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杰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較強、內容較為豐富的課程,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和法律意識等具有重要影響。在開展初中道德法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初中生道德認知以及法律觀念的引導,以提高其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但是從目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現狀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包括教育觀念落后、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陳舊等,導致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不佳,難以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目標。在這一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模式,不斷探索新型、高效的課堂形式,以提升教學質量,助力初中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一、新時代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優(yōu)化的必要性
(一)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
隨著時代的進步,教育觀念不斷更新。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只注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忽視了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這不僅影響了學生今后的成長,而且不利于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新時代為我國基礎教育改革提供了機遇,在這一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優(yōu)化符合當前社會發(fā)展需要,也是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必然要求。為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根據自身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以滿足當今初中德育課程的教學特點及要求,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道德與法治教育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思想品德形成和發(fā)展的基礎,也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前提。在當前新時代背景下,對于初中生品德的塑造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只有將道德與法治融入課堂教學中,才能真正讓學生獲得健康快樂的身心成長,進而達到提升學生道德素養(yǎng)水平的目的。這需要通過優(yōu)化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來有效落實這一任務,從而推動整個教學質量持續(xù)提高,使其更加完善,最終實現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穩(wěn)步提升。
(三)提高學校整體教育質量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優(yōu)化不僅是為了培養(yǎng)初中生的道德意識和法治觀念,更多的是從初中開始就重視道德學科的建設,并積極推進相關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以此帶動整個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實現高效課堂模式的構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有利于廣大初中生進一步了解道德與法治概念及內容,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法制觀念,進而形成遵紀守法、文明禮貌等意識,進而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為學校整體教育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有助于全面提高初中德育工作的實效性,保證教育活動科學有序地開展,不斷提高初中階段的教育工作質量,促進初中生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理念落后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往往一味地強調學生知識學習和技巧掌握,忽視了對其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引導。這種過于僵化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缺乏主動的求知精神,形成一種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學習模式,無法適應素質教育發(fā)展的需要,不利于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嚴重影響著整個學校的教學秩序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
(二)教學方法單一
初中道德與法治作為一門理論性的學科,其教學內容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要求教師從教材入手,圍繞教材內容展開教學活動,以解決現實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實際問題為主要目的。但是由于我國現行教育體制及相關政策等原因,當前很多教師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方式還停留在單向灌輸上,難以突破課堂教學常規(guī),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造成教學效果低下。這種單一灌輸的方式成為制約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改革過程中必須克服的一個重大弊端。
(三)缺乏有效的課堂互動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為了提升課堂的時效性,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更應注重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效率,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堅實的基礎。在當前教育改革進程中,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認識到:只有將課堂教學變成師生之間相互交流和溝通的平臺,才能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其中,并獲得成長體驗。但是,由于目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仍然沒有建立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得學生缺少自主探索學習的機會,從而阻礙了他們進一步獲取知識和能力。這種缺乏課堂互動的現象不僅會直接影響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內容的理解,而且會極大降低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學習的熱情,導致道德與法治整體學習效果低下。
(四)學生缺乏深入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指人們在接受某種活動或事物之前產生的強烈渴望感。如果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得不到及時、合理的引導,就會產生厭學情緒,甚至產生逆反心理,進而引發(fā)其他不良的行為。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過程中,由于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教學往往存在著單一化傾向,很難促使學生主動探究,而這恰恰是學生進行深度思考的前提所在。這種現狀必然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無法促使學生更加自覺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最終影響學生對整個教學內容的把握,不利于學生高效掌握知識,降低了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質量。
三、新時代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
