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東英
摘要:本文從核心素養(yǎng)角度出發(fā),以魯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七章《壓強與浮力》第二節(jié)“液體的壓強”為例,開展對初中物理教學表現性評價的實踐與探索,圍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四個方面,闡述如何落實基于核心素養(yǎng)視域的表現性評價。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物理;表現性評價;“液體的壓強”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4)04-0159-04
一、核心素養(yǎng)驅動教學評價體系變革
受“基于素養(yǎng)的課程或評價改革”理念影響,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成為目前我國推動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切入點,促使現階段的課程改革圍繞“核心素養(yǎng)——學科素養(yǎng)/跨學科素養(yǎng)——單元設計——學習評價”這樣一個完整、科學的鏈環(huán)展開。但需注意的是,學習評價的核心如果最終指向的不是核心素養(yǎng),那么這種課程改革就沒有意義。我們需要思考到底采用哪一種評價方式才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這個鏈環(huán)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作用與價值,真正提升教學成效。
在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課程改革,需要有一個更加科學、更加全面、更加客觀、更加綜合的評價體系。以往評價學生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情況的紙筆測驗方式無法做到對學生的客觀評價。而表現性評價不僅能夠檢測學生的認知和思維,還能夠了解學生是否掌握應用已學知識去解決有意義的問題的能力。表現性評價能夠評價學生在高階思維、復雜認知能力等多方面的學習情況,這與傳統的評價模式有著非常大的區(qū)別。
二、傳統評價與表現性評價的差異
傳統評價模式并不能有效地考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態(tài)度、價值觀等等,而學生最終的學習結果、學習成就都與學習過程中的具體表現有關聯性。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表現性評價從評價目標、評價方式等方面都證實這種新型評價方式符合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能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將“教”“學”“評”三者聯系起來,讓評價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以評促學,以評促教的作用。表現性評價與傳統評價的差異(見表1)。
三、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物理表現性評價實踐——以“液體的壓強”教學為例
(一)教材內容分析
“液體的壓強”這一章節(jié)是魯教舨八年級下冊第七章《壓強與浮力》的第二節(jié),這部分知識點是學生在已經了解了關于壓力、固體壓強之后學習的關于壓強的另一部分重要內容,液體的壓強是壓強的另一種表現形式。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是學生對以往壓強知識的拓展,同時也為學生后續(xù)學習大氣壓強、浮力知識做好鋪墊。教師通過以“液體的壓強”為例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能讓學生在知識掌握、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
(二)學情分析
在學習這一章節(jié)知識點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關于壓力、壓強等方面的知識點,也基本掌握了利用實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學生對實驗現象有著濃厚興趣,但是沒有養(yǎng)成通過日常生活或者是熟悉的現象切入去思考物理問題的習慣。
(三)教學目標設計
1.教學目標設計內容
為保證設計的教學目標能達到有效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教師需要從客觀、科學、全面的角度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評價。本次教學結合“液體的壓強”的知識點,對評價等級標準進行細化,制定了有針對性的評價目標(見表2)。
2.教學目標設計說明
等級A:學生能夠完全掌握實驗原理,對實驗目的及實驗過程清晰了解,針對教師設置的問題和任務,可獨立完成整個實驗操作過程;同時具備科學探究意識,認真記錄實驗過程,完整撰寫實驗總結報告,可主動與他人交流,對實驗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與反思,有著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
等級B:學生明確實驗目的,掌握實驗原理,在教師的幫助下可完成實驗設計與實驗探究,整個實驗過程步驟完整,能夠撰寫實驗報告,對整個實驗過程進行評估與反思,可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
等級C:學生基本掌握實驗目的與實驗原理,在老師的幫助下或者是同學的幫助下完成實驗,在老師指導下完成實驗報告撰寫,具備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
等級D:學生掌握實驗目的以及實驗原理,可利用直接證據表達自己的觀點,清晰了解整個實驗步驟,能夠與小組成員共同協作完成實驗,具備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
等級E:學生了解實驗目的,在經過小組合作討論或者是教師指導后能夠完成實驗操作,但實驗操作不夠熟練,需教師或者其他同學提醒,具備基本的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四)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拆解
1.情境教學示例
教師:請看老師展示的視頻,請大家思考一下為什么潛水員在潛入到海里后,心跳會發(fā)生變化?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大家有沒有看到過水庫的大壩?為什么大壩的橫截面都是上窄下寬?為什么深海的魚類被人類捕撈上岸之后會死亡?
