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蕾
摘 要:隨著社會生活日益多樣化、復雜化,以及中小學生生理、心理快速而不穩(wěn)定的發(fā)展,“問題學生”的出現(xiàn)是不可避免的。語文課程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這就要求學生在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與掌握、對文本人物形象與情感的想象與感悟中,鍛煉思維理解能力,得到政治思想與道德情操的教育。因此,語文在對“品德型問題學生”的教育轉(zhuǎn)化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本文從一線語文教師角度出發(fā),從語文教育的工具性以及人文性兩大方面對“問題學生”的教育轉(zhuǎn)化進行研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教育轉(zhuǎn)化理念與對策。
關(guān)鍵詞:品德型問題學生 人文性 語文
一、語文人文性的重要性
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語文的人文性是指在語文教育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在特定時空內(nèi)的一種雙向的生命運動過程。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強調(diào)以人文本的教學理念,即語文教學要從學生主體出發(fā),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為教育目的,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fā)展。在這一過程中,語文教師要正確把握語文教材中蘊含的豐富審美、道德與價值觀內(nèi)涵,引導學生與作者形成思想共鳴,并從文本中受到啟發(fā),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以及正確的“三觀”。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應重視學生的審美情趣與品德修養(yǎng)?!睋?jù)此,筆者認為語文的人文性主要體現(xiàn)在語文的美育功能與德育功能上。美育能夠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語文的美育功能在學生,特別是“品德型問題學生”的教育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它能夠促使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習得辨別真善美、假惡丑的能力,還能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觀念;能夠大大地豐富、充實學生的精神生活;能夠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的智力與修養(yǎng)。
二、語文人文性與“品德型問題學生”的教育轉(zhuǎn)化對策
“品德型問題學生”的主要表現(xiàn)有打架罵人、敲詐勒索同學、偷竊賭博、抽煙喝酒、混社會、與異性有不正常往來等。這類問題生多數(shù)成績不好、紀律不好,他們一般來源于破碎家庭、道德不良的家庭、有嚴重教育失誤的家庭。所以,在他們尚且有改變余地的階段,教師更應該施以援手,把他們往正道上拉一把。在轉(zhuǎn)化“品德性問題生”時,教師首先要搞清問題嚴重性。有的“品德型問題學生”雖然會犯一些出格的錯誤,但還是有善良和通情達理的一面。語文教師可以借助語文教材中豐厚的人文精神對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溫暖與真情以及榜樣力量影響他們。并且,在可以的情況下,教師要尋求其家長的幫助,共同致力于對他們的教育轉(zhuǎn)化。對于那種行為極其惡劣的“品德型問題學生”,語文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要注意盡量與其和平共處,保護好其他學生安全,不讓他們影響和傷害其他學生。其次,語文教師以及班主任要明白“品德型問題生”不適合“招安”,不能輕易安排他們做小干部或者課代表,教師切不可因為幾個學生,忽視了絕大多數(shù)學生。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中所蘊含的一切“景語”“情語”去發(fā)揮語文的育人功能。在實際的語文教育教學以及“品德型問題學生”的教育轉(zhuǎn)化過程中,語文教師要加強人文因素的教學,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體現(xiàn):加強“問題學生”的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之心、道德素質(zhì)、個性品質(zhì);進行社會文化教育,滿足學生的精神文化需要;進行價值教育,陶冶感化學生,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念;加強審美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提高學生理解美、欣賞美的能力。
筆者將以上四個方面的人文性教育在閱讀教學與語文課外活動教學中進行滲透。