(一)以學生為本,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以生為本是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具體體現,也是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基本途徑。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以生為本教育思想的貫徹,充分挖掘學生潛能,使其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同時要引導學生參與探究活動,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從而真正成為一個具有獨立思維能力的人。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營造良好的氛圍,促使學生主動進行自我探索、合作交流,并且將這些方法有效應用于實踐中,進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促進他們全面發(fā)展的目的,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堂教學,最終實現師生共同成長。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道德與法治“做更好的自己”教學中,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有關的漫畫故事,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寬松的課堂氛圍中進行思考、闡述和討論,學會欣賞和接納自己,懂得利用多種形式豐富自身成長,以便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所建樹,這對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合理的引導,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明確做更好的自己所必備的能力,明白只有不斷提高認知水平才能做最好的自己,才會獲得成功。這有助于學生在充分發(fā)揮自身潛力、完善自我的基礎上,加強對本課時教學內容的理解,形成完整且高效的知識結構,為后續(xù)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情感
初中道德與法治是一門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其涉及范圍十分廣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將生活化的教學理念貫穿到整個教學活動中,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從而更好地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質,增強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為此,要想實現高效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教師需要深入研讀道德與法治教材內容,合理地將教學內容轉化為生活情境,以實際生活作為基礎,成為學生認識、理解并運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途徑,讓學生從生活現象出發(fā),對教學內容進行思考與探索,從而獲得更加豐富的感性經驗,為進一步深入探究相關知識點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水平。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具體案例展開討論,以充分挖掘教材資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七年級道德與法治“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中,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自己或身邊的同學為中心展開討論,將問題轉化為自身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就能使學生形成一種自覺、主動地探究知識并獲得應用價值的意識,這對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以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實際行為習慣為基礎,進一步明確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良行為,并在探討過程中掌握改掉不良習慣的方法。這一過程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自我認知水平,而且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提升學生面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助力高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構建。
(三)精設課堂問題,激活學生發(fā)散思維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精設課堂問題,可以促使學生拓展多元化發(fā)展思路,開闊學生思考問題的視野,同時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強化能力建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因此,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引導學生主動開展討論活動,充分發(fā)揮自主學習的作用,從而培養(yǎng)出具有較強解決問題能力的人才,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的持續(xù)提升,最終讓學生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把握好提問形式以及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既不脫離課本,也不會出現生硬死板的情況,而是根據不同主題設置相應的問題類型,以便學生靈活應對,并保證每個問題都具有一定的針對性。這樣才有利于師生之間相互交流,使課堂氛圍輕松融洽,學生也更容易產生濃厚的求知興趣,進而提升學習效果,高效掌握教學內容。
例如,在七年級道德與法治“社會參與與公益活動”教學中,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在課前向學生提問:“你們都參加過哪些公益活動呢?”“你所參加的公益活動具體涵蓋哪些方面?”“你為什么要去參加這個活動呢?它對你來說有什么樣的啟發(fā)?”通過提問引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從自身出發(fā),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這樣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還能有效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科學、理性的價值取向,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同時,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以及學習態(tài)度,從而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反思,提高學習效果。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給予適當表揚和鼓勵,以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欲望,進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四)開展時事教學,保持教學與時俱進
初中道德與法治離不開當前的時代背景。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使得當前社會形勢變化較大,在這一背景下,教育不僅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yǎng),還要求學生能夠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以實現思想上和行動上的統一。開展時事教學則順應了當下這種潮流,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政治素質,讓初中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當今社會的發(fā)展方向,從而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貢獻。在實際教學中,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加強時事內容的講解,對相關知識進行深入探究,以此加深學生對時政問題的理解,強化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程度,讓學生在深入解讀教學內容的過程中高效融通知識點,完善本課時的知識結構,這樣才能真正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滿足未來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
例如,在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法律的本質與作用”教學中,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初中生充分認識法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保障作用,全面了解社會主義法律運行機制。在教學過程中,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引入最新發(fā)布的國家政策以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等內容,如2024年退休新規(guī)定:“2024年以后退休的人員將不再享受過渡性養(yǎng)老金補貼,退休金由基本養(yǎng)老金和個人賬戶養(yǎng)老金組成?!蓖ㄟ^對新出臺政策的解讀,結合生活實際案例,學生能夠深入理解相關法律知識,形成良好的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從而正確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同時提升實踐能力,為日后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新時代背景下,我國教育正處于從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重要時期,也是培養(yǎng)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道德品質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過程中,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根據時代發(fā)展變化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強其公民意識,以實現德育目標,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