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菡 吳佳瑜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心態(tài);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新時代,我國的經濟社會取得歷史性成就。在物質條件逐漸得到滿足的情況下,人民對于美好精神世界的需求也刻不容緩。社會心態(tài)作為宏觀的社會心理現象,與社會的變遷息息相關,可以反映社會運行狀況以及一段時期內的群體共識和價值取向,對促進群體心理健康發(fā)展和美好精神世界的建設非常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講話中提出要重視社會心理建設,培育良好的社會心態(tài),這是社會穩(wěn)定的基礎保障,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心理基礎。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表示要“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tài)?!贝髮W生充滿朝氣和活力,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推動力。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學生適應社會發(fā)展、具有中國特色、內蘊健康和諧的社會心態(tài),使大學生更好地適應學習和未來的社會生活,進而促進社會穩(wěn)定、持續(xù)、向好發(fā)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改造學習主體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幫助社會成員客觀準確地認識與改造世界。積極的社會心態(tài)會促進人的身心發(fā)展,大學生群體正處于身份轉型的關鍵時期,尚未成熟的心智面對快速發(fā)展的社會是不容小覷的挑戰(zhàn)。大學生積極社會心態(tài)的培育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培育方向一致。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在于為社會性的個人適應復雜社會、應對社會變遷、融入現代化改革提供精神力量和心理支撐。思想政治教育雖然作用于個體的心理、思想與價值觀念,但其最終必然要發(fā)展到從整體性層面來建構整個社會心態(tài)的過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是統治階級意識形態(tài)灌輸的關鍵手段,其本身也是個體和社會發(fā)展健全社會心理的必需環(huán)節(jié)。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也是社會發(fā)展的主要推動力,強調對大學生教育達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實現立德樹人總目標,社會心態(tài)的治理有助于我們把握當代中國社會思想觀念的現狀,也是我們理解未來中國社會思想觀念變遷的關鍵。
社會心態(tài)治理依賴于環(huán)境和人與人之間的交互狀態(tài)。作為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它源于不同的社會關系,包括個人、集團、社區(qū)等,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互動博弈,以及利益訴求、價值觀念、行為意向和心理趨勢。在高校這個環(huán)境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最直接、最主要對大學生的思想、心理教育起作用的方式與途徑。要重視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以學生為主體,積極觀察和調研大學生的社會心態(tài)現狀,及時對不良社會心態(tài)現象進行疏導,對積極的社會心態(tài)進行引導和提倡。
毛澤東指出:“凡屬于思想性質的問題,凡屬于人民內部的爭論問題,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決,只能用討論的方法、批評的方法、說服教育的方法去解決,而不能用強制的、壓服的方法去解決?!泵珴蓶|所指的就是疏導的方法?!笆琛奔磸V開言路、博采眾長,“導”即采用說服教育,將大學生中不同的觀點和思想引向正確的道路上,將“疏”與“導”的方法進行結合。黨的十七大以后,心理疏導正式納入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成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導功能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不僅可以讓老師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和對事件的看法態(tài)度,也可以幫助學生通過老師的疏導,多角度看待問題,并且以積極的態(tài)度解決問題,獲得成長。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全社會的價值共識。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引領,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理清大學生的價值本質、肅清價值含混,形成理性平和的社會心態(tài)也將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和傳播。在人的全面發(fā)展視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心態(tài)培育功能發(fā)揮的目標,就是培育有利于個體全面發(fā)展的正確認知和思想品德,為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心態(tài)根基。認知決定著心理活動的內容,也是社會心態(tài)的邏輯起點。正確的認知可以幫助學生實現自我價值,幫助學生全面發(fā)展。對社會認知不足或偏頗,往往會影響人的美好生活體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些指標的高低都會影響大學生的社會心態(tài)指標。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社會心態(tài)培育工作要始終以培育學生正確的社會認知為起點,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確價值觀導向,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社會認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4]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王學儉,顧超.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矛盾的新特點與解決思路[J].思想理論教育,2019(02).
[7]羅仲尤,段麗.美好生活與良好社會心態(tài)共軛構建的三維視角[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3).
[8]劉姌.內化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心理形式——歷史時空感的建構[J].中國青年研究,2020(03):92-97.
基金資助: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23年碩士研究生創(chuàng)新項目“廣西廉潔教育資源開發(fā)利用情況研究”(編號:MYYJ23S21)成果。
(作者單位: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