(一)語文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除了具有讓學生熟悉、掌握與運用語言文字的工具性功能之外,還具有陶冶學生情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素質(zhì)、樹立學生正確“三觀”的人文性功能。閱讀教學中蘊含著作者主觀情感的表達與流露,積淀著豐富的人文精神與內(nèi)涵,這對于“品德型問題學生”的教育轉(zhuǎn)化來說是寶貴的資源與財富。然而,教師要想通過閱讀教學來教育轉(zhuǎn)化“品德型問題學生”僅靠課堂閱讀教學是不夠的,因此,筆者將閱讀教學分為三個方面:一、教學課本的閱讀;二、指導課外經(jīng)典名著的閱讀;三、引導生活的閱讀。力求通過這三個層面的閱讀教學對“品德型問題學生”的教育轉(zhuǎn)化產(chǎn)生影響。
首先是教材范本的閱讀教學,語文教材是語文教學的范本,是語文教師進行閱讀教學的直接與首要材料。語文教師在進行文本中字、詞、句、段、篇的講解時,要善于挖掘文本的人文內(nèi)涵,實時地對“品德型問題學生”進行熏陶感染。學生要在理解文本字面意思的基礎上,去獲得情感的體驗與共鳴。課堂教材文本的閱讀教學相較于其他兩方面的閱讀有兩個優(yōu)點:一、教師可以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引導,讓學生少走彎路、抓住文章的主旨;二、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和諧、平等的環(huán)境與氛圍,讓學生可以在適當?shù)那榫持?,融入對文本的感知。例如音樂導入、視頻導入、情景導入。
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六年級下的一篇課文。小學生們正處于青春叛逆的時期,跟父母家人、同學教師稍有言語不和,就會發(fā)生激烈的矛盾。因此,在這一課的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展現(xiàn)文本中所描寫的殘酷現(xiàn)實以及小女孩的悲慘身世,來反襯學生們現(xiàn)如今的生活是多么幸福,讓學生懂得珍惜與感恩生命、生活與家人,并培養(yǎng)他們樂于助人的優(yōu)良品質(zhì)。幾乎任何一個“品德型問題學生”的家庭與家境都要比文本中的小女孩好,但他們不懂得珍惜與感恩自己擁有的生命與生活。教師在這篇文章中就可以著重對他們進行生命意識教育,讓他們明白,生命是珍貴的,生活是不易的。教師要讓“品德型問題學生”試著去幫助他人,讓他們感受到幫助他人的快樂。
在《窗》一文中,遠窗病人丑陋的心靈、卑劣的行為愈加體現(xiàn)了近窗病人的心地善良、道德高尚,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向近窗病人學習,用一顆無私的心善待他人、回報社會。在這一課中,語文教師要去教育轉(zhuǎn)化“品德型問題學生”?!捌返滦蛦栴}學生”在很多時候?qū)ι鐣牟粷M與敵意來自誤會。就像這篇文章的遠窗病人,他一直在嫉妒、怨恨甚至是詛咒不愿讓他失望,一直為他勾畫窗外美景的近窗病人。說不定,換一個角度與心境,你所感受到的敵意會少很多。最后,語文教師可以讓“品德型問題學生”講一講他們在生活中遇到過哪些誤會。這樣就會大大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
其二是課外名著的閱讀指導。課堂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語文教師要教學的內(nèi)容不僅僅是閱讀,要關(guān)注的對象也不僅僅是“問題學生”,因此,教師只依靠課堂文本教學來對“問題學生”進行教育轉(zhuǎn)化是不夠的。課外閱讀特別是課外名著的閱讀不僅可以開拓“問題學生”的視野,還可以增強學生的思維理解能力,這是體現(xiàn)出閱讀教學的工具性。在人文性方面,教師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可以讓“品德型問題學生”更好地感受到生活與世界的美好,幫助“品德型問題學生”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與正確的“三觀”。例如,一部《西游記》可以告訴“品德型問題學生”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要懲惡揚善;一部《許三觀賣血記》可以讓“問題學生”知道生活在封建社會的艱辛與不易,要感恩今天的生活,知恩圖報;一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反映了蘇聯(lián)一代有志青年的大無畏精神,他們不畏艱難、艱苦奮斗的品質(zhì)會給“品德型問題學生”帶來心靈上強烈的震撼。
其三,是對“品德型問題學生”生活閱讀的指導。筆者較為認同陶行知先生關(guān)于教育的觀點,教師要將生活與教育緊密起來,把社會當成一個大學校,在社會中、生活中進行教育、學習。這也是筆者提出閱讀生活的理論來源。所謂閱讀社會,就是要感悟社會中的點點滴滴,真善美、假惡丑,感受親情、友情、愛情,親近愛護大自然等等。生活會給“品德型問題學生”最強烈的感觸與震撼。例如,過馬路時,紅燈停、綠燈行,是對他人與自身生命的保護;看表演時,適時的喝彩,是對街頭藝人的鼓勵;收到快遞時,一聲謝謝,是對每日辛苦奔波的快遞員的尊重。“品德型問題學生”缺少的正是這些基本的品德與道德修養(yǎng)。語文教師雖然沒有辦法接觸到“問題學生”的日常生活,但可以盡可能地引導他們?nèi)ジ惺?、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好。
(二)語文課外活動教學