設計意圖:通過向學生展示視頻圖片以及提出相應的問題,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學生明白液體壓強的存在,并且初步感受到液體壓強的特點。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固體壓強知識進行類比遷移,能夠讓學生快速認識液體壓強,并且通過實驗演示,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
學生1:我們以前已經知道固體由于重力,對支撐它的物體產生壓強,看了上面的視頻和圖片,知道液體也會受到重力影響,因此液體對支撐它的物體也會產生壓強。
教師:回答得太棒了!雖然我們也知道這種壓強的存在,但是我們并不能親眼看到這種壓強,所以請大家想個辦法,怎樣才能讓大家看見這種壓強,并且證明一下液體壓強的存在。
學生1:我們可以準備一個透明的塑料瓶,將底部剪掉,套上一層橡皮膜,再往瓶子里面加水,在水的作用下,橡皮膜就會向下鼓起,這樣就可以看到液體的壓強。
通過以上情境教學示例可見,復習以往的知識點可幫助學生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
評價等級:B
2.新課教學示例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以下幾個實驗,讓學生通過實驗感受到液體的壓強。
實驗1:往側壁開孔并蒙有橡皮膜的塑料瓶中加水,觀察橡皮膜的形狀變化情況。
實驗2:往向上端開口的塑料瓶中加水,并在側壁用針插上小孔,觀察是否有水從小孔中流出。
實驗3:邀請學生上臺,在學生的手上套上塑料袋,并且讓學生將手插入水中,請學生說出感受。
通過上述三個實驗,讓學生猜想液體的壓強與深度、密度有什么關聯。
學生1:實驗1中的橡皮膜之所以會出現形狀變化,是因為受到液體的壓強影響。
學生2:實驗2中的水從小孔中流出,也證實液體壓強的存在。實驗3中,水的壓強的存在導致套在手上的塑料袋出現變形,甚至讓手感受到了壓力。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讓學生親身感受觸摸,如同看見液體的壓強一般,強化學生對液體的壓強的感性認知。
接著進一步通過實驗讓學生了解不同深度的液體的壓強的特點。
教師將提前準備好包括水槽、u型管壓強計、水、鹽水、刻度尺等實驗工具與材料,向學生先展示u型管壓強計的結構原理以及使用方法;通過將金屬盒放在水中的不同深度,記錄u型管中被面的高度差,同時將金屬盒放入相同深度的鹽水中,記錄u型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要求學生自己設計表格,總結出液體壓強的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體驗和觀察實驗對象、記錄實驗數據,證實猜想,教會學生如何根據實驗現象總結相關理論。
評價等級:C
整個教學過程圍繞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體驗實驗——觀察實驗——探究實驗——鞏固練習的步驟開展,最后教師通過布置開放性作業(yè)實現課后延伸與知識拓展,進一步幫助學生強化對知識點的理解。
四、初中物理教學表現性評價反思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表現性評價,其目的在于檢測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想要實施這樣的評價,就需要將核心素養(yǎng)具體化,具體操作就是要求教師能夠設計出以聚焦核心概念的教學任務。教師授課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學生也不是機械化地思考。教師要注重促進學生深度理解知識點,并能夠將知識點應用到實際情境中。
基于此,教師應進行教學反思,不僅要聚焦大單元或者是課程中的新概念或技能,使其與教學目標一致,還需要重視學生的參與度,鍛煉學生在課外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所有學生進行客觀科學的評價。
五、結語
可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表現性評價模式,就是要求教師深入了解學生學習態(tài)度、操作技能和科學精神等方面的表現,開展更直接、具體、全面的評價,通過全面掌握學生學習過程的的各方面情況,有利于教師在日后的物理教學中優(yōu)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物理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
(責任編輯:謝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