e1=2cos α,3e2=2sin α,0<α<π2,則1e1+1e2=2cos α+23sin α=433sinα+π3,故α=π6時,1e1+1e2的最大值為433,此時3e1=e2.
點評:面積法是重要的解題方法,此法通過對同一個三角形面積“算兩次”得到1e21+3e22=4,這個定值可能更接近問題本質(zhì).
解法5:把目標式寫成2a1+2a22c的形式,尋找2a2,2a1和2c的幾何意義來解決.
如圖2,在線段PF1上取點Q,使|PQ|=|PF2|,由雙曲線定義,得|QF1|=|PF1|-|PQ|=|PF1|-|PF2|=2a2,又因為∠F1PF2=π3,所以△PQF2為正三角形,則有|PQ|=|PF2|=|QF2|,因而2a1+2a2=|PF1|+|PF2|+|QF1|=(|PQ|+|QF1|)+|QF2|+|QF1|
=(|QF2|+|QF1|)+|QF2|+|QF1|=2(|QF1|+|QF2|).
所以,1e1+1e2=2a1+2a22c=2(|QF1|+|QF2|)2c.
注意到∠F1QF2=2π3,考慮△F1QF2的外接圓,因而猜想,當點Q在F1F2上運動到使|QF1|=|QF2|時,2(|QF1|+|QF2|)2c達到最大,此時該三角形是底角為π6的等腰三角形,|QF1|=|QF2|=233c,所以1e1+1e2的最大值為433.
證明猜想:當點Q在F1F2上變運動時,∠QF1F2是變化的,∠F1QF2=2π3不變,則可以把∠QF1F2當成變量,用正弦定理,化成三角函數(shù)來解決.
設(shè)∠QF1F2=α,0<α<π3.由正弦定理,得
|QF1|sinπ3-α=2csin2π3,|QF2|sin α=2csin2π3.
所以1e1+1e2=2(|QF1|+|QF2|)2c=433×sin α+sinπ3-α
=433sinα+π3,余略.
點評:點Q在劣弧F1F2上每運動到一個位置,我們都以QF2為一邊向外作一個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第三個頂點P就是兩曲線的一個公共點,由于焦點F1,F(xiàn)2是確定的,所以兩曲線也就確定了,也就是說點Q的運動位置唯一決定了橢圓和雙曲線,當點Q運動到使|QF1|=|QF2|時,1e1+1e2就取得了最大值,此時恰好有PF2⊥F1F2.
2.2 推廣
追問1:能否把問題推廣到∠F1PF2=θ,θ∈(0,π)的一般情形?
解析1:模仿解法4.
由b21tanθ2=b22cotθ2,可得tan 2θ2e21+1e22=1+tan 2θ2,再由柯西不等式,得
1tan2θ2+12tan 2θ2e21+1e22≥1e1+1e22,
解得
1e1+1e2≤1+cot2θ21+tan 2θ2.
整理,得1e1+1e2≤2sin θ.
點評:由1e1+1e2≤1sin θ
變形,得21e1+1e2≥sin θ,原來題目本質(zhì)上是求e1,e2的調(diào)和平均數(shù)的最小值,恰好是sin θ,這個結(jié)論非常優(yōu)美.原題中θ=π3,所以21e1+1e2≥32,由此立得答案.
解析2:用正弦定理.
設(shè)∠PF2F1=α.在△PF1F2中,由正弦定理,得r1sin α=2csin θ,即r1c=2sin θsin α,故當α=π2時,r1c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為2sin θ.
點評:通過上述解析,容易發(fā)現(xiàn)無論θ取何值,r1c都是在PF2⊥F1F2時取最大值.
追問2:上述結(jié)論有漏洞嗎?
解析:不一定始終都能做到PF2⊥F1F2!這還要看θ的取值情況.如果θ取直角或鈍角,α就取不到π2,因此追問1的結(jié)論和點評不全面.
討論:(1)當θ∈0,π2時,前面已討論.(2)當θ∈π2,π時,設(shè)∠PF2F1=α,
∠PF1F2=β,則α+β=π-θ,由于r1>r2,于是α>β,故π-θ2<α<π-θ.由r1c=2sin θ\5sin α,得1e1+1e2的取值范圍是1sinθ2,2,此時1e1+1e2無最大值.
3 教學(xué)反思
在這道題的教學(xué)中,我們慢下了腳步,耐心地去傾聽學(xué)生的想法.他們想到了余弦定理,想到了正弦定理,想到了二次函數(shù),想到了面積法,想到了三角代換,想到了柯西不等式,想到了回歸圖形,想到了推廣到一般……在合作交流中,生生、師生之間的思維不斷碰撞,新的想法不斷涌出,課堂里閃耀著智慧的光芒.這也許就是課堂該有的樣子吧.
怎樣上課才能達到這個狀態(tài),讓課堂充滿靈動?筆者覺得有三點很緊要:
第一,教學(xué)要慢一點,因為這樣學(xué)生才能反應(yīng)過來,參與到教學(xué)中,我們才能把問題討論清楚.時下,“快”教學(xué)橫行,“來不及”成了口頭禪,機械的重復(fù)日復(fù)一日.學(xué)生基本上都是被牽著鼻子走,哪里還能體會到數(shù)學(xué)的美妙.我們贊成“慢”教學(xué),贊成突出重點難點的反復(fù),因為問題一旦一個一個地被學(xué)生所掌握,“慢”便成了“快”.
第二,教學(xué)要細一點,這樣我們才能把問題研究透,才能促使學(xué)生全方位地去感悟數(shù)學(xué),不斷接近問題的本真.教師可能有這樣的體會,某個考題或者它的解決思路我們教師是知道的,而且在平常評講題目時差一點就講出來了,可惜當時沒有把問題研究透和講透,導(dǎo)致學(xué)生仍然不會.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對問題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同時還要深入學(xué)生當中和學(xué)生一起討論,這樣才能促使學(xué)生全面細致地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而要達到這個全面細致的目標,我們的教學(xué)就又要回到第一點上,就是要進行“慢教學(xué)”,“慢”才能“細”.
第三,教學(xué)要活一點,解題的方法是多樣的,思考的角度是多方向的,遇到困難,要激勵學(xué)生大膽地想辦法,鼓勵他們“辦法總比困難多”.教學(xué)中,要啟發(fā)學(xué)生靈活思考問題,并在思考的基礎(chǔ)上進行合作交流,讓思維在交流中碰撞,活化學(xué)生的思維,形成智慧的火花.而做到這一點,同樣也要舍得花時間,所以我們又得回到了第一點上,就是要進行“慢教學(xué)”,“慢”才能“活”,慢工出細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