課外活動教學是相對應于課堂教學而言的,是在課堂之外,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主的一種教育形式,二者雖相互獨立,但又緊密聯(lián)系,相輔相成,共同構(gòu)成了一個完整的語文教學體系。語文課外活動教學同樣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教師踐行素質(zhì)教育的有效途徑與方式。相較于語文課堂教學的固定而又略顯單調(diào)的教學結(jié)構(gòu)與環(huán)境,語文課外活動教學打破了時空局限、學科與學科之間、課堂與課外之間的限制。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與情境中,“品德性問題學生”少了許多束縛與不自信,學習活動的參與性與積極性也會高很多。雖然他們自知學習不如別人、但骨子里仍有一股不服輸?shù)膭?,總想著讓教師與同學對自己刮目相看。在語文課外活動中,教師千萬不能將“品德型問題學生”與其他學生區(qū)分開來組織活動,要讓他們?nèi)谌氚嗉壍拇蠹w中,并選擇合適的領(lǐng)導人,采用適當?shù)姆椒ㄔ诨顒舆^程中去關(guān)注、鼓勵與幫助“品德型問題學生”。課外活動中常見的語文課外活動教學有兩大組織形式:一、大型集體性的語文課外活動,例如文史晚會、作家見面會、誦讀比賽、課本劇表演等;二、小組語文課外活動,如小組辯論賽、手抄報比賽、課本情景劇比賽等。在眾多語文課外活動中,筆者僅選擇朗誦會、文本情景表演、故事會這三個“品德型問題學生”參與度最高的活動進行探究與闡述。
1.朗誦會
朗誦會不同于朗誦比賽,它是一種沒有好壞與名次的朗誦活動。朗誦的優(yōu)劣雖然有評價標準,但語文教師開展朗誦會的目的與意義就是鼓勵學生的全員參與,不必拘泥于成績。相較于朗讀比賽,“問題學生”們更喜歡參加這類活動。朗誦的內(nèi)容可以由語文教師限定也可以由學生自由撰寫,朗誦形式包括獨誦、對誦、合誦,還有配樂誦、表演誦??偟膩碚f,朗誦會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表演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但在朗誦會上對“品德型問題學生”進行教育轉(zhuǎn)化,語文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一、要動員“品德型問題學生”的參與。沒有參與,就沒有體會,沒有體會,教育的效果就會微乎其微;二、教師要限定誦讀主題,多選擇貼近生活的正能量的誦讀材料與文本,盡量少讓“品德型問題學生”誦讀反面的事例材料,特別是與“問題學生”不良品行相符合的材料。因為那會讓他誤以為教師是在故意讓他反省、給他難堪。三、盡量讓“品德型問題學生”與品行良好的同學合作誦讀,以避免“問題學生”的敷衍了事;另一方面可以促進這兩種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幫助,讓好學生與“問題學生”多接觸。
2.文本情景表演
情景表演應該是學生們最喜歡的一種語文課外活動,因為相較于課堂教學的沉悶,文本情景表演是最豐富多彩的,特別受到成績不是很好的“品德型問題學生”的喜愛。雖然“品德型問題生”的成績不是很好,但他們中有很多人擅長才藝,唱歌、跳舞、表演等。文本的情景表演給予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小學至高中的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本兼具表演性與人文性,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的《將心比心》一課為例,“品德型問題學生”通過表演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如果在生活中,我們能將心比心,那么就會多一些理解與包容,少一些爭吵。再如,曹禺的《雷雨》是一篇特別適合表演的課文,通過表演,學生能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資產(chǎn)階級的殘忍、偽善,封建社會的罪惡,從而促進“品德型問題學生”對現(xiàn)今社會、現(xiàn)有生活的感恩與珍惜??偟膩碚f,文本情景表演一方面可以調(diào)動“問題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能無形地加深“問題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語文教師在組織文本情景表演時,要注意根據(jù)文本的德育目標,針對性選擇“問題學生”參與表演。并且,在表演前,教師要給予“問題學生”悉心指導;表演中,要給予鼓勵;表演后引導“問題學生”進行反思,寫一寫感想,以加深“問題學生”對文本思想與主旨的感悟,實現(xiàn)德育目標。
3.故事接龍
故事也是一種文學體裁。故事接龍可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表演能力,還可以通過故事的內(nèi)容使學生受到熏陶,從而達到對“問題學生”進行教育轉(zhuǎn)化的目的。而且,同課前演講相比,學生們更喜歡課前故事接龍的活動形式。因為,學生們喜歡聽故事,也喜歡編故事。相較于教師的苦口婆心、諄諄教誨,“品德型問題學生”更易接受故事。故事的內(nèi)容有真有假,但無論什么故事,都基于一定的事實。學生在講故事時,能夠表達出一定的心理特征。教師可以從學生選擇、編造的故事中,摸清學生的心理。教師在組織故事接龍課前活動時,可以根據(jù)近階段班級的情況給學生們設定一個大的主題,例如有關(guān)團結(jié)、勤儉的主題等。
語文教育的人文性是語文教育的靈魂,也是語文教育的德育與美育功能得以實施的依據(jù)。語文教材、語文教學都是富含人文因素的,所以教師在開發(fā)課本的人文性、進行語文教學時,要從己出發(fā),內(nèi)化教材中價值觀、道德觀,再對“問題學生”進行正確的道德教育與審美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與心理品質(zhì),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賀來占《小學生常見心理成因分析及對策》,《內(nèi)蒙古教育》2016年第10期。
[2] 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出版社2019年。
[3] 沈金元《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成才之路》2012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